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下午,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内部信,畅谈理想汽车2025年发展战略与展望。以下是李想内部信全文:
创造移动的家,理想汽车2025战略发布
字数:6,220字
时间:2021年2月25日
来源:腾讯科技、老虎社区
理想汽车2021年2月25日发布2020年Q4及2020全年财报。公司2020年收入94.6亿元(+3225.5%),净利润-1.5亿元(+93.8%),毛利率16.4%,净利率-1.6%。公司2020年Q4收入41.5亿元(+1358.3%),净利润1.1亿元(+104.4%),毛利率17.5%,净利率2.6%。
公司2020年,汽车销售收入92.8亿元(+3203.8%),占总收入98.2%;其他销售与服务收入1.7亿元(+5014.9%),占总收入1.8%。公司2020年Q4,汽车销售收入40.6亿元(+1344.2%),占总收入97.8%;其他销售与服务收入0.9亿元(+2522.4%),占总收入2.2%。
2020年理想ONE总交付量32,624辆,成为中国年度新能源SUV交付量冠军,2020年Q1~Q4交付量分别为2,896辆、6,604辆、8,660辆、14,464辆。公司预计2021年Q1,理想ONE交付量10,500~11,500辆,同比增长262.6%~297.1%。
公司2020年Q4净利润1.1亿元,相比2020年Q3净利润-1.1亿元,首次实现季度净利润转正。截至2020年底,公司现金储备298.7亿元,拥有4,181名员工。截至2021年1月底,公司在47个城市拥有60家零售门店,在89个城市拥有121家服务中心与授权门店及油漆店。
公司创始人李想表示,展望未来,公司将加快第二代增程平台与纯电高压技术开发,坚持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定位,丰富产品线,推出更多智能电动汽车型,覆盖更广泛家庭用户需求;配合新车型推出,特别是将于2022年推出的基于全新架构的全尺寸高端SUV,公司正规划常州工厂技术改造工作;随着上海研发中心成立,公司将全面加速研发,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精致产品与服务。
财报发布后,理想汽车举行2020年Q4财报电话会议,创始人、CEO李想,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CTO王凯,CFO李铁等高管出席,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是本次电话会议纪要:
总裁沈亚楠: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电话会议。2020年Q4,我们公司取得显著增长与强劲财务业绩,团队执行力很强,业绩轻松超过我们预期。2020年Q4,我们交付14,46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67%;强劲交付能力推动营收达41.5亿元,同比增长65.2%。2020全年,我们向用户交付32,624辆理想ONE,成为中国年度最畅销新能源SUV,这是产品极具竞争力的证明。
这种出色表现由强劲市场需求、独特产品、卓越用户体验推动,也受益我们对产品战略的关注。我们有能力迅速扩大高质量制造过程,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相信,消费者对智能电动汽车偏好不断变化,加上先进技术,将继续推动我们长期交付量增长。
考虑季节性因素与新冠疫情影响,我们预计2021年Q1出货量10,500~11,500辆。盈利方面,2020年Q4毛利率保持17.5%的强劲水平,反映我们制造效率与严格成本管理方法。
最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Q4我们实现创纪录的18.2亿元营运现金流,比2020年Q3翻番,并通过股票增发募集15.3亿美元,为我们增加自动驾驶技术与纯电动汽车平台投资,推动未来增长,奠定坚实财务基础。
我们将继续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积极预测用户需求,不断扩大直销与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1月底,我们在47个城市拥有60家零售门店,在89个城市拥有121家服务中心与授权门店及油漆店。我们将继续扩大城市覆盖,满足中国各地潜在用户日益增长需求。我们努力继续加强数字系统,整合并连接销售与服务流程所有阶段,保持高水平销售效率。
作为用户驱动汽车技术公司,我们总是把用户舒适与安全放在首位。我们非常自豪,理想ONE取得出色安全评级结果。在3/4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中,理想ONE获得最高安全评级。理想ONE在2021年1月获“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4项评估中3项最高安全评级、“中国汽车健康指数”5星级评级,2021年2月获“中国新车评估体系”5星级评级,成为在全部3个评估项目中,均获最高分的唯一大型豪华SUV车型。
我们目标是让理想ONE成为班里最好的同学,我们相信,迭代是突破性创新的必要条件。我们客服中心不断收集用户反馈与建议,通过这样做,我们不仅提供更多增值产品与服务,还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这将非常有助提高长期价值。
