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出差有感.海外资产配置篇(出海渠道和海外配置)
出差有感.海外资产配置篇(出海渠道和海外配置)
2023-02-16
4.8万
72

原本整个系列是希望先覆盖国内各个主流大类资产板块。第一篇写的是固定收益类,原本计划是固定收益-一级市场股权-二级市场证券类基金-海外资产配置。但最近似乎大家都十分关注人民币贬值这块的影响,也在琢磨着资金如何出海,大额资金出海渠道有哪些是安全的,出海后又有哪些资产可供考虑配置,这或是许多高净值人群尤其是几乎全部资产都集中在人民币上,从未思考过分散一部分到海外的高净值人群最近所琢磨的事情。

1240

近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上篇的文章中写到一句“破7是迟早的事情,早在去年和今年年初便呼吁身边的朋友们选择配置一部分海外资产换些汇”。后来这句话被社区一位朋友认为我有马后炮之嫌,而本轮贬值只是一个概率事件。但我始终不这么认为,当然,并非说我真有那么厉害能精准预测到今年人民币必然贬值,这只是一个基于逻辑的判断,就如我现在觉得2800点左右入市A股买指数没问题,虽然我不能预测是否真的是最底,但现在投A股风险收益比很高,看长线没问题。

12402017年9月

1240

2017年10月

扯远了,回到主题上。本次海外资产配置篇主要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对金融知识不太了解的朋友先简单科普贬值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第二部分是出海的渠道通常有哪些,正规的、不正规的都说说行情,第三部分是资金出海后可以选择些什么资产进行配置,比较主流、推荐的资产又有哪些,收益和风险又是如何。

首先做为本次的开篇,我先说说去年为什么我会推荐身边的人去配置些海外资产,至少简单换个汇也好。

本人在深圳上班,每个月都有去香港的习惯,有的时候可能是纯粹过去购物、参加些活动,有时则是和客户过去香港办理些业务,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我不炒汇,对汇率老实说也不是天天盯着盘口,和许多人一样,可能就准备去香港了,就购汇的时候看两眼。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可以回忆下16年中到17年之间,市场主流是普遍对人民币汇率是走弱预期的。

12402018年初

而在去年年底的那几个月的时候,我发现每个月去香港前换汇都似乎都换多一些,在年底已经到6.4-6.5的区间,同时也陆陆续续有媒体开始关注报道起来,甚至在今年1月时候去到6.3的位置。对比历史的汇率走势或过往的经验,这已经是换汇性价比极高的时刻了,那个时候配置些美元资产是十分明智的。当然那时也有很多看到这点的人希望等人民币再高些时候才去换,这样更划算,可后来美国公布的就业数据和经济数据超预期走强,叠加市场对美国加息预期,美元随之走强,直至现在6.8-6.9的区间,相比于此前低位6.23累计贬值约10%  

海外资产篇

资金出海途径目前每人每年有五万美金额度限制,对于普通家庭每年简简单单旅个游是足够的。但如果是出海投资甚至就算供子女海外上学、生活,那么这个额度范围便可能比较勉强了。而在当前人民币贬值美元走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把一部分资产放在海外,归结到原因一方面是对长期贸易摩擦和美国经济数据走强背景下,美国的强势造成国际局势不明朗化影响。但这只是短期反映在高净值人士的“短期情绪面”因素,而最根本影响高净值人士考虑资金出海配置海外资产的原因,是随着高净值人士身边可获取的投资渠道和资讯越来越多,随着专业投资机构对投资者的教育:“资产需要结合宏观经济周期进行配置”“资产需要分散配置”等等的理念越来越普及,我们都明白“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当合理分散配置。而高净值人士发现,在国内无论如何分散配置,固定收益、一级市场股权、二级市场股票期货债券、保险等等各大类资产都全配了一圈,但我们的资产始终都还是在“人民币”这一个大篮子里。这时高净值人士终于意识到必须跳出“人民币”这一个大篮子,跳出原有的格局放眼到更大的全面配置范围,才能使得自己的资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抗周期”、“保值增值”和“传承”。

1240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让一部分资金出海,配置一部分海外资产虽说是明智的选择,至少能对冲一部分币种本身的汇率风险。但海外资产配置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还是蛮折腾的,平常和朋友还有客户的聊起这话题,大家最大的顾虑也是“毕竟山高皇帝远,对海外当地的法律又不了解,生怕万一未来投资出了什么事不受当地法律保护或者维权起来成本十分高等等这些方面,就连可以说是安全性可谓最高最为稳健的香港保险,也有许多朋友会担心赔付、法律保护等等问题。这是完全能理解的,就以香港保险为例,香港做为全球的金融港,延袭了西方“契约精神”的观念,在这方面上我觉得资本主义市场确实优于国内。国内注重“人情“也更愿相信一些隐性担保和背书,这些或可带来一定的超额收益,或能通过一些手段跳脱出当初的约定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但在一个成熟市场,“契约”则是绝对关于盈亏自负这件事的唯一界定标准,只要完全按照规定去走没有隐瞒,那么在赔付上也便不会有特殊地执行,维护契约上应有的权益。“契约精神”我认为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必不可缺的,但目前我们的金融市场当中无论买方和卖方在这点上都存在着缺失(是的,投资者本身也是存在着契约精神的缺失的)

