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第1124期早报|02.06】李家超:香港与内地2月6日起全面通关
【第1124期早报|02.06】李家超:香港与内地2月6日起全面通关
2023-02-06
0
0

板块方面,ChatGPT概念、信创、数据要素、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酒店餐饮、汽车整车等板块跌幅居前。

▲欧盟酝酿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月2日率代表团访问基辅,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冯德莱恩宣布,欧盟计划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冯德莱恩称,此轮制裁将对俄罗斯的石油产品实施额外的价格上限。欧盟上周提议从2月5日起,对包括柴油在内的俄罗斯石油产品施加新的价格上限,但各国在具体价格上存在分歧。波兰等国希望在原先制裁的基础上进一步压低价格上限,但其他一些国家则认为欧盟再度限制俄罗斯石油产品价格的能力“极为有限”。据悉,欧盟各国代表将于3日举行会谈,希望就此轮制裁达成一致。(央视新闻)

 

▲李家超:香港与内地2月6日起全面通关,取消核酸检测要求

香港特区政府举办记者会介绍恢复全面通关的相关情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与内地2月6日起全面通关,取消核酸检测要求。此外,6日起,将加开罗湖口岸、莲塘口岸及皇岗口岸,便利人员往来。

 

▲自然资源部:取消集中供地制度系误读

近日,网传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住宅用地出让公告不再要求“全年不超过3次”。对此,有媒体将之解读为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自然资源部3日回应称,该文件是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对地方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的指导文件。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更好发挥充分公开披露信息对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积极作用。(上证报)

 

▲日本央行所持国债浮亏约8.8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3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透露,截至去年12月底,日本银行持有国债的估值损失约为8.8万亿日元。(央视新闻)

 

▲报道:印度富豪阿达尼否认“因与莫迪关系而成为亚洲首富”

印度阿达尼集团遭做空一事持续发酵,该公司创始人阿达尼和莫迪的关系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据法新社报道,印度富豪阿达尼当地时间周五回应此事,否认其成为亚洲首富是因为与莫迪的关系,称相关指控“毫无根据”。“这些指控毫无根据,”阿达尼当天对“今日印度”电视台称,他和莫迪相似的出身使他很容易成为这种说法的“目标”。(环球网)

 

▲美国2022年全年劳动力成本创1982年以来最大年涨幅

美国第四季度生产率创下一年来最大增幅,劳动力成本增长减速,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缓解通胀压力。劳工统计局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生产率同比增长3%,高于第三季度的1.4%,上半年曾经出现连续两个季度大幅下降。单位劳动力成升幅1.1%,创下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第三季度的2%。该指标增长放缓反映了工作时长的大幅缩短以及生产率的提高抵消了时薪增长的影响。不过,去年全年劳动力成本跃升5.7%,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大年涨幅。2022年生产率下降1.3%,为1974年以来最大降幅。虽然上个季度生产率的上升令人欣喜,但这些数据非常不稳定,需要时间来判断最新的增长是否反映了更广泛的趋势。

▲重要指数表现:3日,早盘指数震荡走低,三大股指均跌超1%,上证50跌逾2%,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权重股纷纷下挫。ChatGPT概念继续走高,汉王科技等涨停。信创概念股拉升,数据要素方向领涨,同为股份6连板,安妮股份等涨停。光伏、风电等赛道股陷入调整,黄金等周期类板块集体走弱。午后市场不断回暖,三大股指跌幅明显收窄。信创概念持续走强,中国软件触及涨停。汽车零部件板块震荡走低,一体化压铸方向领跌,光洋股份跌停。消费电子板块拉升反弹,歌尔股份等涨停。军工板块再度冲高,中船汉光一度涨超18%。整体看,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近3000股下跌。

 

▲行业指数表现:板块方面,ChatGPT概念、信创、数据要素、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酒店餐饮、汽车整车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3日,上证综指加权PE为14.29倍;沪深300指数加权PE为13.08倍,深证综指加权PE为28.58倍。

▲多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超10%。重点项目“靶向精准”

近期地方两会相继落幕,有24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最低为3%,最高达13%。从中不难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今年各地主抓工作之一。“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入重点领域,扩大国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今年外需下滑进一步扰动国内经济复苏步伐,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基建与制造业领域投入,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有效手段。(证券日报)

 

▲23倍市盈率红线将作古,定价市场化重塑打新生态

2月1日,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相继出台全面注册制改革文件征求意见稿,其中“发行承销”一项备受瞩目。根据发行定价机制的多项规定,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发行定价规则基本拉齐,即全面实行以市场化询价方式定价为主体,以直接定价为补充的定价机制。这意味着,主板实施“23倍发行市盈率红线”长达九年的举措即将成为历史,中国资本市场在发展33年后终于迈入真正市场化时代。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及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表示,占A股总市值约2/3的主板市场新股发行定价将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将得到更好地发挥,市场活力也将进一步增强。(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超1万亿元,有望“量增价涨”

今年以来截至2月2日,银行同业存单实际发行规模已超过1.15万亿元。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表示,银行提高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量,是为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奠定基础。随着实体经济进入加速修复阶段,信贷投放规模预计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这一预期下,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进行负债端流动性补充的意愿有所增强,因此部分银行计划发行量较去年有所上升。未来,实体经济恢复仍需信贷投放的支持,银行业负债端压力犹存,预计同业存单热度仍将延续,同业存单规模或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利率水平同样存在上行空间。(证券日报)

 

