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水星旗舰FOF观察】1.5万字智能电动汽车年度思考集,软件定义,重塑一切
【水星旗舰FOF观察】1.5万字智能电动汽车年度思考集,软件定义,重塑一切
2021-08-23
734
3


【编者按】水星旗舰FOF由金斧子创始人兼CEO张开兴担任总负责人,结合金斧子团队近10年来的一二级市场产业链的深度研究经验,专注挖掘可持续性投资机会,帮您做“最恰当的价值投资”。水星旗舰FOF以“定性为纲”的正确价值观精选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时刻保持对宏观、行业、估值、风格、个股的深刻洞察,努力争取在对的时间帮助客户配置正逢其时的大白马、小白马、黑马等各具特色的价值投资基金。最后,为投资者获得“长期业绩可喜、中期风险分散、短期业绩可期”的“价值投资指数级”投资机会。


正文:

全文14,532字

预计阅读30分钟

对产业大势的思考


2021年7月19日


我们今天提到的汽车百年发展史,是指燃油车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史,但回溯汽车完整的历史,要更悠久,是跨越两个世纪,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并正在经历智能革命,超过250年的进化史。


汽车早期发展史上,蒸汽车、电动车、燃油车,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上演当时的三国杀,蒸汽车、电动车都曾先后站在历史舞台中央,最终是燃油车胜出,书写了燃油车百年辉煌。


老的三国杀已结束,新的三国杀已开始,主角变成燃油车、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燃油车颓势已显,电动车势头强劲,氢燃料电池车尚在襁褓之中,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上演的汽车产业新三国大戏。


能够看到科技不断创新突破,对汽车产业的持续推动,汽车产业的不断迭代、进化、升级,又推动城市、社会、能源等各行各业、人们出行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2021年8月16日


我们身处科技大爆炸时代,加速进入指数级增长的世界,与此对应,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建立指数级增长思维,而不能受限于传统的线性增长思维惯性,这将让我们错判和低估每一次新科技创新周期带来的革命性变革与趋势的力量。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就是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又一次指数级增长的Big Thing。智能电动汽车带来的指数级变化,一是智能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是指数级的加速替代,而不是传统燃油车企以为的线性缓慢替代,留给传统燃油车企转型的时间窗口期已经越来越窄;二是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带来的产业生态与产业规模的变化,与智能手机产业与传统燃油车产业相比,是10倍、100倍量级的放大。


我们看国外传统车企巨头各家给出的转型时间路线图,提出的规划基本是到2025~2030年实现电动化转型,就是说用5~10年实现燃油车转型电动车的目标。


殊不知到2025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年渗透率乐观预计将达到50%,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将成为主流选择,燃油车变成非主流选择;届时传统燃油车将面临的是断崖式下跌,而传统燃油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却还处于初级阶段。


更为严峻的是,当国外传统车企巨头还处于电动化阶段时,全球头部智能电动汽车代表已经从电动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能电动汽车时代,2020~2022年是电动化阶段,2023~2025年是智能化阶段,2025年之后将进入自动驾驶阶段。


传统燃油车企,面对新的革命性产业周期到来的时候,缺乏转型的魄力与壮士断腕的决心,不仅只是错过一个时代,和一步慢、步步慢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被时代所淘汰。


2021年7月12日


百年汽车产业加速变革,中国将实现弯道超车,从传统燃油车时代的跟随,到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超越与引领,在继续巩固全球汽车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外,还将成为全球汽车品牌与出口第一强国。


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年渗透率,2021年将超过10%,进入加速普及阶段。中国智能电动汽车,2020年销量111万辆(+7.8%),渗透率5.7%;2021年上半年销量102万辆(+221%),渗透率10.2%,比2020年上半年渗透率4.1%提升1.5倍;2021年6月销量22.3万辆(+170%),渗透率14%,比2020年6月渗透率5.8%提升1.4倍;我们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超过200万辆,实现翻番增长,渗透率将超过10%。


我们预计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2022年就将达到20%,比中国政府提出2025年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提前3年实现。我们乐观预计中国2025年智能电动汽车年销量,将比2020年111万辆增长10倍,年销量将突破千万辆,渗透率将达到50%;智能电动汽车在北上广深的接受度更高,普及速度将更快,预计2025年时,北上广深的普及率有可能超过60%,甚至是更高。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当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用线性思维去思考与预测未来,而应该更加大胆预测与积极拥抱未来。


2021年7月27日


2003年是电动车产业史上神奇的年份,这一年,丰田、通用两大传统燃油车企代表在纯电动领域按下暂停键,特斯拉、比亚迪两大电动车新玩家才刚刚开启充满挑战与未知、但又坚定的电动化之旅。


