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方面,医疗服务、生物制品、房地产、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养殖业、中药、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
▲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3.1839万亿美元
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3.1839万亿美元,预估3.1580万亿美元。中国3月末黄金储备为6650万盎司,环比增加58万盎司,为连续第五个月增加。(中国人民银行)
▲国常会: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扎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巩固拓展向好势头,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教育部:学生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教育部日前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还明确,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要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央视新闻)
▲市价6折的人才房将成历史?深圳明确:将取消安居房和人才房
日前,深圳市规自局发布一则关于“修订地价测算规则”的征求意见通告,而在其起草说明中明确提到,取消了原来的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住房类型,同时新增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类型。有了解政策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深圳还有一些剩余的可售型人才房项目,待这些项目向市场释放完毕,可售型人才房将成为历史,之后的可售型保障性项目都将为共有产权住房。据上述人士介绍,待深圳市住房保障体系调整后,深圳的保障性住房将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共有产权住房将取代安居型商品房、可售型人才房,成为一种新的可售型保障房类型。
▲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迎首秀!10股本周一集中上市,会大涨吗?
主板注册制下首批新股即将首秀,10只新股将于本周一集中上市。沪深交易所日前表示,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已完成发行,具备上市条件。目前,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将于4月10日举行首批企业上市仪式。
具体来看,下周一即将上市的10只新股分别是中重科技、中信金属、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矿集团。
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会否出现大涨局面?有券商人士称,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初期可能受到投资者追捧,市场风险偏好较高的情况下,新股上市首日可能获得更高的涨幅溢价,但涨幅难以超出预期,具体表现还是需要结合新股发行定价及上市时的市场情绪来看,部分低价股的表现可能更加亮眼。(财联社)
▲中国结算:引入差异化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机制 将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拟正式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具体为根据结算参与人的资金收付时点设定不同的缴纳比例,其中结算参与人可自即日起,就托管业务向中国结算自主申报选择适用差异化或固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收方式。在2022年4月已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自18%调降至16%的基础上,此次中国结算引入差异化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机制,将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中国结算将积极稳妥组织全市场开展相关准备工作,预计需要2个月准备时间。正式实施时间将另行通知。
▲外交部:中方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有关各方都保持着沟通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6日表示,中国领导人表示愿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在4月7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实际上中方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有关各方都保持着沟通,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美商业地产既盼降息又怕降息 分析师:不如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商业地产贷款近来被视为引发美国银行业下一轮危机的“靴子”,但也有人认为,美国银行业的风险可能会造成贷款业务的恶化并拖累经济增长。
截至目前,银行是商业地产最大的贷款人,其在所有商业地产债务的份额高达46%。但由于银行不会时刻将市值反应在其账面上,因此人们并不能直观感受到商业地产与银行之间的确切联系。BofA研究公司的美国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战略主管表示,相比于银行的贷款,CMBS更能对商业地产贷款的信贷风险提供实时反馈。
据统计,投资者持有BBB级(最低投资级)的CMBS与美国国债的平均利差正在不断攀升,已经逼近2020年3月时达到的历史高位水平。(财联社)
▲欧洲央行管委诺特:今年降息“几无可能”
欧洲央行管委诺特表示,庆祝抗击通胀取得成功还为时过早;核心通胀仍未放缓;欧洲央行尚未完成加息进程;不清楚五月加息25还是50个基点;无法将银行业危机和通胀问题彻底分开;今年降息“几乎不可能”。
▲创新药迎久违爆发!CDE新政鼓励新药研制 重磅单品上市或成重要催化剂
