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第1330期早报|12.19】红海紧张局势加剧或波及全球供应链
【第1330期早报|12.19】红海紧张局势加剧 或波及全球供应链
2023-12-19
0
0


盘面上,航运股集体大涨,医药股一度冲高,汽车产业链个股盘中拉升;下跌方面,传媒、游戏股陷入调整,中文在线跌超10%。此外高位股出现退潮,四川金顶、南京公用、克劳斯等跌停。


▲增发国债第一批资金预算2379亿元已下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据介绍,此次下达的2379亿元,包括了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1075亿元、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254亿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补助资金(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50亿元。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下一步将根据项目审核情况,分批下达其他领域国债资金预算。(新华社)

▲多部委、多地召开重要会议 明年经济工作传递新信号

上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宏观政策给出了明确的基调。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人民币汇率近期一路走强 明年人民币兑美元会破“7”吗?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单日调升24基点,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四个交易日呈现升值走势。实际上,在美元指数走弱的背景下,11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2.5%至月底7.13左右。此外,近期美联储已连续三次暂停加息,市场进入降息预期。

一系列利好因素催化下,经济学家也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将202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预测值上调至7.1左右,将202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至7.0。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明年美元/人民币下破7.0的可能性较大。(财联社)

▲交易商协会对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自律调查:涉嫌以不正当方式影响市场价格

根据市场机构反映的情况和交易商协会日常监测的信息,国家开发银行涉嫌在金融债券发行业务和货币市场业务中,以不正当方式影响市场价格。此情况还涉及多家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将对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自律调查。

▲机构: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或遇2023年以来最大跌幅

本轮成品油计价周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连续下跌后企稳,但国内成品油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在负值范围内运行。在此背景下,机构表示,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预期增强,幅度或为今年以来最大跌幅,调价窗口将于12月19日(周二)24时开启。(中国证券报)

▲深圳:拟放宽车牌申请条件 提高二手车流转效率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发布《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据其内容,深圳将适当放宽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对象范围和条件,并新增专项增量指标,采用阶梯摇号方式配置。这意味着摇号中签率有望提高。

▲美国务院批准向台售武,外交部:将对参与企业采取反制措施

12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称,美国国务院已批准向台湾出售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全生命周期支持以及相关设备,价值约3亿美元。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美方公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的规定,再次宣布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汪文斌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无论美方向台湾地区提供多少武器,都阻止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中方敦促美方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等承诺落到实处,停止武装台湾的危险趋势,停止制造台海紧张因素,停止纵容和支持“台独”分裂势力“以武谋独”。

“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将对参与对台售武的有关企业采取反制措施。”汪文斌强调。

▲红海紧张局势加剧 或波及全球供应链

近日,多艘船只航行至红海及附近水域时,遭到也门胡塞武装袭击,四家国际航运企业陆续宣布暂停在红海航行。分析人士认为,胡塞武装针对国际海运的袭击将提高货物运输安全成本,如果红海及其周边海域的紧张局势加剧,国际海运持续受到干扰,全球供应链将难以避免遭受冲击。


▲重要指数表现:18日,大盘全天震荡下跌,深成指、创业板指盘中均再创年内新低。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6926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06亿,成交金额跌破7000亿。截至收盘,沪指跌0.4%,深成指跌1.13%,创业板指跌1.54%。

▲估值变动:18日,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4.97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4.94%;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2.97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0.00%;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25.94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0.00%。


【消费成长】

▲2023贺岁档票房破25亿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2月18日18时,2023年贺岁档(11月24日-12月31日)含预售票房突破25亿。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11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8.25亿单 环比上升2.0%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33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1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43.0万本、车辆运输证274.5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5%、1.4%。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11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8.25亿单,环比上升2.0%。

▲微信提高金融类直播规范:须真人出镜,不得展示K线

近日,微信官方更新《视频号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更新生效时间为2023年12月18日,其中规定,主播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必须有真人出镜。未经腾讯书面许可,主播不得通过直播诱导用户进行投资。