理想ONE自2019年12月交付以来,我们已发布13个主要OTA(空中下载技术)升级。2020年12月26日,我们通过OTA更新交付V2.0版车机软件,带来12种新功能,如前车起步提醒、自适应巡航车速记忆、仪表板摄像头回放、多用户设置、副驾驶娱乐系统更新等;还有12种增强功能,包括仪表盘、触摸屏控制面板的新界面,及导航地图等应用更新。
截至2021年2月18日,我们在全国328个城市拥有用户,车辆累计行驶里程超过3.3亿公里。在我们2021年1月进行的调查中,97.1%用户对理想ONE表示满意,也愿意向朋友推荐理想ONE。一如既往地感谢广大用户对我们的一贯支持与信任。
展望未来,我们将加快第二代增程平台与纯电高压技术开发,满足更广泛用户需求,坚持品牌定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所有这些努力都旨在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我们计划重新配置我们最先进的常州工厂,适应新车型流水线,特别是基于全新架构的全尺寸高端SUV,并将在2022年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全面加快研发工作。
我们已成功完成第一阶段,2021年我们的战略周期进入第二阶段。我们将继续朝着使命前进,为更多家庭用户创造幸福的移动家园。接下来,请我们的CTO王凯,对研发工作进行解读。
CTO王凯:我向大家分享一下,从上次财报电话会议以来,我们在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正为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高级电动SUV打造全新架构,它具有可扩展、硬件可升级的ECU(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集,特别是OTA能力。
我们正与英伟达密切合作,在我们下一代车型中配备强大的英伟达Orin SoC芯片组。通过可扩展设置,我们可将车辆整体计算能力扩展到2,000TOPS,加上完整内部算法与闭环数据环境,可逐步达到L4级自动驾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作为CTO,我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吸引研究人员与工程师加入我们的团队,开发尖端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我们的目标是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革命性创新。我们很高兴在2021年揭幕我们在上海设立的新研发中心,致力研发尖端电动汽车技术,如高压平台、超快速充技术,该研发中心将具有新车型的端到端开发能力。我们之所以选址上海,因为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有大量拥有智能汽车专业知识的顶级人才及完善供应链。
作为一家公司,我们不仅加快新车型推出与智能汽车技术开发,还加大招聘力度,研发中心招聘工作已开始,我们最终将打造一支超过2,000人的团队。同时我们将与中国顶尖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更多信息将在未来发布。
现在请我们的CFO李铁,回顾下Q4财务业绩。
CFO李铁:现在我要讲一下我们2020年Q4财务业绩。考虑会议时长,我主要讨论财务重点,你们也可参考我们的业绩新闻稿。
我们2020年Q4收入41.5亿元,相比2020年Q3的25.1亿元,环比增长65.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40.6亿元,环比增长64.6%,主要由于汽车交付量从2020年Q3的8,660辆,增至2020年Q4的14,464辆;其他销售与服务收入0.9亿元,环比增长93.5%,增速与车辆交付量增长一致。
我们2020年Q4销售成本34.2亿元,环比增长70.1%;2020年Q4汽车利润率17.1%,2020年Q3为19.8%,利润率下降主要因为供应商一次性返利减少;2020年Q4毛利率17.5%,2020年Q3为19.8%,主要由于汽车毛利率变化。
我们2020年Q4营业总费用8.0亿元,相比2020年Q3的6.8亿元,环比增长18.7%;2020年Q4研发费用3.7亿元,相比2020年Q3的3.3亿元,环比增长11.9%,主要由于公司下一款车型研发活动增加;2020年Q4市场、销售及管理费用4.3亿元,相比2020年Q3的3.4亿元,环比增长25.7%,主要由于营销与促销活动增加,及相关员工人数增长。
我们2020年Q4净利润1.08亿元,而2020年Q3净亏损1.07亿元;2020年Q4 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1.15亿元,相比2020年Q3的0.16亿元,环比增长621.3%。
我们2020年Q4营运现金流18.2亿元,相比2020年Q3的9.3亿元,环比增长近1倍;2020年Q4自由现金流16亿元,相比2020年Q3的7.5亿元,环比增长113.2%。截至2020年底,公司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短期投资,总计298.7亿元,2020年底员工总数4,181人。
公司预计2021年Q1交付量10,500~11,500辆,相比2020年Q1交付量2,896辆,同比增长262.6%~297.1%;预计2021年Q1收入29.4~32.2亿元,相比2020年Q1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245.9%~278.8%。
问答环节:
Q:第1个问题关于2021年Q1的指引,2021年Q1交付量环比下降,刚刚过去的1月交付量也有所下降,请问原因是什么?上海2023年起不再发放插电混合动力车牌照,对公司业务有何影响?