上周五,医药板块多股上涨,其中创新药概念股领涨。回顾近期行业动向,创新药研制再度迎来政策鼓励支持,多家公司也已透露自家新药研发进展,新药即将迎来集中获批期。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旨在鼓励研究与创制新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加快创新药品的审评制度。
同时,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药审评审批不断提速,创新药加速落地。2021年,NMPA共批准32款创新药(化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2022年批准超40款,屡创新高。(科创板日报)
▲台积电下半年营收将反弹 6、7nm利用率将回升
据报道,台积电从2023年初开始感到高库存和低需求的压力,而代工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消费和数据中心领域的需求将减弱,不过台积电预计下半年营收将反弹,6、7nm利用率将回升。 (科创板日报)
▲京东拟今年发布千亿级产业大模型 华为称AI for Industries是人工智能新的爆发点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上表示,针对真实产业需求,京东计划在今年发布新一代产业大模型,将是千亿级言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表示,大模型是连接技术生态和商业生态的桥梁,是未来AI生态的核心。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开发从“作坊式”到“工业化”升级。到目前,已陆续发布矿山、气象、海浪等系列盘古行业大模型。展望未来,AI for Industries是人工智能新的爆发点。
▲TrendForce:第二季起全球笔电需求有望回温 出货量预估将环比增长11%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2023年第一季全球笔电出货量约3390万台,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39%,主要是经济疲软持续影响消费市场信心,拖累渠道笔电整机去化进度,也进一步促使品牌调降代工厂订单,以有效调节库存压力。第二季在笔电整机及零组件库存压力将会缓解的预期下,渠道回补需求可望逐月增强,同时带动第二季笔电出货量提升至3763万台,环比增长11%,但仍较去年同期衰退18%。(科创板日报)
▲全球首款!新型晶体管可被完全回收再利用 不含有毒化学物质
据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可回收的印刷电子产品——由3种碳基墨水制成的晶体管,并在制造过程中用水代替了有毒化学品。
通过绕过危险化学品,该项研究为工业界指明了一条可以减少其环境足迹和消除人类健康风险的道路。研究人员希望以此激发新一代可循环利用的电子产品的研发,以帮助解决日益增长的全球电子垃圾问题。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纳米快报》杂志上。(财联社)
▲硅阳极电池商业化新进程 美国两家新工厂明年将正式上线
美国两家初创公司Group14 Technologies和Sila Nanotechnologies正在计划硅阳极电池的商业投产。硅阳极电池可以储存更多能量,实现更长的行驶里程并加快充电速度,有望替代传统电动车电池阳极中的石墨,实现电池的革新。
已成立七年的Group14表示,其已经开始在美国华盛顿中部的摩西湖附近,为SCC55硅碳粉末建造一个商业级设施,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初始产能能够供应2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阳极材料。
不过,即使硅阳极电池看起来前景光明,但在规模化生产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Sila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Gene Berdichevsky表示,硅要取代石墨成为阳极的主要成分还需要十多年的时间。
▲机构:预计2023年以太网光模块市场下降10%
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下调对2023年以太网光模块销售的预测,从2022年10月市场报告中预测的2%的增长,到现在预计下降10%。此外,市场预计到2025年才会再次达到两位数的增长,但长期的复合年增长率仍为13%。(科创板日报)
▲古井贡酒在安徽亳州投资成立古奇酒业公司
安徽古奇酒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经营范围包括酒类经营;酒制品生产;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酒吧服务等。该公司由CAMUS HOLDINGS、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正邦科技:3月生猪销售收入5.45亿元 环比上升5.73%
正邦科技公告,3月销售生猪48.72万头(其中仔猪24.66万头,商品猪24.06万头),环比下降27.71%,同比下降49.63%;销售收入5.45亿元,环比上升5.73%,同比下降44.42%。1-3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72.62万头,同比下降28.85%;累计销售收入15.95亿元,同比下降42.65%。
▲中国船舶集团与法国达飞集团在京签订中国造船史最大单笔超大型箱船订单
据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
此次订单包括12艘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也是中国船舶集团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动力箱船订单,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一举跻身全球新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俱乐部。(中证网)
▲顺丰控股: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长44.6%
有投资者向顺丰控股提问,:2022年,顺丰控股速运分部、同城分部收入分别为1384亿元、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28.32%,相对上年同期的增幅,有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是什么?
