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LP动作频频,市场终于不缺钱了?
LP动作频频,市场终于不缺钱了?
2022-04-12
966
0

所谓的资本寒冬其实是结构性缺钱。


中银资本参与300亿的科创母基金;执掌400亿的昭衍新药一天投了两家PE;500亿规模的碳中和主题基金成立……最近LP市场的动作颇多,似乎从去年结构性缺钱的困境中摆脱了。


从“募资难”到百亿大动作


2020年,LP市场还哀声一片,“募资难”成了被提的最多的词汇,“资本寒冬”这个说法就一路被说到现在。


先是2018年的“资管新规”出台,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被拉高,同时又限制了银行理财等类型资金的入场,直接导致了“募资难”的局面。再到2020年疫情爆发,经济环境和企业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市场低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其实2020年的LP市场,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尽管人民币基金新募资规模同比下降了8%以上,但LP出资额仍然坚挺,只是单笔投资金额下降。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工商披露基金中,LP出资额超6000亿,参与了近3000支基金募资,单次出资额平均只有2400万。


这些出资,来源于24500多家机构及个人LP,其中募资主力仍旧是国资背景LP,但值得肯定的是,富有家族及个人LP比之前更活跃了,累计出资18000多笔,投资额达到850亿元以上,同比提升约78.6%,是人民币基金LP中当之无愧的潜力股。


所谓的资本寒冬之下,有不少投资机构甚至完成了高额募资,例如普洛斯150亿的普洛斯中国收益基金I、盈科资本100亿的盈科中国核心资产战略配置基金、鼎晖投资80亿的鼎辉投资夹层5期人民币基金。这样的表现委实不俗,那么“募资难”又从何说起呢?


 


2020年的市场,确实受到了资本寒冬和疫情双向挤压,但“募资难”并不是市场和投资机构的普遍困境,而是两极分化下的一端表现。头部机构凭借业绩和品牌优势,频频受到LP的青睐,而很多中小机构,却面临着“募资计划无法如期完成”的难题,进而导致募资时间拉长、金额缩水等问题。


因此,LP市场的“募资难”,并不是单纯的缺钱或募不到钱,而是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市场分配,它既关乎LP的投资偏好,又不可避免地跟随着热门行业的发展潮流。就像最近的几次LP大动作——


中银资本参与的300亿母基金,是用于科创行业的;执掌400亿的昭衍新药一天投了两家PE,一家是CPE源峰,专门为一些行业龙头提供投资方案,包括医疗与健康、消费与互联网、科技与工业、软件与企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另一家则是作为首都大健康产业基金管理人的华盖资本;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参与的500亿规模碳中和主题基金,是国内市场上规模最大碳中和主题基金。


科创、医疗健康、互联网、环保,LP愿意砸钱的基金,无一不是当下最热门的行业。而那些不够热门,或者不被认可价值的行业和企业,仍旧摆脱不了“募资难”的局面。


从所谓的“募资难”到百亿大动作,2年过去了,LP市场的募资规模、格局、活跃度都在发生变化,但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变。


旱涝保收,并不那么容易


说到底,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是LP为了趋利避害而必须去做的事。但与此同时,LP的投资偏好也是造成当前市场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比如,国资背景LP相对更偏好成熟期的管理机构,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国资背景LP出资,所图的并不仅仅是投资本身带来的直接收益,还有一些附带目的,包括推动国企改革、助力产业机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这样的目标,通常得通过基金规模较大的项目实现,因此,国资背景LP,特别是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政府引导金类LP,在高融资额基金中的出资金额较大,钱掏得多了,自然也就看重稳妥性,成熟PE机构也就成为首选。


相比国资背景LP偏爱PE和投资规模较大的基金,富有家族及个人LP则更偏向VC和早期机构,也更多投资小规模基金。虽然资金规模无法与国资背景LP匹敌,但在投资频率、项目数量等方面,富有家族及个人LP对整个市场的贡献,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一言一概之,LP市场的缺钱,不是真的没有钱,而是一种“结构性缺钱”,虽说不至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但确实存在一些领域募资顺利、资金充足,而另一些则推进艰难。这种情况是否会继续存在?是,但也并非不能调整优化。


首先,国资背景LP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政策支持的指示标,尽管国资背景LP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政策导向型的大额基金,但对早期投资机构的关注和扶持也在逐渐增加。


其次,LP市场的出资结构也在优化中,从富有家族及个人LP的活跃度提高这一点可见一斑。尽管金融机构及险资参与股权投资市场,仍然受到一些政策限制,但这种限制也呈现出了“松绑”势态。


同时,我国LP市场的投资策略也开启了多元化发展的进程,除了最早的直投,还有更多资产配置模式的探索,目前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常见的LP投资手段还包括基金二手份额、不良资产等。


中国LP,未来可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LP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政策鼓励和市场化发展促使中国的LP市场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中国的LP市场,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很多人都很想知道答案。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回到股权投资市场上来。自2009年创业板推出,中国的股权市场进入发展期,经过10年不到的发展时间,在2017年迎来了顶峰——1.8万亿的募资额和1.2万亿的投资额,是后来几年从未超越的纪录。


那是不是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就在走下坡路呢?自然不是。有句老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18年出台“资管新规”就是一次上规矩,尽管规定中有对投资人的限制,但这并不是为了限制市场发展,而是规范市场。自此之后,国资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对LP投资中,不仅提供越来越适宜的政策环境,也在承担引导的职责,并逐步回归到市场化的发展中。国资背景LP,尤其是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政府引导金类LP,他们参与的项目,对整个市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例如最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参与的500亿规模碳中和主题基金,碳中和是当下热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它热,但如果没有国资背景LP参与,其他LP并不一定能有魄力入局。


因此,对非上市公司、富有家族及个人等投资者而言,市场化发展的LP,需要更可靠的投资判断,毕竟政府的“引导”只是为了抛砖引玉而已。如何引出一块块玉,并不只是LP的事。关于LP和GP的关系,有个通俗的说法叫“LP出钱,GP出力”,要想LP的钱、GP的力都出对地方,就得对投资项目进行可靠的判断。


 


为了求可靠,有时候反而会局限了自身的发展,为什么?因为GP不会是全能全才,他们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个范围内能够做出相对可靠的投资判断,那其他领域呢?为了避免投资失误,LP很可能会错失一些机会。这种情况也在逐渐改善中,有个新的行业诞生了,叫做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这对LP进行跨界投资配置的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综上所述,短期而言,LP市场将迎来新的机会和转变,包括政府引导基金的改革上市,平衡政策引导作用和市场化运作效用;银行资金和险资进入股权投资市场的可能性、PE监管的规范化,以及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股权投资新工具等相关配套的人、事、物的诞生,都意味着LP市场接下来的蓬勃发展。


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LP市场仍旧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长期市场化资金的投入就很少,其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市场化股权基金的比例还不到10%,为什么?因为社保基金需要长期资本,与市场化资金的“快速逐利”需求相悖。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LP市场的均衡化发展,还需要时间。


总的来说,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还在不断壮大和创新,对LP而言,机会就在眼前,未来自然可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青年投资家俱乐部”,作者:喀戎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所谓的资本寒冬其实是结构性缺钱。
    2022-04-13 17:47
  • 资本寒冬其实是结构性缺钱
    2022-04-13 14:09
  • 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还在不断壮大和创新,对LP而言,机会就在眼前,未来自然可期
    2022-04-13 11:35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