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者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同事时,同事淡定地表示“欢聚确实该出新品了”。
这次新品不论是对于 BIGO 还是整个欢聚而言,都确实算得上是一次创新。
从产品形态上来讲,CrushMe 是一款图文交友社区,既不是欢聚起家的音频领域,也不是 BIGO LIVE 和 Likee 主打的视频领域;
从产品定位上来讲,CrushMe 一款更偏向社交类别的 App,而不是一款泛娱乐类 App;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或许是刚上线一个月又或许是本就不打算将 CrushMe 作为一款强变现产品,总之笔者测试了 3 天还未发现付费点,不过按照笔者的经验来看,CrushMe 以后大概率会走订阅变现。
那我们接下来详细来了解一下,这款时隔良久、终于又被 BIGO 光明正大地放在开发者账号下的社交应用——CrushMe。
CrushMe 应用商店截图
CrushMe 已经于 2021 年 3 月下旬在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两大应用商店上线,目前在谷歌应用商店评分为 4.6 分,在 App Store 暂无评分。根据 App Growing Global 数据,CrushMe 目前已经开始在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一些海外市场进行广告投放,投放渠道以 Facebook 为主。
虽然投放市场以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主,但根据 App Annie 数据,CrushMe 在中东、东南亚其他国家、中国港台以及欧美等市场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数据来源:应用商店、App Growing Global
上面有提到,相较于 BIGO LIVE 和 Likee 两款 App,CrushMe 的社交属性更加明显,而且从页面设计、账户注册以及匿名头像等方面来看,CrushMe 想做的似乎是一款图文版的“灵魂交友”应用。
其实不论是欢聚、还是 BIGO ,想做社交的愿望由来已久,此前曾多次在应用中内测交友功能或者直接上线新的交友 App,但独立出来并主动放在“BIGO TECHNOLOGY PTE. LTD.”发行商账号下的,CrushMe 还是头一个。
根据笔者了解,此前欢聚内测的多款社交&交友 App,现在在内部基本都处于放弃或者半放弃的状态,不知道名正言顺的 CrushMe 又能走多久呢?
CrushMe 应用截图
颇有仪式感的账户注册
CrushMe 的账户注册基本可以分为 6 步:
1、首先用户需要不可跳过地选用手机号、Facebook、Apple/Google 中的一种进行账户建立。
2、在通过身份验证后,用户需要手动选择性别和年龄。此处有两点注意事项:
A. 在性别选择处除了女和男,还有一个没有标注具体含义的笑脸表情,提供多元性别选择对于出海以及海外的社交 App 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显然出海多年的 BIGO 已经深谙此道。
B. 在年龄选择处,用户可以选择的年龄是 12-100 岁,笔者在用另一部手机注册时选择了 12 岁,系统也并未弹出提示。
可笔者看其在应用商店标注的是“17+”用户方可使用,不知道 CrushMe 有没有拿到 12+ 的执照,不然后续可能会是个麻烦事儿....
3、用户需要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形象或者人设的卡通头像,在 CrushMe 中所有用户的头像都以卡通形象代表,在选择头像时系统提示“在 CrushMe 中,你不会因颜值和外貌被评判”,笔者以为是要打算做匿名交友,但当笔者开始使用后发现又不是那么回事儿,一会儿在看产品功能时咱们再详细聊。
4、填写自己的昵称,授权定位查看自己与匹配对象的距离。
5、进行一个简版的、6 道题的 MTBI 测试,让用户对自己精力来源、认知方式、判断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个操作师承国内社交 App Soul。下图是 CrushMe 中 6 道测试题的问题及选项,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自我测试一下。
当然,如果自己对测试结果不满意的话,也可以重新进行测试,测试的题目不会发生变化,不过当选择不同时测试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系统提示,做这个测试是为了帮助用户找到和自己灵魂更加契合的 Soulmate,但后来笔者发现开发者用意深远啊....
6、这最后一步就是选择自己的标签,标签分为性格和兴趣爱好两大类别,如下图。
当完成好这一切,恭喜你就获得了一个可以自由使用的 CrushMe 账号了。另外在这里顺便提一下,这个账号竟然是和 BIGO LIVE 账号相通的,这也更加确定了 BIGO 要做社交的决心。这样来看,有没有觉得 CrushMe 的存在有点像当时承载抖音社交重任的多闪.....
滑动+漂流瓶+朋友圈?