出海渠道

我国是有相对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但只要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对外汇的需求便不断加强,可这需求可企业能是对外投资的需求,也有可能是个人投资、旅游、消费、子女海外入学等等,外汇管理体系无法完全扭转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只有起到一定维稳和压制的作用。

个人出海渠道现在最为主流的有六种,分别为:

1.正常汇款

2.蚂蚁搬家

3.地下钱庄

4.海外保险

5.海外房产

6.海外股权

一、正常汇款(操作难度:容易  资金限制:每人每年5万美元)

个人汇款、购汇额度为每人5万美元/年,是日常使用最多最为常规的方法,而对于仅仅是出外旅游、购物(不购买高端奢侈品)还是够用的。通常做法是开立海外账户,然后在国内银行购汇,接着电汇到香港等海外账户。需要提示一点的是,在开立海外账户的时候,以香港为例,最好让对方提供一本支票和隔日将一些需要转账的打款账户做登记。因为海外部分地区账户的转账并不像国内转账那么便捷,国内转账给他人只要有他人的账户就可以了,但海外则需要事先登记。哪怕是本人转到本人账户,银行工作人员有时也会要求收款账户是本人的,否则可能会拒绝为你办理相关业务。

总的而言,个人汇款的优势在于完全合法合规,并且操作容易;不足之处在于汇款金额的限制。

二、蚂蚁搬家

蚂蚁搬家也是现在有大额资金投资需求的人主要考虑的方式。因为个人年度购汇金额为5万美元或等额外币,所以对于动则上百上千万的海外投资,5万美元完全不能满足在国外投资、买房等大额资金使用的需求。

为了实现海外投资的目的,大家会通过自己的亲友,将自己额度人民币换成外汇,然后让亲友分别将购买的外汇汇入境外账户。但外汇局认为,这种方式是利用他人的用汇额度进行资金的违规跨境流动,有一定概率被判定属实后,会面临取消该账户之后2年的购汇额度,情节严重者还将交由外汇检查部门立案处理。在该背景下有人提出了新型蚂蚁搬家模式,举个例子即资金出境需求方请3位亲友各自在境外开设一个境外账户,每位亲友再邀请4位朋友各购汇等额5万,总金额不超过20万美金,汇至3位朋友的境外账户,这样3位朋友每人境外账户中各汇集资金再将资金汇集到资金出境需求方账户,用作海外投资。这样分散减低了单笔金额的额度,因此可能逃得过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但操作实质上是变相分拆结售汇,因此同样存在着合规风险。

总的而言,蚂蚁搬家优势在于满足了大额资金的出境问题,但操作比较繁琐,而实质是变相分拆结售汇,存在一定合规风险。

三、地下钱庄

地下钱庄是指利用部分金融机构或海内外同时有主体的贸易公司的结算网络,进行外汇买卖,直接跨过资金外汇监管。

这种渠道当然是沿海地区比较多,渠道费用在2-3%不等(以前有1.5-2%的,但现在靠谱的都到3%左右了)。操作手法也十分简单,换汇人在境内将人民币汇至该企业(通俗就叫“地下钱庄”)的境内账户,而该企业则通过海外主体或合伙人将外汇打入换汇人所指定的境外账户周期通常是T+3~T+5。

总的而言,通过地下钱庄方式,整个过程非常方便和快捷,不需要占用外汇额度,渠道费用低廉,大额资金快速到位。但由于风险主要集中于信用风险,因此风险不小,主要是不靠谱的地下钱庄跑路等的信用风险。所以选择这种方式一定要谨慎。

以上便是目前国内选择资金出海最常用到的三种方式,在2016年11月前主要的出海方式还有通过购买香港分红保险的渠道,直接刷银联卡便可资金出海,但该渠道于2016年10月31日正式关闭。而除开香港保险,目前有同样性质的渠道有购买泰国的房产,同样是直接刷银联卡购买,然后转手,退出时为泰铢,泰铢与美元交互通道一直通畅无外汇限制,资金顺利出海。