历史并非没有给传统燃油车企获得第二生命的机会,但当时燃油车还处于鼎盛时期,电动车前路漫漫,燃油车企很难下决心坚持并加大在电动车领域投入,继续大力发展燃油车才是符合当下的合理选择。


选择了当下,低估了趋势,很可能就是失去未来。产业变革,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缓慢而又曲折,但突破拐点后,加速发展的趋势又会惊掉绝大多数人的下巴。


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年渗透率2021年将超过10%,进入加速普及阶段,乐观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50%。这意味着:1、电动车年渗透率在50%以内时,由于整体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而电动车销量快速崛起,意味着燃油车年销量与份额均处于下降通道,市场增量部分基本被电动车吃掉;2、电动车年渗透率超过50%以后,电动车成为主流选择,燃油车变成非主流选择,燃油车销量将出现断崖式下跌。


2003年~2021年,18年时间,是燃油车与电动车两大阵营力量逐渐发生转换的过程;从2021年开始,不用10年时间,电动车就会加速完成对燃油车的替代。当新时代来临,拐点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正应了那句话,巨人倒下的时候,身体还是温的。


2021年5月3日


智能电动汽车的市场玩家,除了开创者与引领者特斯拉、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等)、原有的传统燃油车企外,新玩家主要是跨界而来的智能手机巨头、与科技互联网巨头。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巨头争夺的下一个主力战场;苹果、华为、小米以不同方式下场,OPPO、vivo预计也将入局。


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进入存量时代,行业红利主要集中在部分具有人口红利的新兴国家。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全球来看,处于非常早期阶段,2020年全球渗透率在5%左右,2021~2025年将是加速普及阶段,我们乐观预计2025年全球渗透率在40%左右,届时中国渗透率会更高,有望达到50%左右。


未来5年,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将快速放大10倍量级。目前是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市场与消费者对智能电动汽车关注度、认同度快速提升,成为消费者第一辆首选车或第二辆、第三辆更新换代车的比例显著增加。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规模,将比智能手机产业规模大10倍量级以上;但供应链及工程制造的复杂度,前者是后者的10倍还不止。对智能手机巨头来说,现在切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可以分享超级巨大的行业红利,但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巨大。当初在智能手机市场,在早期可以凭借互联网营销、用户体验等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成功;而在智能电动汽车战场,将更多是真正硬实力的系统性比拼。


2021年1年4日


2021年一开年,特斯拉就在中国推出国产Model Y,大幅降价,市场反馈异常火爆。有观点就说特斯拉将大杀四方,一统江湖。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对智能电动汽车各玩家来说,现在只是上半场刚拉开序幕,还是热身阶段,处于行业红利期,谁都有机会。


在中国,汽车年销量在2,500万辆左右,未来10年,假设新能源车占比从5%提升到50%,份额上有9倍空间;加上中国私家车渗透率是18%,美国已超过60%,中国未来整体汽车年销量还有大幅提升空间;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年销量,在中国将有10倍以上成长空间。


从全球来看,新能源车占比更低,在2.5%左右,未来提升到50%的比例,份额上有近20倍空间;加上全球发达国家的存量替代,以及新兴国家的持续增量空间,全球汽车年销量也有大幅增长空间;这意味新能源车年销量,从全球来看,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假设到2030年,中国和全球新能源车年销量占比分别达到50%和40%,届时中国和全球新能源车年销量分别为2千万辆和5千万辆;而特斯拉如马斯克希望的年销量达到2千万辆,正如马斯克2014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信心特斯拉在2020年达到50万辆;在中国和全球,还有超过一半的新能源车年销量,是所有其他玩家的机会。


现在是智能电动汽车各路玩家,一起抢占燃油车市场份额阶段,我们判断未来10年,都将处于上半场;当然竞争程度会加剧,电动化还不会让各家出现分化,真正的挑战是后续的网联化、智能化,特别是自动驾驶,将会使各家出现明显分化,这场排位赛之争,只会有少数玩家最终留在牌桌上。


2021年8月3日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过去一直由欧美主导;日系汽车以上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为契机,推出节能型燃油车和精益生产模式,实现崛起,但日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格局,只是成为其中一极;而加速到来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是中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将从跟随者成为引领者,完成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


2020年11月9日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经历三阶段:国有车企让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并借助与国外车企巨头合资合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打下扎实产业基础;民营车企在此基础上,发展自有品牌,与外资品牌抗衡,极大增强民族汽车产业自信;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换道超车,将带领中国汽车产业达到新高度,在全球展现中国军队的超强竞争力。


