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在物理世界中是至关重要的,上升一个维度往往就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世界,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均提及到“四维时空”概念,也就是在三维空间中增加一条时间轴的维度,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探索和想象的可能。“降维打击”这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用语,出自我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经典作品《三体》一书,现在多被理解为,在某一方有强大的技术、知识、资源等支持下,就可以对相对弱势的一方形成碾压式打击。在《三体》小说中人类就多次被科技水平绝对领先的外星生物进行降维打击,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唯一一次成功反击就是人类舰队碰巧进入到高维空间,原本无坚不摧的三体战舰在高维视角中就几乎如同一张白纸,内部结构一览无余,人类舰队就可以轻易对其要害进行打击,可见维度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来说,之所以“降维打击”是一种碾压式打击,就是因为一旦升高了一个维度,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力就提高了一个层次,能够超越低维空间的认知。例如如果四维空间真的存在,我们可以回到或者穿越到任意一个时间点,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理解到更加完整的事物发展和起源,就更容易找到每一个时间点上最重要的事情,对三维空间做到精准的“降维打击”。
物理世界中维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延伸开来,“维度”在人类认知世界中也同样举足轻重。无论在哪个世界中,想要“升维”都是困难的,我们几代人的有生之年科技水平可能也无法达到“四维时空”的境界,同样在认知世界中一般人也很难拥有超越其他所有人的独立思考维度。“升维”虽不易,但不同的是物理世界中维度相对固定,而在认知世界中的“降维”却可以在不经意间发生。对于我们日常行为和思考影响更大的,是那些会导致我们认知“降维”的陷阱。
感知“降维”策略
其实我们从孩童时期开始就已经熟知了“降维打击”策略,只不过没有从维度的角度去思考过。相信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尝试过用石头或者木板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其实蚂蚁是一个典型的适应二维空间的生命形式,如果我们在蚂蚁面前放上一个直立的障碍,蚂蚁也会一如既往的向上爬,在它眼中向上和向前是没有区别的。如果我们把蚂蚁举着的食物拿走,它一定会前后左右去寻找,如果找不到,那么蚂蚁会认为食物奇迹般消失了,而不会想到食物是到了三维空间中,这个时候我们抢走食物的行为就是一种“降维打击”。即使有一天蚂蚁变得巨大而强悍了,只要它只能看到二维的世界,我们人类依然可以用一些技巧和障碍设置,轻松的将其控制住,因为只要我们比蚂蚁多看到一个维度,对于事物认知的整体性就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当然有的读者可能会质疑,蚂蚁本身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近似于二维空间内的生物,我们并没有做什么明显令其“降维”的改变,只是单纯的维度压制。那么如果把作用对象换成同样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生物,就能更明显的体会到维度层面的操控作用。其实人类的祖先早就运用了维度的错配来进行生产生活了,引导动物遵循人们的意愿。人类对动物做的最经典的“降维”操作,应该就是在驴推磨盘的时候,遮住驴的眼睛两侧,让它只能直视前方,尽可能让其认为自己一直在向前行进,一直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驴子就会不停地打转推磨盘。类似的操作还有在动物面前绑上美味的食物,吸引其向前行进等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策略是思维层面的维度控制,不同于物理层面的升维或者降维,我们改变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但是可以改变作用对象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既可以通过维度变化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也需要警惕期间可能出现的“降维”陷阱。
“降维陷阱”自带吸引力
1、呈现方式具有迷惑性
很多不经意的策略背后,其实应用的就是认知维度“降级”的策略。有个故事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了,相传古代某王国里一位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想要加以厚赏,他提出的请求是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个棋盘格子里,每一格都摆上前一格子多一倍数量的米粒,并将这些米赏赐给自己。结局大家肯定都知道,因为国王看着开始摆下的一两粒米,再看看小小的棋盘,自然觉得这并不困难,但实际上这位大臣想要的米,已是当时世界在两千年内产出的总和。这个故事从策略上来说,就是大臣对国王判断力进行的一次“维度降级”操作,这非常类似于很多广告常用的策略,就是先把最终可能很困难很复杂的结果或者原理先隐藏起来不说,利用人们喜欢简单厌恶复杂的心理,举一些非常清晰简单的案例或者道具来把受众的思维拉到一个简单易懂的维度上,在这样一个维度去思考,一定会跟着背后 “布局者”的规划走下去。就像那个大臣,他完全可以直接计算出一个数量告诉国王,但是显然这样做是不可能获得国王的应许的,于是他选择以米粒和棋盘格作为出发点,把国王的思维从巨大的米仓,拉到了小小的棋盘上,完成认知维度的“降级”。
2、提供解决问题的“捷径”