不允许通过直播间输出具体的投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对具体的行业或股票板块等进行分析预测,对未来的行情下定论;展示K线图,并对其中的数值、走势等进行讲解分析。

如主播围绕证券基金相关知识进行科普直播,为保障知识的时效性,主播不可采用事先录制的方式进行直播。

【医药成长】

▲中美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和立法研讨会召开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近日,中美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和立法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出席会议并讲话。徐景和表示,中国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共批准256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公众用械需求不断得到更好满足。希望在中美药监机构合作计划框架下,双方进一步拓展医疗器械合作领域,更好地服务两国人民健康。

▲诺泰生物: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取得FDA DMF First Adequate Letter

诺泰生物公告,近日,公司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签发的司美格鲁肽原料药DMF First Adequate Letter(以下简称“FA Letter”)。本次取得FDA的FALetter,表明公司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已通过技术审评(Technical Review),其质量已获得FDA的认可,可满足当前关联制剂客户的ANDA申报要求。鉴于美国市场化合物专利尚未到期,公司司美格鲁肽原料药目前主要供应下游制剂客户研发需求。若下游制剂客户ANDA获批,公司司美格鲁肽原料药仍需等专利到期后方可进行商业化销售。

【国企金融】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公布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监管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出台的首部金融领域的行政法规。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将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做好新业务类型与原有分类方式的衔接,推动平稳过渡。

专家表示,《条例》将进一步夯实支付机构规范健康发展法治基础,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更好引导支付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IPO升温 今年以来共受理122家企业

Wind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2月17日,北交所合计受理122家企业IPO申请。其中,12家企业已发行上市,1家正在发行过程中,14家企业中止审查、9家企业IPO撤回终止,博达软件和金则利2家企业暂缓审议。除此以外,84家企业处于受理审核问询以及注册流程过程中。

“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后,北交所IPO受理逐步升温,9月以来受理的企业有34家,其中12月上旬有6家企业受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北交所直接IPO规则落地,明年北交所扩容有望提速。

【能源安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已在筹划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钙钛矿专委会 预计明年将正式启动相关的筹备工作

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江苏宿迁年度大会期间成功举办钙钛矿及叠层电池产业化发展研讨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总结了2023年以来钙钛矿技术在各细分领域实现的多项效率突破,产业化方面,国内已建成多条100MW及以上中试线,多家企业已经签约和规划GW级的产能。他指出,在钙钛矿电池领域,我国在基础原理和结构、产业化探索等方面均是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有望从底层基石上就建立起全球领先优势。同时,为更好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行业发展,协会已经在筹划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钙钛矿专委会,预计明年将正式启动相关的筹备工作。

▲李斌“跑长途” 一块半固态电池续航超1000公里 车速90码惹争议

12月17日,李斌与一员工接力驾驶ET7进行150kWh电池包续航测试直播,有超200万人在蔚来官方直播间进行了在线观看。

具体来看,其于当天上午6:32从上海世博中心换电站出发,彼时气温为零下2摄氏度;在经过慈城、台州、苍南、福安、连江、朴里服务区后,最后于当天晚上20:33到达福建省厦门市的龙掘东服务区。

从蔚来方面获悉,经过超14小时行驶后,此次实测全程1044公里的平均百公里能耗13.2kWh,剩余电量3%,预计仍可行驶超过30公里。(科创板日报)

【其他行业】

▲十四部门: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加强网络安全先进技术应用引导,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现决定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其中提到,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数字化应用场景安全、安全基础能力提升为主线,面向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水利、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广播电视、金融、交通运输、邮政等重要行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需求,从基础网络安全、云计算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大数据安全、信创安全、商用密码、车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安全、网络安全共性技术、网络安全创新服务、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体、网络安全“高精尖”创新平台等13个重点方向,遴选一批技术先进、应用成效显著的试点示范项目。

