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PE-VC化、VC-PE化,谁抢了谁的饭碗?
PE-VC化、VC-PE化,谁抢了谁的饭碗?
2021-05-21
5334
2

这几年国内VCPE“内卷”愈发严重,PE-VC化、VC-PE化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髦的趋势,而是摆在所有VC、PE桌面上的现实。

“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的主持下,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曹永刚、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软银中国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华平、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施安平、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这7位VCPE行业的资深老炮,围绕VCPE的全周期趋势、逆周期投资机会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投资人一致认为,PE-VC化和VC-PE化现象的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行业竞争愈发激烈,VC希望把好不容易投中的案子吃的更久一点,PE希望能够更早锁定有潜力的早期项目,双方向中间延伸也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最近几年VC募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投资项目的压力也倒逼他们被迫向后期延伸。

独角兽的估值越来越高也是造成VCPE内卷的重要原因。这其中也有两层因素,首先风投的钱太多,VC募资规模越来越大,财大气粗的PE也越投越早,资金供给增多明星公司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互联网科技企业马太效应明显,头部企业形成对资金、人才、技术的虹吸效应,而上升的天花板也远高于传统企业,这意味着虽然价格不低,但未来的前景更加客观,投资人也只得不计成本的追捧。

以下为巅峰对话实录:


项目越来越贵,PE不得不“往前走”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本场论坛的题目是谈VC/PE的周期,在座的各位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VC—PE化和PE—VC化;

2、第二个是投资估值,行业发展到什么阶段;

3、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以及哪些问题?

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现在VC不仅在早期了,A轮、B轮到了C轮、D轮,甚至是做到了更后期,做到Pre-IPO都可以做。而PE—VC化,除了做Buyout、成长投资也开始做前面的事了,一些公司从VC开始全频谱化。也有PE成立了自己的VC机构,有的是PE直接下场做。

嘉宾们来谈谈你们看到这些变化里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这个现象背后什么样的原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从PE的开始。

弘毅投资 曹永刚: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投中的年会,和各位大佬讨论VC—PE化和PE—VC化的话题。我是来自于弘毅投资的曹永刚。

弘毅的主要模式是PE甚至是在PE偏后端的Buyout。当然这几年随着VC—PE化和PE—VC化的趋势,我们也在往前拓展。采取的措施是在我们的体系里成立专门的VC团队。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专门募集资金还是拿出一部分钱做?

弘毅投资 曹永刚:最初是以PE积累的资金,团队拿出一部分钱在内部培养团队,尝试做VC的项目,跑了两三年我们觉得还可以。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为什么做VC?

弘毅投资 曹永刚:和刚才我们讨论的题PE—VC化和VC—PE化这一趋势有很大地关系。把这两个概念将区分开来,PE、VC彼此转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dealsize(项目规模)变模糊了,以前VC投早端,规模比较小,每个项目投很少的钱,投若干个项目。

现在VC项目,deal size很大,写同样大的支票,从5000万到1.5亿,再到2亿美元。我们写后面支票时,并不觉得项目风险有变化。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VC们送出来的东西大了。

弘毅投资 曹永刚:以前GDP两位数的增长,过去新常态、内循环的格局也好,新的时代来了。原来投的Buyout为主的传统企业,但这种回报现在是不是达不到了?这种焦虑感迫使大家求变。然后随着新的课题,原来的4G移动互联网到5G,新的技术的手段出现,让新的业务的颠覆速度远快于以往。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总结一下,第一是嫌贵了,风险没消化又贵了,第二是中国又有了不少新的机会。

弘毅投资 曹永刚:这种情况下,就看有多少信息,你会不会选择All In。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许总,你算VC还是PE?

华盖资本 许小林:我十年前就模糊化了。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刚才曹总说贵,所以就往前走。但是Tiger(老虎基金)等投了很多钱,也赚了很多钱,但没成立VC,你怎么看?

