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这座网红城市,又有大动作了
这座网红城市,又有大动作了
2023-04-07
508
0

今天聊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厦门。 

聊它是因为一些固有的房地产逻辑,可能要在今年发生“逆变”,趋势如洪水般冲击堤坝,岸上的人应当听到警声。 

这一切还要从3月28日说起,厦门传出的一则新政(已被证实),原文如下: 

单身、离异人士可以购买第二套住房,不限岛内外;若厦门户籍离异客户下有2个小孩,其中1个小孩未成年可以购买第三套房…… 

政策一落地,被当地中介和人云亦云小媒体解读为重大利好,厦门迎来政策红利,楼市即将起飞。 

可惜很多人没有思考过背后的原因,至少有两点疑问: 

1、阳春三月未过,全国各地楼市回暖,为何厦门会在这样的大好时光,迫不及待发布放松限购的政策。 

2、为什么不跟武汉、南京、东莞、福州等二线城市一样,无差别放开限购,而是选择了一个奇怪的角度,在单身和离异人士身上做文章。 

第一个其实很好理解。 

年后厦门整体没有跟上这波大行情,岛外部分区域市场调整压力较大,去年翔安区、集美区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均超六成,以至于整体库存去化周期高达20个月。 

厦门现在最害怕的就是房价下跌。 

强省会战略下,福建省为了培育城市群带头人,对福州的扶持力度明显要优于厦门,这从近两年两着的转移支付就能看出来。 

这会让GDP较少的厦门压力倍增,要想跟上二线城市发展步伐,唯一的方法还是从土地上搞钱,拉大城市骨架。 

土地财政是命根子,救市也在情理之中。 

但第二个就很微妙了。 

专门针对离婚人群以及离婚多娃人士放开限购……按照正常理解,离婚人士本来钱就不多,带了多娃的人更是购买力减退才对,怎么还有能力买起三套房。 

难道是厦门离婚的反而更有钱,都分得了千万家财? 

我揣测了半大天,大概总结了一个路径—— 

厦门这次想彻底放开限购,但上面不让,跟北上广深年后收到的回复一样,继续: 

“保持定力”。 

这是因为厦门房价本就不便宜,岛内动不动6-8万/平的房价早已引起各层面的注意,这两年好不容易让楼市消停点,这么一放,功亏一篑。 

卖到7W+岛内二手房

厦门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房价高还极容易炒作。 

一旦明目张胆放开限购,一定会吸引省里富豪的新一轮爆炒,从而拉崩房地产逻辑,后面的年轻人也没了念想。 

于是厦门想了个歪招,针对个别主体放开,既给上面有了交代,又达到了救市的效果,一举两得。 

当然单纯靠单身和离异人士刺激楼市,基本上是天方夜谭,最重要的还是背后隐藏的猫腻—— 

厦门去年大幅放开落户门槛,外地人转户口买房本就容易,现在给了单身更多的“配额”。 

如果查的不严,外地人完全可以用假离婚方法,避开限购,进入市场。 

这个逻辑完全行得通,外地也有相应的案例存在。 

一直以来,限购就是限刚需的,投资客总有方法能买到房,而对于调控端,必要的时候,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其实厦门楼市走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人口530万,GDP7802亿,而房价却排名全国第4,高达5万/平米左右。 

如果按照房价收入比计算,平均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大约需要53年,稳超北上广深,登顶全国第一。 

这么不对称的房价,却还能连续狂飙数十年,是因为它遵守了一个基础逻辑: 

一个城市的房价取决于城市财富的均值。 

福建省内,无论是海龟华侨还是赚到钱的小老板,都想到厦门置业,气候、环境、文化、城市资源都是闽南地区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把厦门看作福建省有钱人的集合,这样看房价也就合理很多。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基础逻辑只适用于岛内。 流入的只是富人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属性—— 

只会追逐城市的顶级资源和圈层,也就是只认“岛内的房子,最好是豪宅”。 

我前几天去厦门五缘湾看房,豪宅盘里面人头涌动。 

一个叫做天琴海的项目,套均1200万,开盘当天千人抢房,去化率高达90%,创造了厦门甚至福建省的历史记录。 

但岛外的翔安、集美市场,成交却不温不火。 

这种单方面高段位购买力的持续流入,让厦门出现了严重的购买力断层。 

最重要的是,岛内虹吸的全省有钱人,他们只是为了享受厦门的城市资源和配套,以及所谓的圈层,而对产业经济起不了多少带动作用。 

后续年轻人很难得到工资收入的增长,却要面对富豪们拉高的厦门房价,压力山大。 

这就是先富≠后富。 

所以未来的厦门,可能会出现一种特殊状态: 

岛内房价继续上涨,豪宅市场持续火热,住的都是有钱人。而岛外房价横盘或下跌,并随着库存的无限扩张,变成了一片“死湖”。 

高的越来越高,低的越来越卷。最终,岛内和岛外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世界,越来越撕裂。 

这对厦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到那时候考虑的并不是跟福州争第一的问题,而是年轻人是否再愿意踏上这片热土。 

一位在厦门从事广告业的朋友,感慨道: 

感觉现在厦门人才市场流失有点严重。已经听到不止一家广告行业的公司说招不到策划和项目经理了。我认识的很多人确实也离开厦门去别的城市发展了。杭州就已经有N个前同事了。 

每一个去都说一点都不后悔去杭州。厦门这种房价贼高好公司好岗位没多少的地方确实不太适合有能力并且不是本地的人才发展了。而且现在的旅游其实也比不上成都长沙这种物价低美食重口的城市了。 

从厦门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到,社会财富结构矛盾是有的,但矛盾点并不是两者的差距,而是前者愿不愿意带着后者玩。 

如果带,那么前者赚多少钱都是应该的,因为他享受了社会分配的资源,也创造了更多向上的通道。 

如果不带,那就是单方面的资源垄断,形成深不见底的阶级鸿沟。 

比如最近讨论最热门的就是Jack Ma回归。 

网上很多年轻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是资本家,996福报很罪恶。 

但事实上,他虽然商人标签很明显,但也一直愿意带更多的人玩,更愿意带年轻人玩,民营经济最辉煌的那些年,有他的身影。 

之后呢,倒是没了996,结果变成了007,甚至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大厂光环消退后,只剩下了国企央企。 

年轻人想通过努力,弯道超车逆袭阶级的概率越来越小,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大盘。 

好在,这个道理,社会主体上下几乎达成了一致。 

3月28日,工信部发文,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网信办发文,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等违法违规行为。 

海南直接发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涉案人员能不捕就不捕……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民营企业将被史无前例的优待。 

营商环境的大幅提升,远比央妈放多少水更有用,只要民营敢于扩张、放心生产,老百姓收入才能慢慢回升,回到正轨。 

2022年,市场最害怕的就是“不确定性”,于今,一个个“确定性”落地生花。 

这趟过山车,终于开到了终点,新的格局或许要打开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作者:子木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