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202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2023-10-16
582
0

《202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再探企业支付,对线下收单、跨境支付、产业互联网支付等典型细分赛道按照单独的章节进行呈现,以详细剖析该细分领域的独特业务进展与细分赛道内的优势参与方。同时报告选择了部分典型案例作为标杆研究,最后与多位行业大咖进行面对面交流,呈现专家们对于行业现状的理解及对未来趋势的预判。

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概览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阶段

更先进、更开放,投身产业数字化浪潮

2010年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其创新功能及便捷性,推动我国支付规模提升、使我国支付市场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行业发展早期,现象级的C端支付产品是支撑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电商购物、线上金融、社交红包、线下扫码等产品的引爆下,第三方支付也完成了在C端用户及对应交易场景的渗透和进化。自2019年起,个人支付因 C 端流量见顶而进入了平稳增长期,企业端支付业务渗透率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支付市场逐步进入产业支付驱动时代。2023年是产业支付时代的第五年,不同支付机构的布局与优势进一步明晰,支付助力产业数字化成为了一条既明确、又充满挑战与变数的共识发展路径。

第三方支付市场细分业务模式

个人支付与企业支付的双向发力、协同发展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第三方综合支付业务可以分为第三方个人支付与第三方企业支付,个人支付专注于为个人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企业支付专注于为企业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个人支付与企业支付机构共同组建成支付网络、形成支付交易闭环,在该闭环中,个人支付机构凭借数字钱包良好的支付功能与多样化的衍生服务提升用户黏性,而企业支付凭借为企业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使得企业端受理第三方个人支付成为可能,二者在个人端、企业受理端双向发力,共同推动第三方综合支付规模的增长。

第三方综合支付市场大观

支付业务价值多元化

2023年,预计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将以14.5%的同比增速回升,主要来自于社会经济复苏态势蕴含的消费类交易规模的增长和金融类交易规模的增长。从规模结构上,个人支付交易规模仍旧是第三方综合支付的主体,其交易规模的增速回升亦将带动企业支付交易规模共同增长。对于从业机构而言,支付业务已经从早期的追求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进入到了支付业务价值多元化阶段——以基础支付为切入点,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挖掘更深远的业务价值已成为从业机构的核心发展目标。同时,由于第三方个人支付市场的角逐基本稳定在头部两家支付机构之间,本报告将聚焦于发展相对更加广阔、开放的第三方企业支付市场。

第三方企业支付细分市场盘点

线下收单向下扎根、产业支付溯源赋能、跨境支付专攻精耕,各细分市场从业机构为不同业务类型、不同体量的商户企业提供日益完善的支付体验

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图谱

线下收单市场

线下收单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刷卡与扫码花开并蒂,在线下非现金支付市场次序绽放

按照用户侧付款方式,线下收单可分为刷卡与扫码两种不同业务类型。刷卡收单具备更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目前收单市场业态形成的基础,银联商务、随行付等先发企业率先服务了头部大型优质商户,形成了深厚的商户资源积累。2016年起,扫码支付以更加轻便的支付体验快速完成了市场渗透。其中,中长尾商户受益于其更加成本低廉的支付受理介质,完成了支付收银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收单机构联合外包服务商共同为商户提供了包括刷卡与扫码支付受理在内的支付解决方案,开启了商户数字化服务的新篇章。

由于业务模式均已发展至相对成熟阶段,艾瑞分析认为线下收单市场的规模增长与格局划分均趋于稳定。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线下收单整体规模增速保持在7%左右。从规模占比上,对于线下大额交易场景,刷卡依然是主流支付方式,所以刷卡收单仍为线下收单市场占比最大部分。与此同时,用户对手机的粘性使得扫码在相对小额高频的场景显现出独特优势,扫码收单占比将受到个人码转化等因素的驱动小幅微涨。

个人码支付具备向扫码收单转化潜力

小微商户数量庞大但转化难度亦高,考验收单服务机构经营效率与智慧

个人收款码商户是线下支付市场最长尾下沉的部分。在2022年3月银发〔2021〕259号文《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管理的通知》正式实施后,头部支付钱包为这部分商户推出了个人经营码,并通过直接触达的方式进行商户转化。但该部分商户费率敏感、无延伸需求的特点明显,转化尚处于早期阶段,实际转化比例不足5%。由于单户流水较低,收单机构触达这些小微商户需要极致的成本控制才能维持生存。同时,有直连个人经营码竞争的情况下,传统以费率为主的“守旧”类玩法难以实现盈利,伴随商户成长提供“降本增效”手段,挖掘其他盈利方式考验着收单服务机构的经营智慧。

