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第1113期早报|1.11】央行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
【第1113期早报|1.11】央行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
2023-01-11
214
0


 

板块方面,汽车整车、一体化压铸、半导体、生物制品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航运、抗病毒面料、旅游等板块跌幅居前。

 

▲央行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

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央行: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

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修订后,2022年各月末M1、M2增速无明显变化。


▲经合组织地区通胀率下降至10.3%

经合组织2022年11月,经合组织地区通胀率下降至10.3%。在38个经合组织国家中,有25个国家在10月至11月期间通胀水平同比下降。但智利、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和瑞典的通膨率有所上升。另外,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和土耳其在这一时间段内通胀率最高,均超过20%。


▲央行、银保监会: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央行、银保监会: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央行: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


▲央视新闻: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1.7%

央视新闻认为世界银行大幅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该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1.7%,低于2022年6月份预计的3%。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这将是继2009年和2020年的经济衰退后,近30年来全球增长速度第三低的一年。


▲高盛: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高盛: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GDP相对于美国GDP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12%上升到目前略低于80%,中国的潜在增速仍明显高于美国,预计两国在2024至2029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速将分别为4.0%和1.9%。除潜在增速差异外,预计未来10至15年,美元相对于人民币的部分实际高估可能将不复存在。


▲2023年看好两条主线:一类是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一类是未来市场不断扩大的,有持续增长需求的行业

证券时报林园表示,2023年看好两条主线,一类是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还有泡沫快挤完的房地产行业;一类是未来市场不断扩大的,有持续增长需求的行业,比如医药等。



 

▲重要指数表现:昨天,三大指数全天走势分化,沪指窄幅震荡,创业板指在宁德时代带动下午后走高。盘面上,汽车及产业链个股午后走强。半导体板块表现强势。数据要素概念股尾盘异动。此外,新冠药、家装、零售、光伏等多股板块盘中均有所表现,整体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且较为杂乱。下跌方面,教育股全天低迷。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30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7472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600亿。


▲行业指数表现:昨天,板块方面,汽车整车、一体化压铸、半导体、生物制品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航运、抗病毒面料、旅游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昨天,截至收盘,沪指跌0.21%,深成指涨0.49%,创业板指涨1.38%。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58亿元,连续5个交易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6.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1.1亿元。


 

▲2022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 专家称今年信用扩张有望继续加力提效

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公布了2022年12月份及2022年全年金融数据。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方面,去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12月份信贷增量表现较好,信贷结构延续“对公稳、零售弱”格局。从今年来看,温彬认为,2023年信用扩张“总量要稳、结构要进”,有望继续加力提效。在稳增长、扩内需诉求和海外加息约束弱化下,2023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继续呈现总量型和结构性并举的特征,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在较低区间,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全年新增贷款规模有望维持在22万亿元以上,增速10.3%左右;全年新增社融规模有望超35万亿元,增速10.2%左右。


▲民航局1月8日起已开始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复航申请,其中包括中美航空公司恢复运营中美航线的申请

针对中美直航班次恢复计划,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一级巡视员梁楠10日在北京表示,民航局1月8日起已开始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复航申请,其中包括中美航空公司恢复运营中美航线的申请。梁楠介绍称,民航局自1月8日起已经开始受理中外航空公司航班计划申请,已经有近40家中外航空公司报送了涉及34个国家、每周约700班客运航班计划申请,其中大部分航班计划于1月下旬至2月期间恢复运营,民航局正在按照程序抓紧审核办理。


▲乘联会: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零售分别完成75.1万辆和64.0万辆,同比分别55.0%和35.1%。2022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零售分别完成666.3万辆和56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1.5%和90.0%。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金融体系现在的弹性已经大大增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在最近的危机中创新地使用了其工具;美国金融体系现在的弹性已经大大增强;美联储的工具是有效的,美联储在执行任务方面没有错。鲍威尔强调作为国家中央银行政治独立的重要性。他在讲话中称,稳定物价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这些决定可能在政治上不受欢迎。


▲市场研究公司DataTrek:目前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之差为约40年来最大

市场研究公司DataTrek:目前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之差为约40年来最大,对经济衰退发出了最强烈的警报, 也可能是美国股市将遭遇更多痛苦的迹象。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倒挂,也是经济的潜在不祥预兆,因为收益率曲线倒挂一直是预示经济衰退的可靠指标,表明市场正在对疲软的增长前景进行定价。


▲北京市代市长殷勇:推动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 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

