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九宇资本赵宇杰:智能时代思考,以史为鉴,科技浪潮,从互联网到AI
九宇资本赵宇杰:智能时代思考,以史为鉴,科技浪潮,从互联网到AI
2023-04-18
419
0

 #水星资管  




核心观点

 

一、30年互联网,30AI

 

我们正在告别已发展30年的互联网产业周期,迎接属于未来30年的智能时代。

 

130年大的互联网产业周期,可分为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产业周期,移动互联网创造的商业价值是PC互联网的10倍,在全社会国民经济中占据更加核心的位置。

 

PC互联网带来新一轮范式革命,移动互联网作为PC互联网的延续与升级,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固定到移动,从线上到线下,用户规模放大一个数量级到10亿量级,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翻1倍到5~6小时(甚至更多),移动互联网带来社会方方面面更深刻的变化,并很快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2、通过纳斯达克指数,将两个互联网周期对比,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周期上涨幅度和创造商业价值的量级,都远超PC互联网周期。

 

19951~20003月,5年多时间,属于PC互联网周期,纳斯达克指数涨了接近6倍。

 

2009~2021年,12年时间,属于移动互联网周期,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接近12倍。

 

2000PC互联网泡沫时期形成的历史高点,并没有在PC互联网周期实现突破,而是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周期才实现突破。是2015年,在15年后,才突破2000PC互联网泡沫高点,而这一年,刚好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成熟期。

 

说明当一个全新范式的科技创新革命出现时,行情演绎到极致会多么疯狂。

 

在移动互联网周期,作为这一轮产业周期开创者的苹果,高峰期市值接近3万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同时在2019~2021年美股科技超级牛市中,美股前十大市值中,科技巨头占据8席(包括台积电),前7席都被美国科技巨头霸榜,其中除了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Facebook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的头部公司。

 

3、我们正在进入新的30年智能时代,标志性事件是ChatGPT横空出世,仅2个月时间,就注册用户破亿,类似于PC互联网的网景时刻、移动互联网的iPhone时刻、智能电动汽车的Model 3时刻。

 

AI将与互联网一样,带来新一轮范式革命,同时将创造比移动互联网要大至少10倍的商业价值。AI与互联网一样,需要从线上到线下,不仅是在数字世界,更要在现实世界建立更紧密的连接与互动。

 

PC互联网对现实世界改造,更多是信息流,部分资金流;移动互联网对现实世界改造,包括信息流和资金流,也间接改变物流,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娱乐方式,重塑线下商业,催生大量新的商业型态与商业模式;AI,以及与AI+机器人、汽车、头显、万物的结合,对现实世界改造,将带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全方位变革,将带来更加智能的世界与社会。

 

智能时代,我们对AI+机器人、汽车、头显、万物的结合,需要重新认识与思考,智能机器人、具有自动驾驶的智能电动汽车、智能头显,将成为未来人们新的超级智能三大件。届时,人类社会对能量和算力的需求将提升至少1~2个数量级。

 

AI+机器人:将区别于过去基于传统控制类的机器人,将是真正的智能机器人,将大范围应用于工业、家庭、商业等场景。

 

AI+汽车:将使汽车从燃油车升级为电动车后,真正成为具有自动驾驶的智能电动汽车,将带来物流、出行等更加深刻的变革,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全新的超级终端、空间、场景,汽车将被完全重新定义。

 

AI+头显:头显本身与智能手机一样,属于移动终端,在没有AI+的情况下,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延伸与升级;但AI+头显,作为智能头显,未来将可以与现实世界形成更加紧密的连接与互动。

 

AI+万物: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真正万物智能互联的时代。过去提到物联网,不能有效推进,原因在于没有与万物进行有效互动的强势终端,而这些强势终端是需要人类高频使用。未来,随着AI+机器人、汽车、头显的发展与普及,作为未来在人类社会中将高频使用的超级智能终端,基本覆盖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场景,需要对现实世界万物都进行智能化升级,这反过来将进一步促进AI+机器人、汽车、头显的发展。

 

二、美股选全球龙头,港股选中国龙头,A股选产业链龙头。

 