线下收单市场费率低廉、产业链分润固化

账户侧与收单侧费率分配比例相当,但收单侧承担大量商户开拓维护等线下实地成本,需增值服务支撑基础支付业务发展

扫码收单市场的激烈竞争角逐

头部支付钱包直联模式压降间联服务商空间,小微下沉市场是非钱包类支付机构的立足根基,向更大体量商户拓展需另辟蹊径

头部支付钱包机构同样具备线下收单资质,可以开展商户侧的收单服务,所以在扫码收单市场中,账户侧支付机构与(非钱包类)收单机构之间是竞争合作关系。在直联模式下,头部支付钱包机构直接为商户提供收单服务,以提升自身数据的丰富度和支付业务的利润空间。但由于生态拓展能力的边际限制以及商户需求的差异化,直联模式在一定程度压降间联服务商空间后,亦无法完成对市场绝对的控制。大部分的中小微商户仍然由间联服务商提供收单服务,且大型KA商户亦会考虑自身数据的安全性放弃与头部支付钱包机构的合作,而选择相对独立的专业收单机构。尽管如此,间联服务商依然面临大型客户被直连模式“切走”的忧虑,需要通过多元的增值服务加深与客户企业的绑定,提升客户转换壁垒。而对有志于增加自身业务规模的间联服务商而言,中小微下沉市场的投入产出更加明确,大型KA商户的拓展角逐不仅仅停留在支付产品本身,需将更多元的影响因素纳入考量。

业务规模增长的潜力场景

高校园区、公共交通等细分场景规模增长潜力相对较高,搭配物联网及数字人民币相关硬件设施铺设同步推进

对于收单服务商而言,业务规模增长来自于拓展新市场和抢占竞争对手份额这两条路径。拓展新市场需考虑场景自身的增长性、场景目前的数字支付渗透率,以及场景所在市场的集中/分散程度。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场景大KA商户基本已经被现有头部机构覆盖,分散化的、属地化运营的场景难以实现“总对总”接入,相对而言可渗透空间更大。综合而言,高校园区、工作园区、公交地铁等场景符合上述场景特征,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

盈利能力提升的可行路径

收单服务商向高利润率、高市场集中度行业提升服务水平与客户粘性,提高业务护城河与商户转换成本

线下收单行业整体费率低廉,但针对不同行业与不同体量商户费率水平有一定的浮动空间。在扶持小微商户、为小微企业减负降费的背景下,面向小微商户涨价不符合整体经济环境、也超出了小微企业的承受能力;与此相对,某些行业的利润更丰厚、市场集中度较高、商户体量相对较大,行业内商户更关注服务商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对支付手续费率敏感度较低。针对这些行业,收单服务商需要着重提升商户粘性,不断挖掘深化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业务的护城河与商户转换成本,为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奠定基础的同时、防范竞品企业“撬走”高价值商户。

支付服务的深化方向

以支付为切点,贯通财税精细化管理流程,在合规尺度内链接税务信息,辅助银税贷产品渗透,解决小微融资风控效果与成本难兼顾问题

对于收单机构而言,从支付切入帮助小微商户进行精细化财税管理,既能解决小微商户的实际需求,又符合以数治税的时代背景,还能进一步延伸银税贷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产品,为自身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亦缓解了小微融资难的问题。

营收结构多样化的持续探索

拥抱上游生态返佣激励的同时,锐意开拓特定场景自营增值服务

增加支付交易手续费以外的多样化营收项目是收单机构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经之路。除了上文提到的财税数字化到普惠金融路径以外,拥抱上游钱包侧的多样化返佣激励是更加直接便捷的途径。对于钱包侧支付机构而言,同样需要增加支付手续费以外的收入,扩大支付流量入口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营销能力、金融服务能力、智慧经营能力,使生态更加完整、活跃。所以,上游支付钱包在完成了对线下商户的基础覆盖后,将原本的交易返佣激励升级为了非交易返佣激励。收单机构顺应上游生态的变化,可以快速增加相关拓展服务带来的非支付交易返佣,提升营收结构的多样化水平。

但与此同时,由于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微妙的竞争合作并存关系,收单机构开拓自营外卖、充电宝合作、供应链管理等自主化水平更高的增值服务是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商户粘性的必要手段。

