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常识的力量
常识的力量
2021-09-05
1573
0

0734218067.jpg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开头引用的词是学生时代必背篇目,相信诸位读者都曾诵读过,我们在此可以做一个小测试,如果只拣出“羽扇纶巾”四个字来问各位,这四个字代表的人物是谁,相信会有不少读者下意识的会回答“诸葛亮嘛,这有什么难的”。但实际上,再次通读这首词,答案呼之欲出:“周瑜”。

简单分析为何下意识会有错误的答案,大致可以归为两点:

1)影视作品中诸葛亮手摇鹅毛扇运筹帷幄的形象深入人心,羽扇简直是诸葛亮的标签似的存在。

2)《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草船借箭的故事令人惊叹,所以谈及赤壁,率先联想到的可能是诸葛亮。

0734480750.jpg

什么是常识?

生活中我们不时也会遇到类似情况,一些我们认为再平常不过的,可能是早先的口耳相传的偏差,导致一个错误沿袭至今;一个不假思索的答案,反映的是某个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那么什么是常识?

汉语词典中对常识的定义是“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我们不妨反过来讨论来缩小这个范围。

常识属于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范畴,但大多数人的认知不等于常识。常识和大多数人的认知是相交的关系,交集部分是共识性的常识,也就是共同遵循的,能够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的。交集部分之外的常识,是通过学习、阅读、实践、交流不断积累所得,而交集部分之外的大多数人的认知,可能是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错误想法。

0735580702.jpg

比如我们共有的常识是水在100度的时候沸腾,在0度的时候结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有过冷水的存在,如果水中缺少凝结核,比如纯净水,即使在标准大气压下,在0度也可能保持液体状态;比如我们会称最后出场的人为“压轴”登场,但实际上“压轴”指的是倒数第二位,而最后一位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大轴”。

常识不等于很容易能够得到的知识,但却是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每个人经历不同,专注的领域不同,一些人看作常识的东西,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从未知道过它们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隔行如隔山”。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中,男主角是一个在印度贫民窟长大的孩子,在一次有奖知识竞答的电视节目中,这个没怎么受过教育的孩子却做到了连大学教授、专家都做不到的事:连续答对涉及不同领域的问题并成功闯关,以至于被怀疑作弊而遭到逮捕。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在警察的问询下,他道出了答对所有问题的原因,他过往坎坷的人生经历刚好对应着每一道问题的答案。

常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着时代发展进程,在实践中不断进化甚至打破重构的。在日心说的体系被完整建立之前,地球在中心静止不动,从月球开始向外的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转是常识;原子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并建立了“葡萄干布丁”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0736199629.jpg

如何理解常识的重要性?

常识的重要性无需过多赘述。在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访谈中,常识的重要性总被反复提及,谈论他们做产品的初心或者进行一笔投资的初衷,听起来都非常“常识性”,没有华丽艰涩的词藻,甚至可以说是一些朴素的大白话,但真正能将常识贯彻始末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却只是极少数人。

正是因为常识往往是简单直白的,是大多数人听了都能理解的知识,所以对常识最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既然这么简单,是不是谁都能搞定”。能够将常识运用的得心应手的人,少不了深厚的积累。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能够识别提炼出“常”,得要有足够多非“常”的经历和实践才能分辨,在此基础之上,以常识作为出发点衍化出更多不同的应用。

0737321572.jpg

常识也像是锚,可以帮助我们不为表象蒙蔽。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很难避免有主观偏好,并且会下意识的更看重能够支撑自己立场的论据。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常识能够帮我们绕过很多看起来逼真的陷阱。之所以看起来像真的,因为潜意识中我们希望它是真的,有时候打破这种假象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运用常识去思考。

比如以每天赚1%为目标,看起来并不贪心,毕竟除非非常极端市场环境中,市场中涨1%的股票应该还是有的,或者从低点到高点振幅超过1%的股票应该也是有不少的,乍一看好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只要简单算一下,一年交易日大概220多天,就算减去20天左右,给自己放个假偷个懒的时间,一年按200天计算,那么如果是本金1万元的话,一年后是大约7万元,五年后是大约2亿元,十年后是将近44万亿元。这样的结果可能只有先知才能做到,但如果是先知的话,何必每天只设1%的小目标呢?

0737523123.jpg

如何获取常识?

这里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常识中与大众认知交集之外的那部分。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获取更“有用”的常识,但“有用”二字本身,隐含的就是局限于从结果出发的讨论。有用和无用只是基于当下,或者以一段时间之内发生的事情为基础做出的评判,但常识的作用却往往体现在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上的触类旁通。

为“无用功”正名

无用功,那些“没大用的事情”,最早是物理学中的名词,指的是机械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比如用滑轮吊起重物的时候,克服滑轮和绳子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并非我们需要却必须做的。

曾经看过一个说法,越长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而小孩子的世界里,时间总是慢吞吞的。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什么都是崭新的,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新鲜事物,每天跟前一天都有所不同,而随着我们长大,人为建立的区隔也会越来越多,身处熟悉的环境中,需要的技能都已具备,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动力难免会逐渐减弱。

0738543540.jpg

不以“有用”作为积累常识的出发点,才可能获得“有用”的常识,或者说,如果仅以“有用”为出发点,可能获得了“有用”的常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

简单来说,我们更应该保持一个漏斗的形态,不怠于吸纳信息。没有目的性的扩充知识的广度,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帮你实现其他目标。就像庄子所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那些看似无用的事与物,实际上也可能有更大用处。

实践出真知

决定哪些是能从漏斗体系中落下的常识,还是需要实践检验。正如前文所言,常识是从大量的非“常”中提炼出来的,且是不断进化的,唯有不断的在应用中检验和修正,才能沉淀下“有用”的常识。重要的从来不是常识本身是如何表述的,而是在运用到实践过程中体现的价值。

0739137153.jpg

写在最后:

常识,名如其名,它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是什么看起来石破天惊的秘密,甚至大部分只是有些乏味的老生常谈,被用以应付日常的柴米油盐;但对有相当积淀的人来说,它又是常读常新,总能激发新的体悟,就像是阅尽千帆后的点睛一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声明:

投资有风险,本文的观点论述及观点分享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章版权为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公司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在引用时需注明出处为“汉和资本”,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