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水星价值一二级联合研究】利空出尽后的价值回归?迎接中国品牌崛起的时代!
【水星价值一二级联合研究】利空出尽后的价值回归?迎接中国品牌崛起的时代!
2021-11-23
211
0

差不多2016年左右接触到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几乎跑遍了营收规模10亿以上的出口电商公司。

在诸多公司中,安克创新是颇为独特的存在。其它几家大都在偏远的华南城,宛如一个个仓库+小隔间黑网吧的结合体。安克创新则在南山区的一个科技大厦,更像是一个现代化的互联网公司,甚至为了方便员工,中午还管饭。老板在个办公大平层的玻璃隔间,据员工讲,随时开放。

安克也是唯一个坚定不移做品牌,并且ROE一度超过50%的公司。直到20年8月公司上市,恰逢消费电子、苹果产业链热潮,呼呼呼涨到快千亿,深感高攀不起。

21年几个短期利空因素影响报表

海运费涨价致使运费成本上升(中远海控涨了不少);员工人数从20年底的2144人上升到了3010人,当年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亚马逊更为严格的账号政策,把中国一些有刷单的账号都关闭了,不少公司甚至被迫给员工放假。

对报表造成了负面影响,安克创新市值一度回落到400亿,不到科沃斯的一半。

站在这个位置在来看:长期看,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出几家千亿市值的公司还是很有希望的,安克很可能是其中一个。四季度,电商旺季,另外就是供给端的中国卖家逐步出清,像安克这样大举招人储备人才,管理组织能力强,有积累的公司,极有可能看到业绩的持续改善。
 $安克创新(SZ300866)$     $科沃斯(SH603486)$     $石头科技(SH688169)$  

分享下公司董事长阳萌在混沌大学的演讲ppt好了,极有格局的人。公司年报和中报的管理层分析也有挺多思考的。


回顾历史,中国制造的出海经历了三个阶段:

1.0阶段广交会

从改革开放的1980年开始算起,大家最熟悉的广交会已经开了40多年了,每年全世界都有几万、十几万人涌过来,看看各种产品,然后建立联系,下订单。

2.0阶段电商平台

随着到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交会被搬到了网上。阿里巴巴最早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说我们是网上的广交会,一年365天天天召开的广交会,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全世界的买家能够与中国的卖家一起,实时讨论产品。

前两个阶段的共同特点在于中国品牌以toB销售为主,产品给到欧美国家的经销商,不接触C端用户。这样一来,用户对于产品的反馈,也要通过经销商的传递。

3.0阶段社群营销

最近10年,真正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在全球兴起,给来自中国的厂家一个直接面对海外消费者的机会,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催生了很多中国的淘品牌,比如韩都衣舍、御泥坊等。

电商崛起的浪潮之外,我们还看到两个机会。

一是工程师红利,当时中国就拥有全世界最好、最受训练、最有效率的一群工程师,工程师的聚拢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

二是品类更迭,一些品类的技术更迭和市场发展比较慢,所以做出品牌没有那么容易,比如桌椅、床垫。相反,一些处于快速迭代期的新兴品类,几乎每一天都在拔地而起。在从0开始的新领域里去塑造一个品牌,肯定要比在一个已经是红海的领域里更加容易。

电商崛起给了我们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机会,工程师红利给了我们塑造领先产品的能力,品类更迭给了我们崭新品类拔地而起的时机。三股浪潮叠加的交集点,就是我们创业的发力点。

选好了战场,问题又来了,究竟该如何定位?是赚网上华强北的快钱,还是做高品质的中国品牌?

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当时从海外回来第一次参加行业聚会,晚上有一个大佬专场,当年深圳外贸电商领域里特别厉害的大佬们在一张桌上吃饭,我听他们讨论生意经,有一个话题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就是“如何在网上用1美元包邮向全球卖鼠标,而且还不亏本?