海外配置

包括海外房产在内,海外保险、海外股权、海外对冲基金皆为海外资产配置的可选品类,同时部分品类也兼具资金出海投资渠道的功能,以下便逐一讲解。

四、海外保险

海外保险是当前许多人首选的海外资产配置品类,追其原因是人们希望配置一部分海外资产以对冲未来单一币种或不可抗力的风险,这时这笔海外资产配置“高收益”并非是大家首要追求的,首要追求的是这笔资金的绝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是一笔追求绝对稳健收益用于对未来做规划的一笔钱,所以海外保险满足了这一要求。以海外分红险为例,以最终年限倒算回来海外分红保险年化复利可达6%左右的年化复利,而国内保险倒算回来的通常不超3% 虽然6%年化复利收益相对国内的一些固定收益类理财并不算高,但保险安全性和收益确定性极高,是一众其他类别的金融投资甚至是银行理财都不可比拟的,因此海外保险有极高的做为海外资产的配置价值。

1240

2017年贝恩和招行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境外可投资产海外保险配置比例最高

对于内地群众购买海外保险,当然香港是首选。2015年-2016年间曾爆发大量国内高净值人士赴港买保险的热潮,2016年香港保监会公布今年一季度长期保险业务统计显示,内地访客购买的香港保险保费占香港个人业务新单总保费的34%,要知道香港作为一个全球的金融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到香港买保险,只要通过核保,便受香港法律的保护,在如此一个全球金融港中,单一我们内地访客的保费便占香港所有个人业务的约3分之1是多么庞大的基数。我们的官媒《人民日报》和《南方日报》也曾发文谈论该现象,终究原因是保险产品在不同制度上的设计差异。

1240

人民日报谈内地人为啥去香港买保险

1240

南方日报

1240

精算师拆解香港保险优势

大家可都知道重疾险的保险的保费和保额如何订立是通过精算师对于该地区统计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推算而定立的,然后保险公司会将收取到的保费依据宏观模型来构建保险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当然该配置的风险偏好是偏稳健的。而国内保险产品相较海外保险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对于死亡率统计口径上地区差异使得海外保险更具优势,而更重要一方面则是国内所有的保险公司都需遵循我国银保监会对于保险产品相关费率最高标准的限制,产品如何变但都始终无法跨越银保监会设定的“红线”,“红线”的设置当然也有好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国内出现大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时,险资能出钱救市。而海外如香港则是一个竞争的资本市场,通过自由竞争保险公司会更偏向于让利客户而抢占市场和客户,久而久之海外保险对比国内保险在给予客户的利益方面优势日益明显。

1240

中国保监会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外保险公司都会通过宏观配置模型做大类资产配置,该配置是追求稳健的,但科学偏稳健的资产配置模型并不是说完全不涉及一级市场股权和二级证券市场,险资同样有相应的一二级市场的仓位。

1240

以一级市场蚂蚁金服的股权为例,可见大量险资

因此我们也可以见到,合理稳健的资产配置并非一篮子全去买低风险的投资品类,而在在宏观基础上动态配置风险收益比适当风险偏好的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大类资产配置。

大家在接触香港保险的过程中,通常也会关注政府以及国内资本对于香港保险的态度。实质国内许多企业和保险公司也都有布局香港保险业务,上面也明白在国内制度框架上香港保险的竞争力所在。其实平安、中国人寿等也都在香港设有香港保险,当然,在香港买到的平安和中国人寿的产品也比国内购买到的平安、中国人寿等产品要更具竞争力。

1240

中国人寿 海外

1240中国平安 香港

1240

九鼎收购富通

1240

腾讯、高瓴入股英杰

1240

马云的云峰金融等收购香港保险公司

而在香港保险中,主要大家关注的还是重疾险和储蓄分红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越年轻买越便宜这个国内外是一样的,所以保险这方面有意向可以考虑尽早配置。更多的详细各个保险条款,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详叙了。

五、海外房产

房产是国内许多高净值人士喜欢投资的资产之一,爱房的综合因素有很多,房产在中国有着商品和金融两种属性,过去的10年买了房子的,也都享受了我国4万亿货币超发的红利。同时还要一点原因我认为是投房子对专业素养要求并不高,其实只要区域(周边配套设施、交通是否便利、未来规划)、格局(朝向、房型)、开发商选好,然后周边价格做个对比,有条件再找个罗盘转转风水,其实很快就能做好决定下定金了。房子也跑不掉,不像P2P说跑路就跑路,即使没有专业金融投资能力也能做出一个至少不会踩坑的决定。

而说到海外房产,现在目前有在做这块业务的机构都在主推泰国,不时也可以看到很多国内明星在购买泰国房产的新闻。(我一直觉得啊,普通百姓投资,投股权也好,投房子也罢,其实自己不会投不会选,你看看李嘉诚、看看那些顶级机构、看看那些名人明星现在在投什么就对了。)在但不同的国家实质上差别很大,例如前阵子的热门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房子的持有成本比较高,而马来西亚之前也曾火热但后来也受到当地政府政策的打压。所以在选择上毕竟“山高皇帝远”,所以还是需要重点考察下当地政治和实质楼市情况的。