2020年8月10日


如果当初错过了FAANG、AT、美团+拼多多、立讯等公司,那未来10年就不要再错过智能电动车时代。我们精心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专题】,就是和大家一起去抓住未来10年,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浪潮,还要更大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大潮已经到来,特斯拉过去14个月股价最高涨幅超过9倍,市值2,700亿美元,高居全球市值第一车企;蔚来过去5个月最高涨幅接近7倍,市值159亿美元;理想市值141亿美元,小鹏也即将美股上市。让我们现在就一起开启这趟“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旅程吧。


2020年12月29日


2019年特斯拉独挑大梁,2020年新势力登场、月销节节高,2021年旧势力将大举杀入、上演百车大战,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速电动化普及,将使电动车年销量占比快速从5%提升到10%,届时产业链与产业生态的投资机会系统性出现,崭新的大时代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2020年12月7日


提起丰田,就想到今年初在美国CES展上受丰田造城启发,提出未来超级科技巨头将接管一切。我们背后逻辑是,网络效应+数据智能,将使科技巨头具有非常明显的系统级竞争优势。这个趋势在今年全球疫情的情况下,是得到强化和加速。不考虑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基本都已变成科技巨头。九宇资本赵宇杰:CES见闻录,开个脑洞,超级科技巨头将接管一切


目前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分别是苹果2.08万亿美元、微软1.62万亿美元、亚马逊1.59万亿美元、谷歌1.23万亿美元、Facebook 0.8万亿美元、阿里0.74万亿美元、腾讯0.73万亿美元、特斯拉0.57万亿美元、伯克希尔0.54万亿美元、台积电0.54万亿美元;这里面,台积电与伯克希尔市值差距仅44亿美元;另外,华为没有上市,华为市值应该与阿里、腾讯在一个量级,或者更高。

对汽车终端被重新定义的思考


2020年11月23日


我们一般说智能电动汽车,或者说智能汽车,但其实更完整的表述是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汽车被重新定义。


而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实现,都是需要相关产业基础的配套与完善,同时从实现顺序上,是先电动化、再网联化、再智能化,而共享化是以网联化+智能化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要把这些全部实现,估计要10年时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


我们现在虽说是智能电动汽车,但其实还处于电动化阶段,真正的智能化还没有到来。所以准确的说,我们现在还处于汽车电动化阶段。


在汽车电动化阶段,首先解决的就是电动汽车的续航瓶颈,在目前相关产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各家在面对产业现状时,都拿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2020年8月31日


智能电动汽车大势已成,未来3年将是加速发展。智能化让传统汽车进化为符合摩尔定律、持续升级迭代的超级移动智能终端与场景,将产生新“安迪.比尔定律”,硬件成本持续下降,将被持续提升的软件研发成本来填补。


2021年5月17日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车企开发模式大幅改变,OTA在技术上依赖各类零部件功能升级,在实施上取决于车企技术理解能力、产业链协调能力、产品管理能力等,车企实施OTA门槛高,将加速车企分化。


OTA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重要趋势,实现车辆不断升级,车企直接面对用户,持续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增加与用户交互频率,提升用户粘性,使汽车软件向用户收费成为可能,使汽车从一次性售卖的机械产品,变成可持续升级的智能终端,成为车企可持续运营、可持续创造收益与价值的资产。


2021年6月1日


共享出行、智能网联化、自动驾驶,是对汽车的三级属性加强,级数越高,对汽车的加强幅度越明显。


共享出行对汽车是一级属性加强,是汽车+移动互联网,在区域内具有网络效应,方便人们出行。共享出行并没有对汽车本身带来根本性变化,更多是辅助性变化。


智能网联化、自动驾驶才是对汽车带来根本性变化,让汽车成为可持续进化、可持续运营的资产,是对汽车的二级、三级属性加强。自动驾驶基础上的共享出行,才真正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将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表现出赢家通吃,强者恒强。


2021年5月11日


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造就今天的城市,自动驾驶技术在变革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将重新定义未来城市与生活。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掌握相关前沿技术,将助力领先国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引领者。


自动驾驶将使汽车成为全新物种,并成为整车价值含量最高的部分,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汽车将不仅只是代步工具,而是移动的超级智能终端、空间、场景,变革用户出行体验。更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与丰富多元的生活娱乐工作方式,将带动汽车产业链相关领域发展。


2021年1月11日


目前智能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是智能机与功能机的区别;但当自动驾驶时代开启时,现在的智能电动车也将成为功能机。