公司回答表示:2022年虽面临诸多外部挑战,但公司始终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营基调,采取了一系列精益经营及管理举措,收入端调优结构提升质量,成本端精细管控降本增效,使得2022年度业绩仍实现较好增长,稳步达成健康经营目标。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长4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191%;新业务快运、同城均业绩改善显著。
▲阿里云大模型研究成果亮相 “通义千问”开启企业邀测
阿里云宣布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开始邀请用户测试体验。现阶段该模型主要定向邀请企业用户进行体验测试,用户可通过官网申请(tongyi.aliyun.com),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参与体验。据悉,阿里达摩院在NLP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科研领域早已布局多年,并于2019年启动大模型研发。(科创板日报)
▲“世纪大和解”!腾讯视频、抖音握手言和 长短视频平台合作渐成趋势
“讨伐”彼此许久之后,腾讯视频与抖音终于握手言和。4月7日上午,腾讯视频和抖音分别发布合作公告,双方将围绕长短视频联动推广、短视频二次创作等方面展开探索。腾讯视频将向抖音授权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权利的长视频,并明确了二创方式、发布规则。未来,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合作将为优质短视频内容创作与传播提供充分保障,为用户创造更良好的使用体验。
腾讯视频和抖音此番的合作,之所以能够引起市场如此大的反应,很大原因在于,围绕长短视频的版权,双方的争端由来已久,此前,抖音平台内的“二次创作”侵权的相关问题,多次遭到腾讯的诉讼和巨额索赔,并引发了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版权战争”。
2021年,以优爱腾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甚至联合了一些影视公司、协会和艺人,发布抵制剪辑、搬运的联合声明,矛头直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争端直接摆到明面上来。
但关于长视频的维权,业界看法不一。一种声音是短视频几分钟看完一部剧,分走了不少流量,长视频平台支付高昂的版权费,却为别人做了“嫁衣”;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短视频平台的很多优秀二创作品可以为长视频引流,引流过后就是侵权盗版,过于“双标”。
长短视频的融合发展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今年2月,在由国家版权局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长短视频合作”被纳入中国版权协会《2022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业内普遍认为,长短视频的合作,已成为推动视听产业进步的重要趋势,这也驱动着各大长短视频平台在版权合作上的加强。(科创板日报)
▲科大讯飞刘聪:5月6日将发布“1+N认知智能大模型”
在近日召开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论坛上,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聪透露:科大讯飞“1+N认知智能大模型”将在5月6日正式发布。其中,“1”是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算法研发及高效训练底座平台,“N”则是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的专用大模型版本。同时,“N”个场景的示范性应用产品也将随之呈现。(36氪)
▲中兴通讯:构建汽车数字底座 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轮颠覆式变革,智能化、网联化的创新空间存在巨大潜力,汽车电子业务迎来“新蓝海”。日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期间,中兴通讯汽车电子MKT总经理鲁东海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智能汽车架构变化带来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与车的融合是大趋势,中兴通讯通过长期在ICT领域的积累,可以有效地赋能智能汽车,帮助汽车行业与ICT更快融合。汽车市场作为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消费市场,汽车电子空间足够大,作为中兴切入第二曲线的一块重要业务。”
中兴通讯表示,公司以全自研车用操作系统技术为抓手,通过在智能汽车领域打造实时、安全、开放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为构建整个智能汽车及应用场景提供重要支撑,方案已覆盖智能车控、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全场景。
▲通威股份:一季度净利超80亿元同比增长约60%-68%
通威股份下午公告,2023年1至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50-360亿元,同比增长约42%-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3-87亿元,同比增长约60%-68%。
▲亿纬锂能:一季度预盈10.4亿元-11.5亿元 同比增长100%-120%
亿纬锂能下午公告,预计一季度盈利10.42亿元-11.47亿元,同比增长100%-120%。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保持了稳定的供应能力。
▲特斯拉将在上海建造储能超级工厂 以生产该公司储能产品Megapack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Tesla Inc)周日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家超级工厂,专门生产该公司的储能产品Megapack。今天签约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也是该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特斯拉在上海举行的项目签约仪式上表示,新工厂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破土动工,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生产。新工厂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相当于约40GWh的储能。这些产品将销往世界各地。
▲一场AI大模型最佳算力发动机的装备赛大比拼:大秀肌肉的英伟达与火种初现的GPU中国厂商
美国市场大模型生态创业景象如火如荼,大洋彼岸,中国科技行业也闻风而动。前有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紧接着华为宣布将发布盘古系列大模型,3月底阿里达摩院上线了“文本生成视频大模型”,一时之间国内AI大模型风起云涌。
微软用ChatGPT震惊了世界,也佐证了英伟达的行业地位。OpenAI ChatGPT大模型能有今日风光,英伟达的A100功不可没。业内人士指出,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庞大的算力资源,GPU是大模型的最佳算力发动机。截至目前,英伟达的GPU芯片正在为全球绝大多数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最基础的算力支持。ChatGPT母公司OpenAI,便是凭借着10000片英伟达的GPU芯片,成功训练出了GPT-3大语言模型。(财联社)
▲鹏鼎控股:3月合并营业收入为19.18亿元 同比减少32%
鹏鼎控股公告,公司2023年3月合并营业收入为19.1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减少32.20%。
▲韦尔股份:2022年净利同比下降77.88% 拟10派0.84元
韦尔股份公告,2022年营业收入200.78亿元,同比下降16.7%;净利润9.9亿元,同比下降77.88%,拟10派0.84元。
▲澜起科技:计划于2023年底之前完成CKD芯片量产版本研发并实现出货
澜起科技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今年上半年服务器及计算机行业需求下滑,公司面临行业及客户去库存的压力,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CKD芯片对于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增量,届时CKD每年的行业需求量将与当年所需要的DDR5UDIMM和SODIMM数量(支持速率为6400MT/s及以上)呈正相关。公司计划于2023年底之前完成CKD芯片量产版本的研发并实现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