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国企红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从供给侧与需求侧齐发力,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又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商业银行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恰逢其时
2022年,有关养老金三支柱的政策密集出台,尤其是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有望驶入快车道。在一系列养老金融支持政策的引导下,顶层设计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布局加快。
我国养老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从人口年龄的角度看,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近年来被高度关注。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7亿人,占比达18.9%,与2010年相比增加5.64个百分点。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企业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给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从养老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国家、单位、个人养老责任共担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养老金高度依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人群有限,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方才起步。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与之配套的《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税收政策、账户与产品管理政策等监管制度以及各地的试点方案接踵而至,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养老金融产品需求的角度看,一方面,当前我国居民存款规模为112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近30万亿元,两者总额超过140万亿元,若有1%的资金用来购买养老金融产品,预计市场空间将超万亿元。另一方面,养老金融市场扩容尚需时日。在需求侧,我国居民对未来养老保障需求分析判断还不充分,养老规划不够清晰,养老财富储备总量依然不足。在供给侧,随着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落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正在快速布局养老金第三支柱的销售渠道,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也正在加速上架,此前供给相对薄弱的养老类金融产品将实现大幅扩容。
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养老金融领域。面对人民群众的养老财富储备需求,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在养老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布局。
首先,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账户和结算体系作为金融业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为第三支柱提供个人养老金账户,提供投资的基本功能。在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上,商业银行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入口,具有账户管理的优势,可以养老金账户为核心提供综合化的养老金融服务。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做出了前瞻性布局,打通账户开户、待遇领取、产品交易、支付结算等环节,将养老金专属账户作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基本载体。比如,中信银行于2022年5月推出了“幸福+”养老账本,方便客户一站式查询社保(第一支柱)、年金(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资金情况,并能够根据账户收支情况测算出个人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额度。
其次,商业银行发挥营业网点广覆盖的优势,为个人养老金业务全面推开夯实基础。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涉及国家政策、个人投资以及税收计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于多数客户而言,商业银行网点和个人金融服务团队能为其提供专业的服务。比如,在养老三支柱的政策宣传、开户引导、投资顾问、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积累的经验,提供专业、贴心的客户服务。
最后,商业银行积极布局个人养老金融产品。面对日渐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公众对养老资产的配置越加关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2)》显示,有64.14%的调查对象偏好银行存款,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34.25%)、银行理财(12.27%)、房产(16.41%)、基金(8.24%)。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养老储蓄和养老理财直接满足客户低风险的养老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代理销售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满足客户对于保障功能和更高收益的需求。
养老金融发展的“他山之石”
在养老金制度安排上,发达国家多采取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三支柱模式。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完善成熟、覆盖比例高、投资基数庞大,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日本与我国同为亚洲国家,生活习惯与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并且日本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美国和日本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在规模与覆盖率上比较领先,其政策设计和运营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经验:高度成熟运作的IRA制度。美国养老金体系采取“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联邦社保基金,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发起的强制养老金计划;第二支柱是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职业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则是个人出资的养老储蓄计划,个人退休账户(IRA)属于第三支柱中的主要部分。由于第一支柱提供的养老福利有限,以401(k)和IRA代表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成为美国养老金体系的主角。其中,IRA受到投资者欢迎,资金总量处于增长趋势,在美国养老金总资产的占比持续增加。2021年末,美国退休资产总计39.3万亿美元,其中IRA资产规模达到13.9万亿美元,约占美国退休资产总规模的35%。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美国IRA税收优惠力度较大。美国IRA资产分为传统IRA(Traditional IRA)和罗斯IRA(Roth IRA),两者合计占比约95%。其中,传统IRA资金在缴纳、投资阶段免税,领取时才交纳税金(EET模式);罗斯IRA资金在纳税后缴费,投资收益和领取均免税(TEE模式)。以传统IRA为例,2021年免税限额为每人每年6000美元,免税额度占美国全职雇员同年平均年收入的8%。
二是美国IRA可投资的养老产品丰富,权益类产品占比较高。IRA资金可投资共同基金、银行储蓄、保险及证券等各类金融产品。2021年,美国IRA的资产分布为:共同基金占比为45%(6.2万亿美元),银行存款占比为5%,保险占比为4%,其他资产(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封闭式基金、个人股票和债券,以及通过经纪或信托账户持有的其他非共同基金证券)占比为46%。在美国养老金融底层资产中,共同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占比极高。
三是美国IRA由专业机构管理。IRA资金管理一般采取托管或者代管的方式,只有银行、投资公司等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才能管理IRA并进行资金运作,充分发挥了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同时,IRA持有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账户。
