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月的价格反弹:从产能恢复来看,冬季寒冷气候对生猪生产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对北方某省的调查样本来看,基本上1-2月份生猪和能繁母猪死亡量占存栏的2%左右,存栏同比还是显著增加的。从全样本数量来看,在1~3月生猪环比增幅放缓,能繁母猪也是增幅放缓。从仔猪和母猪销量都有环比下降,预计5~6月商品猪供给环比下降,但依然会明显高于上年同期,预计5~6月预计出现一波反弹,反弹力度我觉得不要过于乐观。
2、规模化继续提升:从能繁母猪存栏看,50%以上的优质母猪产能掌握在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户手中,中长期来看规模化水平还会继续提升。2020年规模户占比57%,2019年才53%。饲料产能变化情况看,尽管疫情对生产有影响,但是饲料产量同比还是增加,且育肥猪料的增速明显更快。今年以来南方区整个产能恢复很快,两广福建的饲料产量同比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3、冻肉库存压力继续影响:我们测算贸易商的冻肉至少100万吨,部分换算成活猪是1000万~1500万头,这部分冻肉3月起已经陆续出库。
4、4月1号的调运防控政策影响价格:政策影响的时间也就是落地前,政策会导致北方活猪外调量减少,供需博弈下屠宰场会压低猪价。
5、价格预判:从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猪肉供给量4133万吨,我们综合各种指标,2021年供给量和2020年比有明显上升。我们预计猪肉产量增长15~20%,猪肉进口400万吨左右。价格我们预计Q2反弹。
6、肉类供需结构发生变化:肉类供应结构有变化,2017年禽肉产量不到2000万吨,2020年禽肉产量已经超过2360万吨。2017年猪肉进口量120万吨,2025年前进口量逐渐下降,但仍总体仍高于十三五前期的进口量。因此整体的供需已经发生了变化,猪肉需求空间发生变化。
Q:最近猪价掉的很快,您觉得影响当下猪肉的供给因素都有哪些?
A:贸易也有一些影响,现在冻品出了1个月,主要的冻品也是进入加工领域,完全要清空库存也要5月份;当前最大的影响是商品猪出栏的幅度,5月前出栏增长幅度都是很大的,3~5月也是消费淡季,消费需求比较低,所以供给增加,需求低迷,价格低。大猪已经出的差不多了,现在小白条仍然影响部分市场。
Q:现在价格下降是不是逼近自繁自养成本线?
A:从成本角度看,全国平均在16元/公斤上下,新建的一些场包含固定资产投资等成本要18~19元/公斤。一般情况下,猪价在周期低点时低于成本线10%~20%。从不同养殖模式来看,外购仔猪育肥3月已经开始亏损了,自繁自养全国平均来看单头盈利500~1000。
Q:探讨猪价过低有可能挫伤养殖户积极性您怎么看?
A:政策更多是稳定生产来稳定猪价。目前猪价虽然还在回落,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是推动猪价平稳回落。
Q:贸易商的盈亏水平线是多少?
A:他们进口过来30000元/吨左右,现在的报价在25000左右,所以每吨还是亏一些的。
Q:上市公司可能有的Q1养殖会亏损,是不是行业成本会比刚才您说的要高一些。您的成本是不是没有考虑死淘等?
A:是的,我刚才说的成本没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等等,16元的全国平均成本基本就是考虑原材料、仔猪成本等的主要养殖成本,考虑到死淘率,成本会更高。
Q:现在的存栏结构里,三元种猪的比例是多少?
A:现在30%左右,原来是40%,下降了一些,后面三元母猪占比会进一步下降。
Q:行业里哪些主体哪些区域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
A:冬季寒冷气候对东北、华北、河北、河南等地生猪生产有影响。
Q:三月份能繁母猪和新生仔猪的环比数据是多少?
A:估计3月情况比2月份有改善,2月份变动较小。经过两三个月份后,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将会有所提升。
Q:禽肉的供给上升导致价格下降蛮多的,猪肉还没有恢复,接下来会出现反替代效应吗?
A:禽肉的替代效应只是部分替代。去年禽肉进口已经创了新高,随着猪肉的产能恢复,禽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回落,但是长期来看禽肉行业的整体需求量还是会逐渐上升的,短期需求会回吐。而禽肉需求回落的量不会太大,不会禽肉增加多少就能替代多少猪肉,禽肉只是替代猪肉的一部分。
Q:您对猪价Q2的判断是怎么样的?
A:通常情况下,由于季节性因素,5~6月份的生猪出栏量比较少;1、2月份的新生健仔数是下降意味着5、6月大部分出栏环比会下降,预计5月份会有反弹。另外,前期积压冻品在5月基本出完了,而1月份左右新进的冻品的一般在8、9月份出库,因此5、6月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商品猪出栏的同比增速。此外如果5、6月份的消费正常,那5月份是会有反弹的。
Q:贸易商现在是亏损状态,这会不会影响贸易商的进口行为?
A:贸易商很多,一部分人亏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进口行为。近期美国、欧盟猪肉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特别是美国猪价1月份后有明显反弹。尽管现在国内外价差仍然很大,但是已经明显下降了。美国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一是出口还在增加,第二是国内消费需求在恢复,第三是其美国3月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2%,此外是美国国内猪肉期货价格在上涨。欧盟从去年3月一直下跌到今年的1月份,现在处于反弹阶段。如果单纯从国内价差来看,国内外价差的缩小对进口有部分影响,但是贸易商通常不太参考国内的价格,更多的是参考国内白条肉的价格,贸易商的进口主要看贸易商自己对白条的预测。
Q:您对全年均价怎么看?明年呢?此外想问政府是否会参与调控猪价,或者是否有能力调整?
A:当前仔猪价格来看,仔猪4月份之后才开始出现明显回落,部分养殖户是否会产生亏损主要看当时的仔猪价格,当前仔猪生产成本大概在500元/头,如果仔猪价格跌到500~600元/头,此类外购仔猪的养殖户的风险会降低一些。
饲料整体成本也应该会有所增加。总体从风险来说,2季度外购仔猪养殖户市场风险最高,3、4季度会好些。Q2~Q4猪价高点应该是出现在3季度,4季度略有回落。
从后期政策调控的角度来说,首先在防止生猪过分下跌,调控重点随着供给的恢复,将会转向防止猪价过快下跌,特别是2021年,对于一些养殖的重点区域,提升成本竞争力将会未来政策的重点。在4月实施全国范围的活猪禁调以后,十四五期间,主产区内的屠宰加工能力将会明显提升,这样能将有利于主产区通过调肉的方式来维持供需平衡。
Q:那国家储备的来源是既有进口的,也有国内自己的猪肉吗?
A:2019年四季度开始投放储备肉以进口肉为主。
Q:国家储备肉的规模是怎样,因为2020年也投放了很多。
A:2020年累计投放量超过了80万吨,2021年以来投放21万吨。后期的整个储备肉投放的量会减少的,更多的是在重大节前的投放。
Q:政府主要就是通过投放来调控猪价吗?我国没有限价的措施吗?限价行不通吗?
A:短期市场调控主要是通过储备肉投放和收储,中长期猪价主要是受供需影响,通过提高生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来调控猪价,猪价受市场机制影响。
来源: 调研纪要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