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资管
乔布斯是当世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禅宗教徒。他少有慧根,17岁那年,他远赴印度寻找圣人寻求精神启蒙;18岁那年,他开始追随日本禅师乙川弘文学习曹洞宗的禅法,从此禅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禅是什么?禅是梵语“禅那”的简写,最早源于印度,意思是静虑。乔布斯所修的禅法属于曹洞宗,源于六祖惠能。六祖认为人人心中都有佛性,通过禅修,一旦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乔布斯一生精进修行,禅对他的影响表现在什么方面?他的境界如何?我一直都在努力思考这些问题。
半年前的一天读到《乔布斯传》里的几段话,我突然豁然开朗,深受启发。书里写道:“史蒂夫拥有现实扭曲力场”、“有他在的时候,现实都是可塑的,他能让任何人相信几乎任何事情,等他不在的时候,这种力场就会逐渐消失”、“陷入史蒂夫的扭曲力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是正是这种力场让他可以真正地改变现实。”乔布斯拥有一种神秘的无比强大的力场,强大到足以改变现实,这不就是禅所说的“心生万法”吗?当代高僧一行禅师有一本书叫《心力》,里面写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否把这种力量充分开发出来要靠个人的修炼。乔布斯则把心力修炼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随着深入研究乔布斯的各种资料,我逐步意识到,乔布斯强大的心力,是多层次的,不仅仅包括他勇于颠覆世界、无所畏惧的“愿力”,还包括他一往无前、如激光般聚焦的“专注力”,源源不断、无中生有的“创新力”,以及超越表象、洞察本质的“洞察力”。这四种力量聚合在一起形成强大无比的合力,强大到一次又一次颠覆这个世界。
下面我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我对这四种心之力的理解,第二部分是结合心力这个概念,比较系统地阐述心力禅的几个重要见地。
第一部分 心之四力
一.愿力
愿力,原来是佛教用语,誓愿的力量,借用到今日语境,是指人长远的强烈的追求。稻盛和夫(日本传奇企业家,也是一名非常著名的禅宗信徒)对此有精彩的论述。他说:“我希望人们能铭记这个宇宙法则,那就是:人生与心念一致,强烈的意愿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也许有人断定此言极其神秘不予接受,但是,这是我在此前的人生中多次体验后确信不疑的不二法门”,“如果用20年、30年或更长的时间来看的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他们自己曾经在意念中描绘过的”。我把稻盛和夫的话总结一下,就是五个字“愿力即人生!”
我有一位做投资的朋友,学习佛法后,有一天跟我说:“我学佛越学越困惑,佛法说人生不过是场幻象,还说执著是人生痛苦烦恼的根源,我这么努力投资赚钱,还想成为巴菲特,这应该是一种执著吧?我是不是在自寻烦恼?”这位朋友的困惑非常有代表性,和我们探讨的人生追求即愿力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开导他,我和他讨论了两个问题。
首先人生是不是一场幻象?佛陀证悟后发现,人自身,和世间的一切现象都一样,只是一些因缘(条件)的聚合,很不稳定。人一生的际遇,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健康、美貌、财富、地位等随着条件改变,也会跟着改变,甚至严重受损。人生沉浮起落、动荡不安。因此,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幻象。佛陀从来没有说生命是不真实的,当下这一刻,“自我”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个“自我”,在下一个当下,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但是不能因为“自我”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就否定“自我”当下的真实存在。无数个曾经的“当下”连在一起,构成了我们至今为止的一生,而下一个“当下”,则充满了无限可能。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如露如电,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自我”的存在是真实的,不是想象或者虚构出来的,否则我们讨论人生追求就毫无意义了。佛陀说生命如幻象是提醒我们要用动态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生命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是佛法说的执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普通人努力工作有所追求,肯定会涉及到金钱名誉地位等所谓世俗意义的成功,是不是就是一种执著,从而产生无尽烦恼?实际上,人生有所追求,愿意付出努力去实现,是非常美妙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的源泉,相反一个人无所事事,往往非常痛苦。佛法说不要执著,不是说努力工作有所追求,包括世俗意义的成功本身有什么不对。而是说我们所追求的这些东西,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尤其是不好的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执著于之前的状态,而是要接受现实并欣然面对。如果执著于之前的状态,无法接受变化,这才是执著,这才是烦恼的根源。佛陀说人要有“出离心”,不是指出离这种追求,而是出离这样的一种执著。再强调一次,努力工作追求成功和佛法说的执著没什么关系,不能接受改变那才叫执著,才是烦恼的根源。
