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4业绩:4家营收超百亿,三巨头业务有一共同点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4业绩:4家营收超百亿,三巨头业务有一共同点
2025-04-24
590
0

近期,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业绩陆续出炉。


「一只互金鹅」整理了大部分已经披露业绩的公司信息。主要包括总资产规模,以及部分营收和净利润。试图从这些数据中透视持牌机构梯队分化态势,以及行业竞争格局。


业绩分化明显的持牌消金市场

从上述表格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市场,业绩两极分化极为严重。


(一)营收:


31家公司中,仅有4家营收超百亿——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2024年营收同比2023年下降超10%。如果继续这一趋势,2025年或将跌出营收百亿之列。


(二)净利润:


净利润超10亿的仅有——蚂蚁、招联、马上这三家。


多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仅几个亿,甚至还有3家净利润仅有几千万——比如:中银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


(三)资产规模:


如果看总资产规模,千亿规模以上的仅有两家——蚂蚁和招联。


营收和净利润都表现不错的马上消费金融资产规模仅有655.6亿元,相较于2023年下降8%。但这只是表内资产。


行业周知,该公司最近几年开放平台业务表现极为亮眼。多数市场人士表示,其表外开放平台规模不小,表内外相加早已经超千亿。


比较尴尬的是,还有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年,资产规模不到200亿。比如北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


阳光消费金融和建信消费金融成立时间较短,总资产规模分别仅有97.83亿元、125.74亿元。


200亿-500亿资产规模的消费金融公司占多数。


综合来看,资产规模在300亿-700亿之间,且保持上升趋势的的几家消费金融公司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有潜力的黑马。


比如——宁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南银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资产规模虽有791.51亿,同比2023年增长6.53%,但2024年的净利润仅有4500万,相较于2023年的5.37亿元下降了90%。属实已经失去曾经的老牌王者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相关监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与其注册资本挂钩。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要求,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对应杠杆倍数上限为10倍。所以有些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难以扩大,也是因为增资还未到位。


综合各家的资产规模、营收和净利润来看,真正算头部的消费金融公司当属——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


头部消金公司一个业务共同点

纵观三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主打互联网模式的消费金融公司。


我们来看这三家公司的主要业务:


蚂蚁消费金融:


其产品几乎不用再过多介绍,主要是大众熟知的花呗、借呗产品。


据该公司官网显示,两个产品最高额度均为20万元。


花呗:


有最长41天免息期;支持3/6/9/12/24期等期限还款;年化利率(单利)免息至24%。相关授信额度在淘宝、天猫、线下商户等场景进行购物消费。


借呗:


支持支持3/6/9/12期等还款期限,年化利率(单利)5.475%至24%。额度可循环使用,纯信用无担保。用户可提现“借呗”额度至客户绑定银行卡账户,支持随借随还,按日计息。


据蚂蚁消费金融2023年ESG报告透露:蚂蚁消金与61家金融机构联营合作,也就是说,蚂蚁消费金融和这些金融机构以 “联合贷”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站在消费金融行业来看,背靠支付宝APP,以及包括淘天在内的广阔线上、线下场景。花呗、借呗早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争相期望合作的主流产品。


招联消费金融:


过去「一只互金鹅」文章已经介绍过其主要业务及获客模式。


同样两大产品体系——好期贷、信用付,类似于上面蚂蚁消费金融的借呗、花呗。


(一)「好期贷」主要在招联消费金融APP、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合作方的线上渠道进行申请。


「好期贷」又分为:


(1)信用贷:针对普通和优质客群,额度有效期3年;


(2)白领贷:针对白领客群,额度有效期3年;


(3)大期贷:针对优质客户临时周转需求,额度有效期1个月;


(二)「信用付」也有最长40天免息和最长36期分期的服务。主要在招联金融自有电商平台以及合作商户消费场景中申请使用。


「信用付」又分为:


(1)大额专项贷款:有教育贷、美容贷、装修贷等,与场景结合;


(2)通用消费贷款:无场景区分的通用消费额度,目前主要在招联商城和招联“分期花”进行使用。招联“分期花”主要是一款虚拟信用卡产品,与银行二类户合作,打通微信、支付宝、银联闪付等交易渠道。


(3)其他通用消费贷:合作蚂蚁花呗、抖音月付等产品。


据其2023年末的数据,「好期贷」余额占比59.53%;「信用付」则占40.47%。「好期贷」中,以“信用贷”产品为主,占“好期贷”的比重超99%。


马上消费金融:


主要贷款产品为一款“循环额度产品”「安逸花」。平均贷款金额为2000~3000元,部分优质客户可达到10000~20000元。


马上消费金融该自营产品分:


(1)自主获客渠道:自有APP、小程序、公众号、服务号等,以及通过与外部流量平台合作来自主获客,比如在腾讯、头条、苹果、安卓、百度、快手等相关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流投放的方式获得自营客户;


(2)合作场景平台获客:联合第三方平台如百度、京东等,利用其数据流量优势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实现跨业合作优势互补。


不得不提的马上消费金融的另一业务——开放平台业务。


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评级资料显示,该业务与商业银行从资产端共享客户,在风控端联合审批,贷后客服及催收共同管理,在实现一定贷款利息收入之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快速上升。


截至2024年6月末,马上消费金融与80余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开放平台业务累计放款6333.67亿。


而在2023年年6月末,这两个数据分别是:60家、4473.53亿。


也就是一年时间新增了20家合作金融机构,新增放款1860亿。


不难发现,主打互联网运营模式的三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其实各家优势各不同,经过多年的运营,已经走出自己的成熟生存之道。也成为了其他同业机构争相合作的对象。


看到这里,也有很多从业者疑惑——为什么蚂蚁消费金融的资产规模远超招联和马上,但他们三家的营收却相差不大?


此处需要提及的是,蚂蚁消费金融核心产品「花呗」其实有别于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产品——「花呗」是一款类信用卡产品。


据公开资料显示,「花呗」为用户提供最长41天免息期。


也是其2023年ESG报告里提到的,约75%的消费者使用花呗未支付过利息费用。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蚂蚁消费金融的总资产规模超招联和马上消费金融一千多亿,但其营收152亿和马上的151亿基本持平,甚至不如招联的173亿。


毕竟,蚂蚁消费金融并未从大量用户身上赚到“利息收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只互金鹅”

作者:小慧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