现在的三电特别是动力电池在整车的价值占比最高,在这个阶段,并不能充分发挥苹果、华为的优势;当动力电池的单位能量密度提升而带来价格持续下降,而自动驾驶越发成熟完善时,自动驾驶将成为整车价值含量最高的部分。


苹果、华为造车,真正杀入战场的时机,预计会是动力电池价值占比逐渐下降,而自动驾驶价值占比持续提升的阶段;当智能电动汽车从靠整车盈利,进入到靠软件、应用、服务等更多增值服务赚钱时,才是苹果、华为更好发挥软硬件一体化优势的时候。


特斯拉不断推出大众化车型,持续降低价格,目的就是销售更多车型,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特斯拉的发展阶段,将从整车盈利阶段,进入自动驾驶盈利阶段,未来还将推出Robotaxi,届时将构建更加庞大、繁荣、丰富的产业生态。

对汽车产业生态被重塑的思考


2021年3月15日


智能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将带来深刻而系统性的影响,是世纪级的产业变革与机遇,并带来新能源革命,将改变原有地缘政治。


对中国来说,实现弯道超车,带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与产业生态全面而系统性崛起与领先,在原来薄弱的芯片、操作系统等环节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将实现中国自主智能电动车品牌高端化、全球化。


2021年5月24日


终端+智能+联网,将使终端变成全新的物种,在此基础上,新终端可解锁新技能越多,每新增一个维度的属性,将使新终端创造更大数量级的商业价值。


PC+互联网,使联网PC+PC互联网创造比传统PC产业大100倍量级的商业价值。


手机+智能+互联网+连接+人工移动,使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创造比传统功能手机、PC互联网分别大100倍量级、10倍量级的商业价值。


汽车+智能+互联网+连接+自动移动,将使智能电动汽车、车联网,创造比传统燃油车、移动互联网分别大100倍量级、10倍量级的商业价值。


2021年4月26日


从传统燃油车到智能电动汽车,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过去分布式,向跨域集中式、中央式架构发展,未来整车计算平台将成为汽车中央大脑,汽车将成为符合摩尔定律的消费电子产品,从而使汽车差异化,从过去比拼硬件配置变为软件定义。


整个汽车产业链、产业生态、产业格局将被成为重塑。对车企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要具备全栈开发能力,从自下而上转为自上而下开发模式,车企越来越像智能手机大厂,发布操作系统与应用平台,吸引并构建开发者生态,汽车软件体验与生态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汽车产业迎来百年大变革,将释放新的超级产业红利,面对历史性机遇,中国从政府高屋建瓴的产业规划与政策扶持,到车企、操作系统、汽车芯片、软件应用、供应链等各环节都具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与优势,到中国消费者对新生事物的开放心态与积极支持,从上到下都已做好准备,中国汽车产业军团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将在全球实现系统性崛起。


2021年4月12日


汽车逐渐从燃油车,迭代为电动车、智能电动汽车,单车芯片使用量快速增长,汽车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符合摩尔定律的新的超级移动智能终端。


芯片主战场未来将从手机转向汽车,汽车产业未来的芯片需求量将是手机产业的10倍以上。手机年销量是汽车的10倍以上(2020年全球手机与汽车年销量分别为12.6亿部与0.78亿辆),但汽车单车平均售价是手机的100倍量级(假设汽车与手机平均售价分别为10万元与0.1万元),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芯片在整车的重要性与价值量将大幅提升。


智能电动汽车将是中国芯片产业军团实现全面崛起的绝佳机遇期。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过去10年高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与产业基金的持续大力支持,中国芯片国产化已有相当不错的产业基础;全球性的行业缺芯危机,表明当下的全球芯片产业生态仍以手机为主,汽车产业需要逐步建立并掌握属于自身的芯片产业生态;中国本土智能电动汽车整车企业与品牌将在全球崛起,从产业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国产替代角度看,国内芯片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并实现全面崛起。


2021年4月5日


动力电池、激光雷达,好比智能电动汽车的心脏、眼睛,目前都面临技术路线突破、规模化量产、持续降低成本。动力电池,未来从锂离子电池发展到固态电池,将使车跑的更远、更久;激光雷达,未来从机械式、半固态到固态激光雷达,将使车看的更远、更清楚。一个功在当下,一个利在未来,前者加速电动车与燃油车实现平价,后者将加速自动驾驶时代到来。


2021年4月19日


三电对汽车产业的改变,并不单纯只是对汽车内部结构的改变,而是将电动车成为区别于燃油车的新物种,将使汽车沿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迭代进化,将重塑汽车产业链与产业生态。