华盖资本 许小林:VC和PE相互转化不是趋势,而是现实情况。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大家逐利的心态导致如此。早期的项目因为跟资本市场走得越近,临近IPO,大家看到这个很赚钱,所以很多的PE机构熬不住,不可能不干这个事。

另外一个是很多的VC赚了这个钱,头部VC募资规模越来越大。当它能募10个亿不会募1个亿,这很难忍住这个诱惑。过去投5个亿的基金游刃有余,但是三年完成11亿和20亿后,有投资压力,只能往后端走。

2008、2009年时,我在国际建行工作,当时我说未来竞争不会有这么多的机构。这些机构的竞争是,当你往行业走,基金越来越垂直化时,一定是从VC到PE都布局。往一个细分行业,你说只投一个细分的早期,或者是只投细分行业的PE,这是不现实的。反过来讲,未来VC、PE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逐利,市场一定会逐步淘汰,还会回到VC、PE有清晰化界限的时候。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华总,你们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软银中国 华平:我们软银中国资本的定位还是偏向于早期、成长期,偏VC一点。“VC往PE,PE往VC走“在我们看来,是经济阶段发展一个重要的现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在中间阶段,也是VC/PE交集最多的阶段,也是竞争最多的地方。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坚持早期和成长期。后期项目基本上我们还是不轻易去动,虽然有很多的诱惑。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听说PE对早期也感兴趣了。

软银中国 华平:对,但是我要辩论一下。

弘毅投资 曹永刚:这个要看什么是早期。

软银中国 华平:我觉得在早期阶段,还是VC更有竞争力的。因为早期还是靠判断,又有胆量又有酒量的人不多,这个DNA很难造。还是要对市场和技术了解,特别是投高科技公司时,比如生物技术和芯片,一般人就很难看得懂,还是需要在行业里积累知识和经验。

从我们的经验来谈,A、B轮阶段公司需要很多的帮助,怎样帮助团队做战略,寻找人才、穿针引线,这个不是光靠规模和大资金能够做的事。

国中创投 施安平:我同意许小林说的,VC/PE相互转化是现实,不是趋势的问题。那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第一,说实话,两者没有鸿沟。它确实有交集,本身就是正常的现象。私募股权投资里面,其实有它规律性的东西。

第二,背后的原因有被动和主动的。所谓的被动,目前我们这个行业竞争极其激烈,造成了无论是VC还是PE,不得不相互交融。比如说PE,因为竞争带来的这样一个趋势使得它希望早期就能锁定一些好项目。但对于VC来讲,我好不容易投了一个案子,如果界限很清的话,下一棒交给PE,但因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现在经常说跪求创业者——既然手里有掌握的好案子,不如把这个鱼从头到尾我都吃了。所以,这种趋势和竞争的现象,造成了不得不相互交流。

还有一个是主动。这是不得不结构性地布局,刚才小林提到,头部机构动辄50亿、80亿、100亿的VC。这在我从事行业二十多年来,也就是这一两年出现的现象——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以前这个行业募单只VC募资20亿就很牛逼了,现在已经是这么大体量的VC,确实有一个资金消化的问题,所以主动结构性的布局。

第三,是大环境,市场和政策相关的原因。PE发展、VC发展,大的环境没有形成特别明显的特征性的倾向性政策,使得大家都在一个市场和环境政策下,造成了这两股力量只能去交融和相互影响。

如果说PE非常明确,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无论是投资的范围、行业,以及未来退出的策略上,在政策上有更多的偏好和鼓励的话,那可能PE就走自己的主道了,VC也有自己的主航道。现在,资本市场、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好,对这两个行业侧重有特殊的政策不太明显,也造成了这两股力量交融竞争的局面。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周总,你觉得VC—PE化和PE—VC化有啥好处?