最后,这个话题不可避免地就引向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控制成本,虽然这个产品最后只能用三个月,但也没有关系,1美元买的东西谁会介意。

但是,我发自内心地希望把一些可持久的、漂亮的东西展示在世界面前,而不是一些1美元买的、三个月之后就坏了的东西。

我们希望走一条不太一样的道路,因为我们坚定地相信可以创造长期而持久的价值,我们的使命是打造高质量的中国品牌,弘扬中国制造之美,这也注定我们走出一条跟行业内其他跨境电商公司完全不同的道路。

经过认真梳理和反复研讨,我们把成功的要件最后梳理出五条,可以说是九阳神功的武功秘籍。

持续创新的产品能力

首先讲产品,我们产品能力的成长路径,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基于VOC精选产品和微创新(2011-2014)

从创立之初,我们就把在销售过程中得到的大量客户反馈抓取回来,放到一个表格里,这些反馈比如“我喜欢它的包装”,“我喜欢它的续航”,“我不太喜欢它的颜色”等,对所有的用户反馈分门别类打标签,看哪些反馈比较集中,然后集中解决。

到今天,用户反馈已经不再是一个Excel表格,而是一套很强大的系统,它会抓取、翻译、自动打标,提供很多数据。总而言之,我们从中抓出客户关心的关键问题,再把这个关键问题转化成品质标准,也就是行业里说的CTQ,叫critical to quality(从批评到质量)。

比如消费者反馈说,“这个数据线用一段时间就坏了”,这是问题。工程师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为标准,比如,在这根线下面挂10公斤重物的情况下,来回做120度的摇摆,1万次依然不坏。定义出上述标准之后,工程师接下来就会改良并产出新产品。

2、基于用户洞察创造新产品(2015-2018)

不断基于用户洞察改良产品之后,自然而然延伸到下一个阶段,就是能不能创造一些新产品。这其中,除了线上用户反馈,还采用焦点小组调研和专家用户访谈的方式来收集用户信息。

比如,我们针对欧美养宠物家庭的创新品类——宠物版扫地机器人,就是在焦点小组中聊天产生的。所谓焦点小组调研,是请专业的调研公司,在美国市场聚拢10-20个使用你产品的用户。当时,几个宠物家庭在测评吸尘器的时候提到,如果能把我的宠物毛发吸得更干净一点、机器声音再小一点、不吓到我们家的猫猫狗狗就好了。这些信息被收集回来之后,我们的工程师就研发出了宠物版扫地机器人,价格更高、销量更好。

真正开始创新,就需要接近你的消费者,主动倾听他们的声音。

为了把消费者反馈体系化,我们认真地积累了超过1万名专家用户,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前批评过我们的产品。批评是巨大的财富,把这群批评你的人聚拢在一起,你就会获得一个试金石。当你的新产品被递送给这群人,他们会认真测试并给出意见,其中很多是你在实验室里关起门来想不到的东西。

针对每一个品类,能够选出感兴趣的专家用户,是持续成长、做好产品的基石。

3、基于经验总结做好产品布局(2019-)

到第三个阶段,就不能止步于单品,而是要定义出自己的产品组合。

举个例子,一棵树上最有价值的是果子,但是,如果没有树干传输养分,果子是不能成活的。

我们做产品组合也是一样,线上运营要想清楚,我的果子是什么?也就是那些看起来最诱人,能够产生最好利润和收益的产品是什么?而我的树干是什么?也就是在产品组合中,能够帮我引流的产品是什么?

当你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你的产品组合,就会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应该长得一模一样。

比如,数据线。左边的数据线,就是树干产品,中规中矩,品质很好,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常年占据销售榜前三名的位置,能够大量引流流量;右边的数据线,外壳由不锈钢粉末冶金烧制而成,流光溢彩,还有镀真金的版本,金光闪闪,非常漂亮,但售价要100美元一根。

也就是说,左边的数据线引入了流量,右边的数据线帮助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不能仅靠这一个产品打天下,要有产品组合的思维和意识。

我们花了这么多的功夫,认真去把产品做好,因为我们相信,产品是所有的0前面的1,是产品公司的信仰和执念。

链接人心的品牌能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下面讲到品牌。

1、通过获取公域流量扩“人声”(2011-2014)

获取公域流量,就是去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围追堵截消费者,给他介绍你的产品。这个阶段要理解消费者和平台的规则,最有效率地触达目标群体。

我在谷歌做了4年的搜索算法,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好的搜索算法,一定会把流量分配给能够取悦客户的内容。就像开一家商场,一定会把铺面租给能让客户满意的商家,因为骗钱的商家会赶走你的客户。

算法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喜欢这个内容,譬如说你搜索一个词,点开排名第一的链接,但很快发现内容与搜索没有关系,那么你很快就会退回主页面,点击别的链接;而如果你不再退回,说明找到了适合的内容。