每一轮科技产业周期,在资本市场都会迎来科技牛市,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美股、港股、A股的投资逻辑不同,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美股选全球龙头,港股选中国龙头,A股选产业链龙头。

 

1、过去10年,我们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周期和智能电动汽车周期。

 

在移动互联网周期,全球龙头是苹果,中国龙头是腾讯,产业链龙头是立讯精密,这三家公司分别在美股、港股、A股上市;在智能电动汽车周期,全球龙头是特斯拉,中国龙头是比亚迪,产业链龙头是宁德时代,这三家公司分别在美股、港股/A股、A股上市,其中比亚迪在港股股价涨幅高于A股(选择美股这轮科技超级牛市时间段,20191~202111月进行比较)。

 

美国在过去历次科技产业周期中,都有公司扮演关键的新产业周期开创者角色,在整个产业中处于核心位置,主导并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建设与发展,美国产生的全球产业龙头自然在美股上市。

 

中国从PC互联网时代开始,就成为每一轮科技产业周期的重要参与力量与主要建设者,都会在中国本土诞生或崛起新一批巨头,并逐步在国际市场建立更大的影响力。由于历史原因和中美冲突加剧,越来越多优质的科技互联网巨头集中在港股上市,中国每一轮产业龙头在港股诞生的机率自然更高。

 

美国擅长从01的创新,中国擅长从1N的规模化生产制造。中国凭借丰富又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与人才资源,以及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与供应链优势等,中国的生产制造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每一轮科技产业周期中产业链的龙头诞生在中国,就属于大概率事件。这类具有先进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的公司,适合在A股上市,A股资本市场给予这类公司估值高于美股和港股,从而在A股更容易出现全球产业链龙头公司。

 

2、在产业周期不同阶段,美股、港股、A股的投资逻辑不同。

 

我们通过像素级复盘30年互联网大周期和10年移动互联网周期,对比美股、港股、A股,我们提炼出针对科技产业周期的投资思路,在产业周期早期,A股更偏概念炒作,弹性大,适合激进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投资,但需要承担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更高;产业周期进入成熟期,意味着也是巨头收割期,更适合投资科技巨头,这时可以参考我们前面总结出的,美股选全球龙头,港股选中国龙头,A股选产业链龙头。

 

产业周期的早期,一方面具有明显的产业红利,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存在大量新机会,大量创新创业公司涌现;另一方面,因为是早期,具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容易因为极度乐观和放大投机情绪,在资本市场形成巨大投资泡沫。

 

这在1995~2000年美股纳斯达克和2013~2015A股创业板都曾出现,此后都要经历比较长时间的去泡沫化过程。

 

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和A股创业板指数在完成去泡沫化过程后,成功突破前期泡沫形成的高点,并不是靠当时的产业周期实现突破,而是靠下一个新产业周期、或其他新兴产业实现突破,这说明当时市场投机情绪非常疯狂。

 

产业周期从早期进入成熟发展期,特别是进入产业周期的下半场,产业红利消失,存量玩家进入市场份额争夺阶段,头部玩家将进入收割期,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同时毛利率提升,推动净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这时是投资产业头部玩家的最佳阶段。

 


复盘30年互联网大周期 

 

追溯互联网早期发展史,经历了从1969年阿帕网ARPANET诞生,到1983年因特网Internet诞生,此时还处于专业小众阶段;到1991年首个万维网WWW网站建立,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1994年12月15日,网景正式发布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 1.0,推动PC互联网在大众层面发展与普及,成为PC互联网周期开启的标志性事件;1995年,美国PC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接近10%,迎来加速发展,开启互联网资本盛宴;1999年,美国网民用户过亿,美国PC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超过30%。 

 

我们通过借助纳斯达克指数,对过去互联网大周期进行复盘,可以很直观看到整个产业周期的波动起伏。纳斯达克指数在1971年推出,目前美股前10大市值中,7家都在纳斯达克上市,按市值排序,分别是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Meta。纳斯达克指数,包括了美国和全球众多头部科技互联网公司、和大量优秀的科技创新创业公司,经历了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多个科技产业周期,是全球科技产业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对全球科技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成为了解全球科技产业趋势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与窗口。