创世伙伴 周炜:没啥好处。就像前面有一篇文章讲,拿5%的钱覆盖整个的早期市场,这数学上算得过来的。我做了14年的VC,一直是做早期,后期基金不停地往前尝试已经发生了三、四次,这次是最坚决的,之前都是试一下就退回去。

这里面很大的问题,就是现在流行的词“内卷化”。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到一定的时候,可能就要往外走了。像日本八十年代随着产品出境,资本也出境了,但是犯了错误是到处买大楼,中国前些年资本出境,也是去买大楼。后来政府也认为,这不是正确的路径。总体来说,现在中国这个阶段的资本环境对一些大PE来说,一方面要看有没有正常地提供市场成长的机会,所谓的Sole  Buyout。

现在中国有没有有四五家有能力重组一个行业,并且让行业发展更快的机构?这和政策有关,也和他们手上掌握的金融工具完整度有关。因为国内Sole Buyout没有完整的机制,中国的创业者出海,其实资本也要出海,技术、品牌都可以做。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有问题,但是不代表没有细分。

举个例子,像摩托罗拉,如果当时哪家中国公司把专利吃下来,会有多大的价值?但没有大资本推动做这个事,就浪费掉了,现在中国的手机行业面临很多的问题。

前两天,森海塞尔一个全球顶级的耳机品牌不到16亿人民币被卖掉了,非常便宜。为什么被卖掉?因为他们错过了智能化的时代,不擅长重建新一层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其实中国基金和中国公司就应该买下来。中国公司很擅长用户交互。所以中国的PE应该支撑中国的公司买下来,在中国的创业团队完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下的交互界面,给它一个新的产品定义,马上这个公司就不一样了,这就错过了很好的机会。

整体来说,先不谈现状,我觉得谈解决方案的话,我是一直希望推动我们的这些大PE,融了几百亿和上千亿的钱,能否带着中国的公司出去买买买。然后这样大PE就会有更大的游乐场去玩,而不是挤在幼儿园的游乐场和我们抢场地。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朱总,作为VC从业人员怎样看待这个现象,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金沙江创投 朱啸虎:过去二三十年,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和二级市场的热度和钱的总量高度相关。2000年时,很多基金融了很多的钱,在资产泡沫破裂后,很多的基金把规模收回去了,这也不是新的现象。但是,确实比较厉害的是,过去两年美联储发了很多的钱,将近几万亿美金,造成VC—PE化和PE—VC化明显。大家可以看到最近的报告,美国的CPI远超过大家的期望值,已经超过4%了,二季度的CPI可能更高。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市场上还是出现了几个现象,造成了内卷会更严重。

一个现象是,以前创业公司在上市前融个十几、二十亿的美金撑死了,但是最近几年发生了大几百亿基金的现象,VC后面没有子弹跟不动,比例被稀释,VC要融更多的钱,跟上头部企业的需求。所以很多VC,包括我们也融了跟投基金,在后面继续加仓和加注,保证比例不被稀释。

但我们感觉也会过去的,因为大规模融资的创业公司和大规模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到了企业服务端的公司,它们不需要烧很多的钱,就是人力成本,烧不了多少钱,企业服务不要做免费和补贴,只有客户给钱的才是好的服务和产品,最多花点人力的钱,这个公司资本效率高。

像ZOOM,上市前才融了十几亿美金,资本效率100倍以上的,这种就是非常健康的。但是这种时候,很多时候好的头部公司的,VC就一直内部融资,后面大的PE就没有机会进去,可能要到几十亿美金的估值,到IPO的时候才有机会投进去。这样的话,早期没有机会进去,这也是造成PE—VC化的一个切入点,这上面来说是比较健康一点。

这真的是凭眼光,到底是早期的时候有没有机会发现一个赛道,以及发现这个赛道最好的团队。


估值为什么高?一是钱太多,二是独角兽太香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朱总给了对VC们的要求,项目本身要有特色,如果大量地需要大的资本往里弄,回报不高,那VC本来就是以小博大的生意,自然别人进来很正常,因为你没有特色。   

当前的行当里面的现象,特别是体现在估值上,估值是什么样的水平,高还是低,为什么高了,为什么低了?哪些行业拥有热点?我们从华总开始,您觉得现在的水平是处历史的高位还是低位,以及为什么这样?