2021年6月7日


电梯+城市现有交通网络(公交、私家车、地铁等),让城市不断往高度与广度两个维度延伸发展,并不断形成人口规模达千万量级的大都市。


未来飞行汽车的出现与发展,将构建城市空中交通网络,将不仅只是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将对居住生活、商业办公、交通物流、城市形态等都会进行全方位重塑,也将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涌现与发展。


全新的飞行汽车+城市空中交通网络,将使城市得到更加立体的开发与发展,促进城市进一步往高度与广度发展,极大提升城市单位面积的容纳能力,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聚集,未来将出现人口规模达1亿量级的超级大都市,其整体规模将是现有大都市的10倍起,将具有更加明显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对个人来说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创新创业空间。

对带来新能源革命的思考


2021年6月14日


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能量与信息是贯穿宇宙138亿年历史的两大标尺;前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更是提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卡尔达肖夫文明指数,将文明水平根据使用能量的不同等级进行划分,分别是充分利用行星(地球)能量的I型文明、充分利用恒星(太阳)能量的II型文明、充分利用整个星系(银河系)能量的III型文明。


能量是推动和衡量文明最重要的标尺,不同的能量来源与能量使用效率决定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对新能源的使用,带来更高的使用效率与性能,实现人类社会物质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与更大量级的财富创造。


人类社会第一次能量使用革命,是化石燃料煤炭与蒸汽机的结合,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交通革命。


人类社会第二次能量使用革命,是化石燃料石油等与内燃机、发电机的结合,开始人类首次对电能的系统大规模使用,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交通革命,并在此基础上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如今随着碳中和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已开始第三次能量使用革命,将更多使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此过程中,将实现能源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的三网融合,将使人类社会对能量的使用程度进入新阶段,并将实现人类社会与全球经济更加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6月21日


碳中和不仅是一场全世界的新能源绿色革命,还将重塑世界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碳中和,对能源使用从化石能源转化为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能源属性从资源属性变为制造业属性,这将使中国大规模低成本制造、与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这场全球竞赛中处于优势与领先地位。


中国光伏产业各环节的领军企业,在全球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不像芯片被美国卡脖子,中国光伏全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制造、到下游建站与运营,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关键环节均掌握在中国自己手上,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2021年6月28日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环境最友好的绿色能源。理论上,将全球陆地接收的1%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就可满足全世界对能源的使用并还有剩余。碳中和的过程,将更多是以光伏代表的硅基能源对以化石燃料代表的碳基能源的替代。


由于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储能的重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系统发展硅基能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的比例未来将占到发电能力的100%甚至以上。


2021年3月29日


煤气时代成就了英帝国,油气时代成就了美帝国,碳中和时代将成就大中国。其中动力电池将是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将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电动化在传统燃油车进化到智能电动汽车中扮演起承转折的角色,降低行业进入门槛,是汽车智能化的前提与基础,将带来汽车产业链与产业生态全方位改变,是一场新能源革命、出行革命。


目前动力电池在整车价值占比高,未来随着动力电池的单位能量密度提升而带来价格持续下降,续航里程持续提升,电动车与燃油车将实现平价,届时将加速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


2021年7月5日


理想、小鹏、蔚来作为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三家切入智能电动汽车的方式各不相同,三家的差异,从各自如何应对里程焦虑,选择不同的补能方案,就已经决定。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短期看是供给侧问题,但最终是需求侧问题,将由市场决定未来电动车的主流补能方式是什么。

对竞争格局的思考


2021年3月22日


大部分行业都会经历功能机转智能机阶段,这意味着产业格局将被重新洗牌,新的产业规模将是传统产业规模的10倍、100倍以上,对传统玩家来说就像“灰犀牛”,对新进入者来说却是绝佳、千载难逢的机遇。


汽车产业,就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传统车企巨头一开始有意无意忽视,觉得边缘、小众、非主流,但当意识到趋势加速且不可逆时,曾经看不上的新入局者已是牌桌上重量级玩家,掌握新产业生态的游戏规则与话语权。


2020年11月2日


特斯拉开启了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序幕,但未来定义并引领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走势的主战场是中国,谁在中国称王,谁就有机会问鼎全球。特斯拉有机会,造车新势力有机会,跨界玩家有机会,传统车企要加油。


美国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极限施压,将让中国军团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实现全面崛起。如果不信,未来10年,我们一起见证。


2020年10月26日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也是最具潜力市场,同样竞争也最激烈,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的关键战场。种子选手特斯拉、造车新势力、头部民营车企、传统国企代表、国际车企巨头、跨界实力选手,各股势力、各路玩家、均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对此均虎视眈眈,希望继续留在牌桌而不掉队。