一、1995年~2000年3月,是美股PC互联网超级牛市,并在2000年1季度进入最后疯狂阶段,此后互联网泡沫破灭。1995年1月~2000年3月,5年多时间,纳斯达克指数涨了接近6倍。 

 

纳斯达克指数,从1995年1月3日开盘的751.31点,涨到2000年3月10日最高点5,132.52,涨幅高达583%。 

 

二、2000年3月13日~2002年10月10日,美股进入接近3年的大熊市,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接近80%。 2000年3月开始,美股经历互联网泡沫后;2001年,又经历911;双重打击之下,美股熊市一直持续到2002年。 

 

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10日最高点5,132.52,到2002年10月10日最低点1,108.49,31个月时间,跌幅高达78%。 

 

三、2003年~2007年,美股在2002年见底后,纳斯达克指数逐步回升,但并没有走出牛市行情,只能算是修复性上涨。5年时间,纳斯达克指数最高涨幅超过1倍,与2002年10月10日低点相比,最高涨幅1.5倍。 

 

纳斯达克指数,从2003年1月2日开盘的1,346.93点,到2007年10月31日达到高点2,861.51点,累计涨幅112%。 

 

四、2007年Q4~2009年Q1,美股受次贷危机影响,继续向下,完成两次探底。1年半时间,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接近60%,两次低点时间间隔长达4个多月。 

 

2007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美股从2007年11月开始下跌;2008年,次贷危机在美国彻底爆发,2008年3月16日贝尔斯登破产后被摩根大通收购,2008年9月15日雷曼倒闭,此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2008年11月开始,美国开始第一轮QE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首次公开将购买MBS抵押贷款证券化和机构债。 

 

纳斯达克指数,从2007年10月31日2,861.51点,到2009年3月9日1,265.52点,累计下跌56%;这其中,纳斯达克完成两次探底,分别是2008年11月21日前低点1,295.48点,和2009年3月9日最低点1,265.52。 

 

五、2009年3月~2021年11月,美股开启长达12年之久的超级牛市,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接近12倍。 

 

美股这一轮超级牛市中,一方面,是新一轮移动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周期,带来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另一方面,是美联储历史上两次超级大放水带来流动性充裕,分别是2008年~2014年连续3轮QE,和2020年~2021年因为疫情开启的新一轮无限量QE。

 

 1、13年中,纳斯达克出现年度级别的下跌,仅2次,分别是2011年下跌1.8%和2018年下跌3.88%,还仅是个位数下跌。 

 

下跌原因,分别是2011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和2018年美国加速加息,美联储在2018年1年内连续4次加息(美联储此前从2015年开始加息,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加息1次、1次、3次)。 

 

2、纳斯达克指数,经过15年时间,到2015年,才突破2000年PC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历史高点,而且并不是靠PC互联网周期,而是靠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周期。这说明,当一个全新范式的科技创新革命出现时,行情演绎到极致会多么疯狂。 

 

纳斯达克指数,2015年6月18日达到5,143.32点,终于突破2000年3月10日5,132.52的高点。 

 

当时纳斯达克指数高点,并不是在PC互联网发展成熟期,而是在PC互联网发展早期,是PC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在美国突破30%后;而在PC互联网早期形成的高点,并没有在PC互联网周期实现突破,这说明当时对PC互联网投资热潮非常的疯狂。 

 

15年后,在2015年,才突破2000年PC互联网泡沫高点,而这一年,刚好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成熟期。 

 

3、2019年~2021年,美股进入新一轮超级科技牛市,3年上涨1.5倍。纳斯达克指数,从2019年1月2日6,506.91点,到2021年11月22日16,212.23,累计涨幅149%。

 

 这轮美股科技超级牛市,美股前十大市值中,科技巨头占据8席(包括台积电),前7席都被美国科技巨头霸榜;美股科技巨头市值不断创新高,形成5千亿、1万亿、2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苹果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的标志性开创性公司,高峰期市值接近3万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特斯拉作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周期的标志性开创性公司,高峰期市值达到1.3万亿美元,29个月股价最高涨幅超过34倍,成为这轮美股科技大牛市超级赢家。 

