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水星资管认为,投资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投资最好的方式是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在不断问询中完成投资思想的升华。因此,水星资管推出【水星问答】栏目,背靠一二级投研体系,定期讨论行业趋势、市场逻辑等问题,举一反三,帮助读者及时清晰地掌握市场动态,加深对投资的理解,构建完整的认知投资框架。 上周,半导体板块“王者归来”,周涨幅达到及超过10%的个股超20只。事实上,半导体行业进入历史级景气,根据Wind数据,半导体相关板块多只指数不断新高,第三代半导体指数今年来涨幅39.28%,过去两年涨幅近3倍。 我们认为过去12-18个月以来,无论是在需求端还是在供给端,中国的半导体企业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放眼未来3-5年,这将是我们投资中国优质科技企业的机会性窗口期。 1、半导体行业高景气的长期逻辑 长逻辑看,半导体领域可能将成为未来十年中重要的投资机会: 1、中美博弈,面对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而中国有巨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这让中国看到了“国产替代+自主研发”的必要性,政策层面将重视扶持半导体产业。 2、科创板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基金和国有金融机构定向扶持半导体等科技企业的力度,半导体行业在科创板注册制下充分受益。 3、工程师红利爆发。我国拥有数百家高科技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人才,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赋能,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企业质量。截至2019年,中国累计输送了拥有工科背景的研究生毕业生253万人和本科毕业生300多万人。在人均创收30-50万的假设下,这些专业人才能为行业创造数万亿级产值。 2、水星怎么看半导体投资趋势? 1、短期看库存;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疫情冲击导致供需双双下跌行业连续两个季度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去年四季度开始严重缺货,供给和需求开始出现金叉,供给下降,需求上升,行业被动去库存,周期探底回升。2021年和2022年都将是不断主动补库存的上升周期,需求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供不应求。在供给刚性的条件下,半导体元器件主要以涨价为主,涨量为辅。整个半导体行业产能大释放预计到2022年下半年才能发生,缺芯的问题才得到缓解。 2、中期看创新;半导体创新周期首先从下游开始,下游的创新趋势引领行业需求扩张。上游产品卖得非常火爆,其实和下游的创新趋势密切相关的。如果下游创新没有了,整个半导体的需求也就不再增长了。 3、长期看国产替代;长期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的滚滚车轮将继续向前行,行业趋势难以阻挡。如今,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化分工最为充分的行业,即使是美国,也难以实现上下游全部内循环。中国依靠强大的工业体系,正在推动全球科技格局重新洗牌,半导体呈现逆全球化的返祖过程,中国内地承揽全球半导体产业50%以上的消费市场和50%以上的供给市场。 3、水星的投资中覆盖半导体吗? 会覆盖产业链上的个别公司,类似我们之前创新药领域投法,要么是产品管线足够丰富的,要么是产业链淘金中的“卖水人”,如综合性的设计公司或者平台型服务公司。 水星资管认为,长期A股大概率会有像美股FAANG一样、能够诞生穿越互联网泡沫、十年十倍的大牛股。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从过去几轮科技牛市来看,这一过程最需要的驱动因素是杀手级的技术应用、持续的政策催化和宽松流动性,这一过程中也要经历泡沫、失落、分化和高淘汰率。因此,对于半导体等科技股的配置,应把握好配置节奏比例。 水星长期看好并积极拥抱新经济领域。我们认为的新经济领域是代表未来的超景气行业和高成长企业,包括新消费、新医疗、新科技、新智造等历史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具体到细分行业上包括包括大消费、医疗服务、TMT,电子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历史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尤其是社交、游戏、电商、消费电子、国潮品牌、中国智造等具备可复制的平台型公司。“国内越红海,国外越蓝海”,这些公司有望在出海的巨大应用场景下实现高速成长,最重成为国际化的高科技或者平台型企业。