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市场感知险资等金融机构出资越来越困难,数据层面来看,险资出资持续维持低位。
据已披露的数据统计,2024年,险资出资私募股权基金规模明显下降,且大额出资下降。
而在险资活跃度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两家险资以130亿元的大手笔出资,打破了近两年,险资在一级市场的沉寂态势。
险资大手笔出手
130亿,险资大手笔出资了。
近日,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 130.01 亿元,由人保资本、中意资产、中诚资本三方共同出资设立。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基金于2025 年 5 月 9 日完成工商注册,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诚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委派代表是孙兆仑。业务范围涵盖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
从股权结构来看,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缴出资 100 亿元,以76.9172% 的比例成为最大出资方;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紧随其后,认缴30亿元,占比 23.0751%;而执行事务合伙人中诚资本出资100万元,占比 0.0077%。
公开资料显示:中诚资本由中诚信托100%持股,中国人保集团是中诚信托的第一大股东。
三家机构均具备深厚的行业背景与资源优势,而此次,相当于两家险资联手信托。
过去两年,中国一级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募资环境急剧恶化。在募、投、退的三重承压下,从业者情绪愈发低迷,似乎大家都在困境当中难以自拔。
从募资端来看,国资LP是出资主力,成为真正意义上出资“最活跃”的LP,然而由于返投、注册等硬性要求,对于市场而言,没有要求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少。
据我们观察,险资等金融机构资金近两年出资活跃度逐年下降,而此次,两大险资联手大手笔出资,无疑为行业带来信心。
稀缺的耐心资本
在当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资金来源的结构性困局愈发明显,长期资本的匮乏仍是制约中国创投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短期内,资金短缺和退出机制不畅的问题依旧存在,这对企业的成长和市场的成熟构成了双重挑战。
FOFWEEKLY发布的《LP全景报告》指出:据已披露的数据统计,2024年,险资出资私募股权基金规模明显下降,且大额出资下降,2024年险资单笔出资规模最大为40亿元人民币,较之2023年100亿下降明显;另一方面,2024年险资抱团出资减少,没有5家以上保险机构联合出资同一只基金或单一保险机构出资自身设立基金。
整体来看,险资出资脚步放缓,分母效应导致险资减少在私募股权市场的配置,另一方面,IPO暂缓、市场流动性不畅,险资越来越重通过S交易配置私募股权基金。
事实上,从投资周期上来看,险资与股权投资天然地匹配,然而受限于投资风险、收益回报、险资内部决策等多方因素掣肘,使得险资对股权投资基金的信心不足,同时受自身投资领域所限,险资对股权投资基金出资时呈现集中化特征。
不过自2023年以来,国家在多个政策文件中明确鼓励长期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推动耐心资本的发展。
202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再次提及“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前段时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二是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由过去的20%提升到30%。
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对创业投资基金比例的提升,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大比例地进入一级股权投资市场,为行业注入更多长期活水。
这两年,关于险资投向一级市场的利好政策频出,未来险资出资的限制有望进一步放宽,但考虑到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偏高,预计险资会更加偏向流动性更好的存量份额。
结语
年初以来,一级市场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命的共振中焕发新机,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持续升温,不仅点燃了 VC/PE 机构的投资热情,也让LP群体重燃出资积极性。这轮回暖背后,耐心资本的价值愈发凸显。
尽管近两年,险资出资节奏有所放缓,但年初以来,依然有泰康人寿、中宏人寿、新华人寿、中邮人寿、中汇人寿、中意人寿、友邦人寿、阳光人寿等近20家险资出手。
当部分市场参与者仍在观望行业调整带来的短期阵痛时, 乐观者早已捕捉到行业热情。对VC/PE而言,至少也要保持“不下牌桌”的定力,既是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更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红利的战略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作者:FOF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