 

这轮美股科技超级牛市,基本面原因主要是科技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周期进入收割期,强者恒强;加上2020年美联储开始新一轮无限量QE,提升科技股估值;3年疫情,也加速全球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当时美股2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成员2名:包括苹果高峰期2.88万亿美元市值(2022年1月4日股价高点181.8美元)、微软高峰期2.56万亿美元市值(2021年11月22日股价高点346.45美元)。 当时美股1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成员3名(不含2万亿市值俱乐部成员):包括谷歌高峰期1.94万亿美元市值(2022年2月2日股价高点151.547美元)、亚马逊高峰期1.93万亿美元市值(2021年7月13日股价高点188.654美元)、特斯拉高峰期1.31万亿美元市值(2021年11月4日股价高点414.497美元)。 

 

当时美股5千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成员5名(不含超过1万亿和2万亿市值俱乐部成员):包括美国科技巨头Meta高峰期9,964亿美元市值(2021年9月1日股价高点384.330美元)、英伟达高峰期8,549亿美元市值(2021年11月22日股价高点346.230美元),台积电高峰期7,427亿美元市值(2022年1月13日股价高点142.690美元)。 

 

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也在此期间,曾接近1万亿美元市值。腾讯高峰期9,136亿美元市值(2021年2月18日股价高点711.905港币)、阿里高峰期8,262亿美元市值(2020年10月27日股价高点319.320美元)。 

 

特斯拉是这轮美股科技大牛市超级赢家,在此前期间,从市值最低不到400亿美元,一路上涨到最高市值达到1.3万亿美元,仅用29个月时间,股价最高涨幅超过34倍。特斯拉2019年1月2日股价开盘20.407美元,这期间股价最低跌到2019年6月3日股价11.799美元,下跌幅度超过40%;2021年11月4日最高达到414.497美元,相比2019年初,涨幅接近20倍;与2019年股价低点比,涨幅超过34倍。 

 

2003年,在PC互联网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时期时,丰田、通用两大传统燃油车企代表在纯电领域按下暂停键,电动车时代原生玩家特斯拉刚成立;经过18年发展,互联网周期从PC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周期也在电动车阶段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轮超级科技牛市中,资本市场既将移动互联网周期的开创者苹果,送上全球第一市值宝座,并把伴随PC+移动两个互联网周期发展的谷歌、亚马逊、Meta/Facebook送进美股市值前十排行榜;同时也让新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周期开创者特斯拉,成为本轮牛市周期超级赢家,高峰期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 

 

苹果代表现在,特斯拉代表未来,在这轮牛市周期中,现在和未来都拿到各自需要的,苹果坐上全球第一市值宝座,特斯拉成为这轮牛市超级赢家。 

 

六、2021年11月下旬~至今,美国因过去12年两轮超级大放水,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带来去全球化,出现全球性高通胀,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进行QT量化紧缩,已连续加息9次,纳斯达克指数跌最大跌幅接近36%。 

 

美联储从2022年3月开始加息,2022年已加息7次,2023年至今已加息2次,累计加息幅度已达4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达到4.75%~5%。 

 

纳斯达克指数,从2021年11月23日开盘的15,809.5点,到2022年10月13日最低点10,088.83点相比,下跌36%;与目前最新的2023年4月6日收盘的12,087.96点相比,  

下跌24%。

 


复盘10年移动互联网周期 

 

苹果在2007年推出划时代智能手机iPhone,经过2年半更新升级迭代,在2009年成为开启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的重要开创者。2007年1月9日,苹果发布第一代基于触屏交互的iPhone终端产品,此时还只是单纯的智能手机;2008年6月10日,发布第一款支持3G的iPhone 3G手机;2008年7月10日,推出第三方应用商店APP Store;2009年3月,苹果进一步为开发者提供1千余个全新API接口,推动大量基于iPhone的APP应用产生;2009年6月8日,苹果发布iOS 3.0,APP Store推出革命性的应用内支付IAP功能,帮助APP应用构建盈利模式,进一步推动APP Store应用多元化。 

 

