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央行首次启动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叠加当时基本面预期偏弱、流动性宽松等利好因素的催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于今年年初极致下行至1.6%附近。据数据显示,央行在去年8月至12月累计净买入国债1万亿元。但今年1月份,央行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而10月2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将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消息一出,震荡多日的债市迅速升温,当日10年、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直线下行超5BP,国债期货全线收涨。
央行为何重启国债买卖?
首先,回顾今年1月份央行暂停国债买入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当时市场宽松预期高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高点一路下行至1.6%,债市风险不断累积;另外随着国内利率持续下行,中美利差加大,人民币汇率承压;因此,央行为了管控风险及汇率稳定,阶段性暂停了国债买入操作。其次,受权益行情、“反内卷”政策、债基赎回费等事件影响,今年债市行情明显疲软,目前国债收益率相较于暂停国债买卖时已经明显上移,为央行重启买债也提供了一定空间。此外,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是央行灵活性相对比较高的流动性投放工具,四季度流动性往往会因季节性因素出现波动,此时恢复国债买卖或更有利于平滑流动性的波动,维护资金面稳定。
债市行情将重启?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消息提振了市场情绪,但是关于债市行情的持续性也存在一些讨论。但毋庸置疑的是,该消息对于债市而言短期利好明显。一方面,央行重启买债将直接呵护流动性,宽松基调将会有利于市场企稳。另一方面,三季度债券市场情绪低迷,重启国债买卖或将扭转预期,推升买债动力。但是需要注意,本轮重启买债和去年并不完全相同,基于去年的经验,当时央行主要以买入短债为主,今年的买债结构可能更均衡,操作方式和节奏会更加谨慎,对于利率曲线的扰动也会相对较小。而且目前债券资产的核心矛盾之一是收益率较低,再叠加近日上证指数时隔十年重回4000点,风险再定价及资金再平衡的过程对债市或会存在一定压制。
央行重启买债能够稳定债市预期,投资者可以把握短债的确定性机会,但行情的可持续性仍需关注央行之后的操作节奏及资金流向、经济基本面等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