有一个古老的问题一直非常困扰人:那就是我们在世间有所追求,是不是有个度的问题?在这个度以内就是合理的,超过了就是贪得无厌从而滋生无穷烦恼?其实我们应该超越“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秉承“行菩萨道”的精神、合理合法去追求成功,那么他越有成就,就越能帮助世人,对这个社会贡献也越大,这是功德无量、天人共庆、皆大欢喜的事情。有些人觉得小成即安,知足即安,这种选择并没什么不好,但有人选择毕生不懈努力,永无止境地探索,如乔布斯、稻盛和夫,他们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对财富名利的追求,那当然非常值得尊重。烦恼事关执著,而执著与所谓“度”并不直接相关。有烦恼了,我们需要反省的不是所谓“度”这个问题,而是我们对待变化的态度。
愿力大的人,意志力自然强大,遇到困难不逃避,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愿力大的人,心如强磁,会对他的追随者有致命的吸引力。乔布斯著名的“现实扭曲力场”的那个力,我觉得主要包括两种力,其中一种是心力中的愿力。他的愿力太强大了,所呈现出来的火山爆发一般的激情、无坚不摧的信心、势不可挡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人,让全世界最有能力、最有激情的一群天才们对乔帮主倾心追随,协助他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了这个世界。
你的追求是什么?你的愿力有多大?换一个角度思考,就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乔布斯的忠告是:“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真正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的直觉和心灵,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愿力就像一颗种子,会发芽,会长大。台湾阿里山曾经有一棵树,4000岁了,很高很大,被称为阿里山神木,是台湾著名的景点。台湾郭台铭说过:“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二.专注力
强大的心力的基础是高度的专注力。佛学说心念如暴流,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在我们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闪过。我们在工作中非常容易走神,开小差,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有时候虽然意识到了,却无力自拔。禅修是非常好的修炼专注力的方法。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缅甸内观禅的修炼,包括坐禅与行禅,颇有收获,专注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当我们的心通过禅修可以保持高度的专注,也就是禅学常说的“定”或“止”之后,我们就慢慢开始进入“观”的阶段。观什么呢?观察身体运动的现象,体察身体细微的感受以及各种念头的生灭,洞察一切现象无常无我的本质,从而开启我们的智慧。
乔布斯短暂的一生中至少五次颠覆了这个世界,可见他思考的效率是何等的惊人。我相信只有极高的专注力,才会有如此高的思考效率。乔布斯这种非凡的专注力,我相信与他几十年所坚持的禅修有重大关系。打个比方,普通人的心的专注力就像打开手电筒的一束光,光很弱,也很散乱,照到几米外已经很模糊了,而乔布斯的心就像一束笔直的激光,能照射到很远而不散乱。这么强劲的一束光,能量当然无以伦比。
我把禅修分为两个层次:初级的层次就是做每一件事情,都能保持高度专注;更高级的层次,就是在保持高度专注的基础上证悟空性(什么是“证悟空性”,后一章会有介绍)。我在后面会总结证悟空性的三种方式,我先举例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在高度专注的基础上思考事物的因缘,洞察本质,这是更高层次的一种禅修。