2020年9月14日


国内智能电动汽车一超多强格局形成,这场全能竞技+马拉松的无限游戏中,谁能持续推出畅销车型、构建最全产品线、科技创新持续领先,谁就能继续留在牌桌,干这行,既要活得好,更要活得长。


2020年11月16日


今年以来,蔚来上涨10倍、特斯拉上涨4倍、比亚迪港股上涨近4倍、理想和小鹏上市3个月左右上涨近2倍,智能电动汽车军团在资本市场价值被重估,更是将全球车企市值座次重排,传统燃油车销量虽仍占主流,但新时代已开始,且不可逆。

对跨界科技互联网巨头的思考


2021年2月22日


未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是当下智能手机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在智能手机增速放缓,出现饱和,需要寻找新增长曲线时,百年不遇的汽车产业大变革,为新玩家提供了绝佳的入场时机。智能手机领域头部玩家纷纷准备下场,切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不想错过这条未来10年的超级黄金大赛道。


这里面苹果、华为均已谋划筹备多年,将是有机会改变格局的玩家;雷军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是是否以小米为主体,还是另起炉灶,就不得而知;OPPO、vivo秉承后发先至的哲学,不是不进,也许只是时机未到;鸿海,作为智能手机代工之王,也不想错过这个时代,积极进军汽车领域,致力5年抢占10%的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份额。


2021年3月2日


中国互联网顶级天团,BAT、TMD、京东、小米,分别崛起于PC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纷纷瞄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依托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分别寻找合适的方式切入。因为错过这条超级大赛道,就是错过一个必将属于中国的伟大时代。


2021年2月1日


华为收入已达万亿级别,而占半壁江山的消费者业务,近年受美国禁芯令影响,智能手机业务受到持续打压,需要找到更大的增长引擎和下一条增长曲线。能让华为再造一个华为,年新增万亿级收入的市场,就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华为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将得到充分释放。


华为目前坚持不造车,通过更加开放的合作,拥抱产业,赋能车企更好实现汽车智能化,与车企和终端车辆建立更广泛的合作与连接;是否与何时造车,不是当下重点,未来整车价值最大的不在硬件,而在软件,谁掌握更多终端、获取更多数据,才能在未来超级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占据更好的产业生态位。


2021年3月8日


微软投资Cruise进入自动驾驶领域,至此,美国四大万亿市值科技巨头,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均已入局智能电动汽车赛道,这是科技巨头在布局下一个超级智能终端/场景/空间,迎接下一个时代。


上次类似布局,是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在VR/AR头显设备领域的前瞻卡位。目前来看,作为未来两大新的超级智能终端,智能电动汽车预计会比头显设备更加快速得到普及与发展。


微软+Cruise+通用,科技巨头+自动驾驶头部公司+传统车企巨头,三强联手,深度合作,给希望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各方提供新的合作模式与启发。


微软通过此次合作,绑定极具实力的合作伙伴,快速切入新的战略领域,使自身核心业务“云+AI”,能分享整个产业快速发展的超级红利。


Cruise借助微软投资与联盟,估值从2019年的190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3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Waymo的自动驾驶头部公司,将能更好参与自动驾驶巨头间更加激烈的竞争。


通用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方面,将能获得更好的赋能,能更好应对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挑战。


2021年1月18日


自动驾驶演进发展,分为特斯拉派与谷歌派,两派区别在于,马斯克观点是自动驾驶发展不需要激光雷达,而谷歌派使用激光雷达。当然还有的区别是,特斯拉派认为自动驾驶是“渐进演化”路线,逐步实现L2~L4/L5级自动驾驶;谷歌派是“革命”路线,直接研发L4/L5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我们之前提到未来自动驾驶在整车中价值量最高,如果车企无法自主掌控,不能从中盈利,将从传统燃油车价值链顶端,沦落到智能电动汽车价值链底端;这将使得车企在自动驾驶层面与外部合作时,都会考虑与尝试未来自主发展,避免沦为给他人作嫁衣。


这也是之前与谷歌在自动驾驶路线类似的百度,会与吉利深度合作,亲自下场造车的原因之一;对谷歌来说,Waymo实现更大价值的商业化变现,很难仅仅通过采购外部车辆进行改造来实现,未来还需要与车企探索更多更深入的创新合作模式,毕竟自动驾驶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依托于大量车辆终端本身,要在车辆终端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才能让自动驾驶实现更快速的迭代与进化,实现赢家通吃。


