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海外教育科技过亿元融资观察:六起大单勾勒的投资风向
海外教育科技过亿元融资观察:六起大单勾勒的投资风向
2025-09-23
522
0

2025 年,教育科技的关键词是「收紧」。投融资案例减少,估值体系回落,资本对赛道的态度比疫情高峰期冷静得多。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大额融资并没有完全消失。

 

今年春天,医学教育平台 AMBOSS 宣布完成 2.6 亿美元融资;不久后,AI 编程公司 Windsurf 的估值也跃升至 28.5 亿美元。与此同时,在东南亚、欧洲和印度市场,ManabieKnowunityEruditusLingokids 等公司也相继拿下千万至上亿美元的新一轮资金。

 

这些事件连在一起,指向了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趋势:资本并非全面撤离,而是更加集中地下注在具备刚需价值和技术壁垒的项目上。钱还在,但流向更窄、更挑剔。

 

AI编程公司 Windsurf(原 codeium):估值升至 28.5 亿美元

今年,原名 Codeium AI 编程公司宣布更名为 Windsurf,并完成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升至 28.5 亿美元,由 Kleiner Perkins 领投。这距离 2024 8 月的 C 轮仅过去半年,当时估值为 12.5 亿美元。

 

Windsurf 的起点是一个兼容 VS CodeJetBrains 等环境的 AI 代码补全插件,凭借支持多语言和速度优势在开发者社区迅速出圈。随着产品迭代,公司在更名同时推出了独立的 Windsurf Editor,不再局限于补全,而是要打造一体化 IDE。新推出的 「Cascade」 功能,可以在跨文件的场景下保持上下文理解,帮助开发者处理更复杂的项目。

 

公开数据显示,Windsurf 的年化经常性收入(ARR)已达到 4000 万美元。资本市场愿意以 70 ARR 的估值买单,而同类公司的倍数普遍在 2030 倍之间,这种溢价说明投资人押注的是它从工具走向平台的能力。

 

Codeium 由其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Varun Mohan 和他的儿时好友、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 Douglas Chen 2021 年创立。加入 Codeium 之前,Chen 曾在 Meta 公司工作,参与开发 Oculus Quest VR 头显的软件工具。Mohan 曾担任自动驾驶配送初创公司 Nuro 的技术主管,负责管理自动驾驶基础设施团队。

 

在教育科技融资整体谨慎的当下,AI 编程被视作「生产力基础设施」,既服务学习编程的学生,也重塑整个开发行业。确定性和成长性,使它成为资本愿意逆势下注的典型案例。

 

德国医学教育 AMBOSS:获 2.4 亿欧元融资

3 月底,德国医学教育与临床决策平台 AMBOSS 宣布完成 2.4 亿欧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KIRKBIM\&G Investments Lightrock。这是公司迄今最大规模的一轮融资,同时完成法律架构转换,注册为欧洲股份公司(SE),为未来 IPO 做准备。

 

AMBOSS 成立于 2012 年,由一支医生团队创办。如今,它已经覆盖 180 多个国家,用户超过 100 万。在德国,每两名住院患者中就有一人由使用 AMBOSS 的医生治疗;在美国,25% 的一年级住院医生依赖它来提升临床表现。公司同时面向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前者用它备考,后者在诊疗过程中把它作为数字副驾驶。

 

与许多教育科技不同,AMBOSS 一直强调「负责任的 AI」。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推荐内容和提供诊疗建议,但所有医学知识都由医生和专家团队严格把关。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强了可信度。

 

投资人看中的是医疗教育的强刚需属性。不同于消费类教育产品,医学教育与临床决策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不可或缺。AMBOSS 的全球渗透率和 IPO 规划,使其在谨慎的资本市场中依旧获得了大额支持。

 

教育 Saas 服务商 Manabie:完成 2300 万美元B轮融资

如果说 AMBOSS 的融资说明了医学教育的刚需属性,而 Manabie 的案例则展示了东南亚教育 SaaS 在低渗透率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4 月底,总部在新加坡的这家公司宣布完成 23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JIC Venture Growth Investments 领投,三菱 UFJ 资本、Hulic Zoshinkai Holdings 参与。

 

Manabie Quipper 创始人本间拓也和前 Lazada 高管 Christy Wong 2019 年共同创办。公司最初在越南开设补习学校,后来逐步转型为 SaaS 服务商,提供学习管理和学校管理系统。在日本,已有 30 多家教育机构使用其软件,功能覆盖缴费、成绩管理、家长沟通等环节。

 