总裁沈亚楠:首先我不认为季度交付量环比略微下跌,意味着业务遇到瓶颈,我们单款车月交付量已突破5,000辆,说明理想ONE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车型。我们2020年12月交付量6,126辆,2021年1月交付量5,379辆,2个月平均交付量5,753辆,与我们预期基本一致。由于2021年春节及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影响,交付量会出现一些季节性波动,及在中国北部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对2021年Q1交付量预期比较保守。但我们非常有信心,随着线下零售店扩张,及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交付量会整体向好。
上海市出台这个政策实际上在我们预期内,甚至实行时间比我们预期还更晚一些,我们认为这个政策的细节及具体实施,在未来2年内会有些变动,我们会持续保持关注。由于该政策实行,将造成2023年前有更多人选择购买EV(电动汽车)、PHEV(插电式混动汽车)、EREV(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因此2022年我们可能看到交付量出现增长。
上海虽然实行这个政策,但上海在我们2020年整体交付量中占比非常小,因此这个政策影响范围较小。到2022年,我们在国内没有牌照限制城市的交付量占比,将超过55%,占比较为合理。我们也会继续加强对BEV(纯电动汽车)平台与车型研发,该款车型将在2023年上线。
Q:2021年理想线下门店增长指引是怎样的?单店交付量是否能维持经营效率?第2个问题,目前有百度、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都在进军电动汽车市场,这是否会对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产生结构性的颠覆影响?
总裁沈亚楠:我认为我们已进入第二个重要战略周期,将来会上线更多款式汽车,因此我们不会将单店百辆车销售效率作为唯一目标,我们会把销售效率维持在比较健康水平,2021年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扩张零售门店面,为2022年后更多车型上市做准备。
CEO李想:我认为任何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从组建团队、市场调研,到立项,再到实验、生产、工厂制造,再到交付市场,比较理性的讲,要出一个好产品,真的需要3年时间,此外还需要得到市场验证。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造车新势力,那些快速出车的企业最后都夭折了,这是因为他们快速推出的车型一般都没有什么竞争力,后面剩下的都是很耐心在做车并推出好产品。加上研发时间及至少需要1年的市场验证,基本上4年时间过去了,大家可以想象4年后理想汽车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第一,从交付量与用户规模而言,到2024年结束,我们预计1年会有大几十万辆交付量,可能有非常大用户规模及品牌积累。
第二,基础设施方面,到2024年我们会有上千家服务网点,为客户提供服务,也会有自己的工厂及供应链,为年销量突破百万辆打造比较好的基础。到2024年是我们新一个重要战略周期,我们会有很多产品,完成15~50万元价格区间完整覆盖,向用户提供全面服务,产品与技术都会非常成熟。
我们非常欢迎这些科技企业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但时间对我们更有利,当这些科技企业完成从0到1阶段时,理想汽车已进入从1到10高速增长阶段,这是我们的基本观点。
Q:我第一个问题,关于纯电动技术路线,理想上市以来已加快纯电动研发,并着重于高压与快充,现在有Whale鲸鱼与Shark鲨鱼两个品牌,能否多分享技术细节及时间表?第二个问题,关于2021年毛利率与经营利润率的目标,因为目前感觉利润率挺高,2021年是否战略性选择低一点的利润率,选择高一点的市场份额,在价与量的平衡中,如何思考利润率目标?
