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2021年,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下文均简称基辛格)临危受命,成为芯片巨头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
当时的他雄心勃勃,豪言将帮助英特尔恢复昔日荣光,重新成为芯片行业的领导者。
但遗憾的是,他的努力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英特尔市值大幅缩水,更是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英伟达。
由于基辛格的复兴计划未能成功扭转局势,董事会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最终导致其被迫退休。面对当前困境,英特尔能够幸存下来吗?AI热潮是否能够拯救它?
还在职业学校就读期间,基辛格就面试了一份足以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工作。当时,英特尔的一个初级技术职位吸引了12名求职者,基辛格是第12位接受面试的人。
当来自英特尔的工程经理对基辛格进行面试时,这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从未坐过飞机的农场男孩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认为他正是英特尔所需要的人才。面试官在评估报告中写道:“他聪明过人、极具进取心、略带几分傲慢,非常适合英特尔的文化。”
正是凭借上述这些特质,英特尔才能在半导体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佼佼者。然而,也正是这些品质,为这家推动美国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标志性企业埋下了生存危机。
事实证明,基辛格与英特尔文化非常契合,促使他为该公司效力长达30年。在传奇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的悉心栽培下,基辛格步步高升,直至2000年被任命为该公司首任首席技术官。基辛格曾于2009年离职,又在2021年重返英特尔,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当基辛格再次回归英特尔时,芯片产业已经在地缘政治、社会、国家安全和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芯片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核心驱动力,它们支撑着我们的手机、电脑、电视、汽车以及先进武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转。
近年来,它们更是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持续进步的关键力量。疫情期间出现的芯片短缺现象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这种半导体技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尽管这些趋势为英特尔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该公司在制造性能最优、集成数十亿微型晶体管的芯片竞赛中逐渐失去了领先地位,将领先优势拱手让给了台积电和三星电子。
英特尔聘请基辛格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带领英特尔迎头赶上,重振昔日雄风。
基辛格提出的复兴英特尔战略,与该行业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在那个时候,芯片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局,基本上划分为两大业务板块。
多数芯片公司要么专注于芯片设计(例如英伟达),要么专注于芯片制造(例如台积电)。
由于这两种业务差异显著,仅有少数几家大型芯片公司能够同时涉足这两个领域,英特尔就是其中之一。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基辛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复兴战略,包括加强芯片制造业务
然而,基辛格认为,通过加大对制造业务的投入,他能够引领这家科技巨头步入一个新的成功时代。但这意味着需要建设新的工厂,并以惊人的速度与那些在芯片制造技术方面已经超越英特尔的对手展开竞争。
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芯片行业要求首席执行官们具备非凡的洞察力,因为他们必须基于可能实现、也可能无法实现的未来愿景,做出巨额资本的投入决策。
基辛格从一开始就承认,他的转型计划极具挑战性。在同意成为CEO之前,他曾向英特尔董事会寻求保证,确保他们会全力支持他的愿景。
在2021年1月的一次视频会议中,基辛格要求每位董事会成员都承诺支持一项耗资巨大且雄心勃勃的战略。如果成功,这将成为美国企业史上最为彻底的转型之一。最终,所有董事会成员都签署了这份承诺。
然而,就在本周(12月2日),由于英特尔董事会对其失去信心,现年63岁的基辛格突然被要求“下课”,面临退休或被免职的选择。
最终,基辛格宣布退休并辞去董事会职务,这也意味着他拯救英特尔的使命就此终结。
英特尔与英伟达市值相差悬殊
2021年,当基辛格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时,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市值相差尚不太悬殊。但自那时起至今,英伟达的市值已飙升至3.4万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相比之下,英特尔的市值却缩水了1500亿美元(约合1万亿元人民币),公司甚至未能跻身全球市值前十。如今,英伟达的市值已经超越了苹果、微软,而英特尔的市值还不如波音和星巴克。
自基辛格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英特尔的股价已下跌超过60%。在他任职期间,英特尔始终是费城半导体指数中表现最差的公司。
今年10月末,英特尔公布了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净亏损额高达166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的11亿美元亏损。
英特尔的股价已跌至低谷,以至于有消息称高通最近向英特尔提出了收购要约,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英特尔的一位发言人强调,该公司过去几年实施的重组策略已成功激活了其芯片业务,“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进一步指出,通过降本增效的举措,英特尔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更为精简且灵活的运营体系,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并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然而,与往昔相比,英特尔所处的行业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英特尔还深受格罗夫那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信条影响。
那么,英特尔能否在这场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幸存下来?