▲大型AI模型能“生崽”!最新研究:它可以自行构建小型AI工具

有研究发现,大型AI模型可以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创建新的小型AI工具;参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Aizip的CEO表示,这是人工智能迈向自我进化的第一步;目前更低成本、更易携带的小型AI模型正在受到追捧。(环球市场情报)


▲医药赛道反攻势头犹存 私募机构积极布局

上周五,医药赛道各细分领域龙头个股有所走软,而8月底以来的反攻势头仍存,部分个股的年K线已“翻红”,下半年的强势拉升已明显回补上半年的跌幅。对此,多家私募机构四季度以来已积极布局。 

近日,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有关情况公布,共有126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其中,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较高,价格平均降幅较小。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医保谈判政策持续向创新药倾斜,本轮集采价格降幅符合预期,国产创新药企业将在明年密集进入业绩兑现期,股价预计将有不错的表现。从中长期视角出发,医药赛道仍可能有大级别的板块行情。(中证网)

 

▲品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基金看好头部酒企价值回归

上周,白酒板块再度震荡走弱,而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高端品牌多日下行后止跌,但似乎难改短期下行趋势。今年以来,不少中高端白酒股价继续大幅走弱,让近年来的“白酒信仰”明显松动。

不久前,贵州茅台的跨界联名和上调出厂价等动作,一度给予市场乐观预期,使股价有所提振,但12月以来再度遭遇下挫。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外资的出逃似乎给了白酒赛道重击,但当前该赛道是“黎明前的黑暗”,白酒板块配置价值显现,值得深入思考和乐观面对。

 

▲“扎堆”明星公司非公开发行 基金机构挖掘优质定增“富矿”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仍然是基金机构挖掘市场机会的“富矿”。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2月17日,进入四季度以来,就有财通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睿远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出现在上市公司定增获配名单中。

观察发现,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基金产品中,带持有期或封闭期的产品以及部分指数和指数增强产品成为重要的认购力量。业内人士表示,带持有期或是封闭期产品可以在持有期或封闭期内与定增项目做到较好的期限匹配,而指数和指增产品,则可以将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作为“配平”指数的便捷手段。(中国证券报)

 


▲首批保险资管交易所ABS产品亮相

首批由保险资管公司担任管理人的交易所资产证券化(ABS)产品陆续亮相。《证券日报》记者获悉,目前,国寿资产已有2单ABS产品获得交易所批复,太保资产已有1单ABS产品获得交易所受理,上述产品的基础资产包括租赁资产、应收账款、工程机械设备等。

在受访的保险资管机构人士看来,保险资管公司参与ABS业务,对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意义重大,第一,ABS产品底层资产的现金流普遍较为稳定,与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较为契合;第二,ABS产品能增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第三,通过“ABS+公募REITs”,可以盘活保险机构投资的基础设施股权项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证券日报)

▲平安等上市险企11月保费出炉:负债端企稳 周期拐点明显

伴随11月保费数据相继出炉,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负债端全貌逐渐清晰。年初,在淡化“开门红”背景下,上市险企保费规模并未明显走出同比负增长轨道;上半年,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超额储蓄”有待释放等契机,叠加3.5%定价利率产品停售预期,引发一波“抢购潮”,让整个保险业保费增速快速回正、上升,尤其是寿险业务,时隔多年再度实现双位数增长;步入下半年,需求被提前释放,保险销售回落,但短暂“冷却”后,年底保费增速再次回升企稳。

整体看,复苏、企稳,成为2023年保险业负债端的两大关键词。“2023年,保险业可以说是迎来了周期拐点。”业内普遍认为,经历“阵痛”,伴随我国经济的稳步恢复,需求侧对稳健收益产品的青睐,以及老龄化背景下全民加码养老储备,保险业向好态势将越来越明显。(中国证券报)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