复古集成爱好者 CrushMe
CrushMe 共有现在、探索、发布、信息、我等 5 个一级菜单,主要功能基本可以概括为滑动匹配、漂流瓶和朋友圈。
我们接下来来重点说一说,包含滑动匹配和漂流瓶两个重点功能的“现在”功能区。
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你的灵魂伴侣
Swipe Now 的使用方式和 Tinder 没有什么不同,右滑表示喜欢、左滑表示不感兴趣,用户在CrushMe 上每天有 20 次滑动机会,左滑不消耗滑动次数,当用户双方同时右滑对方则自然形成聊天配对。而且只要右滑过对方,对方就会出现在自己的关注列表里,而这个关注和被关注列表也是和BIGO LIVE 账户通用的。
我们再来看资料卡的模块分区,从上到下基本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对方的头像、昵称、年龄、城市以及匹配程度。前 4 个没什么特别的,可匹配程度这里 CrushMe 的设计就可以说是十分心机了。
按照系统的提示,匹配指数是基于用户双方的 MTBI 测试、兴趣爱好和滑动行为生成的,可问题是笔者连着滑了三天,就没有看见哪个用户和自己的匹配度是低于 80%,一般匹配程度都在 85%-95% 左右。这非常容易给用户一种对方真的很懂我的感受,要不是因为笔者去朋友圈热门查看了超过 30 个人的资料,笔者真以为 CrushMe 的算法超懂自己呢!查过之后,就发现 CrushMe 浑身散发着一种“谁都有机会成为我灵魂伴侣”的渣男气息。
这样做也有好有坏,匹配度高会让用户觉得安心和可信任,但如果碰上像笔者这样较真的用户就会觉得被敷衍了...
第二部分,兴趣标签。
用户可以在此处看见对方的所有性格和兴趣标签,系统会自动圈出那些和自己共同的标签并予以加粗。
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是,除了圈出共同点,CrushMe 还设置了一个动态的、彩色的“你们有共同之处”的信息提示条,会起到不错的视觉增强效果。
第三部分,动态。
此处也是笔者最困惑的地方。既然 CrushMe 希望营造一种“无颜值评判”的氛围,又为何把个人动态放在资料卡的首页呢,这似乎又回到了 Tinder 营造的颜值至上的氛围。
不过从市场观察来看,似乎并不只有 CrushMe 这样做。
作为 Soul 的早期用户,Soul 一开始是不可以发送个人图片动态的,也没有图片广场,因此笔者前期在一些星球上交到了很有意思的朋友,但自从可以开始更新出了广场和发现功能后,笔者除了定期测一下产品,就再也没有认真使用过。
当然,笔者在这里的思考可能是不成熟的,也欢迎对 Soul 或者其他灵魂交友有研究的朋友们,来指点迷津。
另外,除了滑动,用户还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昵称或者 ID 找到那个自己想聊天的用户,在对方回复自己前最多可以发送 6 条消息,这种沟通方法对于想在朋友圈广场找人聊天的用户也同样适用。
不过整体来看,目前 CrushMe 的用户基数应该还很小,经常会出现滑动几次,系统就会提示“没有更多信息卡了,去探索吧”,这和应用刚刚上线有很大关系。
漂流瓶+隐秘角落
此处的功能虽然没有很大创新,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用户宣泄那些负面的情绪、说出那些日常无法说出口的话,有点像情绪角、也有些像漂流瓶、同样也有一些像匿名社区。
根据系统提示,目前已经有 1.0468 万人使用 CrushMe 的角落功能,Corner 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点击 Snoop 即可查看别人的匿名消息,并选择回复与否,点击 Express 即可匿名发出自己的困惑。
笔者试了几次,目前来看整个运营的并不算好,笔者 Snoop 了几次,要不然刷到了就是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之类的,要不然就是歌词、古诗之类的,再不然就是随便凑字的,大概率是工作人员在做功能测试,目前来看,体验一般。
另外,在 Google Play 的功能宣传图显示是可以接听、发送匿名语音的,笔者也未发现,估计会在后续的版本迭代中逐渐出现。
不过还是有一些有趣的小设置的,比如用户在发送匿名信的同时可以夹带表情;再比如用户可以指定接收匿名信的用户的性别,这个功能还挺神奇的。
另外,角落并不是用户在 CrushMe 中唯一一个可以发送匿名内容的地方,用户也可以朋友圈处发送匿名内容,这样的话发送的内容就不会出现在 Swipe 处的个人主页上。
以上都能看出,CrushMe 确实有在用心布局社交,也希望可以营造真诚、友好社交的氛围,但从目前的完成阶段来看,还是任重而道远,不过也相信几版迭代下来,CrushMe 会有更好的成果。
基于对海外市场的观察,年轻人确实需要一款自己的社交 App,需要能够听到和被听到的场域,这在已经长得很大的社交媒体 App 中已经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在这一领域是有机会的,我们看到 2020 年整个海外市场,社交领域融资最多的就是做年轻人社交 App 的项目。
从欢聚的做法来看,无法丢掉一些自有产品的包袱,在产品中集成了大量的功能,当然,思路可能是去做减法,看用户在哪个功能的数据不太好,未来可能会去掉。而从测试的主要区域来看,更倾向于去做新兴市场的社交 App。因为这样测试出来的产品,未来很难移植到欧美市场,或者说需要花费格外多的力气。
而且产品定位上也有些迷,一个需要用户设置虚拟形象的 App,上来就允许用户去传真实的照片去填充 Moment 内容,这其实很让人迷惑。
也许在这款产品上,或者其他新产品的测试上,欢聚应该更清楚地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一款社交App,还是一个协同整体业务的 App。在笔者看来,两者难以兼得。
Yalla季报图解:营收6765万美元 同比增长221%
雷建平 雷帝触网 1周前
雷帝网 雷建平 5月11日报道