在生活和工作事务繁杂的今天,如何更快速高效的达成目的成了大家共性的问题,于是应运而生的,是几乎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搜索到各种所谓的干货总结和经验贴。的确,广泛阅读他人的成功经验总结无可厚非,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自我摸索的时间精力,这本身也是信息化程度提升的优势所在。参照其方法去尝试,也许短期内确实会得到一定的成就,甚至从结果上看,确实降低了进入某一领域的门槛,看似获得了某条捷径,实际上这也是陷入了一种降维“陷阱”。看似人人都可以速成为专家,但作者的经验本身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仅跟随作者的单一的认知维度和路径去思考,不也正像二维平面中前行的蚂蚁么?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而不是去沉下心去夯实根基,搭建起来的空中楼阁自然是禁不起考验的。
以上两种情况使用“陷阱”这个词并不是说降维之后一定是坏的结果,因为每个维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遵循着其他人的指引最后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但本文更想强调的是,在没有外力引导下,人们认知的维度本应是多样的,从维度的多样性逐渐向单一化的发展,就属于我们所说的认知维度的“降级”。
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自愿降级是更加危险的,短期也许节省了思考的时间,免去了碰壁的痛苦,甚至能够比他人更省力地获得了相同的结果,但是越来越适应或者追求维度的单一性,以至于使用少数几个固定的维度去审视一切外物的结果,只会是视野越来越窄,路也越走越窄。
化被动为主动
限制思考维度的陷阱可能无处不在,并且即便是降维“陷阱”,其带来的即期结果也不一定是负面的,因此识别以及走出“陷阱”也就更加困难。但既然我们知道了“维度”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警惕那些难以察觉的被动“降维”,同时不妨积极地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在面对问题时主动调整自己的思考维度,以升维为目标来对抗降维。主动权衡各维度间的不同视角,以得到更加多维的判断。而这一策略在投资中同样适用。
在研究和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会不断接触到新的商业模式、产品迭代、行业变迁,也通常伴以铺天盖地的宣传推介、专家评议、分析师报告等等。大家自然是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不会轻易相信他人的论断,但是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在努力辨别接触到的信息真伪时,你可能已经被这些报告、宣传带入到它们的思考维度中了,而你所做的只是依照它给出的思路重新推演了一遍。比如某个产品会宣传自己是引领了新的潮流或者对行业做出了颠覆性的创新,并且会附加上很多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其宣传的结论。投资者可能会努力研究公司提到的这个相关潮流或者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核实公司提供的说法有无漏洞或错误,但这都是在单一的维度,甚至是在为了迎合投资者而精心设计的维度中,去研究和判断。一旦在这一维度上得到了结论,就很难再回到最初维度选择的层面,去尝试不同的思考维度,这时一个被动“降维”效应就形成了,对于认知事物的全面性也会大打折扣。
在对降维“陷阱”多一分警惕之余,又应如何主动脱离表象,做出升维的思考呢?主动出击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做好应对困难、矛盾甚至无解的准备,抛弃快速寻找捷径的想法,有意识地在主观层面上抵御住现成结论的诱惑。从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开始,就有意识地以多种维度来完成推论。还是回到刚才的例子,投资者如果想要避免被动陷入他人设计好的思维逻辑,就需要摒弃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抛开对已有正面或负面的宣传和评价的纠结,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接近本源。
比如同样面对公司推出的一个新的产品系列,横向展开,除了研究产品本身,也需要分别从公司管理者、股东、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竞争对手等维度去推演。产品本身的创新力是否足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这个新的策略或产品,公司潜在的回报与承担的风险是否对等,如果没有按照预期发展对公司的影响几何;作为产业链上各方,自己能够获得的业务增量空间和议价能力的变化;作为竞争对手,这个新品是否对自身的产品序列和竞争地位构成威胁。纵向来看,上升到时间的维度,过去公司的产品线是如何推进的,成功率如何;目前的策略或产品最核心的优势是否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竞品的表现是否构成冲击;未来在市场逐步验证的过程中,潮流更迭竞品涌入的情况下,能否禁得住时间的洗礼等等。由此思考得出的结论,也会远比对单一维度的印证来的更加立体和扎实。
写在最后:
认知世界中的维度之所以比现实中的维度更加精彩,是因为我们可以主动选择更加多元的思考维度。尤其是在面对各类看起来近乎无懈可击的行为或者观点时,避免陷入那些具有“吸引力”的单一维度之中,这份可以主动选择的权利更加值得我们珍惜。
声明:
投资有风险,本文的观点论述及观点分享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章版权为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公司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在引用时需注明出处为“汉和资本”,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