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中M关税博弈
拉开序幕


近两周全球市场被老M关税政策搅得地动山摇,上周一小盘股如骤雨打萍般狂泻,管理人皆面临净值考验。特朗普一句“暂停90天关税”戏码,全球股市又进入狂欢模式。
当关税大棒在预期与现实间反复横跳,全球市场在政策摇摆中尽显荒诞,倒真像是一场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演出,每个角色都在混乱中寻找着自己的剧本。
老M关税 VS. 中G定力
作为商战策略的集大成者,特朗普自1987年《交易的艺术》形成的商业哲学仍在深刻影响其执政逻辑:
通过极限施压(如宣称建造"全球最高建筑"抬高地价)、制造不确定性(1990年赌场破产威胁迫使债务重组)、高杠杆资源整合(海军准将酒店改造案例)等战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当前关税博弈恰是其商业思维的延续:
✘ 极限施压:全球关税普涨形成威慑框架
✘ 战略留白:排除中G外90天缓冲期制造分化
✘ 预期管理:舆论造势构建"美国必胜"叙事
✘ 风险对冲:阶梯式税率设计保留进退空间
相较于老M政策的 “草台班子” 特征,中G通过系统性改革构建了应对外部冲击的战略纵深:
✔ 金融去杠杆提前释放系统性风险
✔ 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
✔ 房地产市场完成估值重构
✔ A/H股估值回归安全边际
在 “中G + 1” 策略的博弈中,当前政策工具箱呈现独特张力:
防御纵深:财政赤字率(2.8%)、存款准备金率(7%)均处安全区间
结构制约:地方政府债务(76万亿)与银行净息差(1.54%)形成双向约束
突围路径:消费扩容(社零目标5%)与产业升级(研发投入强度2.64%)构成转型主轴
针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未来走向,不同投资策略的头部机构展现出差异化的研判视角:
我们正在见证的是全球主要的货币秩序、政治秩序和地缘政治秩序的典型崩解。
这类崩解,一生中只会遇到一次,但历史上在存在类似不可持续条件的时期已发生过多次。
国际地缘政治秩序也在瓦解,由老M主导的多边、合作型全球体系,正被一种以力量为主导的单边主义体系所取代。
在这一新格局下,老M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但其策略已转向以“老M优先”为核心的单边主义。这正在通过贸易战、地缘博弈、科技对抗,乃至局部军事冲突等方式展现出来。
短期市场波动主因流动性风险而非基本面定价。当前股、商品等风险资产的调整反映交易层面压力,盲目降仓不可取,建议静待流动性风险释放后再做结构优化。
老M关税政策本质是谈判策略。对等关税对M伤害同样显著,其难以长期承受。国内由于2016年起金融去杠杆、供给侧改革的前瞻性布局,风险已充分出清,房市、A/H股均处低位,为应对外部变化预留了ZC空间。
港股短期承压更大但长期价值凸显。尽管流动性冲击下港股调整幅度高于A股,但其优质资产属性与估值优势未改,后续反弹动能或更强。
国内利率与汇率双轨波动加剧。央行已释放降准降息窗口信号,关税战升级或成降息触发条件,但需警惕汇率波动;若离岸汇率突破前期高点 7.37,可能影响ZC节奏,降息时点存在推迟可能。
美元资产定价现矛盾预期。10 年美债收益率因关税引发的衰退担忧,从 4.38% 骤降至 3.96%,但关税壁垒将推升进口商品成本 —— 以苹果手机为例,其美国售价或因关税加成被迫上涨 40% 以上,加剧二次通胀风险。
这种 "衰退交易 + 通胀抬头" 的组合,重现上世纪 70 年代滞胀困局。参照历史经验,美联储政策选择面临两难:若通胀失控,降息空间将被严重压缩,政策路径预判难度显著提升。
-END-

评论区回复【666】,一键获取【15家私募管理人最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