语音社交与娱乐平台Yalla Group Limited(股票代码:YALA,简称Yalla)今日发布财报,财报显示,Yalla在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6,764.9万美元,同比增长221.0%,超出先前给出的指导范围上限7.4%。
其中,社交服务收入为5478.3万美元,游戏服务收入为1286.6万美元。
Yalla 2021年第一季度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880.6万,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612.7万增长206.9%,相较上个季度的1641.3万环比增长14.6%。
Yalla 2021年第一季度付费用户数量达到583.9万,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162万增长了260.4%,增速相较上个季度也有所提升。付费比率达到31%,ARPPU也继续保持了上涨的势头,达到11.6美元。
Yalla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涛表示:“Yalla集团的总收入环比增长39.9%至6764.9万美元,超出先前给出的指导范围上限7.4%。这一业绩表现离不开我们对用户社区的持续扩展、有效促进活跃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以及在货币化方面的不懈努力。”
“我们不断强化产品间的协同作用是打造Yalla生态体系并吸引新用户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不断丰富和扩展包括Yalla、Yalla Ludo和正在开发的新产品在内的产品矩阵。此外,我们相信强大的产品协同效应将有效提高用户获取率,促进新产品适应力,并在现有用户群中培养更高的品牌忠诚度。”
“今年是Yalla成立的第五周年。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在过去的五年里,Yalla已逐步兑现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受欢迎的在线社交和娱乐平台的使命,并始终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以更好地为本地用户服务。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对中东和北非地区本地文化趋势的关注,扩大用户社区,并建立一个针对本地用户需求量身定制的综合生态系统,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Yalla首席财务官胡杨表示:“Yalla在本季度继续保持了强劲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随着坚定执行优先考虑用户体验和社区发展的增长战略,我们的营收和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21.0%和263.7%,在本季度分别达到6,764.9万美元和3,360.5万美元。同时,49.7%的Non-GAAP净利润率印证了我们业务模型的稳健性和有效的执行。”
胡杨说:“由于中东和北非地区迎来了从4月13日持续到5月12日的斋月,我们预计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减少可能会带来二季度相对平缓的收入增长。未来我们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体验并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为此将坚持利用团队对于当地文化习俗的深刻洞察,持续发展Yalla社区生态并加强品牌建设,从而为进一步增长奠定基础。
Yalla Q1成本与费用4740万美元
Yalla在2021年第一季成本与费用为474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180万美元。
Yalla Q1运营利润2023万美元 运营利润率30%
Yalla在2021年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2023万美元,上年同期为920万美元。
Yalla Q1净利1983万美元 同比增长115%
Yalla在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983万美元,净利润率为29.3%,同比增长114.6%。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Yalla在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360.5万美元,同比增长263.7%;净利润率为49.7%。
截至2021年3月31日,Yalla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2亿美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Yalla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7亿美元。
对于2021年第二季度,Yalla预计营收在6500万美元至7100万美元之间,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3170万美元增长约105.2%至124.1%。
受财报利好影响,Yalla盘后上涨了6%。
来源:白鲸出海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