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水星资管】巨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银行转型发展
【水星资管】巨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银行转型发展
2023-03-01
323
0

 #水星资管  


一般而言,主流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者都是根据过去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预判未来的走势和制定经营方略。但是,“世界已不再是平的”,而是进入了“十面埋伏”的崎岖里程,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巨大断层”正在快速形成,未来几年不排除再次发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海啸”。当前美西方集团正在布局俄乌冲突结束后新的地缘冲突热点。因此,和平并不能看作是自然的事情,惨烈的多维度战争风险正在增加,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十字街头”。这就要求作为国之金融大者的国内大中型银行要从战略高度考量地缘政治大变局、宏观经济和金融监管政策变化,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科学的、战略性企业设计,动态调整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资产负债资源配置结构,处理好银行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提升应对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的能力,实现银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深化战略洞察,加强前瞻部署

银行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在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稳健经营为纲,构建具有独特市场价值的银行第二成长曲线。

一是加强对银行集团客户群体风险摸查。银行要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导致的全球供应链转移和调整等中长期演变趋势,高度关注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科学预测及分析其对银行所授信企业和项目现金流影响,前瞻性做好各种风险防范;要了解银行对公客户在相应地缘冲突地区的订单和项目执行进度,及时做到防范和止损;针对银行部分重要客户有投资国债、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情况,银行金融市场和投行部门为企业做好金融投资咨询,提供高价值的融智服务。银行境内外机构地缘政治冲突地区有较多贸易客户的分行应该重点关注风险管控,对于可能涉险的客户企业应科学地进行融资支持、提高风险准备金规模;对于可能涉及贸易摩擦和汇率波动风险的企业,银行应通过贷前调研,审核企业外汇订单结算方式、企业有无采取汇率避险方式等等,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银行还必须关注相关企业客户资金流向、贸易背景真实性及押品全流程管理等情况,及时做好风险监测预警。

二是根据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调整资源配置。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要高度关注银行在欧美日澳韩等发达经济体市场国际化经营的风险管控。从长远提升国家竞争角度看,商业银行如果不开展跨境经营,国家金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很难有效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也就缺乏更加有力的支撑。特别是随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区域化、俱乐部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强化金融流动,撬动更大、更丰富的跨境金融需求符合我国长远战略利益,跨境电商热也为跨境金融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银行境外机构还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为客户提供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配套金融产品和服务。

1:国有银行国际化经营基本指标


资料来源:各银行2021年年报


近年来,国内排名在前的大中型银行都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或银行与非银行子公司,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要审慎开展各种业务,时刻规避合规风险陷阱。同时,银行要优化国际化网络布局,对在发达国家的分支机构资产和人员安全制定各种风险保全预案,如无特殊国家战略利益和对东道国充分的地缘政治和国家主权风险回报的深入分析论证,应审慎扩展境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业务规模和网络,高度关注中亚、东南亚等地区一些国家倒向西方的可能性。

在全球供应链转移风险方面,五到十年,随着国际地缘战略竞争的加剧,全球供应链格局将大规模重新定位。短期来看,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原材料断供、零部件短缺、物流堵塞等等,全球荒问题可能恶化,汽车零部件供应短缺加剧,重要金属资源稳定供给受到影响,海陆空物流堵塞和运输成本上涨,影响银行相应对公客户的经营收益。中长期看,国际经贸网络的割裂将会拉大,贸易和技术壁垒不断升高,全球经贸网络不再是无障碍嵌入之所在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迅速崛起加入到全球供应链市场竞争从而加大全球供应链格局调整的动力,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因失去订单陷入困境而倒闭。因此,大中型商业银行对公主流客户的进出口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到供应链再配置的冲击,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群体生产经营活动可持续性发展情况的调研,在对企业经营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客户解决棘手的问题,支持国内企业打赢全球供应链保卫战

