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A股市场经历了几次重大考验,指数呈现调整态势。9月影响市场的利空因素在减弱,而政策落地逐步刺激经济回暖会逐步显现。当前市场在寻找新的突破方向,大概率进入新一轮周期。三季度起,环比逐步改善到明年上半年的标的将会逐步受到市场青睐。短期的情绪性杀跌给优质标的带来加仓时机。
市场回顾
8月A股市场整体保持调整态势,万得全A指数月度收跌 2.86%。本月上证指数表现相对较强,仅跌 1.57%;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则分别收跌 3.68%、3.75%、5.44%;规模指数方面,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延续跌势,分别收跌 1.09%、2.19%、2.20%,中证1000指数出现补跌,收跌 5.15%。
年初至今,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仍分别跌 12.02%、20.47%、22.64%、26.36%;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分别跌 15.65%、17.44%、16.36%、15.72%;万得全A跌 14.47%。
行业表现方面,以申万二级行业为例,本月动物保健II、煤炭开采分别以10.4%、9%的涨幅领涨,出版、文娱用品、油服工程等涨约6%紧随其后。本月金属新材料领跌,跌幅17.3%,风电设备、汽车零部件、乘用车、装修建材、家电零部件、冶钢原料跌11.5%-12.8%不等;其中,家电零部件、金属新材料此前已连续三个月大幅上涨。
年初至今,煤炭开采以43.3%的涨幅大幅领涨,非金属材料、家电零部件分别涨21.5%、13.5%位列二、三;数字媒体年内仍领跌,跌幅42%,计算机设备跌34.1%,软件开发、装修建材、半导体仍跌近30%。
策略展望
8月份市场经历了几次重大考验,月初佩洛西事件引发台海局势升级,是对市场的一次考验,但是市场体现出了较好的理智和韧性。但由于全球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了各国股市的下跌,国内市场对衰退的担忧升级。且下半月随着中美摩擦局势逐步升级,同时疫情恶化导致市场对管控升级预期的增加,叠加财报季影响,前期强势板块均出现明显回调。
月底华为任正非内部发文再提“寒冬论”,进一步加剧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指数出现放量大阴,开始共性杀跌。而美联储主席意外鹰派表态,美国9月加息75基点预期加强,导致市场悲观情绪推上顶峰,市场进入全面调整。
这些因素中,对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一时间难以回转,虽然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应对,但实体经济转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中美之间的摩擦也是未来我们要长期面对的,并不会在短期内有变化,市场的对此的悲观论调会一直存在。
而国内疫情管控却是存在预期差的,一方面实际的管控力度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实际在减弱。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未来的管控整体会朝着尽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因为在对稳经济的目标上,各方是高度一致的。一旦市场得到明确管制放松的信号,便是重大利好。而财报季已经收官,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是略强于市场此前预期的,且短期暂无业绩因素的干扰。
因此,9月份,整体看影响市场的利空因素在减弱,而政策落地逐步刺激经济回暖会逐步显现,从宏观和微观数据上看都会有所体现。政策方面,本月MLF、LPR均出现小幅调降,相比于全球通缩的大环境,国内货币政策环境仍相对偏松。同时市场正逐步切换思维到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利好因素会逐步影响市场情绪。
而相较于全球其他权益市场,A股的相对资产价值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此前的月报中我们也有所论述。全球衰退过程中,相较于欧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韧性是较好的,发展动力也是较强的,资产价值也就是更为凸显。
美国虽然也会比较强势,但是面临比中国更多的内外问题,通胀高企美联储被动紧缩货币激进加息,企业高增速难以维持,美股高估值被刺破,美股配置价值下降。港股作为中美摩擦的中间地带,会一直经受双重考验,短期个股机会大于指数机会,长期看确实大量标的处于底部价值区间,配置则需要慎重择时。
总之, 8月底出现的低位超跌、滞涨板块轮动、大金融护盘、消费股轮番表现等,表明市场在寻找新的突破方向,大概率将进入新一轮周期。9月上旬会是比较好的再配置阶段,以科技制造为主方向的风格依旧会延续,但是细分板块会有调整,且标的也会有所变化。
如前所述,三季度起,环比逐步改善到明年上半年的标的将会逐步受到市场青睐。若疫情得以管控放松,投资、消费等方向的机会也会逐步出现。上月我们认为情绪未稳需要观察,但经历了8月的情绪三次释放,短期的情绪性杀跌给优质标的带来加仓时机。
虽然整体局势未稳,经济企稳需要时间,且海外局势动荡必将对中国也有所影响,市场情绪波动较大会是常态,需要注意谨防短期宏观、微观各种风险的扰动,但长期看机会大于风险。
公司声明
本材料为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和聚投资”)发放,材料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登载产品的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保证,北京和聚投资不对使用本材料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关注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本材料版权归北京和聚投资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转载或给第三方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