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我试着说下“流程再造”
我试着说下“流程再造”
2024-07-24
330
0

发完项目管理的文章,收到几个问题:

有位业务负责人跟我说,“外面世界变化太快,好焦虑,以前有预算时,找个外包公司能解决很多事,简单多了”。

现在,那套做事方式不管用了,一看朋友圈,各大平台都在推广自己的新方法,还有些SaaS工具厂商,说能帮忙解决数字化、信息化问题。

乍眼一看,每个都有用;要学的东西太多,有些看不懂,学吧,又不知道从哪开始,不学总怕被淘汰你能不能详细给我讲讲,作为一个部门领导,如何改变原来「徒手挖矿」的工作模式?

怎么把任务整合到项目管理、IPD工具里去?从哪个环节开始?任务、项目管理、IPD三者有什么区别?不是一回事吗? 真不是。

确实容易混淆,我把聊天记录整理出来,你听听看。

01

“徒手挖矿”,蛮幽默地形容。什么意思呢?

说个场景:

想象一下,你是团队领导。有一天,大老板给你下任务,他说:“小王,8月份有30万预算,想做一波传播,你写个计划吧。”你马上回答:“领导,没问题,我这就去弄。”

于是,你回到部门,赶紧召集小团队开会。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后,开始写计划;你们决定把预算分成两部分,20万用来做信息流投放,10万用来做品牌宣传。

计划得到领导批准后,赶紧让团队去联系三方公司,大家一个一个做BD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经过一番对接和协调,事情终于搞定了。

合作的乙方公司,会提交一个结案报告给你,而自己团队直接对接的合作伙伴,需要一个跟进合同,做收尾工作;等到所有事情都汇总完毕,和领导交流确认后,这轮工作才算正式结束。

这就是“徒手挖矿”式工作模式。

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全靠人和人之间直接沟通和手工操作。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还得重复同样的过程,一点数据资产也留不下。

那么,先进的工作方式什么样?

领导说完需求,你立刻记录下预算、时间和目标。信息被整理到一个工作面板上,伙伴们在工位上坐着,都能看到新的任务来了。

他们在平台上@你,提出想法和建议,比如:怎么分配预算,是否需要组织线下活动?是否应该制作宣传视频等;此刻,你还没走出大领导办公室,但利用面板,已经把很多隐性诉求挖掘出来。

确认过需求后,事情一下子就清晰多了;接下来,你为每个任务指派责任人,并设置具体截止日期。这个工作面板不仅让团队沟通变得透明,还能实时追踪每个环节的进展,确保一切按计划进行。

此外,你还能监控预算使用情况,查看合作伙伴详细信息,如达人性别、属性、目标用户群体等,信息都自动记录在系统中。

你不需要用一下午时间,再做一个PPT给领导看,因为,他能直接在面板上清楚地看到所有的信息,一切都无缝对接。

项目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收集所有相关数据,比如本次活动用了哪些达人,回报率如何,供应商的合同归档日期等;这些数据不仅用来总结本次项目,以后也能直接拿来作为决策依据,帮助团队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这就是,新时代工作方式;简单讲,工具和个人经验相结合,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人工操作,让大家更能专注于核心任务。

因此,利用协同工具提高生产力,业务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02

看到这,你可能会有点疑惑:任务管理和项目管理到底有什么不同?它们真的不一样。任务管理日常主要有两种形态:

第一种,一个人做一个单一的任务。比如,小王,你负责做个海报。在一个创业公司里,做海报这件事只有小王一个人在做,这是典型单一任务。

第二种,多人协作完成一个任务,这种稍微复杂些,要2-3个人一起合作。还是拿海报为例,文案由市场部负责,主色调由UI设计师或需求方确定,而你,小王,只需要专注于创意和排版。

这种情况很常见,也容易需要返工。以前,我经常看到设计师做出来的海报,最后使用部门的领导会不满意的批评说:“视觉审美差,文案也不够生动,要不再改改吧。”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需求没有说清楚。

有些人误以为任务管理是列个“待办事项”清单,这不够准确。一旦涉及到要五个人以上协同的任务,就必须被视为一种更复杂的状态。

比如:在大型公司的市场部,做市场调研要一个小组,包括数据分析师、市场专家、报告起草人员和设计师一起完成。

这种情况下,任务管理要设定截止日期,明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必要时,接受任务的人还要在过程中向领导汇报进展,以确保项目不会延期。

据我的经验,中型企业在这方面的沟通成本非常高。

另外,任务往往具有重复性。你今天做了一张图,明天可能还要做,或许只是换个模板就行,但你不能一次性全部完成;广告投放也是如此,今天使用的素材,明天可能还会再用。

不过,现在大多数公司还没有形成归档的意识,顶多是各部门之间建立了一个单独的知识库,供其他部门使用。

弄清楚任务,再来说说项目。

小型项目是5-10个人起,飞书CEO谢欣有句话我非常认同,他说:项目管理本身为了信息同频,注意,是“同频”,不是同步,同步是信息内容的传递,而同频要求的信息内容和理解都一致。

项目组内成员彼此不熟悉,协作就容易不顺畅,所以,项目经理一般有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怎么让项目组上下的信息能同频上。

从广义上讲,任务是项目中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限制,可能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完成。

1984年和平奖获得者Desmond Tutu说道:“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eat an elephant. A bite at a time. ( 只有一种吃大象的方法。一次咬一口)”。

几乎所有的想法都遵循这种理念,将项目划分为一系列小的、可管理的任务;项目管理和任务管理并驾齐驱,因为小任务完成了,项目才能往前推,最终实现大的目标。

而且,项目有里程碑意义和明确的结果,最后必须有完整可交付的东西,如:一个产品、一个服务。

说到起源,能追溯到古代大型工程的组织和实施,但现代项目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中,随着CPM和PERT等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特别在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和航天项目复杂性时。

因此,它关注整个周期,包括一系列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和结束,项目经理还必须考虑成本,范围,期限和可用资源等等等。

看到这,你也许会说:什么时候用项目管理,什么时候用任务管理呢?