从美国商业银行参与养老三支柱的情况来看,在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养老金托管、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三种形式参与养老金融业务。很多美国商业银行将规划咨询作为独立板块,为客户量身定制退休规划、投资标选择、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调查显示,拥有传统IRA的家庭中,有70%的客户会在管理退休收入和制定资产管理计划时,向金融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比如,富国银行依托其广泛的零售客群优势和社区银行特色,为客户IRA账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情感化、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日本经验:迅速发展的iDeCo。日本于1961年实施《国民年金法》确定了养老金制度,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双层制度,包括固定缴费的国民年金和收入关联型的厚生年金;第二支柱以确定给付型计划(DB)和确定缴费型计划(DC)为主;第三支柱由个人确定性缴费计划(iDeCo)和日本个人免税储蓄账户(NISA)构成。相比采取TEE模式进行税收优惠的NISA,iDeCo采用了EET模式,并且须在退休后才能领取,与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高度相似。
从发展规模和覆盖人数来看,iDeCo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4月末,加入人数已达到242.4万。iDeCo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美国的IRA有相似之处:一方面,是采用了税收优惠,iDeCo账户内的资金及投资收益免税,领取阶段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采用专业机构管理模式,但iDeCo与IRA存在一些差异,IRA可以广泛投资于共同基金、股票、债券、存款、保险年金等各类金融产品,而iDeCo对可投金融产品进行了白名单管理。从资产配置来看,iDeCo的资金主要投向储蓄类存款、保险(包含生命保险和损失保险)以及投资信托类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债券、基金)。截至2021年3月末,iDeCo账户余额为2.97万亿日元,投资信托、储蓄、保险分别占比55.3%、31.2%、13.1%,投资信托项下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5.7%。
从日本商业银行参与养老三支柱的情况来看,日本银行机构围绕客户需求,推出资产配置建议、年金管理分析等咨询服务,并持续开展养老金融知识普及。比如,日本瑞穗信托银行通过分发投资者教育材料和加强售后服务,加大对资本市场信息、资产管理产品和投资知识的宣传,推广主动投资理念;三菱日联银行通过为不同年龄段客户提供线下教育课程、线上图文宣传、发布调研成果等方式,引导居民提升养老财富储备理念。
综上所述,美国和日本两国在养老第三支柱的制度中,都建立了个人养老金专用账户,通过税收优惠的手段进行推广,并引入了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借助商业银行的平台和渠道优势,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作为重要的服务渠道,我国今年出台的个人养老金顶层设计及配套制度,吸取借鉴了“他山之石”的宝贵经验。但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也有所创新,采取“一人一行一户”的模式,即每位个人养老金参加者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开立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充分发挥了银行信用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也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加快商业银行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布局
随着个人养老金政策的落地,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将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商业银行可借鉴国外第三支柱的成熟经验,发挥传统业务优势,打造包括养老规划、账户管理、投资咨询等在内的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供给,助力推动我国养老金融快速发展。
做有温度的养老管家。客户是银行一切业务的基础和来源,服务好客户是商业银行生存之本。“一人一行一户”的养老金第三支柱政策将为商业银行提供数以亿计的庞大养老客群,商业银行应在养老金融领域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提供专业、便捷、普惠的服务,成为客户的养老管家。一方面,构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金融涉及账户、税收、投资等多个环节,商业银行应配备专业的服务体系、运作系统和服务人员,夯实养老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人性化的产品设计,让普惠性的产品惠及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让广大投资者享受到投资收益。
做金融资源的整合者。我国个人养老金的制度设计赋予了商业银行重要的责任与义务,这一点与美日等国不同。在我国,商业银行不仅仅是个人养老金的参与机构之一,更是所有养老金融参与机构的资源整合者。作为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应发挥好中枢机构的定位优势,与各参与机构密切协同,做好系统整合、产品整合以及风险控制。
首先,商业银行应做好内部系统与外部多机构的系统整合。商业银行承担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职能,这是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居民享受养老金第三支柱养老政策的入口。因此,商业银行除了整合内部系统资源做好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体系搭建,还应与监管部门、税务部门、证券登记机构以及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系统对接与联调联测,保障资金链及信息链的全流程连通。
其次,商业银行应与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做好产品整合。商业银行是养老金融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承担养老金融产品的筛选、准入、销售等多项职责,应与各家资产管理机构做好配合,做好养老金融产品规划,有机结合投资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最后,商业银行还应做好养老金风险的“守门员”。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运作面临着各类风险,一方面,在销售端商业银行承担着养老金融产品的筛选职责,应该把适合的产品提供给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客户。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承担着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产品的托管职责,有义务对老百姓的“养命钱”做好托管服务和投资监督运作。
做养老生态的规划者。一是生命周期全覆盖。养老金融的客群不应只局限于老年人,还应关注未老人群。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在内部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养老规划模型,充分整合养老金融产品,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定制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方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面向客户提供投资顾问和投资者教育服务,充分引导客户在未老阶段提前做好养老规划,保证其在老年享受到此前的储备和投资收益。
二是地域全覆盖。我国地域辽阔,从城市到农村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风俗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居民养老理念迥异,不同地域居民对养老服务的理解、需求各不相同。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营业网点优势,做好养老服务的地域全覆盖,同时统筹总行、分支行资源,为不同地域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养老服务。
三是产品全覆盖。由于客户的年龄阶段不同、收入结构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对养老投资的产品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的养老产品线,既涵盖收益稳健的养老储蓄和养老理财,也涵盖高收益、高风险的公募基金;不仅引入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产品,还应涵盖具有保险保障功能的产品;在产品期限上,也应覆盖短、中、长期的产品,以供客户按需配置。
四是服务模式全覆盖。商业银行可与互联网公司、养老产业集团、养老服务机构等非金融类机构开展跨界合作,对养老产业领域进行深度、系统的研究,开发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将金融服务深入渗透至养老产业链,并搭建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