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方面,MicroLED概念、工业母机、航空发动机、国资云等板块涨幅居前,饮料制造、造纸、零售、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

▲中科院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为6.0%左右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12日发布202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将平稳运行,预计全年GDP增速为6.0%左右。
▲去年审计挽回损失超4000亿元
据央视报道,周四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公布了2022年审计工作整体情况。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5.3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010多亿元,健全完善规章制度1.4万多项。审计整改工作的总体格局初步成型,重大问题整改取得实质性突破。
▲去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
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涨幅较11月扩大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7%,降幅较11月收窄0.6个百分点。2022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较2021年扩大1.1个百分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3年要切实增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
1月12日电,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11日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切实增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要全力做好保供稳价,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及时批复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完善新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发布。统筹做好政策性粮食投放。多措并举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以国家储备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商务部: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规模将再创新高
1月12日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月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2022年预计规模将再创新高。
▲中汽协:2023年新能源汽车价格将趋于平稳 产量较高的企业甚至会降价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随着上游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价格会趋于平稳,一些产量较高的企业甚至会降价,但产量较低的企业降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都非常高。企业不可能无序竞争,要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
▲浙江:今年GDP目标增长5%以上 对平台经济精准制定支持政策
1月12日电,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2日开幕,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了2023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202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6.6%。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建立专业化服务机制,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殷剑峰:财政职能的异化是中国居民“没钱”的根结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撰文指出,中国居民“没钱”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国民收入的部门分配中,政府部门占有了过高比重的收入。初次分配中,财政通过较高的宏观税负占有了较大比重的收入,再分配环节,又通过经常转移将部分收入转移给了自己。所以,财政职能的异化是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过低的根本症结。这说明,当前的财政体制已经到了需要做根本调整和改革的境地。在三年疫情之后,随着就业的提升和消费场景的恢复,居民消费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不能对之期待太高。在体制缺陷没有根除的情况下,居民消费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
▲钟正生:出口放缓是2023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压力来源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撰文指出,出口放缓是2023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压力来源。2022年,外需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达32%,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高。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出口已同比负增长,随着美欧经济逐步进入衰退和美国去库存,中国出口放缓压力将加速显现,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概率将从去年的正面推动变成2023年的拖累。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增速落入负值区间。

▲重要指数表现:昨天,三大指数全天冲高回落,缩量震荡。盘面上,工业母机、智能制造概念股集体走强。军工股受成飞集团借壳上市利好刺激开盘走高。数字经济概念股午后再度活跃。整体上,市场热点仍快速轮动,大多数板块均呈现冲高回落走势。下跌方面,多只前期高位人气股尾盘跳水。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24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6815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603亿,成交金额跌破7000亿。
▲行业指数表现:昨天,板块方面,MicroLED概念、工业母机、航空发动机、国资云等板块涨幅居前,饮料制造、造纸、零售、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昨天,截至收盘,沪指涨0.05%,深成指涨0.23%,创业板指涨0.51%。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95.45亿元,连续7个交易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6.0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9.39亿元。