乔布斯所说的专注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聚焦“focus”。之前所说的是集中精神“concentrate one’sattention”,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专注和简单(focusandsimplicity)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厘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 乔布斯所说的这种专注和简单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太复杂,心即散乱,就很难保持专注,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极致。
三.创新力
1.空性的世界
所谓创新就是无中生有,包括思想、产品、艺术等,重大的创新我们称为颠覆。乔布斯至少五次颠覆了这个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乔布斯找到了颠覆这个世界的密钥,我个人认为,禅学中的“空性”,正是这把密钥。
什么叫空性?也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是指世间一切事物是由一些条件(因缘)聚合在一起而生起的,这种生起,性质是“空”的,“空”是指这些条件都不是稳定的,一旦一些重要的条件发生改变,事物的性质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因此,一切事物都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都不是常住不变而是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所谓证悟空性,是指通过修行,不但在理论上明白这一点,更要在实践中证明这一点。证悟空性,是佛法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修行目标,只有证悟空性,我们才能彻底解脱而圆满自在。
《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相”是一个事物的表相,所谓“非相”是指我们不要满足于只了解它的表相,而是要穿透它的表相,弄清楚是由什么条件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聚合在一起生成这个事物的。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明白事物的本质了,智慧觉性也就生起了(“即见如来”)。更进一步,如果我们可以把一些条件聚合在一起,加加减减,颠来倒去,进行各种异想天开的组合,看看是否可以成立,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成功机率很低的过程。但一旦真的可以成立,那么所谓创新就横空出世了。这个过程和用积木搭新房子是很相似的。
以乔布斯发明iPod为例说明,乔布斯很早就打算开发一款类MP3播放器产品,但一直觉得时机不成熟。直到2000年,他知道日本东芝发明了一种微型硬盘,体积只有一美元硬币那么大,但容量高达5G。乔布斯敏锐感觉机会终于来了,接着苹果很快找到了一种电池,可以支持连续十小时播放音乐。最后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歌曲在哪里呢?乔布斯和五大唱片公司谈,可以在iTunes商店上售卖单曲,价格最多只能是0.99美元。总结一下,硬盘、电池、歌曲这几大关键条件全部具备后,iPod销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颠覆了整个音乐唱片行业。
根据这个思路,还可以有各种灵活组合的方式。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个因果条件的次序进行调整,看看有什么效果。有个案例,传统电视选秀节目是老师选择学生,但是,“中国好声音”的做法却是学生选择老师,指导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加入他的战队而想方设法,抢学生的场面新颖而火爆,结果一炮走红,成了一款现象级的综艺节目。
再看另一种方式,就是在设计的时候随机增加一个条件,看看能不能成立。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一次我做这种创新练习,设计一款新的杯子。我问一个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她说看到了一只温度计,温度计和杯子有什么关系呢?我灵机一闪,妈妈给婴儿喂水的时候,总要反复用热水混一些冷水来调试,非常麻烦,为什么不可以生产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杯子,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再介绍一种方式,就是思考某件事情有哪些特性是最重要的,大家认为是最理所当然的,然后考虑能否打破这种特性。举个例子,商场提供服务,商家交纳租金,天经地义。eBay来中国发展的时候,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马云开淘宝却说不收钱,各路商家蜂涌从eBay迁移到淘宝,生意非常火爆。那淘宝怎么赚钱呢?它卖“搜索排名”。这个完全创新的商业模式被证明是利润极为丰厚的。马云这个创意价值多少?最新是超过了4500亿美元。
2.将心注入