软银中国 华平:我从2000年开始入行,20年来,目前是算估值的最高位。早前,早期项目单个一般是投几百万美金。在PE进入后,这个整体估值都换了。有更多的资本进来,然后像施总所讲的,高度竞争以后,好的项目大家还是会去“抢”。

中国正好从人口红利到了技术红利的年代,现在很多的科技型的公司尚处于行业早期的发展阶段,可能还有10倍甚至百倍的空间,至少想象力放在那里。很多的VC愿意给相对高的估值,那PE来加入竞争后会愿意出更多的钱。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所以您是觉得第一个价钱贵了,另外是曹总来了。

软银中国 华平:曹总肯定觉得太便宜了。

弘毅投资 曹永刚:我们是觉得VC把这个东西炒热了。之所以贵,两个原因:一个是资金量,2008年开始美国的QE这么多轮,中国4万亿的投资,钱就多了;二是现在大家觉得有很多的项目虽然还在早期阶段,但是是潜在的独角兽,独角兽的幼兽是可以有颠覆性价值的东西,大家愿意给它很好地预期。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是不是也有另外一个现象,大家想着钱多了,成功概率更高了。

弘毅投资 曹永刚:完全同意,VC—PE转化和PE—VC化,最早是孙正义的软银,但是它是成立的,我把钱砸到一个赛道上。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本来孙正义投完,二级市场不感兴趣,2019年不容易。所以橡树资本的老大说,他原来做得不错,不表示今后不错。因为二级市场很敏感,二级市场觉得贵。但是,2020年股市上去了,孙正义的公司也就又回去了。

华盖资本 许小林:现在VC/PE一样,是贵的。这个贵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第一个钞票印多了,第二个二级市场的科创也好,“18A”( 港交所第18A章,即港交所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也好,香港和科创使得很多一级市场初创的创始人都会拿二级市场对标。所以导致一级市场很多比二级市场的还要贵,这都是客观的原因。

另外一个是,现在各行各业,不仅是在投资行业,在各个产业的细分行业里,其实头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头部的公司,吸引了各项资源,包括资金、人才、资本,包括各式各样的,那这些公司估值的贵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VC逐轮加注过去可能很少做这个事,但是越来越多的头部公司出来了,这样一家公司比行业公司好时,你会有逐步投资的冲动,公司估值贵是有合理性的。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许总和曹总所讲是有共同之处,好项目空间大,贵点也应该。那朱总,贵了的话,有没有什么办法?

金沙江创投 朱啸虎:就要聚焦在头部的企业和赛道上。如果公司真的好,那只是透支一些时间,像去年的SnowFlake,贵是贵,但是表现特别好,那就透支一年的时间,以时间换空间。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找到好项目,要求就更高了。反正贵,找不到好项目不是很难受吗?是这个意思吧。

创世伙伴 周炜:PE天生有一种避险的心态,放头部企业才是安全的,这是其特征所决定的。因为中期到后期,PE把钱不停地放头部企业,像Tiger只要你是头部企业都投。再到今天软银的愿景都是一样的,大家都走一个线路,就会发现到最后中国企业竞争到一个原来认为中早期阶段,只要是头部企业,就会拿到巨多的钱,这个钱成为很厚实的竞争壁垒,后面的二三名就拿不到这个钱了,就加速了分化,这是鸡和蛋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但是对于早期基金,我同意朱啸虎所说,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我们在金融投资行业是属于和农民一起种地的角色,埋头种地,很多人是收割的,我们决定不了市场,只能决定能否和他们一起,和创始人一起种出一块特别好的田。所以,对我们的考验确实就是——能不能早期尽早发现好企业。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就是更早。

创世伙伴 周炜:对,另外一个是准,让自己的资金效率更有效。

国中创投 施安平:大家谈到贵这是事实,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目前我们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但是这个和大环境是相关的,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因为对我们无论是VC/PE来说,它的导向作用还是非常明显。

如果全球资本市场是下滑的,那我相信出手时是一定有进来的。这几年美国资本市场的向上,给全行业造成了影响,资本市场的高估值。我们在进入时,无论是VC/PE阶段,至少是有了一个空间。