而目前比较推荐的是越南(仅胡志明市)和泰国的房产。

越南我们之前也有看过一段时间,越南唯独有胡志明的房子是可以考虑的,其他地区投资价值并不高。但后来逐渐我不看越南的原因是越南胡志明的实在太热销了。几乎上午开盘,下午已接近预定满额。所以我们对接过来很多东西都不便,另外越南胡志明房产投资很好,可还是需要持有很长一段时间才突显出其爆发性的价值,当中周期难免有点长。

而泰国是目前比较热销也是主力在做的,主要我看好的优势有以下8个:

1.永久产权(别墅大部分非永久,公寓大部分为永久)

2.租售比远高于国内,国内一线城市1.5%/年,而泰国通常5-6%/年

3.泰国的房产都是精装修的,拎包入住,无毛坯房,而且纯套内,无公摊。

4.低首付,通常都是以楼花的形式出售。20-30%的首付,然后2-3年交房后才付尾款。而通常大家会选择买楼花,持有1-2年后在交房前便转手。获得杠杆收益。

5.可刷银联卡(这是很主要的原因,也是继16年10月香港保险被限制刷卡后,现在另一种很便捷的出海方式)

6.回归到房产的本质,还是要看当地人口和地理位置的。走在曼谷市区,简直曼谷就像个大型的“广州南站”,太多人了。所谓长期看人口,中期看政策,短期看资金,泰国的房产投资还是极具优势的。

1240

泰国置业优势

抛开庞大旅游人口不说,从经济上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泰国是泛亚高铁西、中、东3条国际线的交汇处,加上泰国的港口又是东南亚及南海的天然良港,吞吐量局东南亚前列。目前泛亚高铁也封顶了,预计通车每天会有30万人次的人流,泰国也会成为未来东南亚交通的枢纽中心。

1240

泛亚铁路工程 昆明出发

六、海外对冲基金

海外对冲基金也是资金在海外的配置之一。如果选择该品类,投资者便需要面临二级市场的波动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了,盈亏自负。由于海外有做空机制(虽然有,但要知道做空是要比做多要难的,尽管有相对完善的做空机制但真正做空的也是少数),所以海外多以对冲基金和多空配置基金为主流。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不多说,还是建议自己炒股不是特厉害的话还是交给靠谱的机构要好一些,一般不会有多大信用风险,接受盈亏自负面临的是市场波动的风险,这块大家看得比较多,肯定身边也有不少人推介,国内的话像景林金色中国等美元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选择有不少,这部分就不详细谈了。

七、海外架构的一级市场股权项目

现在国内有许多的独角兽企业都会选择考虑往美国或香港上市,因此接受一些海外资金的投资时都会选择搭建海外的VIE结构。如果能接受较长的周期,其实在该类企业搭建海外架构前进入,未来成功海外上市,则退出时可得股票,届时再卖掉退出获利便可得美元或港币等海外资产。如果能接受周期较长,实则选择优质的公司做一级市场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便是本篇海外资产篇的讲解,主要的渠道和配置类别也做了相关总结和说明,希望能为大家做个梳理吧。对于海外资产配置方面,其实我更希望大家能把他看做是一门常态化的资产配置,而不是今天人民币跌了就配美元,以后人民币涨了又觉得当初的选择错了。海外资产配资并不是这样的逻辑,这个不是套利或追涨的过程,而是应该从均衡和分散的角度上使得整体资产更加科学合理配置,使得大家的财富能从容应对国际还是国内各种形式的变局 。祝大家一切如意。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大类资产配置的逻辑讲的很明晰,佩服。希望更多投资者也可以看到,资产配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跨币种跨市场
    2018-09-27 12:15
  • sunny01
    持仓用户
    早点看到这样的文章就好了,想打款给境外的孩子也受限,不知道怎么办。真是挺麻烦的
    2018-08-28 09:41
  • 非常受用,感谢。海外资产配置有了全面的了解。
    2018-08-28 07:58
  • 任何单一品类的金融工具都有其价值,要看您自己的需要。
    2018-08-27 20:04
  • 王木木
    持仓用户
    谢谢分享,海外房产确是分散对冲风险的稳健投资选择
    2018-08-27 17:35
  • 美澳一些城市的房产比泰国的房产更有投资价值
    2018-08-27 14:25
  • 好文,写的很详细,学习了
    2018-08-26 16:10
  • 写得很详细,谢谢分享干货。总的来看,海外资产配置也是分散投资的一部分
    2018-08-25 17:07
  • 写得很详细,学习了。看当下的情形,人民币应该还会持续贬值
    2018-08-25 14:32
  • 总结到位,非常具有实操性,已收藏学习。
    2018-08-25 14:27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