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码圈炸了,起因是一段视频,一家巨型半导体公司公开揭露了自己“造假”的证据。
图中这个穿着皮夹克的白发男人其实是个“假人”,这个今年4月发布的长达1小时48分钟视频,直到近期揭秘之前的4个月内,全球十几亿的网友都没发现其中的端倪。
现在的3D建模技术真的有这么牛么?
其实也没有,这个建模是用一个新发布的基础模拟平台——Omniverse所打造的,它不仅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连接到虚拟世界中,用户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创建独一无二的数字场景、完美的3D 建模、现实生活里设计精妙的建筑等。
而这个公开揭露自己“造假”的视频,只是证明这个平台有多牛的一个小彩蛋,4个月前时长接近2小时的视频里只有14秒是3D建模的“假人”。
当下,整个芯片行业都认为AI是下一个浪潮,人工智能也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赛道,而AI将会成为半导体行业的最大浪潮。
半导体行业以往的每个浪潮都会诞生一个New King,像PC时代杀出重围的英特尔,手机时代的王者高通。
所以在大热的人工智能时代,谁会成为下一个半导体之王?
人工智能究竟为何物?
在聊AI之前需要先明确,现在频频进入大众视野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
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诞生之初的用意,就是需要它能在短时间内进行人类无法达到的运算程度,因此电子计算机也被称之为电脑,指的就是部分替代了人类大脑的功能。
而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最早也来自于计算机之父——Alan Turing(图灵),当时他做了一项有名的图灵实验:让一台机器和一个人同时坐在幕后,请一个裁判同时与幕后的人和机器进行交流。如果这个裁判无法判断自己交流的对象是人还是机器,就说明这台机器有了和人同等的智能。
维基百科上给人工智能的定义是“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
这么说起来有些太过空泛,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工智能就是一个类人的机器,简单的来说是“人工智能=感官+人脑”。原理大概是给一个机械的躯体装上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并且给予他连接的神经元,构成可以独立判断思考的大脑。
而在电影里其实也有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在《复仇者联盟》里有着和人类一模一样躯体和思考能力的幻视;《银翼杀手》中拥有人类具有完全相同智能和感觉的复制人;《2001:太空漫游》中意识觉醒的电脑“哈尔9000”。
其实人类早就有了制造仿生人的想法,1972年,康奈尔大学的教授Jelinek到IBM休假,彼时IBM想开发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这给了他一些灵感,此后花了4年的时间研究开发出了一个基于统计法和大数据的语音识别系统。
而电脑发展至今,所提升都是其运算的强度,但最根本的下指令这个步骤还是离不开人,正是因为电脑缺乏了感知社会的眼睛和耳朵,只有电脑像人一样有效的收集和利用信息,才能称之为人工智能。
给电脑装上一套外观相似的五官和计算的大脑不是难事,但要给他配备生物体一样的功能确实有些困难,否则特斯拉为什么现在还在攻克L5级别的自动驾驶,而主流的辅助驾驶还停留在连路标都无法识别的程度。
这事儿这么难办,很多半导体企业还是要去做,其实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摩尔定律其实已经走到尽头了。
在摩尔定律提出的初期,微处理器的性能还能保持住每年提升 50%的增速,但半导体物理学的局限意味着如今 CPU 性能每年只能提升 10%。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跨入了“后摩尔时代”(More than Moore),缩小数字集成电路已经无法为芯片性能带来几何的增长,而是可以依靠电路设计和系统算法优化来提升芯片性能。未来是属于加速计算是人们公认的一条美妙的前进道路。
图像处理者的野心
回到开篇的那个穿着皮夹克的白发男人。
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人,而是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
这位看似酷酷的家伙,是一个天才。1979年,16岁的“小黄”就进入了俄勒冈州立大学研读电子专业,在大学期间他就有着宏大的职业规划,想成为全球的图形皇帝。
而还没有毕业的黄仁勋就已经进入了AMD工作,成为了一名芯片设计师,但也仅工作了短短两年时间就跳槽到了彼时做图像处理芯片的公司LSI Logic,黄仁勋在这家公司干了整整8年,也就是这八年的时间里给他积累了经验,迈向了图形处理芯片的创业道路。黄仁勋在93年离开了相伴8年的LSI,创办了如今的NVIDIA,彼时的他刚刚满30岁,像在图形芯片市场大干一场,而当时还没有起步的市场就已经有将近30家公司在做这种芯片了。
而如今,英伟达的股票已经到了将近200美元/股,市值也接近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前半导体王者2000亿美元的英特尔和1500亿美元的高通。
很多人对于英伟达的印象,恐怕还停留一个卖显卡的芯片公司上,它的市值又凭什么超过了行业里的两位前辈?
