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Q房向左、贝壳向右,房产经纪如何穿越“慢生意”新周期?
Q房向左、贝壳向右,房产经纪如何穿越“慢生意”新周期?
2023-05-24
588
0

一、

近日消息,Q房网将以1800万的价格转让。2017年,国创高新花了38亿收购Q房网,六年不到以1800万转让,令人唏嘘。 

这家几乎和中国房地产交易同时代起步的公司,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代快速成长壮大,顺利度过行业转型关口,超越了大部分同行。然而,曾经进入市场主流阵营的Q房网,却没有熬过这一次的楼市寒冬。 

过去三十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尽管经历了诸多调整,但城市化率较低的市场红利一直存在,大多数市场波动并未给行业带来致命性打击。 

近两年,从“恒大们”的巨额债务,到Q房网的低价转让,越来越多企业的负面消息,无疑给所有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或许,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调整仍将继续。对于房产经纪行业而言,这犹如大浪淘沙,没有抗风险意识和持续准备者,都会被大浪拍死在沙滩上。 

二、

有开发商的朋友抱怨,有区域公司项目总经理连一些基本的地产专有名词都搞不懂。 

在市场红利期,从业者快速升至高位、有些公司短期内赚大钱,是大势所托。在这种大势下,有时候会产生错觉,让人误以为是自己的实力使然。 

在市场波动的冲击下,那些首当其冲倒下的公司,是否对市场缺乏敬畏,是否对自身的专业性缺乏磨砺? 

三、

一季度反馈出来的地产数据,有不少积极变化。让行业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示,新房市场温和复苏,交易信心回升,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7.1%。据贝壳研究院数据,一季度全国二手房交易额同比增长51.2%,房价同比跌幅收窄,环比止跌转涨。 

作为房产经纪行业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贝壳的财报喜人。贝壳一季度GTV 97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8%,净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61.6%;门店和经纪人数扭转连续下降势头,活跃门店数环比增加约6%超过3.96万家,活跃经纪人数环比增加18%,达41.15万人。 

以此判断,这一轮楼市调整期已经过去? 

并没有。 

疫情形势严峻时,房地产交易无法正常进行,使得一定的积压需求在疫后的第一季度集中释放。因此, 本季度激增的交易数据并不能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不具有长远的参考价值。 

四、

该如何正确预测和判断未来的房地产的基本面? 

任泽平有个对房地产的判断逻辑,叫做“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人口是决定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很多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关于人口,有几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1、少子化加速到来。中国出生率持续下降,2019、2020、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465、1200、1062万人,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2、老龄化到来。1962-1976年的婴儿潮人口正在退出劳动力市场,步入老龄化,2033年左右老龄化占比将超过20%。 

3、主力育龄妇女数量减少,2016-2019年15-49岁育龄妇女数量分别减少491、398、715、502万。 

这几个指标,都在指向未来买房人群总体量减少。这意味着,以增加市场供应的大开发时代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全面普涨的大行情不再。 

不过,我国的城市化率还远未见顶,楼市的“小行情”依然存在。 

比如,未来五年,毕业生规模将稳定在700万人每年,对于那些毕业生流入的城市,其租赁市场和存量房市场仍然有较多机遇。 

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根据2022年最新数据,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5.22%,未来城镇化率有望达到80%以上。在国家人口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城镇化率有提升的空间,意味着仍然会有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产生购房需求。 

但是,并不是所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能受益于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部分三、四线城市由于就业机会和配套措施等相对缺失,人口会趋向于流出,反而会面临房地产供给的结构性过剩。这个趋势日渐明显,比如“五万元在鹤岗买套房”的热议话题,就是最为突出的例子。 

五、

对于全国性的房产经纪企业,对城市的战略判断,将生死攸关。 

根据任泽平的判断,未来70%的低能级城市,将因为人口流出或停滞面临房地产过剩。 

从2022年市场来看,一线城市在下行周期中房价更为坚挺。研究机构也一致预测,2023年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率先恢复,尤其是北京、上海,凭借丰富的产业配套将率先走出下行周期,进入上行周期,更多三四线城市市场或延续底部运行态势;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城市圈市场有望率先修复。 