“让英特尔再次伟大”
1979年,基辛格在进入英特尔的第一天就意识到,他的志向并非成为一名循规蹈矩的技术执行者,而是渴望成为决定技术走向的工程师。
年轻时的基辛格便展现出了工作狂的潜质,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其超乎寻常的勤奋连公司的薪资部门都注意到了他的加班异常。
当时,基辛格尚未完成在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林肯技术学院的学业。但借助奖学金,并充分利用了英特尔慷慨的学费报销政策,他先后在圣克拉拉大学取得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年仅25岁的基辛格就被赋予了重任,即帮助设计半导体历史上最重要的芯片之一。
凭借卓越的才能,基辛格引领了下一代半导体产品的开发,使英特尔通过经典的“Intel Inside”营销活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年仅40岁,基辛格就被任命为英特尔的第一任首席技术官。
基辛格在英特尔工作了几十年,直到2000年被任命为首席技术官
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及备受敬仰的高管,基辛格不仅在工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撰写了一本探讨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书籍——《平衡的智慧》(The Juggling Act)。
他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计分系统,以确保不会过度沉迷于工作而在办公室逗留至深夜。即便如此,他的工作时长仍让其他企业的高管自愧不如。
1998年,随着格罗夫的离职,英特尔开始在计算机行业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这为公司和基辛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到2000年代初,英特尔已然成为中央处理器(个人电脑的大脑)领域无可撼动的领导者,同时其服务器也构成了互联网的支柱。
然而,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英特尔试图将触角延伸至其他业务时,却未能复制其在中央处理器领域的辉煌成功。
在领导了一个旨在与英伟达在图形芯片市场一较高下的项目后,基辛格遭遇了职业生涯的滑铁卢,被迫离职。他感到十分沮丧,但随后加入了计算基础设施巨头EMC,并在服务器软件公司VMware担任了8年首席执行官。
与此同时,英特尔在追赶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由于制造最尖端芯片所需成本大幅飙升,其竞争对手AMD在2009年毅然决定将制造业务剥离,成立了格芯。
这一举动标志着芯片行业将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但英特尔却选择按兵不动。
在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一系列制造业务上的错误决策给英特尔的长期发展前景笼罩上了阴影。
2018年,科再奇因与一名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发生不当关系而辞职。随后,前首席财务官鲍勃·斯旺(Bob Swan)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但公司的销售额却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的失利,使其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2010年前后该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英特尔传奇CEO格罗夫是基辛格的导师
在公司内部,员工们对英特尔过去的辉煌岁月充满怀念。有一位高管甚至在他的蓝色特斯拉汽车上贴上了“MIGA”的车牌,员工们将其解读为“让英特尔再次伟大”(Make Intel Great Again)的缩写。
面对投资者的压力,英特尔董事会成员找到了基辛格,希望他能加入董事会。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基辛格提出了一个与行业趋势背道而驰的大胆计划,这一计划听起来就像是格罗夫所说的“战略拐点”之一。
基辛格的计划是:英特尔不应仅仅通过增加外包来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而更应该选择另一条道路——建立更多的工厂,重新夺回美国芯片制造之王的宝座。
董事会成员们被基辛格的计划深深吸引,他们不仅希望基辛格成为这一愿景的忠实信徒,更希望他能回归并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从寄予厚望到逐渐失望