东南亚市场的特点是教育机构高度分散,大量小型学习中心仍靠纸笔或 Excel 管理。Manabie 提供的 SaaS 产品,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开发 AI 辅导工具,希望进一步增强产品差异化。

 

随着战略收缩 B2C、聚焦 B2BManabie 正在把自己定位为教育 SaaS 基础设施。对资本而言,这是一个渗透率低、基数大的市场机会,具备长期成长空间。

 

AI学习平台 Knowunity:完成 2700 万欧元B轮融资

6 月中旬,德国学习平台 Knowunity 宣布完成 2700 万欧元 B 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 4500 万欧元。领投方为 XAnge,其他参投方包括 PortfolionIsomer CapitalRedalpineEducapitalBooking.com 创始人 Arthur Kosten 也以天使身份加入。

 

Knowunity 的创立故事带有鲜明的「学生气质」。2020 年,四名德国高中生因为对学校千篇一律的教学不满,创办了这一平台。它最初被称为「学校版 TikTok」,学生可以上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同伴学习。短短几年,Knowunity 已经扩展到 15 个国家,用户超过 2000 万,其中 38 万学生创作者贡献内容。

 

在用户基础之上,公司引入了 AI 功能。其 「SchoolGPT」 产品能基于 300 万份本地化内容提供知识讲解、作业批改和复习计划,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数据显示,学生平均每周使用平台五次以上,而在 AI 功能推出后,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Knowunity 的案例说明,资本在谨慎期依然会追逐具备规模效应和社区护城河的项目。UGC AI 的结合,既满足了 Z 世代的个性化需求,也让平台形成了自我强化的增长模式。

 

Eruditus:完成 1.3 亿美元融资

9 月上旬,教育科技独角兽 Eruditus 宣布完成 1.3 亿美元再融资,并附带 2000 万美元扩展额度,由 Mars Growth Capital 和 汇丰银行领投。

 

Eruditus 成立于 2010 年,长期专注高管教育,与麻省理工、哈佛、剑桥、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 80 多所全球知名高校合作,提供 700 多个项目,覆盖短训、学位和高管培训,学习者遍布 80 个国家,超过 100 万人。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 2024 财年营收为 4.48 亿美元,高于上一年的 4.05 亿美元,净亏损则从 1.27 亿美元收窄到 8560 万美元。虽然仍未盈利,但改善趋势明显。公司还宣布将总部从新加坡迁至印度,作为未来 IPO 的准备动作。

 

Eruditus 的融资方式以债务为主,显示资本更关注其现金流和偿付能力。但即便在谨慎期,投资人依旧愿意支持,原因在于高管教育市场的全球化需求,以及名校合作带来的品牌护城河。

 

儿童互动学习平台 Lingokids:完成 1.2 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9 月中旬,西班牙儿童互动学习平台 Lingokids 宣布完成 1.2 美元新一轮融资,由 GP Bullhound General Catalyst 领投,Nextalia Ventures 跟投。

 

Lingokids 成立于 2015 年,总部在马德里,最初是一款儿童英语学习应用,如今已扩展至数学、科学、读写与社会情感学习,提出「Playlearning」的理念。公司强调提供安全、无广告的学习环境,全球累计下载量已超过 1.85 亿次。

 

除了自研课程,Lingokids 积极与外部 IP 合作,例如与 NASA 推出太空课程,与世界读写能力基金会合作教授基础读写技能,还与 PocoyoBlippi 等儿童品牌联手。AI 在其中扮演辅助角色,用于个性化推荐和内容生产,但始终在专家监督下完成。

 

在资本普遍谨慎的背景下,儿童教育依旧能获得大额融资,原因在于市场基数庞大。到 2030 年,全球幼儿教育市场预计将超过 1000 亿美元。Lingokids 的全球用户体量和多 IP 战略,成为其获得认可的关键。

 

结语:谨慎市场中的精选下注

2 月的 Windsurf,到 9 月的 Lingokids Eruditus,六起大额融资勾勒出一个清晰趋势:资本在教育科技领域的投资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集中。资本的筛选标准愈发严格,不再追逐广撒网式的普遍下注,而是集中在那些具备刚需价值、技术壁垒与全球化潜力的项目上。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处在刚需或大基数的市场,具备清晰的用户价值和差异化优势,同时通过 AI 提升效率和个性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大多有全球化布局,或已经开始筹备 IPO

 

教育科技的融资逻辑,已经从疫情时期的「普遍下注」转向「精选下注」。在寒冷的大环境里,资本选择的仍然是那些有能力走远的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

作者:思珞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