▲上市车企2022年业绩冷热不均,商用车企业表现低迷

截至2023年2月2日,沪深两市共有16家上市车企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净利润预增的公司有9家,占比56%。以预告净利润上限计算,16家车企平均年度净利润约为9.6亿元。通过新能源业务的助力,比亚迪成为2022年国内车市的最大赢家,位居净利润榜单首位。比亚迪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亿元至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至458.26%。而以生产货车、卡车为主的上市车企2022年业绩表现低迷。作为商用车上市企业的代表,一汽解放和中国重汽预计2022年净利润分别仅为4.1亿元和2.6亿元,同比分别大跌92%和83%。(证券日报)

 

▲逾800家公司拟“计提减值”,交易所关注有无“调节利润”

“大额计提减值准备”成为相当一部分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业绩预亏的原因。2780余份年报预告中,超过800份提及“计提减值准备”,相当一部分公司的年度业绩因大额计提减值准备而“变脸”或亏损扩大。这也引来了交易所的关注函。数据显示,本周沪深交易所已发出超过40份涉及“计提减值”的关注函,重点问询公司是否存在集中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未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并规避净资产为负的情形。有资本市场人士指出,现行的会计准则,允许上市公司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对应收账款、商誉及日常经营资产损耗等进行减值处理,因此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里存在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是正常的。不过,会计准则遵循的是分年摊销的原则,集中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以及不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就有财务“大洗澡”、调节利润的嫌疑。(上证报)

 

▲盘点A股“百亿营收俱乐部”:半导体公司尤为亮眼

在2700多家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营收超过百亿元的公司达45家,更有8家公司的营收超过千亿元。从细分行业来看,首次跻身“百亿营收俱乐部”的公司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硬科技含量较高,行业遍及半导体、锂电材料、光伏设备、医疗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此外,传统行业中,水电行业和重型机械行业各有1家公司时隔多年后,营收重新突破百亿元。近年来,科技创新催生出产业新动能,相关上市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有行业专家表示,营收超过100亿元意味着公司在战略选择、发展实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拥有更多机会。“对于许多行业的企业来讲,这一指标代表公司向头部发起冲击,是企业迈向成熟、具备足够实力的标志,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上证报)

 

▲小金属锑价创6个月新高,受益于光伏消费持续提升

据长江有色金属网,国内锑价2月2日上涨1000元/吨达到81500元/吨,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环比上月同期涨9%,创下近6个月新高。锑可用于光伏玻璃澄清剂。供应方面,目前受到环保政策和开采难度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锑矿产量呈现下降趋势,海外锑矿也少有增量,国内供应商惜售情绪较重。需求方面,中泰证券认为,2022年锑下游光伏消费占比已经达到15%左右,成为仅次于阻燃剂的第二大应用领域。随着硅料价格下行,光伏装机量将提升,预估2023年光伏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20%左右。(上证报)

基金数据

 

▲新基金成立一个月份额缩水近8成,或因“帮忙资金”作祟

近日,一只成立刚1个多月时间的QDII基金份额再度下滑。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该基金份额为2.75亿份,相比刚成立时缩水近八成。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有“帮忙资金”的身影。“帮忙资金”助力新基金成立,基金公司借此布局想要打造的产品线。(中证报)

 

基金要闻

 

▲开年超1500家私募被注销,行业加速分化下一大批小私募将被淘汰

据统计,进入2023年,已有1564家私募被注销。其中,仅1月2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一天就披露注销了1449家私募。相比之下,2022年全年注销了2217家私募,显然2023年监管力度明显加大,风险机构和不良机构将持续出清。有行业人士表示,私募行业的分化和洗牌正在加速,资金和人才将不断集中于百亿级以上的中大型私募,一大批小私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券商中国)

 

▲北向资金创纪录买入A股,超配中国资产成共识

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在1月净流入A股规模达1413亿元,这是一个创下多项纪录的数字——2014年以来最高净流入月份、首次单月净流入规模超千亿元。北向资金的动向和迫切程度并非无迹可寻。2022年末以来,在发达经济体频现衰退阴云之际,多个头部外资机构却纷纷调高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以及中国资产的上行空间。同时,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外资机构在近期更是发出了“三连击”:机构调研看多、研报观点翻多、真金白银做多。综合多家头部外资机构观点,当下“超配中国资产”已成为外资机构的普遍共识。(证券时报)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科大讯飞与杭州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科大讯飞将加大在杭州投资力度,做强科大讯飞浙江总部,设立工业智能研究院、产业加速中心,助力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杭州市方面将支持科大讯飞创新发展,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提供优化服务保障;双方将持续深化“AI+”融合赋能,共建杭州AI科创新高地,共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促进杭州数字化改革纵深发展。(科大讯飞集团微信公号)

保险数据

 

▲11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治理问题突出

截至2月2,已有145家非上市险企披露了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有11家险企最新偿付能力不达标,非量化指标如操作风险较大、战略风险较大等是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改善偿付能力既需要提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两项定量指标,也需要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水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证券日报)

 

保险动态

 

▲易安保险重整最新进展:比亚迪36亿元收购款已就位

天眼查消息显示,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收到比亚迪拟收购款36亿元。这意味着业界盛传已久的“比亚迪收购易安保险100%股权”事件有了新的进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是收购易安保险并发挥业务协同作用的良好对象,前者是实力强大的新能源车企,且自身业务与保险高契合度。不过,目前易安保险的经营范围中并不包括车险业务,该人士表示,比亚迪入主之后,必然会向银保监会申请车险经营资格,且重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相关保险业务。(证券日报)

 

▲银保监会:“明天系”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工作正有序推进

从银保监会处获悉,2022年,银行保险业主要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99亿元。不良贷款率1.71%,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78%,保持较低水平。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明天系”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银保监会已批准采取市场化重组和新设机构承接相关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等方式,稳妥风险化解,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证券时报)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