1月11日电,数字经济是北京的优势,2023年将重点推进哪些领域?北京市代市长殷勇表示,数字经济,是新领域、新赛道,也是新动能、新消费。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数字经济上更好发力,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区块链算力平台、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推动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更加突出以数据驱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3.0等新标杆工程,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人民日报)


▲五家光伏企业2022年业绩预喜 产业链不同环节业绩差异明显

1月11日电,据统计,截至1月9日,已有5家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喜公告,从归母净利润增幅表现看,产业链不同环节差异较为明显。业内人士表示,随着PERC电池提效降本进入平台期,光伏产业链正在经历以TopCon/HJT/IBC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迭代升级浪潮,并吸引更多上市公司参与布局。


▲123家公司2022年业绩预喜

1月11日电,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17时,A股共有1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123家公司预喜,预喜比例达到75%。从行业角度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专家:2023年货币调控将做好“数量+价格”“总量+结构”“流动性+信贷”几种加法 政策力度会继续强化

1月11日电,进入2023年,人民银行陆续释放货币政策施策的新信号。“货币政策力度要够,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日前表示。“有力”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工具箱将开得更大。 流动性供应将更具“温度”。降准、降息在保持普惠的同时将突出“精度”。此外,货币政策有力的很重要体现是信贷投放有力。专家认为,2023年,货币调控将做好“数量+价格”“总量+结构”“流动性+信贷”几种加法,政策力度会继续强化,组合效应将充分释放,有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基金数据

▲首批权益基金四季报出炉 股票仓位略有提升

1月10日,华富基金旗下的3只权益基金披露全市场首批权益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3只基金的股票仓位相较于2022年三季度末均略有提升1月6日,中银基金旗下的8只债券型基金、3只货币市场型基金也已发布全市场首批2022年四季度报告。

在2022年四季报中,中银基金基金经理王妍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或进一步加大,部分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依然处于继续收紧状态。华富基金基金经理陈奇、沈成表示,从2023年全年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将有所改善。


基金要闻

▲开年以来数十只基金宣布推出优惠费率

1月11日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以来,至少有6只基金宣布降低管理费率、托管费率或销售服务费率。进一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降低费率的基金主要是债券基金及货币基金。谈及降低费率的原因,沪上一位基金公司营销总监透露:一是去年债券市场较为震荡,债券基金整体表现不佳,降低费率主要是想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二是部分债券基金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三是此前多家基金公司已对费率进行优惠,为了提升同类型产品的竞争力,其他基金公司不得不跟随降低费率。


公募星选30专栏

▲康希诺: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康希诺1月10日晚间公告,为进一步拓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国际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公司拟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上市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康希诺表示,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企业,新冠疫苗产品获得海外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许可/附条件上市以及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使用清单,本次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上市将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升公司海外声誉,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临床试验选择及商务合作机会。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隆基绿能:西咸乐叶高效单晶电池项目的规模从年产15GW扩大至29GW

隆基绿能1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需要,公司拟将2021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变更为西咸乐叶年产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原计划用于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建设的募集资金47.7亿元变更用于西咸乐叶年产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上述项目电池工艺将导入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高效电池技术,形成年产29GW单晶高效电池的产能目标。对于此次变更,隆基绿能表示,鉴于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高效电池技术规模化商业条件已经成熟,HPBC电池产品的量产转换效率超过 25%,本产品具有外观美观、转换效率高、弱光响应好、温度系数低、高可靠性等优势,可广泛用于屋顶、地面电站等多种场景应用, 可满足客户对于高效单晶产品的市场需求,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需要,公司秉持 “不领先、不扩产”的经营理念,拟将原西咸乐叶高效单晶电池项目的规模从年产15GW扩大至29GW,并导入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高效电池技术,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产品的需要。


 

保险数据

▲银保监会同意中国人寿财险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人民币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同意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人民币,由188亿元人民币变更为278亿元人民币。


保险要闻

▲多家人身险公司披露2022年度理赔报告

近日,包括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等在内的多家人身险公司陆续披露了2022年理赔报告,涉及理赔金额、理赔件数、理赔获赔率、理赔时效等数据。中国人寿与平安人寿两大巨头去年全年日均赔付均超1亿元,“寿险一哥”中国人寿的理赔金额与理赔件数双双稳居第一;医疗险赔付件数占比在九成左右,重疾险尽管赔付金额占比高,但10万元以上赔付金额占比仍然较低;当前重疾呈现出发病率高、治愈率高、费用高、年龄低“三高一低”趋势。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