在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和冲突地区战后重建方面,银行应加强对参与地缘冲突地区战后重建和全球石油设施建设的国内企业融资支持。根据ENR2021年资料显示,世界250EPC(工程总承包商)中,中国有78家公司上榜,海外业务多数集中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未来中东、南美都会有大量相关新建石油工程项目,而中国EPC在这些地区和国家有既有优势,银行应当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战后地缘冲突各方会面临重大的基础设施重建、经济恢复等需求,在合适和安全的条件下中国工程及设备行业将会走出去,大中型商业银行可以提前布局并授信其产业链相关企业,更好地支持其拓展海外业务。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将利用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优势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落实,加强与上百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分散与发达经济体经贸关系各种风险,银行应持续在国际业务方面对相关企业给予贸易金融支持。比如,在对俄经贸上,预计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木材、纸浆、贱金属数量将快速增长;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下游产业相对集聚的地区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银行可以增加相关行业、对俄跨境电商的信贷投放。针对于俄罗斯的主要进口产品化工产品、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日用金属制品等行业,以及被西方国家制裁的行业,中国企业在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可填补对应的市场空间,银行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此类行业信贷规模。

三是优化区域、行业和市场资源配置结构。在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上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简称《若干政策》),提出18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具体措施。《若干政策》提出,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有利于拓宽制造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工业动力。在支持国家和地区重点项目发展上,具体投资项目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新基建、交通、能源、水利及环保等领域。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经济主线方向是新基建,也就是东数西算概念。在支持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提供了行动纲领,建立统一大市场和扩大内需旨在通过打破商品要素资源流通的地理壁规则壁,纾解商品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等要素资源在配置中面临的扭曲,提高配置效率,搞活国内大市场,打造一个14亿人的高质量大市场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抓手。《意见》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包括: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在盘活专精特新企业资产上,供应链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在应收账款确权、存货监控等业务流程进行变革,加强对参与主体的信用评估、资金流向监测等,从而对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和企业供应链具有积极作用。在支持国家新三线和乡村振兴建设方面,预计国家将调配引导资本、资源、人口向中西部广大内陆省市和农村发展,以达到全国均衡发展格局,建设宜居生态家园目的,巩固和提升战略大后方的综合实力。这项工程带动的金融需求规模庞大,大中型商业银行应当紧密跟踪研究和布局,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式支持

、坚持科学稳健经营,强化集团合规风控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战略和外交方针。大中型商业银行要严格遵守我国《反外国制裁法》、《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等法律法规。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中心设立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应当引入当地市场有经验的合规官;加强对海外合规人员的培训;提高合规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海外分支机构与母国母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如因为客户等方面的原因遭遇美国金融制裁,导致必须中止相关业务,银行原则上也可利用使用上述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在贯彻国家外交和国际经济金融战略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规避制裁,银行在开展业务前不仅要对客户进行全面合规尽职调查:查询海外资产管理办公室的特别指定国民名单;核实相关交易方是否在美国制裁名单内;判定相关交易方是否会因适用50%规则而自动被视为受制裁实体。银行还需做好已经或可能遭受制裁企业、机构的详细名单筛查。对于已经开展的业务,银行应重点梳理涉及的地缘冲突地区业务客户是否为制裁名单的实体或个人,客户是否在全面制裁区域内开展业务,详细了解相对应的豁免事项,判定是否符合豁免条件,并进行内部风险评估,避免面临高额的巨额经济金融惩罚以及被切断与全球银行SWIFT系统联系。银行可优先选择具有原料自给能力的企业合作,加强对客户经营状况监测,做好对客户经营效益和现金流情况的分析预测,积极落实还本付息来源,降低信贷过程中的资金风险;关注原料存货消耗速度,谨防资产减值未计入报表,根据企业风险水平及时调整信贷策略。

二是积极选择安全的跨境支付系统。在开展与地缘政治冲突地区国家的银行结算中,要注意排除被制裁银行和避免涉及美国西方集团及美元结算等西方制裁管辖权连接点,合理合法安排结算路径。银行要在保证安全、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完成资金结算。但是,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中还没有一种系统在效率、质量、规范等方面能够完全替代SWIFT系统,因此银行要高度重视对有冲突地区业务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可能招致西方各国的二级制裁。

三是加快推进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建设。目前阶段银行业IT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还是由外资科技公司供应。一旦涉及核心银行基本是IBMZ系列大型机的天下,招标一般只有单一来源,而且是天价,没得选。银行应会同政府有关机构、大型科技公司加快推进自有产权的核心系统基础建设,保障未来金融安全。

