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特朗普关税战重创全球旅游,中日韩却“风景独好”?
特朗普关税战重创全球旅游,中日韩却“风景独好”?
2025-04-29
660
0

2025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对等关税”政策,无声地改写了全球货品贸易秩序,也暗中牵动了服务贸易的板块位移。


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在商品价格上涨、可支配所得下滑、国际信任流失的多重压力下,亦感受到了地壳般的震荡。


从本质看,这场关税战对美国而言,既是应对急速膨胀的38万亿美元联邦国债的缓兵之计,也是国内财政收入的短期补充工具——最终,特朗普选择以激烈的方式应对结构性赤字问题。


在这场全球经济震荡中,旅游业虽非直接涉入货物贸易,却无可避免地被波及。海择资本基于此,提出以下观察。

美国旅游业:

震央的初波冲击


对等关税政策直接针对的是货品贸易,但随之而来的连锁效应,迅速渗透至美国服务贸易中旅游业的各个环节。


酒店、航空器、车辆及设施维护成本的上升,使得酒店建设、景区维护、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同步上扬,这种成本推升最终将透过票价、住宿费用、旅游服务价格,回到消费者身上。


不仅如此,非旅游消费品同样因原料与物流成本上升而价格飙涨,进一步侵蚀了民众的可支配所得。


耶鲁大学Budget Lab指出,2025年生效的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每户家庭平均丧失3,800美元的购买力,对于中低收入族群尤为沉重。


更广泛地看,美国旅游业长年仰赖海外旅客支撑。


以中国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资料,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贸易中,运输与旅行服务(含教育)占比高达53.3%,金额达241.5亿美元。


如今,虽然只有中国、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对赴美旅游提出警示,但民间自发性抵制情绪已在多国蔓延,美国作为目的地的吸引力面临下滑压力。


在内外夹击下,美国旅游业增长放缓已成必然,而从震央扩散的震荡,正快速向全球延伸。

远距共振:全球旅游业受创


放眼全球旅游市场,疫情复苏后曾经出现的稳健成长态势,正因新一轮关税冲击而出现裂痕。


Skift Research已将全球旅游市场展望从年增6%-9%的“稳定成长”下修至2%-5%的“放缓模式”,Phocuswright与多家调研机构亦陆续下调旅游业成长预期。


尽管多数国家未直接承受美国关税政策的成本转嫁,但全球货贸失衡所带来的总体经济衰退,无疑压缩了各地居民的可支配所得。


若将所得水平、汇率波动、消费信心与资本流动这四大变量视为震波传导介质,那么远离震央的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承受与美国本土相近,甚至更深重的旅游消费萎缩。


若关税战持续恶化,我们极可能看到“需求转移”与“需求消失”两种不同层级的旅游萎缩同时发生:高单价长线的旅游需求可能明显下降,区域内短途旅游将成为主流;而受创严重的中低收入族群,则可能取消部分旅游计划。

东亚地区的局部机会


虽然这些手段难以完全抵销可支配收入缩减带来的压力,但至少为区域内旅游业提供了部分支撑。


在全球旅游版图普遍承压的局面下,东亚地区或许能找到些微喘息空间。


首先,亚洲对美贸易顺差国家的货币预期贬值,使得来自欧洲的旅游需求有望转向亚洲市场,对中、日、韩形成一定支撑。


欧洲旅客本就属于高客单价群体,其转移对地区旅游收益具有正面效应。


其次,在中长程旅行成本增加的背景下,东亚各国间基于地缘与文化链接,区域内短途旅游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区域内各国在对冲货品贸易恶化的压力,加快推动单边或多边贸易协议时,可能同步为(服务贸易的)旅游业释放出新的合作机会。


此外,多数东亚国家政府已意识到国内旅游市场的战略价值,开始透过补贴、营销与公共假期调整等手段,刺激内需,以抵消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压力。


虽然这些努力难以完全扭转大环境带来的消费收缩,但至少为东亚旅游业提供了部分防御性支撑。

在碎片化世界中

寻找生存空间


从震央到共振,从全球到区域,从乐观到保守,旅游业的未来版图正在重构。在这场变局中,能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区域合作、提升本地旅游吸引力的国家与企业,将有望在碎片化的变局中寻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如Ray Dalio所言,中美之间若能实现有序再平衡,将是全球之福。然而,在世界秩序真正重建之前,旅游业需要自助,而非仅寄望于世界秩序的恢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旅讯”

作者:海择资本 罗海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