APP Store在2008年7月10日刚推出时,当时全世界有25万人为iPhone开发APP应用,有500款APP应用上线;苹果自2007年以来,已累计售出超过23亿部iPhone,APP Store用户量早已超过10亿,2022年APPStore付费订阅用户总数9亿(相比2021年7.45亿增长21%),APP Store每周吸引来自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6.5亿名用户到访(相比2021年6亿用户增长8.3%)。 

 

截止2022年,苹果自2008年APP Store上线以来,已经向开发者支付3,200亿美元。苹果全世界开发者数量早已超过2,000万,APP数量160~180万左右(苹果从2016年开始加大APP应用清理力度,清理不少废旧应用、马甲包、有版权问题的APP等),APP Store从2010年7月开始到现在的APP累计下载量已超过2,000亿次。 

 

中国同步在2009年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2007年1月初,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2008年,谷歌推出安卓Android;2009年,中国推出3G,作为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期的标志性事件;2010年,中国可以用WiFi;2011年1月21日,微信横空出世;2011年8月16日,小米发布1,999元小米1手机。 

 

2012~2014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黄金发展期。2012年,今日头条、滴滴等成立,充分受益于当时流量红利优势;2013年,微信开始推游戏,移动游戏随之爆发;2013年7月13日,小米推出红米品牌,瞄准千元内手机市场,推出售价仅799元的红米1,具有超高性价比,促进中国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布4G牌照,三大运营商均发TD-LTE牌照,网速得到大幅提升,推动短视频兴起;2014年,腾讯先后推出微信红包和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宝在移动端快速转型与发力,推动移动支付进一步普及。 

 

一、美股纳斯达克指数:2009年3月~2021年11月,美股长达12年之久的超级牛市,也可以看作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牛市,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接近12倍。

纳斯达克指数,从2009年3月9日1,265.52点,到2021年11月22日最高点16,212.23,累计涨幅高达1181%;与1995年1月3日751.31点相比,累计涨幅高达2058%;与2000年3月10日5,132.52点相比,累计涨幅216%。 

 

2009年~2021年,12年时间,属于移动互联网周期,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接近12倍。纳斯达克指数,2021年高点,相比1995年初累计涨幅超过20倍,相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点涨幅超过2倍。 

 

1995年1月~2000年3月,5年多时间,属于PC互联网周期,纳斯达克指数涨了接近6倍。 2009年3月9日1,265.52点,与1995年1月3日751.31点相比,接近14年时间,纳斯达克指数只涨了68%。 

 

通过两个互联网周期对比,可以看到,纳斯达克指数,在移动互联网周期上涨幅度和创造商业价值的量级,都远超过PC互联网周期,并在全社会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位置。PC互联网作为新一轮范式革命,早期带给社会极大震撼和美好憧憬与想象,在还没有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就短时间内形成极高的估值泡沫;移动互联网作为PC互联网的延续与升级,带来社会方方面面更深刻的变化,并很快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二、A股创业板指数:2010年6月~2021年7月,11年时间,创业板指数上涨2.6倍,但该时期创业板指数并不完全代表移动互联网周期;创业板对移动互联网周期的反应,主要集中在2012年12月~2015年6月5日期间,这段时间创业板指数涨幅接近6倍,产生巨大泡沫,此后用了44个月时间来去泡沫。 

 

A股最能代表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的指数是创业板,创业板在2012年12月~2015年6月5日期间,集中反应移动互联网周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影响的结果。 

 

天时:创业板2009年推出,刚好与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开启时间吻合;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经过前期发展,在2012年开始进入商业化变现阶段,2013年移动互联网变现能力加速释放,并开始规模化盈利。 

 

地利:创业板与A股沪深主板、中小板相比,上市门槛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更多具有成长性、有潜力与活力、代表新经济的民营公司上市,创业板因此聚集A股最多代表或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上市公司。 

 

人和: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推出,进入2012年11月后,随着之前创业板上市公司陆续上市满3年,大股东3年解禁期结束后,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动力进行市值管理;当时A股IPO暂停,非上市公司为了尽快资本化,希望抓住这波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红利+资本市场红利,最快捷方式就是选择并购或借壳。 

 