2021年1月25日


亚马逊作为全球性电商巨头,已面向未来,紧密围绕自身业务,前瞻布局下一代物流与出行领域,成为重量级玩家,致力204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亚马逊的前沿性探索,给国内阿里、美团、拼多多、京东带来启示与借鉴,目前看,王兴对这块最为重视。


亚马逊从仓储到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无人驾驶对配送方式、效率、成本的重构,构建未来交付系统,提升配送效率同时,降低成本;成熟的应用场景,支撑自动驾驶、电动车等领域持续高额技术投入;并利用在云计算、语音识别领域优势,发展车联网服务。


2021年2月8日


就像昔日PC时代霸主微软,错过PC/移动互联网时代,但在云时代崛起,市值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科技巨头。


昔日跻身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BAT之列的百度,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值不断下跌,一度最低跌到280亿美元,不仅被AT拉开差距,也不断被后辈超越。


如今百度凭借自身在AI、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汽车智能化、车载语音助手等方面的持续研发与积累,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现又牵手吉列亲自下场造车,即看到百度的决心与魄力,也让市场增加了重量级选手。


这让资本市场对百度价值进行重估,离千亿美元市值已是咫尺之遥。百度是否能像微软一样实现逆袭,值得期待。但这过程中,百度还需要从内而外,从公司治理、文化等方面实现再造,才能更好的抓住这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机遇。

对各类车企的思考


2020年10月19日


智能电动汽车大势已来,我们已深入研究带头大哥特斯拉、5家造车新玩家、3大头部民营车企,9大玩家风格、打法各有不同,均带有浓厚的各自掌门人基因,各家均不同程度受益这股东风,新大幕拉开,现在还只是序章。


2020年12月28日


传统车企,将燃油车转型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让我想到传统有线网络运营商的转型,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刚好对应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


有线运营商完成数字化、网络化不难,只是硬件上的改造升级;挑战是互动化,这是涉及软件层面,背后是整套思维方式的系统改造升级,转型难度非常大。


对传统车企来说,各家在电动化方面都已发力,真正的挑战是在后续的网联化、智能化,特别是未来的终极之战“自动驾驶”,届时才是真正的生死淘汰赛。


1、特斯拉


2020年8月17日


特斯拉不单纯是一家车企,未来将是智能电动车+清洁能源+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全球卫星互联,把互联网+云+AI+VR/AR/MR等大产业全部打通,整合到自家产业生态与系统里,成就超级出行科技帝国。


2、造车新势力


2020年9月7日


1年时间,智能电动车行业形势大逆转:特斯拉上涨10倍、市值一度接近5千亿美元;蔚来、理想、小鹏,从之前资金匮乏、融资困难,到三家齐聚美股,每家都手握超百亿现金,三家合计超5百亿现金,是各自公司现金最充裕的阶段。


蔚来、理想、小鹏,未来决定三家新势力座次的,将更多取决于持续产品研发与销量,以及在智能化、特别是自动驾驶上的投入与表现;未来三家新势力之间、与特斯拉、与传统燃油车,竞争将更加激烈。


造车新势力的李斌、李想、何小鹏,就像已成为民营车企头部大佬的王传福、魏建军、李书福一样,将在中国自主造车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地位与贡献。


2020年8月31日


造车新势力TOP3已齐聚美股,蔚来拜用户教、理想拜产品教、小鹏拜智能教,各有特色;电动车加速替代燃油车过程中,增量空间够大,还处于共同做大蛋糕阶段,看谁能更快跑马圈地,做大销量与份额。


2020年8月24日


中国造车新势力TOP3,即将齐聚美股,就像优爱腾背后有BAT,理想、蔚来、小鹏背后分别是美团、腾讯、阿里;三家均有不同思考与判断,体现在不同方向、产品、模式的探索上;理想、蔚来毛利率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均转正,小鹏毛利率也已大幅改善,三家已从求生存进入求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将上演更精彩的三国杀。


2020年9月21日


恒大造车,高举高打,大开大合,是真造车,还是另有算盘?恒大擅长和政府打交道,造车对地方政府好处门清,吸引配套产业链落地、创造大量就业与税收、拉动地方经济。


恒大创造拿地新模式,通过投资建厂/产业园,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住宅与商业用地,以此获得大量低价优质土地,获取大量盈利;利用政府各类政策支持与补贴,少花钱,把厂建起来;恒大就这样打通造车与拿地的任督二脉。


3、民营车企


2020年9月28日


比亚迪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下降30%,为什么还受资本市场追捧,今年以来最高涨幅达到150%;比亚迪A股市值420亿美元,比蔚来市值还要高出近200亿美元,是国内第一大市值车企。