跨境支付市场

中国跨境支付行业主要赛道划分

跨境出口B2C电商/B2B贸易支付为跨境支付两大核心赛道

中国非银支付机构参与跨境支付业务可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To B、To C两类,其中To C业务主要包含境外线下扫码支付和跨境C2C转账两个业务场景;To B业务则可进一步按照资金流向划分为汇出业务与汇入业务,其中汇出业务主要包含跨境进口电商支付与跨境企业间转账,而汇入业务则主要包含跨境出口B2C/B2B电商支付、跨境出口服务贸易支付与跨境B2B贸易支付。从赛道规模发展潜力来看,目前“跨境出口B2C电商支付”与“跨境出口B2B贸易支付”为中国非银跨境支付机构参与角逐的两大核心赛道。本报告亦将主要围绕两者展开分析论述。

中国跨境支付发展历程

2015年起内资机构入场带来行业阳光化、普惠化与数字化变革,跨境支付服务向一站式综合服务进阶,实力反哺行业

中国跨境支付的发展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2015年以前,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支付服务的主要为外资跨境支付服务公司,在这一阶段,行业存在诸多痛点无法解决,例如回款速度较慢、费率高昂、跨境运营障碍重重等。2015-2016年,以pingpong、连连支付、珊瑚跨境等为代表的中国跨境支付服务公司开始进入跨境出口电商市场,并以创新的产品、专业的服务迅速崛起,使得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服务趋近完善;同时,得益于成熟的底层技术架构以及强大的资源网络铺设,跨境支付服务成本大幅降低,在核心跨境收款服务方面,内资跨境支付机构率先打破了原有费率格局,普惠小微跨境商户,整体加速行业发展。而后自2017年起,以XTransfer、义支付等为代表的跨境支付机构开始探索跨境B2B贸易市场,同样专注中小微外贸企业,以建立完整的支付服务体系和强大的风控能力为核心,促进传统外贸业态数字化升级。时至当下,原本依托跨境贸易市场发展的跨境支付服务公司,已开始反向赋能,具有前瞻性地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在提供完备基础设施服务的基础上,衍生出丰富的“支付+”服务,真正做到“让中国企业放心在全球卖货”,成为跨境新经济生态最重要的建设者。

跨境出口B2C电商支付业务模式

以收款服务为核心,致力于发展全链路支付服务

不同于传统B2B跨境贸易,跨境出口B2C电商是端对端、全线上化的商业模式,即在平台内形完成易闭环。因此在跨境出口B2C电商交易过程中,全链路线上支付是刚需服务,其中对于商家而言,能够将多国外币货款安全收回至国内人民币账户(即收款服务)是核心需求,也是跨境支付企业服务跨境商家的切入点。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跨境支付服务企业通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一步深化跨境支付服务。其中纵向深化指围绕跨境支付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业务拓展,例如发展收单业务、卡支付业务等;而横向深化则指由底层支付服务衍生出一系列增值服务,根据跨境商家不同阶段需求增设不同业务板块,即致力于通过“支付+“赋能商家全链路经营环节。

跨境出口B2C电商支付行业规模

疫情延长爆发增长期,目前行业逐步回归稳定高速发展,2023年核心收款业务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

从数据来看,跨境出口B2C电商行业在2016-2019年阶段经历了行业的爆发性增长阶段,而后在2020与2021两年期间,行业仍保持了超高速增长,这主要由于疫情加速了全球消费线上化的趋势,同时彼时各国复工复产情况较差、极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出口,疫情使得行业爆发增长期延长。2022年,整体跨境出口B2C电商市场规模增速有所减缓,原因在于各国供应链逐步恢复,对于中国出口依赖度降低;同时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政局动荡带来的影响开始显现,各国居民对于日常消费的态度普遍由积极转向保守。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2年中国跨境出口B2C电商收款服务规模达到18176.6亿元,同比增长18.3%;2023年市场有所回温,外贸行业整体增长空间的广阔与部分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仍然给予从业者较大信心,预计至2026年行业将持续保持稳定高速发展。

跨境出口B2C电商支付价值延伸(1/2)

由支付服务延展出三层产品架构,服务商家全成长周期

跨境支付服务企业作为跨境贸易生态重要参与者之一,在连接全球跨境电商平台的同时,战略性进行本地深耕,其根本在于通过提供刚需的支付服务与跨境商家建立深入连接,培养商家信任度并发现商家真实需求及痛点,进而运用自身技术能力,延伸出支付以外的产品及服务。