下面我换一个角度继续探讨创新的问题。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里的灰林鸮是我在2016年2月于大雪纷飞的黄昏在加拿大班夫的一处树丛里拍到的,这只灰林鸮那一刻刚好把翅膀收起来在空中滑翔,双目有神,姿态奇特。灰林鸮在《哈里波特》里是魔法世界传递消息的信使,我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它就是那个信使,魔法世界有大事发生,它有一封非常重要的信要尽快送给哈里波特,它非常努力,日夜兼程,最终不辱使命。这个故事如何?我自己都被打动了,可能评委也被这个故事打动了,最终这张照片获得了《美国国家地理》2016年全球摄影比赛中国区的二等奖。
这只真实的灰林鸮随着快门一按,它飞进了我的心。当它飞进了我的心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已经从客观时空分离出来,失去了时间的广延性和空间的延展性,继而成了我内心所编织的一个动人的故事的主角——“魔法信使”,它从一个客观事物变成了我的纯粹的精神现象。从那刻起,它就不再是一只普通的鸟了,它承载了我对它的一些感情或者幻想。可以说,这只鸟由于我“将心注入”,它重获新生,有了全新的意义。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DeBeers这句广告词大家都听过吧?钻石不过是块闪烁的石头,但被注入“爱”后,它就成了爱情浪漫坚贞的象征,身价百倍。
看了乔布斯1987年接受采访的一段视频,深受启发。他说:“嬉皮士运动启发了我,许多人想找回生命的意义,我想把这种精神注入产品里,只要用户使用产品,就能感受这种精神。麦金塔用户真心喜欢我们的产品,在这之前你很少听人说真正喜欢某种商业产品,但你可以从麦金塔感受某种奇妙的东西。”
iPhone问世的时候,它的质地、线条、色泽,还有你抚摸着它的那种手感,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神秘的魔力,全世界无数的人喜欢它以致为它发狂。生命简约优雅,自成其美。世尊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我觉得乔布斯正是那个见拈花而破颜微笑的人,而且他通过一个手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把他的领悟传达给全世界。
对乔布斯影响很大的一本书——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写道:“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惟一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创新,或许更接近创新的本质了,乔布斯以颠覆世界为己任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实践铃木俊隆禅师的这句话。
3.心无所住
换一个角度继续探讨创新。禅宗有些话例如“石上裁花空中挂剑”、“无柴猛烧火”、“三冬花木秀,九夏雪霜飞”,叫人摸不着头脑。禅宗不过是用这些故事,打破我们对常识、科学等根深蒂固的各种限制。
《金刚经》有一句著名的经文“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听了这句经文而开悟,什么叫“生其心”,就是我们的心生起一个念头,例如思考一件事情。什么叫“无所住”,就是我们不要被现实的各种条件所束缚。因为所有这些条件、限制都是暂时的、脆弱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消亡的,心所想久“住”也“住”不下来。
我们说禅是超越逻辑的,为什么呢?因为所谓逻辑,换一个角度看就是现成的思维路径,这条路从哪里来,往何处去,是有一定规则的。而禅则强调无所住,就是要大家走一些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既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该往何去。无所住而生其心,意味着抛开一切成见,打破一切框框。所谓创新,正是如此。
1997年,苹果公司制作了非常经典的一则广告“Think different”。我觉得“无所住而生其心”,译成英文“Think different”也还不错。广告中的那些特立独行、打破常规的伟人和乔布斯本人,正是践行“无所住而生其心”从而改变世界的光辉典范。
举个例子,2010年,Uber诞生,把私家车组织起来当的士用,打车价格便宜很多,大家都很喜欢,但这种做法和绝大部分国家的的士管理法规是相抵触的,Uber因此到处被人投诉甚至打官司。但在全世界民众的支持下,很多国家先后为Uber修改法例,从而合法化了。这个大胆和“违法”的创新,现在的估值超过600亿美元。
4.小结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通过参禅证悟空性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模仿一下,表述一下我的见地:
参禅之初,看一栋屋子,就是一栋屋子;禅有悟时,看一栋屋子,不是一栋屋子,而是想象中的一栋屋子(这栋房子被拆得只剩下骨架,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禅中彻悟,看一栋屋子,还是一栋屋子,想象中的那栋屋子隐身于现实中的那栋屋子之中。