当然,这里面一定是头部机构的空间。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包括国中自己在做的时候,其实还是回到了VC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不是价值投资,判断的眼光是不是准确,这是最核心的。也就是,你找到的是不是未来能程度头部的那几家。

因为很多的热点和风口,比如说医药和芯片,现在估值都很好,但我相信一定不是集体的都是头部企业,一定只有少数的才是头部企业。这里的风险在于你判断的能力,你对这个企业成长的把握。我觉得这是现在估值高可隐藏的一个风险。另外创业者是真正有实力的,还是靠买票搭车的,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水大鱼大的时代,估值大但机会更大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现在很多的领域比较热,比如企业服务和消费,包括对可能存在潜在机会的投资,您会给创业者和投资人哪些意见和建议?除此以外,因为咱们反周期,哪些领域现在布局正是时候?

金沙江创投 朱啸虎:企业服务是长周期的赛道,未来10—20年是巨大的机会点。美国过去五、六年在消费端基本上没机会了,出来的都是企业服务的公司,而且回报巨大无比,包括snowflake等,给早期的头部投资人带来了单项100亿以上的回报,比头部的消费公司为投资人带来的回报更多。未来中国的企业服务赛道也会一样,不仅仅是有类似美国的企业服务的公司,还有一部分是特有公司,像中国的工业、农业都需要无人化,中国的很多工厂以后难以找到年轻人在流水线做的工种,都需要被无人化、智能化取代掉,这里面是有很多机会,是非常长周期和确定性的机会点。

同时在消费端,中国还是有机会的。今天在国内做纯互联网平台难度很大的,但是出海方面,在东南亚和欧美,很多App后面开发的都是中国产品,做得很成功。中国国内打造出来的团队,在产品运营等方面远超国外的创业者。所以中国互联网团队出海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不说跨国电商,因为去年他们赚了很多钱了,就是纯的互联网。

中国国内线下的消费机会也多。我们看到在台湾、香港、新加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线下连锁品牌的消费升级是巨大机会点,而在中国没看到,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力起来了,而且中国的Shopping Mall基础设施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所以我们特别看好这个领域的机会,投了不少。未来3—5年是定义中国二十年的线下连锁品牌的黄金窗口。

创始伙伴 周炜:我觉得是几个,一个是现在很热的数字医疗领域,以技术解决医疗领域的瓶颈问题。因为医疗领域缺少好医生这个事不是三五年解决的事情,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到了,很多的技术已经成熟了,这是我们的重点。

我们过去投了不少好企业,目前还在继续投。另外是我记得2006、2007年,从Second Life游戏开始,虚拟网络的东西热,但是一直没有大成,我们觉得不管是年轻一代的原住民对虚拟网络的理解和需求,还是技术方面,都准备好了,所以下一代数字化的生存是我们看中的一个东西。虽然大家对To C互联网的热情降低了,但是我认为这会爆发出新的大公司,像我们18年领投的MetaApp,改变社交体系和年轻人UGC的数字社交环境。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数字医疗虚拟的,包括全真互联网。

华盖资本 许小林:我老讲一个行业,过去十年大家给我脸上贴的标签都是医疗健康。因为我几乎在各个场合都在讲这个赛道值得去深耕,但是最近这一年多几乎没敢讲,因为行业太热了,热到有时候我都觉得估值有点离谱了。最近这些IPO的都卖得很快,也都和这个有关系。我自己从去年到现在,看得最多的是前面两位所讲的,就是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公司,在未来的十年也会重点布局。

我去年深度做了一个事,简单与各位分享一下。我们从国有企业开始,收集了将近1500家医院医药流通的数据,现在已经集中了40%左右,B端与央企和国企采购交易的数据,现在我们也已经收集了很多,接下来,我们想逐步地去做电子病历的集中。我会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到这些数据的应用,这些有效的数据目前对于政府是有分析作用,很多企业有兴趣去使用,未来的商业模式是水到渠成的,未来十年我个人非常看好数据产业。