当基辛格接掌英特尔时,该公司已陷入困境,似乎任何一位CEO都难以扭转其颓势。基辛格所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实施那些若能在几年前推出本可能大获成功的计划。
英特尔作为硕果仅存的集成设备制造商之一,既设计芯片又制造芯片,而多数公司则专注于其中之一。
英伟达常被视作芯片制造商,但实际上它并不生产芯片,而是将电路蚀刻到硅片上的物理过程交由台积电等制造代工厂完成。台积电开创了为客户生产芯片的业务模式,这一创新彻底改变了整个行业。
基辛格希望在英特尔内部打造出一家类似于台积电的企业。为了证明建设新芯片制造设施的巨额资本支出(可能高达200亿美元)是合理的,英特尔计划通过代工业务为其他公司生产芯片。
他组建了一支由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构成的团队来负责这项新业务,并从那些因英特尔失去往日辉煌而离职的前高管中大量招募人才。
基辛格还是美国政府2022年签署的《芯片法案》的主要倡导者,该法案为芯片工厂建设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支持,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现在,美国政府寄希望于英特尔成为唯一一家能够为国防工业生产先进芯片的美国公司。
基辛格将他的复兴战略称为“IDM 2.0”,并设定了一个内部目标:到2030年之前,使英特尔成为全球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代工芯片制造商。
然而,英特尔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缺乏重要的客户。如果不能展现出明显优于台积电或三星的制造能力,它很难从这些公司手中吸引客户。
此外,还存在一个文化问题。台积电和其他代工芯片制造商会竭尽全力取悦客户,确保满足他们的要求。但英特尔在这方面就显得不够灵活,其工厂过去只专注于为英特尔自己生产芯片。
为了转变英特尔内部的思维定式,基辛格开始向外寻求突破。他曾考虑过以约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格芯,但这一潜在交易最终未能成行。之后,他与代工芯片制造商铁塔半导体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然而,这项交易也遭遇了监管阻碍,并最终被英特尔取消。
基辛格还曾立下雄心壮志,承诺在四年内实现尖端芯片制造领域的五项重大技术突破。在这个发展缓慢且成本高昂的行业中,这样的速度堪称惊人,因为每一次技术进步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工程与制造设备投入。
转型的步伐如此迅猛,以至于“狂热”这个词成为了英特尔的战斗口号,被印在T恤上,甚至被基辛格用作手机壁纸。
起初,形势似乎对英特尔颇为有利。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人们对配备英特尔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设备的需求激增,同时处理互联网流量的服务器群也同样如此。
然而,这一短暂的增长并未持续。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对英特尔的战略产生了疑虑,并选择了离开。基辛格自己也将这家曾经辉煌的巨头形容为一个“泥潭”。
即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也未能将英特尔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早在ChatGPT于2022年底横空出世之前,英特尔就已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相继收购了Nervana Systems(2016年)和Habana Labs(2019年)等初创公司。然而,如今的人工智能计算市场几乎被英伟达所垄断。
英伟达芯片需求依然旺盛,而英特尔在推动AI芯片业务方面却面临挑战。
基辛格在今年10月份透露,该公司AI芯片业务今年将无法实现5亿美元的收入目标。在他急需现金来推进转型计划的关键时刻,科技行业中最富有的公司却正在将巨额预算转向英伟达和其他芯片制造商。
现在,基辛格的离职可能会加速英特尔将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拆分的进程,而这正是他一直以来努力避免的结果。
上周日(12月1日)是基辛格担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最后一天。作为一位虔诚的教徒,他常常依靠自己的信仰来做出商业决策,并坚持在每个星期天分享一条《圣 经》经文。在离职的那个早上,他选择了一首赞 美诗来纪念自己在英特尔职业生涯的落幕。
基辛格写道:“我将献上感恩的心。我将传颂你们的伟大事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作者:金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