参禅之初,你看到的是一间很结实的房子,但那只是它的表象,这种表象也是当下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你用眼睛看到的。
禅有悟时,你看到的是房子的本质——支持房子存在的条件(因缘),此处用房子的骨架来代表这些支持条件,这样的一间被拆得剩下骨架的房子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骨架不是恒定不变的,若有变动,房子就会变型甚至倒塌,因此这栋房子的存在是不确定的脆弱的,是随时可能变化的,用幻象来形容也很贴切,这个幻象,是你用内心“看”到的。
彻悟时分,你从幻象回归真实,但这个真实和参禅之初你所感受到的真实有了质的飞跃,这种真实是如梦如幻、脆弱不堪的,你眼睛看到的真实和你内心“看”到的幻象,已经虚实合一、水乳交融了。也就是说,你既看到了屋子的表象,又看到了它的本质,既看到了真实,也感知了幻象。禅修者同时生活在真实和幻象之中,既能真切感知当下的存在,也能预知未来可能的变化。这个境界,就是《心经》里的“空色不二”的境界。
修到“彻悟”,不仅仅可以预知未来的变化,更进一步,他还可能创造未来。通过洞察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的那些因缘(条件),只要我们能够努力达至因缘俱足,那么我们就可以生起这些事物。上一章说了乔布斯著名的“现实扭曲力场”主要包括两种力,一种是愿力,还有一种我认为就是创新力。他的创新力似乎达到了接近随心所欲的程度,能够不断地创造颠覆性的新产品,一次又一次地“扭曲”现实。
空性智慧指导我们创新,如果反过来思考,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结论:进行创新就是在证悟空性!在空性智慧的指引下提升创新力,进行各种创新的尝试,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证悟空性”的方式。一个人对空性证悟越深,他创新就越有可能成功。创新的颠覆程度和空性证悟的境界密切相关。我认为在实践中证悟空性主要有三种方式,这是第二种。
那第一种是什么?我在前面“专注力”一章其实已有介绍:通过观察身体、自然现象的缘起缘灭而证悟空性。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四.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可能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乔布斯被公认为极有洞察力的一个人。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洞察力高度相关。我从两个角度谈谈我对洞察力的认识。
1.直觉力
我把洞察力分为直觉力和逻辑能力,直觉力似乎很神秘,是指追随你的内心的指引,不经过逻辑推理而把握本质的能力。逻辑能力我们都很熟悉,我们从小就从学校接受严格的训练。乔布斯的直觉力是非常强大的。1983年乔布斯在一个采访中说:“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中国禅宗与别的宗派的区别就是特别重视直觉力,六祖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他说他自己的经历“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说的就是凭着直觉,一刹那顿悟佛法。禅宗的禅法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的就要摆脱文字、语言等的限制,以心传心,凭直觉直接证悟。
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质,首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我们通过持续学习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知识架构,而我们的直觉力和逻辑力与我们的知识架构密切相关。对一个新事物进行直觉判断,需要有一个思考的原点,这个原点在你的知识架构之内,和新事物相关度比较高或者说“离得比较近”,然后在两点间寻找一个“一步跨越”的机会,所谓直觉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原来的知识架构越复杂越庞大,这个思考的原点就越容易找到,“一步跨越”的成功机率就越大。
洞察本质需要直觉力和逻辑能力一起配合来完成,逻辑能力通过分析事情的各项属性,不断接近本质,有点类似禅说的“渐修”。按禅的理论,渐修是无法直接证得的,最后“一步跨越”的那一步,看似一小步,但却是巨大飞跃的一步,只有通过激发直觉力,打破逻辑所营造的各种条条框框,瞬间的全部的获得,我们才能把握本质。这个意义上,直觉力类似禅的顿悟。
再换一个角度看直觉,直觉力强大的人,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敏感度很高,乔布斯说他的坐禅体验:“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练习。”打个比方,坐禅相当于电脑“Reset”了一次,恍若重生。
2.不二
“不二”的意思是指平等而无差别,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被推崇为至高法门,它超越一切差别而直指本质,是洞察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我放在本章来讨论。