A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缺乏头部平台类公司,主要是与苹果或智能手机产业链相关,和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相关的上市公司,但这些代表性头部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不多。 

 

苹果产业链头部代表立讯精密,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紧跟苹果产业链发展,不断做大做强,高峰期市值达到4,539亿,股价最高涨幅高达74倍,目前市值2,218亿。 移动互联网应用,在A股当初主要集中在移动游戏与移动广告,目前主要是移动游戏类上市公司为主,三七互娱与昆仑万维分别在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之前高峰期市值分别为1,102亿和758亿,目前市值分别为688亿和600亿。

 

 1、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推出,和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时间吻合,看似巧合,也有内在逻辑。 2009年前一年,正是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后演变成漫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要积极发展经济,其中就包括2009年在中国大规模开始3G建设,同时在深交所推出创业板。 

 

2、2010年6月1日,在创业板推出7个月后,创业板指数正式推出。2010年,创业板指数上涨15%。 

 

3、2011年1月~2012年11月,接近2年时间,创业板指数下跌接近50%。 主要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估值普遍偏高,新股上市后,市场进一步推高股价后带来更大估值泡沫,因此从2011年开始,创业板进入2年的下跌过程。 

 

4、2012年12月~2015年6月5日,2年半时间,创业板指数涨幅接近6倍,属于典型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驱动上涨,中国版的互联网泡沫。 

 

创业板指数在这2年半时间中,行情走势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跨年行情,持续15个月,创业板指数涨幅达到1.7倍,中间出现2次,分别持续1个月的小幅和中幅调整;第二阶段,接近1年调整期,持续10个月,仅小幅上涨1.36%;第三阶段,上演最后的疯狂,是为期仅5个月的加速赶顶,5个月指数上涨1.7倍,接近2倍。 

 

第一阶段,跨年行情。 

 

很多与移动互联网相关上市公司,在此期间股价平均涨幅1~2倍,多的涨幅达到3~5倍,更有达到10倍涨幅的个股。 

 

 

创业板指数,从2012年12月4日低点585.44点,到2014年2月25日高点1,571.4点,累计涨幅高达168%;中间分别在2013年6月小幅下跌5.72%、10月中幅下跌9.68%。 

 

第二阶段,接近1年调整期。 

 

第一个阶段表现强劲,涨幅惊人的个股基本处于调整状态,2014年全年来看,这些个股普遍下跌幅度在10%左右;同时一批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新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不错。 

 

创业板指数,从2014年2月26日开盘1,452.06点,到2014年12月31日收盘1,471.76点,仅小幅上涨1.36%;从2014年2月26日开始,经过3个月调整,一直调整到2014年5月,此后开始往上走,在2014年11月突破2014年2月高点后,在12月又继续调整1个月。 

 

第三阶段,上演最后的疯狂。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累积高涨幅的个股,继续冲高,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平均上涨1~2倍;同时,错过前面2个阶段涨幅的个股,在最后的第三阶段,仅用几个月时间,完成数倍上涨。 

 

创业板指数,从2015年1月5日开盘1,470.58点,到2015年6月5日高点4,037.96点,累计涨幅175%;2015年1月~5月,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14.19%、14.72%、21.12%、22.38%、23.97%,每个月都在加速上涨;6月5日达到高点4,037.96,6月5个交易日上涨13.98%。 

 

5、2015年6月~2019年1月,44个月时间,创业板指数下跌70%,进入漫长的去泡沫阶段。 

 

6、2019年2月~2021年7月,2年半时间,创业板指数涨幅接近2倍,重新进入上涨阶段,创业板指数上涨驱动因素已不是移动互联网,这表明创业板在持续引入新兴高成长潜力产业,注入新的强劲增长动能,一直在与时俱进的发展。 

 

这轮创业板指数上涨,主要是靠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新能源与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卓胜微等芯片产业、迈瑞医疗等医疗器械这些新的高成长潜力产业驱动。 

 

7、2021年8月~2022年4月,9个月时间,创业板指数下跌40%,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冲击、海外俄乌冲突+欧美面临高通胀进入加息缩表周期等有关。 

 