CEO李想:之所以使用高压平台,是想提高整个充电效率、充电速度及充电体验,我们在建立之初就一直研究快充,现在无论国家法规,还是技术,都达到相对成熟阶段,所以我们也加快纯电动研发速度。
在整个高压纯电平台上,最核心的是4个方面技术,第一是电池充电倍率(充电快慢的量度),要达到4C及以上,维持电池寿命与稳定性,安全性要做得非常好,所以这方面虽然我们会使用供应商产品,但我们也会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发,因为这与以往对电池需求及安全性要求不一样。
第二是整个电驱动系统,将使用碳化硅,整个电机设备与效率都会变得不一样。
第三是热管理系统,尽可能让整个充电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让电池散热变成最大挑战,或在零下20~25度这种超低温环境下,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是我们技术研发的根本。
最后非常重要的是高功率充电网络,要达到500安、400千瓦这样的充电网络,包括充电设备都是我们自己进行研发,使用户能实现10~15分钟充满80%的体验,同时商业效率非常高,除国家会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外,我们也会投资去建立大量充电设施。
从发布时间上而言,2022年开始,理想汽车每年至少发布2款新产品,并会在2023年向用户交付充电系列产品,这是一个明确时间点。同时理想价格覆盖也会非常广泛,接下来我们会覆盖15~50万元整个价格区间。
面向未来,我们最核心动力与任务,是有效替代燃油车,吸引更多用户从燃油车转化为电动汽车。我们的高压充电技术、两个平台的产品都会丰富起来,两个平台中,Whale鲸鱼提供更好空间,Shark鲨鱼提供更好性能,这是我们大概规划。
CFO李铁:2020年全年毛利率大概维持16%左右,2021年毛利率预计19%~20%,主要原因是交付量增长及材料成本下降,我们并不会给利润率任何指引,因为会在研发方面及线下销售网络扩张方面投入更多,因此我们不会给这方面的指引。
Q: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智能汽车,想问一下管理层在智能汽车方面,2021年有怎样计划或里程碑?怎么证明理想汽车可以超过特斯拉或蔚来这些公司?第二个问题,此前线下门店的指引是120家,现在有没有变化?这相比2020年翻倍,那是否说明2021年交付量也会翻倍?
CTO王凯:2021年我们会投入很多资金,研发方面我们会开发自己全新的基础架构,包含自动驾驶、计算、运行系统,这个产品将在2022年上市。我们的业内同行会提供给消费者一些相似或不同的新产品,这点是肯定的。那么从工程角度讲,我们会再一次扩充研发团队,这也是我们建立上海研发中心的原因,所以在竞争方面我们非常自信,能够取得效率上的胜利。随着我们在研发方面不断加强,自动驾驶等新科技将会很快面世。
总裁沈亚楠:我们的扩张计划已进入第二个阶段,现在理想汽车已被用户越来越熟知,所以我们也相应改变品牌计划,2021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100个城市开设200家理想线下门店,这是非常雄心勃勃的计划。我们不断扩张的销售网络会引领交付量增长,同时也会强化品牌形象,这一切目标是为我们在2022年上线新的车型做准备。
Q: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海外战略,我们看到有竞争对手已开始在挪威交付或进军欧洲市场,此前管理层提过海外市场并不是现在战略重点,那么目前管理层态度是否有所转变?第二个问题,关于电池路线,是否考虑过用铁锂电池,而不是三元电池?全年交付量指引呢?
总裁沈亚楠:我们过去几年主要关注点在中国市场,但也一直关注全球市场,2021年开始关注度会更高,海外市场是必然要进入的市场。
我们的EREV(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平台并没有计划使用铁锂电池,这有两个原因;第一,目前市面上铁锂电池不能满足EREV车型性能需求,因为EREV性能需求与其他车型不一样;第二,铁锂电池对EREV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但对于BEV(纯电动汽车)车型,两款电池都有计划采用。
CFO李铁:我认为现在给出全年指引为时过早,我们希望尽早达成每月交付1~1.2万辆车的目标。
Q: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上海研发中心的2,000名员工,这个时间计划怎样?他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布比例怎样?第二个问题是研发费用,2020年逐个季度研发费用不断增长,但因为交付量增长更快,所以我们看到季度研发费用被摊薄了。如何看待未来一两年到5年内的研发费用规模与研发费率?
CTO王凯:上海研发中心主要目标是研发更多车型,进行一些更先进研发活动,现在共有300名工程师,到2021年底,我们计划把这个队伍拓展成600人。
CFO李铁:2021年研发费用大概将达30亿元,我们会在自动驾驶与新车型方面加大投入。3年后,研发费用将增至1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会用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李想与理想汽车概述:
来源: 六合商业研选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