本文限于篇幅,就不详细阐述了,有兴趣的同学建议阅读原文。
3.小结
上一章我总结说证悟空性有三种主要的方式,介绍了两种,第三种就是:在空性智慧的指引下我们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在研究一件事情时能够洞穿表象,深入探讨它的因缘,从而把握本质并总结规律。一个人对空性证悟越深,他对本质的认识、对规律的把握就会越深入,深入的程度和空性证悟的境界密切相关。
以上介绍了三种证悟空性的方式,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方式,比较出世,而另外两种则比较入世,但是这三种方式无分高下,殊道而同归,所证悟空性的境界并无分别。
第二部分 心力禅见地
一.指月之指
一般人把佛法和佛教混为一谈。佛法就是佛陀证悟的真理,精髓是缘起性空,就像一颗晶莹璀璨的夜明珠。而佛教是宣扬佛法的宗教组织体系,为了吸引信徒,会在佛法这颗夜明珠外面包装一些仪式、迷信、神话等等。为宣传佛法,外面加上适当包装有其必要性,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最终想得到的不是精美的包装,而是真理本身,但是很遗憾很多人已经混淆了两者。
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呢?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习用出世的智慧指导入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说“佛教”是出世的,而“佛法”是真理本身,它既无所谓入世,也无所谓出世。把这门真理运用到出世修炼,如佛陀,效果很好;把这门真理运用到入世中的工作创业,如乔布斯和稻盛和夫,同样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在研究乔布斯的这段时间,我意识到,随着我们对空性的领悟越来越深入,我们的心力也会越来越强,相对于空性太抽象,不易把握确认,心力人人皆可感应,一个人内心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都会发生变化,不仅你自己,你身边的人都能感知。
禅非常强调“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证悟空性,“明心”简单说来就是了解我们的心。心如此抽象和莫测,如何“明心”呢?我认为,通过细细体察我们心力的变化,从而深刻感受它无常无我的本性,就是在“明心”。心力确实是可以被感知的,佛法中的空性常会被比喻为天上的明月,那么心力,就是指向这轮明月的一根手指。
二.佛法在世间
六祖非常鼓励普通人在家修行,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我的工作是投资,我的爱好是摄影。于我而言,“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投资摄影,即是禅修”。
在世间修行以证悟空性,不是一个类似终点冲刺式的结果,而是一个螺旋阶梯式的、永无止境的、自我突破的过程。每跃上一个新的螺旋阶梯,我们对空性的理解就会发生一个重大的以至质的突破。
每跃上一个阶梯,我觉得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放弃顽固的“自我”,也就是要放弃之前个人的种种偏执和成见,回到初学者的状态,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接受各种方法,这时候我们的心就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第二阶段是重建强大的“自我”,他需要在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中“无所住而生其心”,深入思考事物的各种因缘并进行大量尝试,然后勇敢地提出新的“自我”的见解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一个痛苦的风险巨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后,“自我”涅槃重生,变得更加广博和更加强大。这两个过程可以归结为“先破后立,再破再立”。
我之前总结的证悟空性的三种方式,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都是对人的心力的重大考验。打个比方,每一个人的“自我”相当于一个小瓶子,瓶子的容量是有限的,总会装满的。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把这个小瓶子打破,愿意主动打破这个旧瓶子需要巨大的勇气;第二个阶段相当于重新生成一个更大的新瓶子,能否成功生成这个新瓶子需要更大的智慧。这两个阶段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瓶子空间越来越大的过程,就是我们内心力量不断增强,同时对空性证悟越来越深刻的过程。
三.心与世界的关系
心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
1.心生万法
