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是“十五五”规划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建议稿由15个部分、61条内容构成。对比“十四五”规划,“十五五”将有哪些关键变化?又有哪些超意外的点?
10月23日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市场普遍预期积极:1)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产业-科技-内需(消费)”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将产业、科技、内需作为规划具体任务的前三点,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2)未直接给定增长目标,但有隐含增长要求,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继续得到强调。“十五五”前两年,或仍有维持5%左右增速目标的必要。
回到“十五五”规划建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比“十四五”规划),表明经济发展仍是兴国之要、强国之本,一定程度保证了未来政策的支持力度。东吴证券表示就宏观治理方向,最大的信号是《建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这个表述在“十四五”规划建议里是没有的,这为未来五年的宏观政策定下了“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的扩张性基调。就增长模式的角度,《建议》强调“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增长模式是相对于过去依赖外需和投资的模式而言的,将“消费拉动”放到了内生增长的核心位置。
1、提高居民消费率是重要目标
习近平主席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根据现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等突出问题,《建议》稿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等目标”。
2024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9.9%,低于全球平均56.3%。民生证券测算,根据四中全会规划,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同时期的平均居民消费占比约在54%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率仍有14个百分点左右的潜在提升空间。预计未来五年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至少约5个百分点,《纲要》可能会设定相关预期性指标。
如何落地?《建议》提出多个维度:1)“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如以旧换新、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2)“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三口之家年收入10-50万)”,2017年群体4亿人,未来将超8亿;3)通过完善三次分配环节,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缩小收入差距;4)促进就业和健全社保体系,就业方面主要强调“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稳定“三大重点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社保方面提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民生证券表示,释放居民消费意愿依旧优先于增强消费能力。在促消费方面更侧重意愿激发,如“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落实带薪错峰休假”、优化消费场景等措施。相反,对提升居民收入的新举措着墨相对有限,反映出现阶段政策更关注如何释放而非扩大居民购买力。
此外,回到当前国内居民消费不足,房地产或是一大症结,因为其是居民资产的主要承载体,房地产持续调整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十五五”规划房地产在民生部分(“十四五”规划在城镇化部分),显示房地产已属民生问题,并且新增“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后续持续关注国家对地产的政策支持情况。
2、首现“金融强国”
“建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要求,是《公报》未提及的增量信息之一。民生证券表示“金融强国”战略层级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今年以来相关部署节奏的加快,同时近日金融委、央行传达全会精神时已有“预告”。“金融强国”的建设可以实现“定价权”与“财富效应”的双重突破——既要掌握核心资产的定价自主权,防止定价权旁落;也要让股市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进一步切实增强民众的消费底气。
东吴证券表示《建议》再次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在投资功能维持市场稳定的同时,增强资本市场对于新质生产力、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而实现投资与融资的协调发展。《建议》还首次提出了更细化的期货、衍生品及资产证券化方向指引(之前的“十四五”规划和去年的三中全会都没有提),相关金融市场预计将得到更快发展。未来五年,金融领域的创新与改革将不断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注入力量,“十五五”时期“金融强国”的战略高度有望进一步抬升。
3、产业和科技的增量信息
发展新产业,不忘旧产业,“十五五”显示对传统经济部门的重视。产业发展部分,“十五五”规划第一条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VS “十四五”规划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一定程度与另一目标“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等相呼应。
民生证券表示,“产业”放在首位,什么信号?“十五五”规划特意把“产业”放在了“科技”之前,而且优先“提升传统产业”。“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是“十五五”摆在首位的目标,这意味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单纯的科技自立自强不代表经济就好了,更加关键的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传统产业“新质+”,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第二条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每一次五年规划都会提出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清单。在此前规划基础上,“十五五”规划新增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同时在科技创新部分,“十五五”表述更具突破性“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针对以上“卡脖子领域”,广发证券表示“十四五”是打基础、建体系,“十五五”则要求在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上进一步见到拐点。此外,“十五五”建议稿还明确部署两项政策红利: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对于研发密度较高,或者G端需求较为集中的行业来说,这将形成明确利好。
第四条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VS “十四五”规划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东吴证券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3个方向:1)“安全韧性”为基建的底线要求,如能源安全、平急两用等;2)新基建内涵变化,并明确“适度超前建设”新基建的核心内涵已从“十四五”时期的“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更新为“十五五”时期的“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算力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3)处理好增量和存量提效的关系,《建议》强调“促进集成融合”和“集约高效利用”,并专门提出“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4、总结
整体而言,未来五年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后续宏观政策有望持续加力,叠加首次提出“金融强国”,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的预期,股票、商品等风险类资产有望持续受益。未来布局方向:
1)新质生产力,顺应国家战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将是“十五五”规划下的重要主线,如芯片、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
2)传统优势产业,国家鼓励提升优化产业,也包括反内卷优化行业竞争环境,同时受益扩大开放、内需提升;
3)关于内需,现阶段政策更关注如何释放而非扩大居民购买力,居民消费意愿仍受收入预期和资产预期(房地产),需要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出台,“十五五”规划提高居民消费率是重要目标,未来五年或提升五个百分点,需要关注政策的变化,以及新需求下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