8、2022年5月~至今,接近12个月时间,创业板指数上涨10%,2023年以来涨幅4%,处于底部调整,中国在经受疫情冲击后,逐步从疫情因素走出,开始全面发展经济;AI开启的智能时代,在创业板指数有所表现,但这次更直接明显的体现是在科创板指数。

三、港股恒生科技指数:2015年1月(2020年7月27日之前是模拟数据)~2021年2月,6年多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7倍;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进入下半段,从2015年8月之后,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好,与A股创业板形成明显分化,创业板在2015年6月后,就基本不反应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并且经历44个月漫长的深度下跌过程;特别是在2018年后,港股集中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头部平台类公司,在巨头进入收割期后,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强劲,2年多时间上涨2.4倍。

恒生科技指数在6年多时间,中间出现2次大幅调整,第一次调整幅度用时较短(2015年5月~8月,3个月下跌42%),第二次调整幅度用时较长(2017年11月~2019年1月,14个月下跌47%)。 

 

港股市场整体缺乏独立性,流动性不如美股与A股,容易受A股与美股负面影响,只有在外部大环境相对较好时,容易走出牛市行情。 

 

恒生科技指数2020年7月27日正式推出,跟踪香港上市的科技股表现;7月27日之前K线都是点,这是因为指数正式推出之前,是通过计算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价格变化来模拟计算指数变化,无法在交易市场上实时反映指数表现;7月27日后,每天交易时段可以连续成交,恒生科技指数K线就从点变成实线。 

 

港股过去并不是以科技互联网上市公司为主,2018年以来有积极变化,恒生科技指数比恒生指数更能反映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的表现。目前排在港股前十大市值的前两位分别是腾讯和阿里,中国移动市值第4,另外7家上市公司仍然以金融保险为主。 

 

2018年之前,港股的互联网公司不多,主要是腾讯一枝独秀,有一批移动游戏和移动应用类公司借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在港股上市。 

 

2018年之后,一方面是中美博弈加剧,另一方面是港交所开始积极拥抱新经济,出台政策支持选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港交所发行股票上市,有越来越多互联网类、科技类、生物医药类等新经济公司在港股上市,逐步改变港股构成。

 

 1、2015年1月2日~2015年5月20日,5个月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7%,与A股移动互联网牛市行情同步。 

 

恒生科技指数,从2015年1月2日3,006.61点,到2015年5月20日4,719.87点,累计上涨57%。

 

 2、2015年5月21日~2015年8月24日,3个月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2%,同样受A股出现股灾而同步下跌。

 

 恒生科技指数,从2015年5月21日4,635.55点,到2015年8月24日2,697.35点,累计下跌42%。 

 

3、2015年8月25日~2017年11月3日,26个多月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27%,走势与A股创业板进入深度下跌趋势完全相反,反应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进入成熟期后头部公司充分受益。 

 

恒生科技指数,从2015年8月25日2,749.46点,到2017年11月3日6,247.36点,累计上涨127%。

 

 4、2017年11月4日~2019年1月3日,14个月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7%,受中美贸易战、美国2018年加速加息等有关。 

 

恒生科技指数,从2017年11月5日6,142.86点,到2019年1月3日3,253.45点,累计下跌47%。

 

 5、2019年1月4日~2021年2月18日,25个多月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35%,迎来科技牛市,中国移动互联网巨头进入收割期。 

 

恒生科技指数,从2019年1月4日3,287.17点,到2021年2月18日11,001.78点,累计上涨235%。 

 

6、2021年2月19日~2022年10月25日,21个月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下跌74%,一方面是前期股价大幅上涨后,估值出现泡沫,另一方面是中美冲突加剧、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加强监管、欧美进入加息缩表周期等。 

 

恒生科技指数,从2021年2月19日10,517.13点,到2022年10月25日2,720.38点,累计下跌74%。 

 

7、2022年10月26日~至今,5个多月时间,恒生科技指数上涨接近50%,一方面是中国从疫情因素走出,全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中国鼓励健康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同时AI为移动互联网巨头注入潜在新的增长动能,从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进入新的AI产业周期。 

 

恒生科技指数,从2022年10月26日2,863.73点,到2023年4月6日4,237.63点,累计上涨48%。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