“心生万法”是佛法的重要见地,可以说是佛法认识论的基础。王阳明说过“天下无心外之物”,这句话并不是说离开了心,物就无法存在,或者说天地间从来就有一个神秘莫测、不可言说的主体,它创造了这个世界,勉强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心”,而是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天下)。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是由他的心的感知(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阅读而知道的等等)而形成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持续扩展自己的世界。这是“心生万法”的第一重内涵。
让我们看一眼这个客观世界,比如你朝热闹的大街看一眼,你所看到的真的是完全“客观”的吗?人第一反应都会说,那当然啦,怎么会有疑问呢,但实际并非如此。譬如我吧,可能看到了一位丰满动人的美女,而你可能只看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小狗。你对什么动心,或者说你的专注力放在什么地方,你就看到什么东西,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所谓的“客观世界”,你以为非常客观,其实只是你内心由专注而产生的一个主观投射,这是“心生万法”的第二重内涵。
以相机的镜头作比喻。内心专注于一件事情,相当于把镜头的光圈调到很大,用这个大光圈来拍照,只有焦点处的物体是清晰的,旁边的都是模糊的,这样一幅焦点清晰、周围模糊的照片,就是你所看到的客观世界。
你我的心都对一件事情保持专注,例如一朵美丽的花,你所看到的花就和我看到的花就一样吗?当然不是,你越专注,或者说专注力越强,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就越细致越清晰。此外,你还可以转用显微镜去看这朵花,那么这朵花的肉眼都看不到的细胞壁你都了如指掌了,这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境界。把镜头从普通镜头换成显微镜头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心的洞察力显著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看同样的客观世界,由于专注力和洞察力的差异,心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很不一样,主要体现在深度上,这是“心生万法”的第三重内涵。
我们的心的能力远不止于此,它还能通过分析生起事物的诸多因缘的变化,用它的创新力去构造全新的因缘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从而更深刻地改造这个世界,这是“心生万法”的第四重内涵。iPod、iPad、iPhone就是乔布斯“心生万法”的产品。在很多别的宗教如基督教里,人心是非常卑微的,它的任务只是顺从上帝的安排,而在六祖的禅里,心被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因缘俱足,我们的心就可以创造一切。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它自己的主人,它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
2.道由心创
日本人用心把禅注入工作中,化腐朽为神奇,把简单的工作提升到高妙的道的境界。本节探讨一下这种“道”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实际上,这种道的形成正是“心生万法”的重大成果。禅的“道”与道家的“道”内涵有所不同,可以理解成通过研究相关因缘之后,总结的一些阶段性的规律。
日本的茶道很能体现“禅道”的精神。日本茶道从客人怀着恭敬的心情踏进茶室所在庭院就已经开始,经过一些精心设计的仪式后,茶道大师为客人点茶,宾客致谢并传杯共饮,其庄严的程度,不亚于牧师主持一场小型的宗教仪式。主持茶道的大师已经不是一名简单的工作人员,他其实是一名哲学大师兼导演,在他的刻意引导下,宾客非常用心地合作,共同完成了一项即兴的隆重的行为艺术,一起追求一种超越现实、超越物质、关注内心的类似“禅的开悟”的非凡境界。
禅认为禅无处不在,哪怕最不起眼最卑微的东西都完整地蕴含佛性,都蕴藏着全宇宙的全部秘密,这就是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各个领域的匠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倍感神圣和充满敬畏,哪怕看起来再平凡。工作即禅修,平凡的工作被提升到道的境界,从此不再平凡,每一个真诚信奉这种工作之道的普通人内心充满了崇高的信念,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他们的人生从此不再普通转而熠熠生辉。今天中国提倡的匠人精神,其实真正的源头在中国的六祖,我们家有珍宝却暴殄天物,是时候重新挖掘提炼了。