四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构建一个满足内生性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新变局的风管体制、机制、流程,加强系统建设与人员培训,做好风险防控基础建设。推进银行集团内部以及银行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协作,特别是合规管理部门一线营销机构等部门要加强协作与配合。同时,要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加强风险合规管理培训。要优化风控资源配置,始终保持充分的资本、拨备和流动性资源,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然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要根据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规模与类别,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做好充分的流动性安排,确保在市场交易异常情况发生后,具备足够的履约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市场和行业风险防范。第一要突出关注债券市场风险尽管民营企业债券市场融资环境将有所改善,但资源或将向头部民企倾斜,仍需警惕高风险行业尾部、基本面羸弱、短期债务负担较重的民企信用风险。第二要关注经济的二次探底风险。随后国内宏观政策有所纠偏,转向宽松,今年经济增长要好于去年是大概率事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仍然沉重,加上诡异的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导致的供应链冲击,以及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后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有二次探底风险。第三要关注全球系统性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通胀压力巨大,货币政策正常化提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资本市场动荡等等正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系统性风险,俄乌战争和疫情结束之后会否爆发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值得特别关注。尽管中国系统性风险远离警报范围,中国综合军事实力强大,经济金融基本面还是非常稳定的,但经济金融方面存在的房地产系统风险累积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以及中国并未完成统一,霸权主义国家和周边大中型国家与我国还存在重大战略利益方面的矛盾。这些“灰犀牛”一样的风险都要求商业银行高度重视战争经济和战时金融运行的前瞻性研究,分析演变趋势,开展压力测试,提出不同情境的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开辟战略蓝海,占据市场主动

一是发展绿色金融。有关机构测算,未来40年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39万亿到300万亿元人民币,每年需要在双碳领域平均投资3.75万~7.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如此天量投资需要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预计金融机构对碳中和的资金支持和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比例将达到9010,银行等金融机构市场空间广阔。根据绿金委预测,到2050年间绿色金融投资需求将累计达到487万亿元,绿色金融主要项目(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复合年度增长率将达到10.1%。随着绿色产业发展,基建类贷款占比将逐渐下降,以节能环保为代表的其他投向贷款将上升,银行应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

二是发展科技金融。近年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2%,较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12.1个百分点。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投贷联动项下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3%。科创板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由2016年底的33.13%上升至40%以上。20224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企业服务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已有4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九成集中在制造业,聚集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领域。但是不少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因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如何支持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成为银行需要解决的课题。2021年末,工商银行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农业银行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60%。民生银行针对小巨人企业创新推出民生易创专属产品包,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全场景、全生态。中国银保监会强调,银行业要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全方位金融支持,提高对具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企业的服务力度。银行的理财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直销银行等要发挥牌照多元、机制灵活等优势,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在的供应链开展金融服务,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三是发展养老金融。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等预测:本世纪内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先增后降,60岁及以上人口2035年将达到4.14亿左右,2055年达到峰值约4.88亿,2100年仍在4亿人以上。未来5-1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将带来老年消费增长和养老产业的快速扩容。同时,失衡的养老金结构以及近三年来疫情防控对社保等资金的巨大支出也增加了对个人养老金融服务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逐步稳定、经济金融重新走上正常轨道,为老年人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养老金融服务将迎来快速增长期。2014-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占GDP比重将增至33%,成为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我国养老金现有存量1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仅为10%左右,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平均80%的水平相差甚远,并且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占比约为50%,未来养老资产管理行业空间巨大。有关专家调研发现,老年客群的金融服务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不动产和存款对老年客群的总资产影响强度最大,理财和保险类产品对老年客群总资产影响强度较弱,老年人除了对保障类、稳健性金融资产偏好外,不动产等非金融资产在资产配置中也占据重要位置。银行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支持高质量养老体系建设,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的养老金融需求。在营销服务上,银行要匹配好专属服务理念,匹配好专属服务模式,匹配好专属服务产品,匹配好专属服务渠道,匹配好专属服务方式,匹配好专属服务体制、机制和技术保障