比亚迪改变过去封闭的供应链体系,将自身汽车零部件业务进行拆分与开放,其中最核心两大业务,动力电池与电驱动系统半导体IGBT向全产业开放。比亚迪的系列变化,由过去封闭的车企,变成更加开放与更具时尚的新能源车企、以及电池等面向全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比亚迪未来还有更大空间与更多可能性。


2020年10月12日


吉利经过23年发展,从毫无资源背景的首家民营车企,发展成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第一,计划2020年实现全球年销量300万辆,跻身全球车企销量前10。


在此过程中,是李书福带领吉利不断守正出奇,从早先通过5万元两厢车打破中国汽车奢侈品形象,到18亿美元并购沃尔沃上演蛇吞象,通过持续全球投资并购,拥有10余个全球知名品牌,打造了“吉利汽车王国”,如今又与时俱进,积极布局汽车“新四化”,进入吉利科技时代。


4、国有车企


2020年11月2日


国有车企发展,普遍经历躺赚的合资阶段、辛苦打造自有品牌,在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迎来最好打造自有品牌并抢占高端市场阶段,但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竞争更激烈。


2020年10月26日


上汽作为国有车企带头大哥,中国车企第一市值地位被比亚迪取代,又有蔚来、长城等在市值上步步紧逼,正是当下国有车企在面对未来产业格局巨变时的真实挑战与压力,如何创新突围事关生死。


2020年11月30日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传统车企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有机会向上突破,推出自有高端品牌,创造更大价值;挑战是如何面对产业巨变而不掉队,这时主动拥抱变化、更加开放,才能更好与时俱进。


长安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可以看成传统车企在面对智能化时,给自己找的强力外援与盟友。华为不同于单纯的互联网公司,在智能汽车产业拥有完整的系统级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定位类似汽车领域Android。华为与传统车企合作,相当于赋能传统车企,更好应对汽车产业智能化的挑战。


5、国际车企巨头


2020年12月14日


传统燃油车时代,日系、德系、美系,三足鼎立;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江湖势力重新划分,日德美统一归为传统车企,包袱重,转型面临挑战压力大,不能重生就是衰落。

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观后感


2021年4月22日


一、整体感受:


1、电动化、智能化,已经不是车企要不要做,而是必须要做,加快推出。没有推出智能电动汽车车企的展台,给人感觉是保守,缺乏创新,缺乏吸引力。


2、各家车企对未来智能电动汽车趋势的判断,将决定各家在应对产业变革时的投入力度。目前各家车企普遍预测5年后,智能电动汽车的年渗透率在30%~40%;但我们更为乐观,预计届时智能电动汽车年渗透率将达到50%的水平。


3、中国是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创新活力最高、竞争程度更加激烈的市场,也是接受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在中国占据头部位置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与品牌,在全球竞争中也将处于优势地位。


4、中国汽车市场,将重复上演过去在家电、电子消费产品等领域出现的格局,未来将是中国本土车企品牌全面崛起,东风压倒西风。在全球市场,中国车企将是攻城略地,国外车企将处于守势。


5、中国本土品牌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积极拥抱智能电动汽车,更懂当下年轻人并推出他们喜欢的车型产品。


6、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将诞生自有高端品牌。比如红旗E-HS9、H9+等。中国用户,对本土品牌、国产、国货,将有更高的认同度、自豪感、品牌自信。


7、车企展台,现在还要靠车模吸引眼球,要么就是思维落伍,跟不上时代;要么就是没有认真造车,比如展台很大,排场很大,漂亮小姐姐很多,但只让用户远观车的外型,只象征性留2辆车的模型让用户近看,但也门窗紧闭,只看个外壳与外型。


8、中国本土车展中,有机会诞生出中国的CES展,目前看,上海国际车展有这个机会。


二、车企部分:


1、华为、特斯拉,分别作为东西方两大汽车阵营的头部代表,拿到了头等舱的位置。


2、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急先锋,在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方面将不断创新与突破。


3、民营车企:比亚迪、长城、吉利,各有特色,各有打法,各有挑战。三家公司创始人仍活跃在一线,精气神还在,锐意进取,能跟上市场发展与变化,未来有机会更上新台阶。


4、国有车企: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国有车企尝试推出各梯次的自有品牌,期望改变过去主要靠合资品牌赚钱的局面。


5、外资品牌:面对中国本土品牌强势崛起,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巨大变化与趋势,没有看到更多战略投入与重视,并无太多针对性创新,略显老成保守,进取度不够。


来源: 九宇资本赵宇杰 六合商业研选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