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健身人的耳机越来越卷了
健身人的耳机越来越卷了
2023-04-14
599
0

在拿起哑铃,走上跑步机之前,首先要戴上耳机,这是当下大部分运动者的真实写照。‍

以至于除了运动服之外耳机是走进健身房的必备物品。一份研究报告显示,66%的训练者会因为没戴耳机缩短训练时间,甚至放弃当日的训练计划。

作为精神氮泵,耳机播放的动感音乐,可以为训练者们横扫疲惫与枯燥感,显著提高训练表现。而在跑步和瑜伽练习上,耳机传递的音乐给运动者打造了第二个精神世界。‍‍‍‍‍‍‍

比如作为物理隔绝,耳机带来的私人空间,也有效屏蔽了他人的叫喊、器械的碰撞声、甚至来自教练或其他运动者的搭话,帮助训练者更加专注于自己,使在公众场合下实现「沉浸式健身」成为可能

运动者对耳机的狂热需求,也激发了运动耳机市场的「愈卷愈烈」。

如运动耳机、健身耳机、防水耳机、甚至舒适耳机,小小耳机诞生的市场,已经是全球千亿级规模。‍‍‍‍‍‍

从场景来说,运动者们越发多元的运动方式给耳机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一副耳机既需要保证训练者们在进行有氧时能防汗透气,又需要在力量训练时传递超高音质;既需要在室内带来沉浸式音乐,又需要在户外能够传递环境音以保证训练者安全。小小耳机的科技含量,已然成为并不小。

为此,耳机品牌开始寻找「一机多用」的方法,通过革新降噪技术、采用骨传导开放式模式,改变材质与重量等方式,集成运动者们在不同场景下对耳机舒适度的需求。

而从佩戴方式而言,运动耳机的佩戴方式也正经历从入耳式到不入耳式的迭代有效减少了耳道侵入感,以及线材摩擦或碰撞外界物体造成的「听诊器效应」的咚咚声,并保证了耳道卫生。

没有音乐的训练没有灵魂。而在健身时能够舒适的听音乐,正成为无数健身人执着的追求,以及市场努力的方向。

01 健身人

离不开耳机

在健身服装之外,耳机几乎是各类运动场景下的必备装备。

「隔绝环境噪音」+「充当精神氮泵」。这两种独特的功能,使耳机成为了运动者不可替代的心头好。

具体来说,戴上耳机本身这一举动,就为运动者带来了一个独立音乐空间,让大家在健身房等这个充斥着叫喊声、器械碰撞声、甚至攀谈声的公共场所,获得了聚焦自身的小天地。

一方面, 耳机带来的沉浸式运动体验,能让历经了一整天情绪劳动的健身者们得以更好地释放压力,达成健身行为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屏蔽噪音带来的专注,也可以提升运动效率,使都市人在相对紧迫的时间里,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其次,耳机里的自选音乐,更是健身人的「精神氮泵」。

“每次听到有节奏的音乐,会让情绪特别高涨,感觉自己又行了。”资深健身爱好者Anthea表示。这并非是特殊的个体感受,一项关于举重训练的调查证明,89%的训练者认为自选音乐提高整体的训练质量。

研究发现,运动中听音乐能够显著降低人体的疲劳感,克服训练时的单调性,进而提高运动表现。例如,在听自选音乐时,训练者卧推重复次数能够增加5.8%。“音乐可以使一个人的运动表现提高10%-15%。”运动心理学教授Costas Karageorghis在著作中概括道。

有趣的是,不同的歌手也能带来不一样的训练加成。碧昂丝的音乐能够帮助跑步者提高速度,平均缩短跑步时长2分45秒,然而像Drake、BTS的音乐则被发现会延长跑者的跑步时间,并不是跑步训练的最佳选择。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吃饭看短视频是当代年轻人不可或缺的电子榨菜,那么运动戴耳机,不论是从物理意义、心理层面,还是生理规律上,都算得上运动爱好者们的合法兴奋剂。

02 运动耳机

越来越卷

运动人群对耳机的狂热与追求,带来了市场的蓬勃发展。

头豹研究院发现,「大健康」浪潮下中国消费者对运动的重视直接促进了运动蓝牙耳机的市场需求增长。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13.1 亿元上升至 2018 年的 65.0 亿元,到 2023 年,这一数字或将达到 425.9 亿元。

在量的变化外,基于用户需求,运动耳机们也正在质的方向上「愈卷愈烈」。

根据高通发布的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在2022年,「舒适」已经超过「音质」,成为耳机消费的第二大驱动因素。而在运动这一特殊场景下,由于方式的多样性,对舒适的定义更加复杂,往往对耳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对于有氧运动而言,舒适更多体现在「无感佩戴」、「防汗」等方面;在瑜伽、普拉提等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下,「甩不掉」则更被看重;而在高强度力量训练甚至CrossFit中,「不闷热」、「无耳道侵入感」,则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在音质等方面,室内外也有不同的需求。在户外跑步时,耳机需要实现「沉浸音乐」与「户外音」的微妙平衡,以保证安全性。

“最好能和我的颅内音响一样。”偏爱功能性训练的阿正比喻道,“别因为汗水或者动作掉下去,也最好别太重,让人能感觉到有异物。”在几次革新下,他的耳机从Beats的头戴耳机到air pods,最后到了现在韶音的一款骨传导运动耳机。

为了满足运动者们“刁钻”的舒适感期待,品牌们正通过骨传导技术、防水轻质材料应用等多方面的尝试,以获得「耳机隐形」的效果部分头部品牌还尝试加入了心率监测、AI降噪等功能,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而在需求的催生下,运动耳机的佩戴方式也在正经历了从入耳式到不入耳的迭代。后者有效减少了耳道侵入感,以及入耳耳机的线材摩擦或碰撞外界物体造成的「听诊器效应」的咚咚声,并保证了耳道卫生。2018年到2022年,全球不入耳耳机市场实现翻倍,并预计将持续增长。

03一份耳机挑选建议

对大部分运动者来说,为每种运动特配一个耳机并不现实,其根本上,是要挑选一个能集合防汗透气、稳定性强等多方面功能,在各场景保证舒适的产品。

作为狂热的运动爱好者,阿策买过不下五个耳机。“头戴的跑步会晃,塞耳朵的做有氧又容易积汗。”她测评式地进行了总结,“要有那种带了好像没带的感觉才行。”阿策调侃道。

从款式来看,在相对更适合运动的不入耳耳机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 头戴式耳机
  • 夹在耳廓上的耳夹式耳机
  • 基于开放双耳的不入耳式耳机

相比于前两者,不入耳耳机往往拥有更强的透气性与牢固性,且更加轻盈,适合大量出汗、运动幅度较大的场景能够覆盖大部分运动项目。

其次,考虑到运动的频次与时长,续航性能力也是选取运动耳机的重要一环。其续航时长最好超过20小时,不需要频繁充电,并能覆盖完整的运动时间,防止出现在冲击大重量时突然伴奏哑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陈五花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