在禅的世界里,心是道的主动的创造者,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将心注入,我们也可以自创其道。这个“道”推而广之遍及各种领域,不仅包括日常生活领域的茶道花道,也包括工作领域的投资之道、设计之道,还包括更高深的精神领域中的哲学宗教等等。老子之道、孔子之道、耶稣之道,甚至佛陀之道等,都是这些宗教或哲学大师们精进思考所总结的“禅道”中的一种,智慧非凡,但都不是什么天启的真理,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下人生之道。人生之道通俗来说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人的一生也是一些因缘的和合,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用心赋予它什么意义,你的心是你的人生意义的总设计师,不要再困惑于“我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要找到它”,而是思考“我到底要把什么意义注入到我的人生”,思考方式稍作转变,海阔天空,世界豁然开朗。
四.自由境界
换一个角度看“空性”,那就是“自由”,所谓证悟空性,就是打破框框,获得自由!禅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它从一开始就认为这些框框都是暂时和脆弱不堪的,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打破它,乔布斯为什么好像很容易就颠覆这颠覆那,我相信禅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他影响巨大。
禅强调回归“初心”,就是要我们放下成见,以初学者的心态接纳一切新鲜事物或者变化,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尝试不断突破自我,进行各种探索,乔布斯说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既饿又傻”,非常形象地呈现了人回归初心时那种永不满足、虚怀若谷、积极探索的状态。
如果有人问我是不是一名价值投资者,我认为不是,我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禅的信徒,因为一旦你给自己打上标签,就会自设囚笼,自我强化。我们要警惕各种执念,我们要勇于随时打破各种执念。
看一些古老的禅宗书籍,有人问“空性”是什么,那些禅师会不置可否,或者说“不可说”,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其实这也是观察空性的一个角度。这从何说起?我从一朵花说起,“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也就是说从一朵花也能证悟空性。如果你证悟了,问你花是什么,你也会说“不可说”。为什么呢?我来解释一下,花是由很多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到底有多少种因缘呢?答案是无穷多,无穷多的因缘的和合决定了花的无穷多的特性,每一种特性都有无穷多的奥秘。例如花的颜色怎么会五彩缤纷?花开花谢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亿万年来,花的进化经历了哪几个重大的阶段?等等。佛经说“一花一世界”,一朵花虽小,但却蕴藏着一个庞大的世界。你问花是什么,让我如何告诉你?我告诉你花的某一个特征或某一个奥秘,那我就遗漏了它的无穷多的别的特征和奥秘,我没办法告诉你花是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花不是什么,例如花没有翅膀,花不会唱歌等。
有人说你告诉我花的主要特征就行,只是,即使面对的是同一朵花,摄影师心中的那朵花,和一位花农心中的那朵花,以及植物遗传学家心中的那朵花,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一朵花。哪一个特征是“主要特征”?你从你认为的“主要特征”进去深入研究这朵花,就像突然间跌进仙境的爱丽斯,你所看到的,是一个无边无际、色彩斑斓但同时迷雾重重、玄机四伏的世界,而且每一个跌进仙境的爱丽斯看到的都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你真的全然了解这朵花吗?你真的能够回答花是什么这个问题吗?如果你明白了花不可说的道理,你也就会明白空性不可说的道理。
随着我对空性认识的加深,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生就是打破一个比较小的笼子闯入一个更大的笼子的无限循环的过程。每打破一个笼子都非常艰难,因为每一个笼子看起来都坚不可摧。用什么打破笼子呢?用我们内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是愿力,我们有没有强烈的愿望、有没有极大的勇气去打破它;然后是我们的专注力,只有高度专注如激光一般,我们才能积蓄所有能量去打破它;我们内心的洞察力和创新力就是具体实施的,它们努力尝试一切方法去打破它。这种力量要持续修炼,直至某一天,当我们的心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一脚踹破它,从而进入一个更大的笼子,获得更大的自由。人生所谓境界的高低,其实就是指你在一个什么大小的笼子里,人生的终极追求,就是把所有的笼子全部打破,迈入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获得彻底的自由,所谓成佛,正是如此。
文章来源:李国飞哲学与投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