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季度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64%最高上行26bp至1.90%,而目前市场已逐步消化部分利空因素,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格局。从时间维度来看,四季度向来是机构为次年资产布局的关键窗口期。年末资金面通常维持宽松、政策信号与市场预期存在差值、机构“抢跑”布局等多重因素,往往会共同推动债市走强。那么在当前环境下,债市跨年行情是否会如期上演?
“跨年行情”仍有支撑
从基本面来看,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相对于一、二季度有所放缓,四季度经济压力或将增加。另外,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再次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叠加年末现金需求较高,央行将持续维持资金面宽松,能够为债市行情提供有力支撑。
信用利差仍有压缩空间
近期市场对摊余债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这类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基金,以持有到期为核心策略,具备净值稳定、低波动的特点。截至三季度末,摊余债基资产总值已达约1.49万亿元。据国海证券预测,今年年末至明年上半年,将有106只摊余债基即将(含已经)迎来开放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利率处于低位,摊余债基的主力资金已从银行自营转向理财资金,而理财资金对信用债的偏好更高,使得摊余债基对信用债的配置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25年三季度,其信用债持仓占比已达15%,较2024年年末的1.8%实现大幅提升。而当前信用债利差尚未出现明显压缩,在利率低位震荡与机构配置需求抬升的双重背景下,信用债作为稳健收益的重要来源,其利差压缩空间值得期待,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跨年行情”下的重点配置方向
在国内纯债收益空间相对受限的情况下,固收+基金及境外债券有望成为跨年行情中的优质选择。固收+基金通过配置少量可转债、股票等资产,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争取更丰厚的收益回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固收+基金收益率中位数达到2.18%,整体表现亮眼。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产品因涉及权益类资产配置,会存在一定的市场波动风险,更适合能承受小幅净值波动的投资者。
另外,三季度权益市场表现强势,资金分流导致境外城投美元债、城投点心债的配置需求有所减少,进而推动这类债券收益率抬升,估值优势进一步显现。随着境内债市配置压力加大,具备估值修复潜力的境外债产品,有望成为资金寻求收益的重要方向。
但是,公募销售新规目前暂未落地,尽管市场已形成一定预期,但政策落地节奏与具体内容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债市短期走势产生扰动。在布局跨年行情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合理控制仓位与风险敞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