其实就是凭着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中,必不可少的图像处理芯片(人工智能“感官”部分)。
做GPU出身的NVIDIA早就往着更宏大的目标迈进了,希望能打造一个元宇宙(Metaverse)的平台,开启人工智能的时代。
黄仁勋在介绍Omniverse的时候说过,“The metaverse is coming. Future worlds will be photorealistic, obey the laws of physics or not, and inhabited by human avatars and AI beings.”
(元宇宙的时代马上要来了,未来世界将会是人类化身和人工智能,住在真实的物理世界或是非物理世界之中。)
老黄和NVIDIA的意图很明显,如果未来人们注定要活在一个虚拟的环境当中,那英伟达就要最先搭建好这个平台。
而这个虚拟世界也是无比宏大的,不仅仅是用在以往人们所想的《头号玩家》电影里“绿洲”那样的网络游戏中,甚至也可以扩展到商业和工业领域。目前,宝马利用Omniverse平台创建一个数字工厂,为未来真正工厂的建造提供一个模型。
另一个方面,英伟达也进入了自动驾驶的范畴,其最新推出的自动驾驶芯片组DRIVE Atlan,单颗芯片的算力能够达到1000TOPS,完全可以应对L4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
但有着先发优势的英伟达,真的可以顺利的登顶半导体之王么?
另类的“半导体”公司
特斯拉在所有人的眼中,应该是纯电车中的遥遥领先的绝对王者,但其实他是一个隐藏的新型半导体公司,汽车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具象化的体现。
实现自动驾驶其实是迈向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2019年4月,特斯拉公布了其自主研发的FSD(full self-driving)芯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单芯片的运算能力为72Tops,而双芯片板卡的算力能达到144TOPS。而在此前,被认为是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英伟达AGX Xavier 自动驾驶算力为32TOPS。
而公认为是能耗低、计算能力高的NVIDIA Jetson AGX Xavier 平台,也被FSD所冲击,特斯拉FSD制造以成本降低20%,能耗仅提升20%,成为了新的性价比之王。
与只提供芯片的英伟达不同,特斯拉靠着完全自主设计的硬件体系使得软硬件更加适配,而在软件开发上更加游刃有余,综合提升了自动驾驶性能。
不过,特斯拉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马斯克曾经在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正逐渐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
而美东8月19日,特斯拉在“AI日”活动上推出了人工智能训练机器系统Dojo及7nm的Dojo D1芯片,并同步推出了公司的下一个大型项目:Tesla Bot。
与以往其他公司发布的卡通外观的机器人不同,Tesla Bot有着与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外表和灵活的四肢。从公布的身高体重来看(1.75米、113斤),还是一个身形纤细的机器人。
虽然还不知道这款机器人具体能做什么,但它将会在明年正式亮相。
而支持机器人运作的Dojo系统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类的精神网络的系统,它且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兼顾各个方向的情况,算是专门为人工智能的眼睛和大脑而设计的。
一直遥望星辰大海的马斯克表示,制造机器人是合乎特斯拉的产品逻辑,因为特斯拉汽车是机器人。他也“口出狂言”称,特斯拉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不过特斯拉也说,这份研究它不会独享,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其他的汽车制造商也开放人工智能技术的授权。
这么来看,特斯拉这个新型的“芯片”公司,也很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浪潮下的New King,它也会成为英伟达最大的敌人。
结尾
让我们来畅想一下未来,如果人工智能(AI)已经被确定为了下一个科技时代的重要角色。那AI时代的王者将有可能出现在有图像处理芯片先发优势的英伟达,和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所突破的特斯拉之中。
谁会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下一个“微软”呢?其实资本市场也不是很清楚。
英伟达目前的市值是5000亿美元;而特斯拉的市值是6600亿美元,两家公司你追我赶打的难舍难分。
从最新的消息来看,英伟达预计会在2022年的上半年刷新移动GPU的产品线;而特斯拉也会在2022年推出Tesla Bot。
具体是谁,我想很快就会有一个答案。
(文章来源: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