
板块方面,教育、一体化压铸、酒店、房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熊去氧胆酸、新冠治疗、医药商业、生物制品等板块跌幅居前。

▲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其中提到,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加强数据交易场所体系设计,统筹优化数据交易场所的规划布局,严控交易场所数量。出台数据交易场所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数据交易规则,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安全等标准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引导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易场所共同发展,突出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合规监管和基础服务功能,强化其公共属性和公益定位,推进数据交易场所与数据商功能分离,鼓励各类数据商进场交易。规范各地区各部门设立的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流通使用。促进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与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构建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为场内集中交易和场外分散交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流通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型企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型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数据要素型企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征信机构提供基于企业运营数据等多种数据要素的多样化征信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开展信用融资。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健全数据流通监管制度 制定数据流通和交易负面清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其中提到,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有序引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打造安全可信、包容创新、公平开放、监管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建立数据联管联治机制,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数据要素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合规公证、安全审查、算法审查、监测预警等制度,指导各方履行数据要素流通安全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数据流通监管制度,制定数据流通和交易负面清单,明确不能交易或严格限制交易的数据项。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依法依规加强经营者集中审查,依法依规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提升纵深防护与综合防御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探索多样化、符合数据要素特性的定价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其中提到,鼓励探索数据流通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方案。支持探索多样化、符合数据要素特性的定价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用于数字化发展的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有偿使用,企业与个人信息数据市场自主定价。加强企业数据合规体系建设和监管,严厉打击黑市交易,取缔数据流通非法产业。建立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引导企业通过认证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市场监管总局: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 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职能作用,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守牢安全底线,不断夯实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市场底盘。会议要求,要深化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准确把握明年市场监管工作履职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扩大内需、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围绕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提升平台经济监管常态化水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等重点任务,系统谋划有力有效举措,纲举目张做好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应有贡献。
▲国资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切实强化稳增长措施,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质量,推动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任务,分类施策全面对标,进一步深化“四个专项行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要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制度化,深化分类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要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布局。要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强化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要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从整体上发挥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要加强党对重要企业的全面领导,全面增强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

▲重要指数表现:12月19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教育板块逆势走强。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1.92%,报3107.12点;深证成指跌1.51%,报11124.70点;创业板指跌1.14%,报2346.70点。北向资金净流出14.91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悉数下跌,房地产板块尾盘拉升,医药生物板块尾盘掀跌停潮。概念板块中,在线教育、锂矿、一体化压铸等板块涨幅居前,医药电商、新冠特效药、血液制品等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12月19日,北向资金净卖出14.91亿元。歌尔股份、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分别获净卖出3.19亿元、3.18亿元、2.66亿元。五粮液净买入额居首,金额为6.22亿元。