四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一方面要发展小微数字信贷。2021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这一市场将是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焦点。浦发银行与华为共同打造了数字化名片物的银行,将银行直接服务对象由延伸到智能物,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仓库的现场管理与业务流程中,以激活数十万亿的动产融资市场空间。2021年,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1.4%。建设银行聚焦于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战略新兴等领域信贷占比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1.87万亿元。工行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民营、科创、绿色、乡村振兴和战略性新兴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新市民金融。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新市民的人口总量约为3亿人,占比超过20%,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是新市民的主要构成,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市民所占比重超过 50%。新市民正逐渐发展为中国新经济、新消费中的重要力量。银保监管机构强调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要加大对吸纳新市民较多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加大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力度,助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完善住房安居保险保障,支持新市民职业教育和子女教育,合理满足新市民消费信贷需求,建立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重点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工资支付,持续推进减费让利工作,提高健康医疗保险服务水平,丰富新市民养老金融供给,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五是发展综合金融综合金融具有不可比拟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和挖掘金融控股经营模式下的品牌协同、资源配置、业务和创新协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大课题。比如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个人业务与团体业务的协同另一方面体现在平安集团内部各金融条线之间的相互协同。在个人业务方面,“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及金融+生态战略的持续推进,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平安集团内各专业公司高度协同,结合业务节奏,形成统一主题波段营销,统一智能营销服务平台,带动客户交叉迁徙和产品销售,打造金融界的11”营销品牌。借助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契机,加快综合经营将成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六是发展新特色对公金融业务。在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对公传统优势弱化,加上大行下沉,护城河受压,新市场、新动能布局不足,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市场增长放缓接近天花板等等,亟需银行重新构建自身新的对公业务核心竞争优势,对公业务对银行存款和贷款的贡献分别是零售的1.7倍和1.9倍。第一,要主动有为。锻长板,补短板,积极转型突围,走在各省区市对公金融业务竞争前列。主要行动就是要积极鼓励各分行明确发展定位,深度经营本地市场,全力推进业务转型,实现对公业务竞争优势的历史性回归。第二,要对症下药。打赢存量+”强基之战、生态+”拓展之战、产业+”突破之战等三大战役,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做强产业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建设。紧跟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协同,创造业务增长新引擎。围绕特色金融业务形成突破,做深做细垂直领域分工。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长供应链金融。实现对公业务转型升级。第三,保驾护航。要强化组织体系优化、关键人才建设、激励机制重塑、前中后台协同、转型过程管控等五大维度支撑体系,特别要积极培养综合金融服务人才,全方位保障转型顺利落地。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诸多行业分水岭将初见分晓,未来两到三年是商业银行对公转型和市场格局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只有逆势突围,才能重新擦亮自身的品牌。

七是发展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高盛公司估计,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20212025年期间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到2025年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综合毕马威等公司的分析,未来银行财富管理互联运营体系包含六个关键维度:即客户、渠道、产品、科技、人才、生态。波士顿咨询提出要强化六大方面举措:第一从客户维度发力,加强客户需求洞察,提升方案的定制化程度,科学开展客户分层分群;第二从渠道维度发力,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能力;第三从产品维度发力,构建开放式产品货架,提升财富规划能力,持续提升基于客户目标的定制化财富规划能力,构建全谱系、开放式、精品化的产品货架,打造自身明星产品。第四从科技维度发力,全面赋能前中后台,强化金融科技应用;第五从人才维度发力,加强标准化、综合化服务团队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第六从生态维度发力,打破壁垒积极寻求跨机构协作,共同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提升长期竞争力。

打造具有周期免疫力的银行资产负债表。一家“高质量”的银行,必然呈现出一张“高质量”的资产负债表。这张表不是纯粹的数据聚合,而是一种可视化、立体式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驾驶舱”。赵建等有关专家提出银行要以管理会计为重要工具,ESG为新的重要价值理念,抓住市场、政策、科技立体维度,构建一张广义资产负债表,打造让股东、市场、客户、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满意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银行。银行要从擅长“扩表”转变为擅长“调表”,“深耕”负债,“细作”资产,逐渐摆脱对规模和增量的过度依赖,转向依靠质量提升和存量挖掘,从“做大做快”转变为“做细做强”,通过资产端构建银行资产负债表免疫力的护城河。要更加重视招募和培养新时代的管理、技术和营销等领军人才,按照所确立的发展战略愿景和发展路径加大IT系统,提升公司治理结构效率,强化整个银行特别是中高层的组织力和领导力,致力于建设受各界所尊重和期许的银行企业文化。

文章来源:悦见非凡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