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99家基金,“撑腰”中芯国际
99家基金,“撑腰”中芯国际
2025-08-13
571
0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00981.HK/688981.SH)经营业绩好于预期。


8月7日盘后,中芯国际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 16.2%,环比仅降1.7%,优于公司此前“下滑4%–6%”的指引;单季归母净利润为1.32亿美元,较第一季度下降29.5%。毛利率20.4%,也高于指引上限;产能利用率升至92.5%,创近六个季度新高。


今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为22.94亿元,同比增长约39%。但财报公布后,市场似乎对这种略超预期的表现并不买账。次日开盘,A股低开2.9%,H股一度跌逾4%,市值单日蒸发逾200亿元人民币,市场错愕。


而引发悲观情绪的直接导火索,则是其业绩说明会中对未来经营表现的预期指引。


二季度增收不增利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成熟制程见长。


然而,公司刚晒出2025年二季度成绩单,港A两市股价就同步跳水。表面看,利润端是情绪反转的导火索。


本季归母净利1.32亿美元,同比下降19%,环比下滑近三成,显著低于市场一致预期1.67亿美元。管理层给出的第三季度毛利率指引18%–20%,同样低于买方模型中值21%,触发短线资金迅速减仓。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量增价减”的结构矛盾: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4.3%,但平均销售单价下滑6.4%,8英寸低价产品占比提升拉低整体均价;与此同时,折旧与研发费用刚性上升,吞噬了盈利弹性。


资本开支的加速也放大了担忧。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合计为33亿美元,半年的研究及开发费用为3.31亿美元。二季度单季资本支出19亿美元,环比增35%,全年计划超过70亿美元,主要用于北京、深圳两座12英寸厂的产能爬坡。在半导体周期复苏仍显脆弱、消费电子库存高企的背景下,市场忧虑新增产能可能进一步压低价格,毛利率短期难返上升通道。


8月8日,在中芯国际电话会议上,管理层表示没有涨价,ASP(平均售价)上升是因为产能较满,12寸的晶圆没有折扣了。“我们从来不是产业里第一家涨价的,但如果有可比同业涨价,我们会跟随”。管理层表示,会支持客户保持其市场份额,进行价格调整同时透露订单目前比产能高。


区域与下游结构则提供了另一视角。中国区收入占比稳定在84%,汽车与工业芯片收入占比升至10.6%,成为亮点;但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合计仍占66%,需求疲软直接拖累ASP。叠加美国关税政策反复,部分外资选择先行避险。


Wind数据显示,基金仍然看好中芯国际。2025年二季度末,99家基金公司(含养老金集合理财)合计持有中芯国际A股4.74亿股股份。


产能利用率重返90%以上

把镜头拉长,公司基本面并未恶化。产能利用率重返90%以上。2025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达92.50%,基本处于“爆表”状态,直到10月份的订单都明显高于产能。


验证国产替代逻辑仍在深化;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订单占比维持20%,为中长期ASP修复保留火种。多家券商在点评中维持“中性偏积极”评级,认为市场过度反应了短期盈利波动,而忽视了折旧高峰过后潜在的经营杠杆。


花旗发表报告指,中芯国际已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受惠于国内内包需求推动的高产能利用率(UTR),公司收入与毛利率均超出市场预期。在定价环境改善及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企的背景下,尽管上半年存在提前拉货影响,中芯国际预测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按季增长6%和11%(按中位数计算),显示半导体需求逐步复苏,但毛利率复苏可能仍遥远。


在高盛看来,中芯国际第二季收入增长放缓属暂时性,并同意公司预计现季度收入按季升介乎5%至7%指引。公司现季度介乎18%至20%毛利率指引,低于该行及市场预测分别20.6%及21.1%,基于折旧及摊销增加。但该行见到正面因素,包括产能使用率稳固、客户订单强劲及持续产能扩张支持公司捕捉需求并提供更完成产品。该行重申对中芯正面观点,认为将受惠本土化生产的需求增加及组合中12吋晶圆占比增加。


尽管三季度收入指引相对积极,但公司同时也表示出了对四季度业绩能见度的担忧,这种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年末的手机市场需求。今年年初,在国补政策刺激下,部分手机厂商预计全年出货增长10%-15%,并按此规模备货晶圆,直接导致前8个月的备货已超出15%。若未来厂商调整全年预测,可能会减少未来实际下单数量,从而对四季度的收入产生波动。


从中国大陆的产业情况看,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之一,现阶段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一定程度地依赖进口。国内现有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包括晶圆代工产能规模、工艺技术能力,与实际市场需求仍不匹配。随着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推动,国内产业链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


换言之,这是一次典型的“预期差”修正:业绩虽跨过公司自设门槛,却未跨越市场更高门槛;估值先行抬升,盈利节奏落后半拍,于是股价用急跌来补课。


“正在调整对中芯国际的预测,以考虑到公司因去库存而导致的第四财季增长放缓,以及由于折旧成本上升和缺乏均价上升的压力,虽然高端晶圆比例上升,但产量降低令毛利持续受压。”摩根大通在研报中对中芯国际给出“减持”评级,目标价为36港元。该行预计,由于公司将继续扩大28纳米及以下晶圆产能,其未来2至3年的资本开支或仍保持高位,估计达70亿至75亿美元。公司于第四季去库存和CIS领域的竞争加剧,短期内可能抑制毛利和均价。


综上所述,尽管在生产波动性和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下,公司收入和毛利仍然维持下滑趋势,但幅度明显放缓,且远好于此前公司的业绩指引区间和市场的一致预期。但财报公布后,市场似乎对这种略超预期的表现并不买账。而引发悲观情绪的直接导火索,则是其业绩说明会中对未来经营表现的预期指引。


后续观测点在于三季度ASP能否触底、资本开支强度会否调降,以及汽车芯片放量能否对冲消费端疲软。中芯国际的长期价值取决于先进制程爬坡与国产生态的深度绑定,而非单季毛利率一两个百分点的起伏。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者网-思维财经”

作者:引线 夏莹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