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方面,CRO、证券、数据安全、养鸡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汽车整车、传媒、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

▲央行上海总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着力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1月16日召开2023年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传达贯彻2023年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上海货币信贷工作。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孙辉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17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5家机构作交流发言。会议对2023年上海货币信贷工作作具体部署。要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要确保年初开好局、起好步,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同时要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实现全年信贷均衡投放。着力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推动落实房地产金融十六条等政策措施,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保障刚性和改善性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上证报)
▲两部门: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支持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为支持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2号)中规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单独计税优惠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继续执行。《财政部 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继续执行沪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和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证监会公告2019年第93号)中规定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继续执行。
▲人社部:将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
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暨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视频方式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2023年各项工作。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人社领域人才人事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公平合理有序的工资分配格局。推进劳动关系治理提质增效,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日前表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非常乐观。”他表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将带动工业产出、投资和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增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开放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布伦德认为中国在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国际贸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高度评价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 (新华社)
▲财政部:建立完善防疫物资、医疗救治物资等急需资源政府采购“绿色通道”
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 切实加强防控经费管理的通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谋划,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序规范组织资金调度,集中力量保障疫情防控必要支出。适应当前应急需要,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建立完善防疫物资、医疗救治物资等急需资源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决不能因为经费问题影响疫情防控。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于已明确的医院补助资金,要限期拨付到位,拖欠的要尽快拨付,帮助医院疏解困难,确保正常运转;需要紧急配置的资产,简化配置审批程序,在履行必要的内部程序后,快速高效配置,统筹调配使用。
▲财政部: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 切实加强防控经费管理
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 切实加强防控经费管理的通知》,加大疫情防控经费投入力度,重点用于患者救治费用补助、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疫苗和接种以及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所需支出。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和传染病医疗资源建设,做好农村地区急诊急救、重症等资源横向统筹和扩容改造。支持地方使用政府一般债券、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领域项目建设,做足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救治的应对准备,着力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央财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各地患者救治、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疫苗和接种进行补助。对地方提升重症救治能力等承担支出在安排相关财力性补助资金时给予统筹考虑。省市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支出需要,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区疫情防控的转移支付力度。
▲央行开展7790亿元MLF操作和156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1月16日人民银行开展77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2.75%。开展156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其中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00%;74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15%。16日单日资金投放量达9350亿元,彰显了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
▲统计局:2022年1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
2022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有所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一线城市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2022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有所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一线城市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53个,比上月增加2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64个,个数与上月相同。

▲重要指数表现:1月16日,A股三大指数全天震荡走高延续反弹之势,沪指时隔1年重返3200点,创业板指领涨。盘面上,金融股再度走强,医药股展开反弹,CRO方向领涨。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01%,报3227.59点;深证成指涨1.58%,报11785.77点;创业板指涨1.86%,报2539.52点。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9171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148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58.43亿元,创2023年开年以来单日净买入新高,连续9个交易日净买入累计近800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汽车、传媒板块下跌。概念板块中,CRO、半导体设备、培育钻石等板块涨幅居前,光伏逆变器、铁矿石、抖音平台等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北向资金净买入158.43亿元。贵州茅台、五粮液、上海机场分别获净买入10.89亿元、7.91亿元、6.87亿元。药明康德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4.76亿元。

▲建设银行:住房租赁基金拟与万科集团设立子基金 规模为100亿元
建设银行公告,本行出资设立的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有限合伙)拟与万科集团合作设立子基金,基金规模为100亿元,其中住房租赁基金认缴规模不超过79.99亿元。双方将通过子基金在长租公寓领域共同参与市场化投资,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以资产收购、股权投资、经营权购买等方式,专注投资于万科集团及双方认可的其他市场化主体持有的住房租赁项目,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市场化长租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奥翔药业:取得阿兹夫定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
奥翔药业公告,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阿兹夫定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目前公司尚无阿兹夫定原料药相关订单,后续能否最终签署相应合同及签署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又一国产新冠药NDA申请获受理 先声药业:产能准备稳步推进中
财联社记者从先声药业获悉,公司新冠口服药先诺欣的产能准备、商业化等,都在稳步推进中,待产品正式获批上市后,会对包括三期临床数据、定价等信息,择机进行公布。小财注:1月16日,先声药业公告称,联合开发的创新药先诺欣(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以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受理,拟用于治疗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成年患者。(记者 王俊仙 卢阿峰)
▲2022年新能源销量全景图:有车企最大增幅近六千倍、32个品牌年销不足百辆
1月16日,乘联会公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细分品牌全年累计终端零售销量排行,共149个品牌累计在去年完成了524.9万辆的交强险上险量,整体同比去年增长79.3%,全年在狭义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至25.5%。相比车企自报的销量数据,上险量数据更为客观准确,也更能真实反应车企的销售状况。在所有149个品牌中,比亚迪以全年约160万辆的上险量力压所有车企,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近三成,成为当之无愧的“迪王”。此外,排名前十名的细分品牌总计销售354.5万辆,占全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67.5%,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中基协:截至2022年12月末私募基金规模20.03万亿元
中基协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较上月减少16家,环比下降0.07%;管理基金数量14.50万只,较上月增加2305只,环比增长1.61%;管理基金规模20.03万亿元,较上月增加220.91亿元,环比增长0.11%。
公募基金星选30专栏
▲涨声一片!“牛市旗手”集体爆发 多只证券行业ETF今年以来涨近10%
1月16日,A股三大指数强势攀升,北向资金大举涌入超150亿元,券商板块集体“暴动”,“券茅”东方财富一度暴涨超7%,多只券商股开盘不久直奔涨停,证券ETF、龙头券商ETF以及券商ETF等不少相关ETF涨势如潮,成交额最高者达24亿元。2023年以来券商板块和相关ETF连续两周有力攀升,主力资金加速流入。业内人士表示,每当市场出现行情时券商股最容易受益,《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的落地缓解了市场对券商业务降费让利的担忧,进一步提升券商估值。

▲新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增至90条 重点关注增额终身寿险等
从业内人士处获悉,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近期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印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的通知》。“负面清单”(2023版)共90条内容,较“负面清单”(2022版)新增8条。今年新增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此外,在产品条款表述和产品责任设计中也各有一条新增内容。具体来看,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负面清单”(2023版)主要新增了6条内容,重点关注增额终身寿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