国中创投 施安平:前面几位所说我都同意,大家都在谈反周期,我是认为反周期不是一个普适的。

第一个大趋势要准确,未来几年甚至十年的趋势,我看好碳达峰、碳中和。我觉得绿色能源这种趋势是既定的,而且是全球的共识,这个领域未来不断地会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我举一个例子,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因为它是上市公司。这种三四千亿市值的公司,以前我们是不可想象,因为光伏曾经做过很大的波动,那现在看来,我觉得绿色能源大趋势是全球人类的共识,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反周期的,我看到的是生物医药,人类健康也是一个反周期的。

第三个是新消费。这一趋势目前非常明显,国中是投资科技驱动型的企业为主,但是在新消费赛道我们专门建立了团队,而且投资的力度会进一步地加大。我们认为在新消费的方向上,会出现一批甚至我们现在都不可想象的巨大的龙头公司,上上这三个方向是我最看好的。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施总说了“3060”、碳达峰、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医药和新消费。华总呢?

软银中国 华平:大领域上大家看得都很清晰,但是不同的基金各有侧重。我们软银中国看好的几个领域:一个是To B,一是医疗领域包括生物技术、数字医疗等。生物技术这几年是发展最快的,将来十年会有很多突破性的技术。早期的IVD、基因细胞、基因编辑和免疫,这些领域技术创新多,有机会在中国诞生不止一个、而是一批千亿市值的公司。数字医疗,在我们看来,医疗是一个非常难以规模化的领域,数字医疗是一个技术,能够把这个规模扩起来。

另外我们早早布局在电池领域。因为我们相信能源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像我们早期投了一个固态电池,已经在产业化的道路上。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半固态还是全固态?

软银中国 华平:全固态,已经到了产业化的阶段了。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那不得了。

软银中国 华平:还投了一个能源存储的公司。这两个领域就像施总所讲的,碳中和、绿色经济,其实这也我们布局的两大领域,还有其他的方面我不多说了。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华总讲到了To B、大健康、数字医疗、电池、新能源。确实能源这几年起得很快,由于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

弘毅投资 曹永刚:回答上一轮的问题,我想高估值造成VC/PE界限打通的情况下,我们怎样给投资人更好的回报。我认为投资人要接受这个现实,想回到过去VC/PE截然分清的时代,甚至是典型的LP/GP的年代不可能了。我们的做法是主动接受和拥抱,比如说投生物医药,目前的打法是从天使轮一直投到二级市场,由同一个团队把每个环节都覆盖,不再受限于投资周期,充分运用多种资产类别投资工具,找到最具商业价值的突破性创新和企业,然后支持他们选择合适的技术方向去做,这可能是能活下来的比较好的机会。

第二个是刚才所说的下一步的方向。各位都是VC大佬,看到的都是新的东西,我们很难超越VC的经验,手上所拿的传统资产也过多。所以在你们快投的基础上,我们把后续落地的场景拿下。像一些传统产业投资比如连锁餐饮,大家投饿了么和美团、把上菜渠道打通以后,就发现你选哪家的产品,到底点哪个菜,会觉得很困惑和无从选择,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一直持续打造百福控股这个连锁餐饮运营管理平台,你只要选择百福控股旗下品牌,产品就一定是安全和有保障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传统行业数字化的落地场景。

另外是刚才施总和华总提到的新能源和绿色低碳这个赛道,确实是给大家很长的想象空间,我们能做的是把所投的建材和建筑机械,将它往新能源结合。玻璃往光伏上走,环保的环卫机械往智能化上走,甚至是不动产的布局,把手上八九十万平米的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做低碳和智能化的改造,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所以还是会更偏VC和PE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划分,希望和VC大佬形成前后端结合。

愉悦资本 刘二海(主持人):意思主要是合作。时间原因,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结束本场论坛。论坛谈论了几个话题:一个是VC—PE化和PE—VC化,里面的原因、影响和应对,另外是面对现在估值比较高,有些领域比较热,各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将们,给了意见和建议,哪些领域从更长期的角度有更大的机会。确实,这个时代是好时代,讲水大、鱼大,估值虽然高,但是机会更大、更多。

谢谢各位,我们结束本场论坛!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