任何一个好的搜索排名算法、社区运营算法,一定会把流量分配给消费者满意的内容。所以,破解算法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到消费者最好的体验,这里的体验除了产品,还包括服务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

获取公域流量一定不要干杀鸡取卵的事情,而是要以最好的用户体验,吸引最大规模的流量。

2、通过打造私域流量圈“人气”(2015-2018)

第二个阶段,品牌已经出城,也聚起了自己的粉丝群,我们就开始采用电子邮件营销,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直接触达消费者,这并不容易,如果连着一周每天给用户发打折和促销信息,可能用户很快就走掉了,只有通过好内容加有组织有计划的运营才能加强用户粘性。

到今天,我们有超过500万在各种渠道沉淀的私域用户,新产品能够在不打扰所有人的情况下,精准地找到这些用户,这背后还有IT系统的支持,在遵守各个国家隐私规定的前提下,对消费者用户画像做更精准的界定。

私域流量不仅会创造自己的销售额,还能撬动公域流量,获得平台的流量青睐,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通过整合品牌营销夺“人心”(2019-)

第三个阶段,拉动你的产品真正上一个品牌的台阶,这个时候就不仅是卖货,而是夺人心智,让消费者从心底里对品牌产生印象。这需要精准的定位以及完整的打法。

比如,这是第一个动圈和动铁的真无线耳机,怎么才能把这样的观点传递给消费者?我们采用的宣传方法是,10位格莱美大师联袂推荐的真无线耳机,并且操办了一场全球范围的大型发布会。

全面调动私域和公域流量,才能帮助你的产品站上高位,让你的品牌拥有链接人心的能力。

总结而言,我们认为,品牌是一种势能,能支持溢价、能拉动新品的就是好品牌。所以,我们内部的评价机制也很简单,品牌经理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你卖了多少货,而是看你支撑了多高的溢价,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拉动了新产品的增长。

全球销售的渠道能力

产品、品牌这两个轮子滚起来之后,回到渠道,和大家分享我们亚马逊运营的一些心得。

1、通过系统化的线上运营切入市场(2011-2014)

其实“运营”这个词听起来很简单,备备货、调调价格、用户有问题写写答复,但回到工程师的思维,运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我们抽象出几十个运营需要关注的指标,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它们是相生相克的。

比如,出海运输有空运和海运两种方式可选。空运是7天,海运要50多天,但是空运的价格是海运的7到8倍。换句话说,如果都空运的话,可能一半以上的利润就被运输费用吃掉了。所以有一个指标叫海运比,就是所有发货比例中海运的占比,你肯定觉得这个指标越高越好。但其实,海运比高会带来种种问题,譬如资金占用,突然发现账上好像没钱了;其次,产品如果出一点问题需要改,运回中国还要交20-30%的关税。

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海运比,而是要把周转率、周转金额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

所谓线上运营,是一个不断抽取核心指标,并且在多个关键指标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赋能你的团队,让他们有全面通盘考虑的能力,还要依赖强大的线上系统,做信息的收集和支撑。

2、通过因地制宜的线下拓展覆盖消费群体(2015-2018)

光有线上是做不起来品牌的,一流品牌一定要做到线上线下的覆盖。

我们从2015年开始,持续地在各个国家拓展线下的渠道。每个国家的线下渠道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在美国,通过沃尔玛百思买大卖场中有专业经验的采购经理去沟通;在巴西,则是通过本国的分销商销售,他们没有专业品类的销售经验,需要不断磨合。

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做线下覆盖,每个国家怎么打?先打哪些国家?其实是没有定数的,到最后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年,我们线下销售额已经超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长期而言,希望线上线下能做到各占一半。

3、通过国家代表实现全渠道本地化运营(2019-)

通过本地化团队,整合线上线下的运营,实现当地运营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当年在日本的拓展。

日本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的社会,不是本国人开不出本地银行账号,在运营的前六个月,我们在日本没有一分钱的回款,所有问题都依赖本地化的团队一一解决。

坐在中国,不可能把事情做细,最后一定要落实到本地化的能力。国家代表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情况,打通各种资源,帮助你的产品深入落地。

很多人提起安克都会认为我们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但我们非常努力想摘掉这个标签。跨境电商是我们的起点,现在是我们重要的渠道之一。渠道因产品而生,也在与产品的相互拉动中共同成长。



作者:快乐的汪招财
来源:雪球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