六、

人口结构和城市结构之外,需求端结构也在变化,继续来看一组数据。 

目前,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超600亿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40多平方米。单纯从简单的数据计算结果来看,我国进入到了“不缺房”的时代。 

细分来看,有33%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50平方米以上,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15%的城镇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0平方米,几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外,分城市来看,广东、北京、上海人均住房面积均在35平方米以下,部分一二线城市20年楼龄以上的老破小占比超过70%,仍有很大的住房水平提升空间。 

这个数据,和一项根据实际成交调研而来的数据趋势吻合。 

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重点50城市改善购房占比由2020年的26%提高到2022年的30%,而30岁以下购房群体通常是刚需客户,其成交占比由2020年的37%下行到2019年的34%。 

因此,一二线城市改善性需求,正在成为需求端的主导力量。 例如,北京、天津、厦门改善性需求明显高于刚需,3个城市改善群体交易量均在刚需交易量的1.5倍以上。 

七、

对于房产经纪行业的经纪人而言,看懂这些数据,并掌握数据背后的市场趋势,就变得尤为重要。 

房地产市场的核心从低能城市到高能城市的转变、从刚需到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升级,消费者除了对房产本身有更高要求之外,也对一线从业者提出了考验——高能城市的消费者以及改善性买家,往往有着更丰富的房产知识储备和交易经验,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者为他们服务。 

概括起来,就是消费者对房产经纪服务“品质”的需求提升了。 原有的“交易撮合型”的粗放型服务不再能匹配他们的需求,因此,无论是房产标的本身还是服务者,都要在“品质”上打磨:房子要住得更好,服务也需要更专业。 

这是我国房产经纪行业经过三十年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是主导未来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指标。 

八、

目前,更专业的房产经纪服务提供者,已经成为用户的首选。 

在服务费用统一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一家房产经纪公司的认同,可以外化的指标很多,比如,公司品牌形象、交易效率、交易安全保障、服务质量等等。 

显然,在服务收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经纪服务的上述指标决定着消费者手中的选票投向谁。 如今,房产经纪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草莽生长的、缺乏底层服务能力建设的中小型经纪公司的消亡,基本上印证了这个逻辑。 

在服务者层面上,更多的资源也在向“有品质”的个体倾斜。 

对于经纪人来说,服务质量、业务能力、专业度等指标构成了消费者的认同感。尽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服务好坏,但与其他服务行业类似,服务者的从业时长,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提供品质服务的能力。 

根据贝壳针对50多万经纪人的调研显示,从业年限10 年以上的经纪人年收入在 20 万元以上的比例为41.8%;从业年限在 3-5 年的经纪人年收入在 20 万元以上的比例为 10.7%;而在从业年限 1 年的经纪人中不到 1%收入水平达 20 万元以上。也就是说,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更加专业熟练的业务能力,以及不断累积的客源、房源资源,将让经纪人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 

这一市场趋势,和贝壳成立后坚持的“打造有品质的服务者”战略方向几乎一致。 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贝壳能在波动中平稳发展,安然穿越市场周期,并在一季度取得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成绩。 

九、

毫无意外,经历过一季度需求的爆发性释放,4月的房价和交易量迎来了数据回落。总体上看,楼市将回归温和、稳定。 

当下,比市场变化本身更重要的是,从业者应当以何种心态面对这种变化。 

贝壳创始人左晖2019年曾经说过,房地产交易服务,是一条长长的缓缓的雪道。某种意义上,这个比喻也适合放在当下。 

显然,在接下来的新市场周期中,房地产正在从过去的“红红火火”的“快”生意,向“不温不火”的“慢”生意转变。 

节奏的转变,未必是一个坏消息。接下来,这个“慢下来”的市场,将对房产经纪企业和服务者们进行新一轮的筛选。 那些愿意长期从事这项“慢”生意,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从业者将留下来,淘汰那些习惯于快增长、拒绝长期投入的企业。这个行业的未来,属于眼光更长远的品质服务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房地产和互联网思维”(ID:fangdichanhulianwang),作者:房互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