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维持在合理区间,我们预期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小。四季度市场仍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板块之间的分化和波动将延续。”
市场回顾
本季度指数涨跌不一,上证微跌0.64%,深成指下跌5.62%,创业板指下跌6.69%。市场的结构性特征显著,以资源为代表的周期板块走出一波牛市行情,采掘、有色、钢铁、化工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涨幅居前。而医疗、消费等行业表现不佳,季度跌幅在10%以上。
市场资金热度高涨,自7月下旬以来,沪深两市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成交记录。9月份单月,指数分化较大,上证50、沪深300分别上涨3.2%、1.3%,但中证500下跌2.1%,消费医药9月份表现较好,而此前强势的周期、制造则大幅回调,没有明显强势的板块。
当季全球在变种病毒的冲击下,疫情达到了新的高度。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目前虽然新增确诊病例未明显减少,但随疫苗接种的增加,以及欧美公布的开放政策来看,印证我们此前的观点。虽然病毒蔓延变异,仍可能是制约股票市场以及全球经济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疫情已持续了很长的时间,随着疫苗的防疫有效性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病毒恐惧心理的下降,不论是对全球经济,还是对股票市场影响总体将趋于钝化。
宏观经济数据整体走弱,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出口成为驱动经济修复的主要力量。而基建是拖累经济的因素之一,今年以来增速持续低于预期,地方债发行进度缓慢。8月国务院要求加快地方债的发行,争取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随着专项债的发行提速,基建或将有望替代出口形成对经济新的支撑。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部分政策对一些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也催化了市场极致的风格演绎。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资金变得非常敏感,易受到舆论消息的影响。比如近期的房企债务事件,电力限制管控事件等。我们相信,国家有稳控经济的能力,把周期拉长来看,也一定是在做长期有利于经济健康运行的正确的事。
策略展望
从9月份市场表现来看,赛道股表现较差,例如新能源车、光伏及周期,但以茅台为代表的消费品表现良好,低位大幅反弹。但从目前宏观的角度分析,今年的消费数据是持续低于预期的,甚至刚刚结束的黄金周数据因为受到疫情的严格管控,也低于市场的预期。同时在景气下行的压力下,叠加地产的影响,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消费品的基本面很难有大幅好转。因此当前的消费品大幅反弹的逻辑并不顺畅,更多的是市场的避险情绪在左右。
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维持在合理区间,我们预期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小。四季度市场仍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板块之间的分化和波动将延续。
国内方面宏观经济稳增长的目标将继续承压,经济恢复或将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但政策的维稳力度或将加大,针对此前的限电双控等问题将迎来政策的纠偏转机。在信用风险扰动下宏观流动性维持宽松,市场有望迎来全面降准。但临近年末,资金的风险偏好趋于谨慎,流动性在边际上难现明显宽松。
海外方面,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计划将于年内实施Taper,目前其内部对于具体实施时间存在分歧。短期来看美方或许会因疫情、就业、经济等问题继续维持宽松政策。但缩减QE仍将是美未来的政策方向。中美关系迎来改善,长假期间,美方贸易代表发声计划与中方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情况、产业政策等问题展开坦率对话。并启动针对性的关税豁免程序,寻求开辟改变美中双边贸易格局的新路径。中美双方代表在苏黎世展开会晤,将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轨。
当前持仓布局不仅仅基于个股基本面和性价比,还综合考虑了国家在中长期战略转型的行业方向。预计高成长、高景气度的先进制造业在四季度有望利用较高的业绩增速抵御估值压力。继续维持此前的策略,聚焦成长,寻找隐形冠军。继续自下而上,配置一批好公司好股票,将研究聚焦在一些景气度高的行业、细分行业龙头,国产替代正在开始,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完成的标的上。
关注景气行业:主要方向为持续涨价叠加产能释放的周期品行业(化工和有色)、芯片需求旺盛推动半导体及设备材料的半导体产业链、AI/智能制造/汽车IT/云计算等计算机方向、碳中和政策推动的光伏及新能源车产业链,包括产销两旺的自主品牌渗透率提升机会、订单+产能扩大驱动高景气的国防军工板块。
关注成长:从配置上寻找市场低估值的隐形冠军和高景气赛道的优质龙头。考虑到目前我国产业的优势在制造业上,我们将重点研究集中在材料、电子、医药、化工、电气设备、机械、新能源等行业上,从中寻找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成长性标的。同时基于国内庞大的90后和00后消费群体,除了已经形成显著竞争优势的传统品牌以外,我们也关注部分悄然崛起的“国货潮牌”,总体注重“高品质、个性化、数字化”的偏好。
关注主题:主要集中在软件、硬件的自主可控、鸿蒙操作系统带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投资机会、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材料的国产替代、碳中和将会给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明显的投资机会,我们未来重点关注光伏、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配套电力的基础设施,例如特高压及储能技术的投资机会;碳吸收相关前沿技术以及碳交易带来的投资机会。
公司声明
本材料为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和聚投资”)发放,材料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登载产品的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保证,北京和聚投资不对使用本材料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关注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本材料版权归北京和聚投资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转载或给第三方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