▲商务部:2022年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7.92万亿元 同比增长37.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月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年来,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稳步提升。2022年,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7.92万亿元,同比增长37.3%,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6.76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中汽协还表示,对于今年经济好转充满信心,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
▲银保监会: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
1月12日电,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有五部分内容:一是明确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由[0.65,1.35]扩大到[0.5,1.5];二是要求银保监局根据辖区内车险市场情况,在征求相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稳妥确定辖区内政策执行时间;三是要求各银保监局加强属地监管,引导各公司合理设定各地区自主定价系数均值范围和手续费上限,同时持续做好车险市场监测和车险费率回溯监管,确保车险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四是要求各公司严格执行车险各项监管要求,做好条款费率备案工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优化和保障车险产品供给,提升车险承保理赔服务水平,增强车险消费者的获得感;五是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公司根据自身职责,配合做好深化车险改革相关工作。
▲中汽协: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
1月12日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
▲国家发改委:预计2023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会比2022年小一些
1月12日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我们关注到,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生猪供应阶段性增加等因素影响,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有所回落。各方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区间,预计2023年价格波动幅度会比2022年小一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市场动态,按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工信部最新部署!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 还有这些领域值得关注
会议强调,2023年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同时,加快大飞机产业化发展,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
▲商务部: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 将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从商务部跟踪监测的样本外贸企业情况看,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特别是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外贸保稳提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商务部将持续密切跟踪形势,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稳住外贸订单。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做好贸易促进工作,支持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对接洽谈。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多种形式参加境外展会。办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对境外采购商的招商招展。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增强接单信心。二是稳住外贸主体。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指导企业用好普惠金融、稳岗就业等普惠性政策。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充分利用好稳外贸相关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对2023年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有何预估?商务部回应
1月12日电,商务部举行例行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有分析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将在2023年加快复苏,中国的重新开放将给国际旅游业带来巨大收益。请问商务部对2023年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有何预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出境旅游客源国之一,为国际旅游业创造了巨大的收益。1月8日中方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优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相关平台数据显示,部分海外热门旅游目的地机票成交量显著上升,海外酒店预定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入境旅游、探亲、商务的需求也在逐步释放。我们愿与各方共同努力,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创造更好条件,为推动国际旅游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国产C919大飞机将提速扩产
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12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玉金透露,C919大飞机必将提速扩产,抢占市场份额,国产大飞机事业将从全面研制向产业化阶段转型。“目前第一批订单在东航,多家航空公司都在争取我们的订单。”张玉金介绍,C919规划未来五年,年产能计划到达150架,现在已经有1200多架的订单,产能进入成熟期,必然会有质的升级。
▲璞泰来:2022年净利润同比预增74%-83%
璞泰来公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0.5亿元到32亿元,同比增加74.41%到82.99%。报告期内,公司负极材料面向国内动力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以PVDF、PAA、勃姆石浆料为代表的各类涂覆材料、新型粘结剂和高新性能材料快速放量。小财注:Q3净利8.77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4净利7.77亿元-9.27亿元,环比变动-11%-5%。
▲宁德时代:预计2022年净利291亿元-315亿元 同比增长83%-98%
宁德时代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291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2.66%-97.72%。报告期内国内外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产销量明显提升。小财注:Q3净利94.24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4净利115.08亿元-139.08亿元,环比增长22%-47%。

基金数据
▲北向资金7天500亿买不停 融资余额同步止跌回升
近期,A股市场迎来北向资金爆买,截止(1月12日)收盘,其连续7日净买入,且1月以来累计加仓超500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该数值的一半,融资余额也较去年年末大幅回升。从其两者重点加仓的行业上来看,北向资金更偏向大消费和大金融,融资则青睐电力设备和交通运输。在择股方面,两者均对电力设备股展现出了一定的趋同偏好。
基金要闻
▲外资巨头大手笔增持美团 多机构认为2023年中国行情值得期待
港交所1月11日公布的文件显示,摩根大通在1月5日增持约4047万股美团-W(3690.HK),平均增持价格为每股190.3392港元,持股比例上升至5.21%。随着2023年A股和港股的强势“开局”,众多外资机构认为中国新一年的行情非常值得期待,看多中国资产成共识。
公募星选30专栏
▲药明康德:实控人等减持比例超1%
药明康德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及与实际控制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股东累计减持1.18%,已过本次减持计划项下拟减持数量的半数。本次减持计划未实施完毕。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瀚川智能:预计2022年度净利润为1.18亿元至1.36亿元
瀚川智能(SH 688022,收盘价:51.88元)1月12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8亿元至1.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719.51万元至7519.51万元,同比增幅为94.06%至123.67%。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进一步聚焦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等主航道业务,实现业务聚焦,坚定实施标准化转型,在巩固了汽车智能装备领先地位的同时,电池和充换电智能装备业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2022年度,公司在产能扩张期,克服了疫情及供应链的不利因素,保障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实现订单的有序交付,全年汽车、电池、充换电智能装备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较大程度的增长。

保险数据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2022年原保险保费收入6191.58亿元 同比增6.56%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2022年经由公司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及人保健康所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854.34亿元、人民币927.02亿元及人民币410.22亿元。合计6191.58亿元,同比增6.56%。
▲3个月反弹超70%!万亿保险巨头被外资“举牌”扫货
港交所信息显示,1月5日,FMR LLC斥资1.6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增持后持股比例突破5%,达“举牌线”。此前,施罗德、太平人寿等机构也先后大举增持金融H股。业内人士指出,近期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行情爆发,主要源于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及金融股本身估值修复需求。
保险要闻
▲年初险企增资“补血”忙 国寿财险增资、太保产险发债均获批
新年伊始,险企增资“补血”忙不停。1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财险”)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显示,同意国寿财险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人民币,由188亿元人民币变更为278亿元人民币。
国寿财险增资计划源于去年初。2022年1月份,国寿财险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2021年12月27日召开了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方案的议案,同意该公司股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向国寿财险增资90亿元,将该公司注册资本金从188亿元增为278亿元。
其中,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增资额为54亿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额为36亿元。增资后,双方持股比例保持不变。本次增资无新增股东。对于增资目的,国寿财险表示,增资有助于提高公司承保能力,提升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