任务管理,主要用来搞定那些重复发生或单独的小任务。不管你是自己干,还是在团队里给别人配合,只要是经常做的事,就属于任务管理范畴。

比如:

你在一家B2B公司做销售。每天工作包括查看客户名单,写日报,回访,这用一个任务管理工具就够了;或每天需要安排5-6个会议,确定每个会议的时间,这种计划性和重复性的工作,也是任务管理的理想方式。

而项目呢?是更大的活儿。一个项目经理得同时搞定很多事情,要规划整体节奏、进度,还得跟很多人协调配合,简单讲,牵扯的事儿多。

再通俗一点:任务是垂直循环的,项目是横向拉通的。

03

搞清楚二者关系,理解“流程再造”就不难了。

什么是流程再造?

这个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咨询集团的总裁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在9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那时候,非常流行。

简单来说,流程再造是公司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公司会从根本上重新分析、设计工作流程,并管理这些变化,目的是为了提高绩效,帮助产品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这个过程的核心是,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的业务流程。

它打破公司传统按职能部门划分的管理模式,转而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从头到尾重新设计管理流程。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整体上的流程最优化,而不仅仅是某个部分。

理论比较难懂,我用简单的方式解释下“流程再造”。

你们公司开发一款SaaS产品。起初,老板有个idea,然后,赶快招聘技术人员、产品人员,开发完成后又建立了市场部和其他支持部门。

虽然团队不大,但应有尽有。可突然有一天,你们发现产品卖不动了,被市场上的其他产品取代了。

这时该怎么办?老板开始考虑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甚至开始裁员。但裁员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市场地位也开始不稳了。

然后,老板才意识到要进行“流程再造”。也就是说:

重新围绕客户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重构公司的组织结构;重新思考,现在市场环境下,应该配置什么样的市场团队、产品团队和支持团队,以符合当前需求。

这就是,流程再造的关键所在。

这个理论一开始很对路,直击很多老板的痛点,这也是为什么哈默(Michael Hammer)和钱皮(James Champy)被大家公认为流程再造理论之父。

但是后来,很多专家在实践理论时,走进了一个怪圈。他们太专注于按照原来的理论,从上往下实施,却忘了往反方向思考,去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最终让流程再造变得非常困难。

我觉得,流程再造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

阻碍流程原因是什么?

流程本质问题是什么?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目标,让客户成功使用我们的SaaS产品。那么,设计流程时,应该以“客户开始使用产品”作为第一步。

也就是,从销售环节开始,逐步推演到其他职能部门。

很多公司并没有这么做。他们遇到问题,会根据现有的职能、人员和资源来分析业务,并设计或改进现有流程这种做法容易让大家的思维局限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从而根据原有的职能、资源来划分流程接口。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各守一摊,大大降低协作效率;甚至影响到各部门的定位和成功,最终,因为组织结构和业务需求不匹配,导致流程、业务也不匹配。

再具体一些,以市场部为例。

过去几年里,不下十几个老板,跟我谈过如何搭建市场部的问题,他们不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来做组织配称。

我的回答都差不多:一切要围绕客户需求来设计流程。

如果你的产品是TOC(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现阶段主要目标是吸引客户,那就具体到在哪些平台、渠道获客,然后,直接招聘擅长这些渠道的人员。

如果目前不需要做品牌宣传,就没必要专门招一个负责品宣的人。千万别为了模仿别人而跟风,否则,招上来的人,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用。

简单来说,流程再造第一步,先忘掉部门思维,忘掉别人怎么干的;第二步,流程专门为项目服务,一旦你把项目想得足够清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答案自然就会呈现出来。

这就是,自下而上的流程再造,不知道够不够清晰?

04

了解完自下而上,再来看看,自上而下。我想用一个词来说明这一概念,那就是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即集成产品开发。

为什么选用IPD呢?

IPD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涉及产品设计、工程和生产团队的密切合作,目的是加快产品开发的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成本。

提起定义,多数老板听着头皮发麻,因为太复杂。怎么办?我通俗的讲一下:

最近AI很火,有几个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向我抱怨,他们的技术团队,从去年上半年就开始研究相关技术,但过了一年多,产品也没立项,也没有任何与AI相关的功能。

是不是很奇怪?

问题根源在于,白天的会议太多。老板把市场部、产品部和技术部的各个部门负责人召集起来,经常讨论,看PPT。

市场部说,同款产品有人做了,我们再做还有什么壁垒?技术部则说,大型模型的价格已经降低,但国内的技术实力还是跟不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研究分析到最后,啥结果也没有。

这正是IPD(集成产品开发)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一家公司发现一个市场机会,那么,从项目开始做市场调研,到分配任务给各个部门,再到最后产品上线评审,IPD就像一个超级工具,能自上而下地推动所有事情。

所以,任务管理垂直循环进行,专注于单个任务的重复执行;项目管理是部门间的协作,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横向协调。

流程再造服务具体项目,从下向上反馈和改进;至于IPD(集成产品开发),则从顶层向下实施,确保整个流程一致性和连贯性。

总结

搞清楚问题,才有答案。

看完后,什么感觉?也许还不够详细,我想,你心中至少现在有了一个大的脉络图,知道如何利用工具进行项目管理?怎样进行流程再造,以及IPD具体用在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