首先,跨境支付服务企业可通过线上化平台搭载除支付外的其他基础设施服务,如开店与物流服务,实现一键对接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以及物流服务商。同时,头部跨境支付服务企业具备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在货币兑换、数据分析、风控等方面均掌握成熟技术,且拥有完整的商户支付数据,因此得以深化其基础设施服务并研发其他核心技术产品,例如智能运营、提前收款、供应链服务、外汇产品、收单服务等;对于机构类客户,头部跨境支付服务企业还可向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输出金融解决方案。除此之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可靠资源网络,跨境支付服务企业可与其他第三方机构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诸多衍生服务,例如与境外专业税所合作,为商家提供便捷缴税、退税等服务。

由支付延伸到三层产品与服务体系构建,跨境支付服务企业得以为商家提供一站式、全链路解决方案,赋能商家全成长周期,极大提升了跨境出口电商行业整体效率及收益。

跨境出口B2C电商支付价值延伸(2/2)

真正帮助中国中小微跨境商家实现降本增效

跨境支付的另一价值在于普惠小微外贸、助力行业提质增效。根据JungleScout发布的《2022年亚马逊卖家状况年度报告》 ,截至2022年,亚马逊全站共有接近200万中小微卖家,贡献了亚马逊整体58%的年销售额,中小微卖家已然是跨境出口电商市场的绝对主力军。而相比大卖家而言,运营能力较弱、资金来源相对不稳定,运营效率难以提升、传统渠道融资困难是中小微跨境商家的普遍存在的痛点。中国跨境支付服务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专注解决商家痛点的同时降低服务成本,以“支付+”服务积极普惠中小微跨境商家。

帮助跨境商家降低财务成本 根据艾瑞调研数据,86.6%的中国跨境出口商家面临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而通过使用跨境支付企业提供的提前收款等产品及服务,94.7%商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周转效率提升,极大程度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帮助跨境商家提升效率 根据艾瑞调研数据,中国跨境商家数字化运营渗透率已达到63.9%,其中选品软件及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率较高,分别达到43.9%和39.3%。跨境新支付企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帮助跨境商家实现精准营销、用户偏好分析、商品精准匹配等需求;同时通过数字化运营后台,帮助跨境商家实现多平台统一管理,帮助提升商家经营、运营效率。

跨境出口B2B贸易支付业务模式

收款服务仍是核心业务,但大量线下环节使得B2B贸易数据呈现分散、非结构化特征,服务难点在于风控

跨境出口B2B贸易支付服务的核心仍然是收款服务,这一点与B2C模式相同,但B2B模式仍具备其独特性:交易时间更长,从沟通、定制、寻找供应商到发货、清关等,一笔交易往往长达数月,整个链路涉及大量的线下环节,使得B2B跨境交易数据呈现分散、非结构化特征,其反洗钱风控环节的难度系数更高。近年来跨境B2C支付行业发展迅猛,其客观原因之一在于交易发生依托于大型电商平台,其交易真实性、可追溯性、以及三单数据对碰的可行性都更高,但跨境B2B支付场景则不具备这样的天然优势。随着跨境B2C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很多跨境支付服务企业开始将战略重点向B2B蓝海市场转移,如何解决B2B外贸的风控难题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要面临的挑战。

跨境出口B2B贸易支付行业规模

贸易形态呈碎片化趋势,市场总体可实现规模接近5万亿元,当前市场渗透率尚不足10%,跨境支付机构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2年中国跨境出口B2B贸易支付总体可实现市场规模(TAM)为4.9万亿元(即在一般贸易额中的中小微企业业务规模总和),同比增长40%,随着出口B2B贸易小额化、碎片化趋势凸显,预计行业TAM仍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各跨境支付机构实际发生业务规模为3451亿元,同比增长73%,但整体市场渗透率仍然不足10%,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跨境出口B2B贸易支付价值延伸

专注中小微外贸企业,支付科技、风控技术与SaaS服务结合,共同助力整体外贸产业数字化升级

在跨境出口B2B市场中,中小微企业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传统大型外贸企业有赖于贸易资金量庞大、境外客户资源稳定,因此能够获得传统金融机构较好的服务,整体业务链条通畅稳定,即便延续过往的传统线下经营模式依然能够在外贸市场中如鱼得水。然而对于近年来大量新进入市场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而言,则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服务。疫情期间,由于传统线下展会等获客渠道受阻,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经营困境进一步凸显。跨境B2B支付的服务核心即围绕金融与外贸“生态+”两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前沿的支付科技与风控技术,跨境支付服务企业基于银行网络为企业提供优于银行的资金服务,帮助大量中小微企业解决外贸交易过程中收款、结汇、换汇等支付环节的困难;同时,通过“支付+SaaS”,提供如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与Facebook等流量平台达成合作,使得获客渠道拓宽、经营数据完全可视化成为可能,极大程度提升传统外贸企业获客、营销、运营等效能。未来,助力整体外贸行业数字化改造、提高外贸企业业务效率与运营收益,是跨境支付服务企业的使命与不断前行的方向。

