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方面,抗病毒面料、教育、供销社、猪肉等板块涨幅居前,复合集流体、HJT电池、熊去氧胆酸、TOPCON电池等板块跌幅居前。

▲上交所:强化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更好平衡投资端和融资端
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近日召开党委会,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上交所表示,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断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持续推进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增强审核和监管的透明度。大力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加大机构投资者培育力度,强化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好平衡投资端和融资端,构建强有力市场约束机制。强化对中介机构监管,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看门人”的作用。不断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构建让市场参与各方充分博弈的市场生态系统,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上交所:全面落实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的各项措施
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近日召开党委会,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上交所表示,守正创新,坚定贯彻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要求,更好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始终抓住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基石这一关键,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持续监管、退市机制等制度,强化全流程监管,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与国务院国资委及地方政府的沟通协作,构建合力,全面落实证监会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
▲上交所:增强风险监测和分析能力 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近日召开党委会,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上交所表示,守正创新,坚定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大风险。全面落实关于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的要求,着力提升科技监管水平,增强风险监测和分析能力,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加大指数研究和开发,大力发展指数型投资基金,增强市场韧性。突出重点,稳妥有序化解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巩固上市公司股票高比例质押风险化解成果。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13.46万亿元 同比增10.1%
央行初步统计,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1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7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2.87万亿元,同比增长7.3%;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6.71万亿元,同比增长9.8%。金融业机构负债为376.6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银行业机构负债为342.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证券业机构负债为9.68万亿元,同比增长6%;保险业机构负债为2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外资机构纷纷上调明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近期,多家外资大行上调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高盛集团近期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从4.5%上调至5.2%。其研究部门认为,消费板块有望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预计居民消费增速将在明年下半年强劲反弹。同时,明年中国劳动收入将有所改善,消费信心也将得到提振。瑞银集团也上调了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从此前的4.5%上调至4.9%。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经济活动将从2023年初开始逐步复苏。野村集团表示,随着经济复苏信号频出,2023年中国GDP预计增长4.8%。 (上海证券报)

▲重要指数表现:12月22日,上证指数高开低走收跌0.46%。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46%,报3054.43点;深证成指下跌0.33%,报10876.31点;创业板指下跌0.36%,报2295.32点。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中,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板块涨幅居前,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板块中,连板、抗病毒面料、白酒等板块涨幅居前,熊去氧胆酸、磷化工、纯碱等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12月22日,北向资金净买入28.15亿元。五粮液、水井坊、通威股份分别获净买入5.73亿元、3.75亿元、3.57亿元。宁德时代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3.83亿元。

▲稀土价格指数触底反弹 能源结构转型助力行业增长
▲上游原料价格下降 光伏中下游企业盈利空间有望释放
▲乘联会崔东树:今年新能源专用车走势已大幅超强于传统轻型车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近5年来,我国城市快递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城市内短途派送运力需求持续大增,为具有零排放、适合短途配送等特点的电动物流车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崔东树表示,2022年11月的新能源专用车市场销量2.8万台,同比增长63%。2022年1-11月达到22.9万台,同比增长71%,增速较强。今年新能源专用车走势已经大幅超强于传统轻型车市场。

▲次新基金逢低建仓 明星产品走稳第一步】财联社12月23日电,今年下半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在市场震荡之际获得布局机会。部分基金经理逢低建仓,踏准了市场节奏,已取得一定的正收益。市场较为关注的几位知名基金经理如董承非、赵诣等,“转会”后发行产品的净值也保持在水面之上,顺利度过建仓初期压力。从基金净值波动来看,次新基金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整体来看,下半年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18%,仍有超八成产品处于亏损状态。不过,受益于A股和港股市场的回暖,部分绩优次新基金表现出彩,多只产品自成立以来涨幅超过5%。 (上海证券报)
▲看好明年市场 私募加仓与发行“两手抓”
面对11月以来震荡反弹的市场环境,众多机构选择入场捡拾优质筹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私募仓位连续两周上涨,满仓(仓位高于80%)私募比例升至56.92%。与此同时,发行市场11月显著回暖,私募新备案规模环比增超40%,部分头部私募近期正在渠道积极募资。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宏观环境持续改善,明年市场资金面和情绪面将边际好转,叠加目前估值偏低,A股和港股均存在布局机会。
▲新基金12月发行规模或再超千亿元
近两个交易日,市场走势震荡,大量资金却借助ETF逆势入场。更多资金端积极信号也不断显现,12月新基金发行暖意延续,月度基金发行规模有望再超千亿元。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备战明年发行“开门红”,排兵布阵情况初现端倪。数据显示,12月19日,股票型ETF合计获净申购26.27亿份。从资金流向来看,代表成长风格的宽基指数基金较受青睐。 (上海证券报)
公募基金星选30专栏
▲12月大幅加仓医药生物板块 内资外资偏好有所不同
受疫情影响,A股医药生物板块近期表现强势,不少与新冠防治、新冠检测相关的医药公司股价大涨,持续引发资金关注。从交易所公布的数据看,融资资金和北向资金12月以来均大幅加码医药生物板块,成为推动对应个股股价走强的重要因素。不过内资外资偏好有所不同,其中,融资资金抢筹短线强势股,而外资更加偏好走势相对平稳的蓝筹品种。虽然近期医药板块股价有所复苏,但回望全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年内仍大跌20.05%,在所有行业中表现靠后。 (上海证券报)

▲中国银保信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
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11月23日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包含6家公司的7款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