▲上海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9.1%
从上海市统计局网站获悉,1-11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69.8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1%。分行业看,1-11月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930.9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38.85亿元,下降21.9%。分商品类别看,1-11月吃、穿、用、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为3213.24亿元、3317.77亿元、7989.68亿元和449.12亿元,分别下降8.4%、10.8%、8.5%和12.4%,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5%、22.2%、53.3%和3.0%。
▲内地居民可前往港澳自费接种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
复星医药(600196.SH)宣布,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BNT162b2、复必泰二价疫苗均获正式注册为中国香港药品/制品,分别可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的基础免疫接种、加强接种。这意味着,有接种意愿的内地居民可前往中国香港的医疗机构或诊所接种该等疫苗。此前,澳门特区也已向内地居民开放自费接种复必泰疫苗。
▲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
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此次,股票互联互通拟双向扩大标的范围,具体调整如下:
沪深股通的标的范围调整为:市值50亿人民币及以上且符合一定流动性标准等条件的上证A股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A股。
港股通的标的范围调整为:在现行港股通股票标的基础上,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内符合有关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股票,即属于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市值50亿元港币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根据现行规定纳入港股通;将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范围扩大至与深港通下港股通一致,即沪港通下港股通纳入市值50亿元港币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经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同意后,交易所可对标的纳入的具体条件、调整机制等作出规定。
从本联合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上述方案正式实施,需要3个月左右准备时间,正式实施时间将由交易所另行通知。
▲稳健医疗:近期抗原试剂收入已超过2022年前面几个月总和
稳健医疗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公司和亚辉龙保持友好合作,近期在抗原试剂实现的收入已超过2022年前面几个月的总和,亚辉龙也在持续向公司供应抗原检测试剂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目前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不到1%。在医疗板块抗菌功能性伤口敷料,目前有几款产品已取得美国FDA510K的产品注册证书,伤口敷料抗菌效果达99.99%以上。全棉抗菌病人服&刷手衣目前在研发阶段,拓展了全棉材料的应用,提高病人服刷手衣的透气性和舒适度。此外,公司目前已上市的产品还有抗菌抗病毒免洗手消液、抗菌的全棉湿巾、有抑菌成分的卫生巾、抗菌的外出服及床上用品等。
▲高盛:A股今年股票总融资额占全球的1/3 看好四个融资领域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今天在中国股票资本市场2022年度回顾及来年展望中提到,今年全球发行市场惨淡,股票融资额同比下降60%左右;亚太地区同比下降近50%。中国A股则一枝独秀,不管是在股票总融资额还是占比方面均表现出色,今年A股的股票总融资额占全球市场的1/3 ,占比亚太地区(除日本外) 的 60%,IPO 融资方面,科创板融资额今年同比上涨近20%。王亚军看好明年股权融资的四大领域:一是新能源产业链;二是硬科技,包括半导体、超算等;三是消费类股权融资;四是科技股再融资。
▲十一部门:到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社区家政服务能力全覆盖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3年底,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的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国家政服务网点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社区家政服务能力全覆盖,推动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私募仓位连续两周上涨 百亿私募大手笔加仓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回升至78.66%,在此前一周基础上提升了0.31个百分点,且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二周上涨。具体来看,百亿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6.70%,是不同规模股票私募中仓位最高的,百亿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也较此前一周提升了1.03个百分点,加仓力度较其他规模股票私募更大。
▲投向丰富、设计创新 公募基金产品多点开花
产品创新持续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投向领域不断丰富,首批政金债ETF、碳中和ETF、北证50指数基金等相继问世,QDII基金投资版图持续延展,REITs底层资产不断扩围。与此同时,产品设计方面也推陈出新,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应运而生,让利型基金渐行渐近,首批标准化“固收+”基金获批发行等。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以投资者为中心应成为基金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公募基金行业应致力于将好的创新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同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上海证券报)
▲年内新基金成立规模1.43万亿创近三年新低 债基新发规模占比创历史新高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2年初至今,新成立的基金共计1379只,为我国基金历史上新基金发行数量第二高的年份;新产品发行规模1.43万亿元,远低于过去的2021年和2020年,降幅逾50%。其中,今年以来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为265只,该类产品平均发行规模为5.32亿元,为历年来最低水平;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为2770.55亿元,远低于2021年发行规模的1.69万亿元和2020年发行规模的1.62万亿元;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仅有5.72亿元,同样为历史最低值。年内新成立债券基金共有446只,为近三年以来高峰;其发行总规模为9543.15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2084.31亿元。同期,债基新发规模占新成立基金发行总规模的比例也达到历年新高,为66.71%。
公募基金星选30专栏
▲12月大幅加仓医药生物板块 内资外资偏好有所不同
受疫情影响,A股医药生物板块近期表现强势,不少与新冠防治、新冠检测相关的医药公司股价大涨,持续引发资金关注。从交易所公布的数据看,融资资金和北向资金12月以来均大幅加码医药生物板块,成为推动对应个股股价走强的重要因素。不过内资外资偏好有所不同,其中,融资资金抢筹短线强势股,而外资更加偏好走势相对平稳的蓝筹品种。虽然近期医药板块股价有所复苏,但回望全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年内仍大跌20.05%,在所有行业中表现靠后。 (上海证券报)

▲中国银保信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
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11月23日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包含6家公司的7款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