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过去了吗?至少新加坡已经为此做出了新的改变。最近,新加坡政策已经取消了强制室内佩戴口罩的规定,并且向高收入人士开放为期 5 年的工作签证。其目的是争夺人才,让新加坡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文章来自编译。
图片来自 Bloomberg
如果谁对新冠已经被新加坡抛在身后有任何疑问,请放一放你的质疑。该国正在做出新的努力,吸引自己所需的外国人才,以维持其作为亚洲卓越的国际大都市以及商业中心之一的地位。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香港等竞争对手的失误,摆脱了疫情的新加坡看起来不错,但它希望能够继续发挥优势。其中的潜在意义是要对向外界发出信号,并进行重新校准。
虽然这个小小的共和国一直都表现得比邻居要开放得多,但最近的举措却将这种开放性提高了几个档次。新加坡政府本周一表示,自己正在对签证规定做出彻底改革,为每月收入至少 30000 新元(21,431 美元)的外国人颁发新的为期五年的工作签证,允许他们到多家公司工作,并允许其家属在新加坡寻找工作。企业在雇用外籍人士之前需先在当地发布招聘广告的要求将会放宽。新加坡人力部长陈诗龙(Tan See Leng)把这些改变描述为机遇:“企业和人才都在寻找安全稳定的投资、生活和工作场所。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新加坡的安全与稳定其实从未受到过质疑。这里几乎没有暴力犯罪或盗窃——这是个养育孩子的好地方——新加坡自 1965 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以来,执政的一直都是人民行动党。过去几年中,因为疫情而加速的一个问题是,新加坡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希望往自己的 550 万人口里增加更多全球最优秀、最聪明的人。
消除或简化部分移民障碍当然不错,但这也需要态度上的改变。说得好听一点,新加坡希望吸引的同一批全球人才遭遇了矛盾情绪,在疫情最艰难的日子里,这里的劳工和移民法规被许多外籍工人认为是惩罚性的。在此之前的 2020 年,人民行动党经历了严重的衰退,选举亦受到挫折,人们普遍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人对太多外国人夺走了肥差的强烈反对。外籍人士面临配偶工作能力的限制,对工作签证的最低收入要求也在提高,如果你离开工作回家照顾病人,再想回到新加坡也没有保障。新加坡政府的部长们排队警告跨国雇主在裁员时不要裁掉当地员工。涉嫌不公平对待本土人才的公司也被列入观察名单。
新加坡当然有制定法律的自主权。谁可以进来,以什么条件进来,新加坡有第一和最后的发言权。我认识的人没人对此提出过质疑。但其中发出的信息非常复杂。领导人表示,封闭新加坡就会灭亡,但发出的警告往往又足以让当地选民认为自己的关切正在得到解决。尽管这里有要让新加坡成为金融中心的长期野心,但金融业还是遭遇到了一些严厉审查。商界得到消息:去年 7 月,当新加坡议会正在就劳动力问题进行辩论时,花旗集团发布了一份新闻稿,大肆宣扬自己任命了新加坡人担任高级职位。
现在,随着更多经济体重新开放,他们发出的讯息正在发生变化,至少在语气上是这样的。这一点在李显龙总理发表国情集会演讲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会上,他宣布废除一项将男性之间的亲密行为定为犯罪的争议法律,这项法律长期以来一直是糟糕公关的根源。尽管李显龙并未将两者建立直接关联,但却将他讲话的重要部分用来强调与世界保持互动的需要。
李显龙表示,在寻找人才的过程中,“新加坡不能被淘汰或被抛在后面。”新加坡希望在以低通胀、低利率和工资水平为特征的后疫情困难时期获胜。对人力资本的争夺将是这个新时代的另一个标志,也更具有挑战性。
尽管高层人才十分重要,但新加坡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层次人才。每月 30000 新元的最低收入签证门槛与就业准证持有者前 5% 的的收入相当。与重新开放相伴的,是从承包商到家庭装修工作,乃至于工程师与技术主管,新加坡在大多数行业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陈诗龙强调,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培养本地人才和领导。他说,从国外吸引优秀人才可以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为新加坡人提供机会。
签证举措是在防疫政策改为自愿戴口罩(公共交通、医疗保健和食品准备除外)几小时之后公布的。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两年多之后,孩子们终于可以在教室里重新看到老师的脸,看到彼此的脸。
还有一项更加务实的举措,即随着全球商务旅行以及旅游业的兴起,新加坡还取消了另一种尽管在过去几个月中并未严格执行的威慑措施。(身着红衫的“安全距离大使”(safe-distancing ambassadors,简称 SDA)的出现已经减少。SDA 曾经是常见景象,在市中心外籍人士和新加坡的国际化阶层经常出没的咖啡厅等地方,他们会对着喝拿铁的顾客拍照,警告他们不要违反防疫规定。)
不过,从本周一晚上的情况来看,乌节路一带的购物中心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很多人都还戴着口罩。态度和养成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加坡对外国专业知识的热情接受最好被视为一种演进还是一种革命性举措?对此我会持乐观态度。毕竟如果这次的做法不成功的话,官方总可以再次轻推钟摆。实用主义仍将占主导地位。
本文来自36氪神译局,译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