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PMI数据已出,股债机会切换?|金斧子周度思考
PMI数据已出,股债机会切换? | 金斧子周度思考
2025-11-03
1000
0


10月27日至31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11%、0.67%、0.5%,三大指数先上涨而后调整,整周来看微涨;南华商品指数微跌0.27%,细分指数中仅黑色略有上涨,其他均下跌;债市因为央行重启买卖国债,不同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均向下,中证全债上涨0.34%,今年以来累计0.74%。


上周五10月PMI数据出炉,10月PMI为49%,仍在荣枯线以内,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关于10月PMI:一方面,季节性因素使然,华泰证券表示过去8-10年的季节性大致在-0.3至-0.5个百分点左右,剔除季节性因素,10月PMI仍环比下降0.3-0.5个百分点,同时因节假日和工作日缘故,消费性服务性相对平稳,制造业收缩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往后看,短期国内消费需求仍不足,外需上中美谈判进展相对顺利、但逐步度过旺季,期待稳增长上有更多政策信号。


1、A股:短期或偏震荡 


上周A股的走势有利好出尽的趋势,市场的关注点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美谈判,回到国内经济基本面本身,往后看或偏震荡:


华创证券表示未来1-2个月是政策空窗期,市场或围绕4000点震荡盘整:一方面临近年末考核,部分绝对收益资金可能出现获利了结;另一方面,需求未显著回暖背景下,“反内卷”推动生产端数据回落可能带来阶段性阵痛,但拉长时间来看,供给收缩后,伴随明年需求提振,有望实现更强的通胀回归。短期高频数据回落并不会给市场带来下行压力,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政策发力的期待,但更明确的政策信号需等待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具体的政策抓手需明年3月两会推出,因此未来1-2个月市场进入政策空窗期,更多需积蓄力量,或将在当前位置震荡盘整。


高盛表示,警惕4000点或是年内A股高点:1)基本面支撑的疲软,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是核心制约;2)估值性价比的消失,其估值模型显示,4000点附近A股市场的风险溢价(投资者因承担风险而要求的额外回报)已降至低位;3)增量资金的瓶颈北向资金流入不再单边向上(美元利率维持高位全球市场波动加剧,资金偏谨慎;部分海外长期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配置到目标区间),国内机构资金做多能力(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并未爆炸性增长)、居民资产搬家仍受风险偏好制约(房地产受挫、收入预期不稳)。


买方目前的动作也能传递出一些谨慎信息:1)公募基金三季报中,规模超5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中,超四成产品选择下调股票仓位;2)部分私募管理人宣布封盘,一定程度也显示对当前市场的谨慎,也有私募管理人表示“对于过去趋势性强的板块,在进一步上涨过程中可能会做一定减仓;低位板块在尚未看到强劲逻辑前也不会过多配置,市场阶段性的休整以及可能的风格再平衡,则会为明年的行情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除了主流指数外,市场也对结构性机会,如今年以来的科技等有较高关注度,前期涨幅较大,叠加四季度风格切换规律,市场对未来市场持续性有一定担忧。华泰证券回顾了2010年以来基金重仓股变化,先后经历食品饮料/医药(2011Q3-2021Q2)→电力设备与新能源(2021Q3-2022Q4)→食品饮料/医药(2023Q1-2024Q1)→电子(2024Q2-至今)四个阶段,三维视角衡量电子高仓位可持续性:1)过往核心资产加仓周期为10个季度,仓位在20%,目前电子略高于平均值;2)配置系数角度,历次核心资产加仓区间内,配置系数高点分布在3.0x附近,25Q3电子配置系数分位数仅为1.9x,或表明仓位提升或部分由股票市值被动提升造成,目前基金抱团并不极致;3)加仓视角,在市场风险改善的阶段里,加仓主线板块下季度具备超额收益的概率为86%,但若风险偏好下行、有新主线交替时,重仓行业仓位位于20%附近或需警惕。


中银策略通过数据分析,表示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看,2025年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对于泛科技制造行业的配置比例偏斜程度较高。从历史上,前两个中周期主导产业的“配置偏高”区间经验来看,主动偏股型基金对主导产业的配置开启明显偏斜后,这一比例很难陡然下行,通常在高位区间持续数个季度。近期部分标的因三季度业绩披露而出现调整,主要是在海外英伟达的对比下,市场对光模块、PCB等相关产业链业绩兑现有较高期待,一旦业绩不及预期,市场容易出现调整。


2、债市:四季度债市胜率提升


上周央行重启买卖债,债市应声上涨,叠加10月PMI偏弱,11月债市行情如何?


国泰海通表示,重启国债买卖是“上限保险”而非快速下行,同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1.75-1.85%左右”,或是央行相对合意的区间,央行买债的长期目的之一或是避免债市利率过快上移挤压财政空间,调控的可能更多是利率中枢上移的节奏,而非刺激国债利率快速下行,这给予债市的是短期博弈机会。


10月债市几轮做多更多是“行情选择消息”,利好消息真实性和实际影响来看逻辑并不扎实。相比潜在的多空消息,更重要的是把握年末债市的整体配置节奏,“追逐消息,不如把握节奏”。当前债市投资机构仍然处于年内考核驱动下“必须”跟随做多的时间内,多头信心短期修复被放大,故11月中旬以前的窗口期内可以积极参与博弈,但11月下旬到年末,“为2026年配置”的压力可能小于往年,或反而要设置好止盈的空间和时点。


华泰证券表示,金融街论坛传递的货币政策信号较为积极,本次一次性反应的概率更高,债市重现2024年12月的难度较大。期限上,2024年央行买入国债以短端为主,今年同样不排除从买短开始,叠加非银投放工具的探索利好资金面稳定性,短端利率确定性相对更高。以季度视角来看,四季度债市胜率和赔率略有好转,但机会是阶段性的且空间有限,中长期看利率趋势不利,但基本面和央行购债决定上行有顶。


华创证券表示,债市积极因素逐步累积,四季度供给放量但央行买债重启下压力不大,关注年末抢跑行情:1)往年存在农商行、基金、保险先后进场抢跑,且在“学习效应”下进场时点不断前移的特征;2)类似于往年,宽信用预期扰动减弱,机构跨年配置意愿仍存,今年可能会再次出现抢跑行情;不同的是,对于明年收益率下行赔率预期不大,抢跑带来的收益率下行幅度可能有限。


3、总结


短期来看,市场关注点回到基本面本身,股市或围绕4000点震荡调整,风格或者板块来看,科技板块短期上涨过快存在调整风险,基于三季度业绩、年底经济会议增量政策、机构排名等,顺周期板块或存在一定机会;债市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不过央行重启买卖债利好空间或有限,机构配置行为、公募基金销售新规等提供波动性机会。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