产业支付市场

数字化浪潮赋予产业支付新内涵

多元化支付产品、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支付服务机构深入产业场景,为中大型企业、集团构建提供完备的数字支付解决方案,建立数字支付与账户体系,在基础支付服务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一体化产业解决方案服务,充分解决“二清”等问题的同时,使企业资金流与信息流更加透明化,大大提升企业内部与供应链上下游资金周转效率,有效激活产业供应链整体交易的活跃程度。第三方支付已然成为产业数字化的有效入口与重要枢纽。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积累,以支付为切点的金融科技创新爆发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海量支付数据的沉淀与积累,沟通产业资金流与信息流、重塑产业链价值,支付服务商向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商转变。

第三方产业支付交易规模

稳定增长,伺机突破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第三方产业支付交易规模在近五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因交易规模已发展到较高体量,行业增速相对稳定,2023-2027年的年化复合增长率约10.5%。但随着区块链、互联网3.0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B端企业间的交互模式、交易链路有可能进一步重构,第三方产业支付的规模有望迎来突破性增长。

就现阶段而言,产业支付赛道内玩家的业务重心主要聚焦于通过支付交易深化多元交易服务能力、提升业务价值。

第三方产业支付生态图谱

以行业领域为天然区分,产业支付服务商深耕优势赛道

产业支付典型场景——航旅

从C端收款到复杂产业链各方分账的全流程支付解决方案

航旅产业链相对复杂,航空公司、OTA平台、机票代理人都可以触达C端用户,购买交易达成后又需要在各方之间进行分润,产业支付机构提供的一体化支付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航旅产业上下游各方提升资金流转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针对产业链上各方的经营痛点,产业支付机构又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延伸出了航司拓客的数字化营销服务、机票代理人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元服务方案,助力产业链各方经营效能的提升。

产业支付典型场景——保险

四层产品体系架构解决保险行业复杂收付款场景痛点、提升运营效率

产业数字化浪潮同样深刻影响着保险行业,保险支付场景、渠道、方式日益复杂多样。其中收款环节包括 PC端官网、移动端、线下网点面对面、电话销款等多种收款场景;而付款环节中,又包括保险退保、保险理赔等资金付款场景需求。同时由于运营流程传统、保险品种多样、对账结算复杂、赔付周期长等现状,导致行业存在运营效率和资金使用率较低、用户服务体验亟待提升等难点。第三方支付机构面向保险公司、保险经代公司等行业客户,通过聚合支付、金融增值、保险营销、创新保险科技等综合服务解决上述复杂场景下资金收付难题。

趋势布局:精准把握需求并敏捷反应

优化组织运转方式与效率,完善行业客户关怀体系

产业支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对行业客户的业务理解能力,而行业客户自身的经营策略、其所在的经营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就需要支付机构能够及时了解产业客户的需求、并对此进行敏捷的反应,真正意义上实现与行业客户的共同成长。完善的行业客户关怀体系可以迅速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而高效运转的敏捷组织可以更精准快速地实现新产品、新功能的落地与改善。

趋势布局:产业支付贯通供应链金融服务

结合区块链技术等支付新兴基础设施,双向助力产业发展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化渗透

产业支付机构可以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技术服务方,帮助产业生态内的各类型企业获得更加便捷的金融支持,改善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渗透程度,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估数据化、风控决策自动化、运营管理可视化、数据交易可信化、风险监测动态化。

趋势布局:产业支付数字人民币应用

围绕智能合约的互信机制,标准化互联的生态体系有望建立

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信用的数字化法币,为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提供了可信工具;同时,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对资金的时点、流向等加以限定而形成的创新型支付方案,也为数字人民币在市场中找到了差异化发展策略。在试点过程中,智能合约已经在消费红包发放、预付资金管理、财政补贴等方面取得较为成熟的落地实践。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央行与指定运营机构的牵头推动,提供开放化标准服务的智能合约互联互通生态体系有望在未来建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瑞咨询”(ID:iresearch-),作者:艾小妹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